北投福星公園開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 黃光男所指導 陳金永的 捷運公共藝術應用於國小教學之研究 (2003),提出北投福星公園開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捷運公共藝術、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學習成就、藝術與人文、融入教學。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科學教育研究所 王佩蓮所指導 梁翠萍的 國小教師共同參與之行動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 (2001),提出因為有 行動研究、關渡自然公園的重點而找出了 北投福星公園開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投福星公園開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捷運公共藝術應用於國小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北投福星公園開放的問題,作者陳金永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捷運公共藝術融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學習動機、班級氣氛、學習成就的影響,並整理文獻資料及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相關實務工作者參考。本研究採量的研究方法,並輔以質的資料,研究設計採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後測的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縣中和市積穗國小三年級兩班學童,一班為實驗組採用捷運公共藝術融入教學方式,另一班為控制組採用一般教學方式。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有「藝術與人文學習狀況調查問卷」與「學習成就測驗」,並輔以學習意見調查表、教學日誌、學習單等資料來解釋。分析資料時,以組別為自變項,各項前測為共變項,後側為依變項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根據本研究發現,歸納以下結論: 一、捷運公共藝術融入教學方式能有效增強國小三年級學童在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的學習動機。 二、捷運公共藝術融入教學方式能有效促進國小三年級學童在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的班級氣氛。 三、捷運公共藝術融入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在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的學習成就。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亦針對教師、相關行政單位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

國小教師共同參與之行動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

為了解決北投福星公園開放的問題,作者梁翠萍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研究者假日常和家人到戶外賞鳥,眼看著自己的孩子對生態環境產生興趣與關懷,而興起了一種想法,希望經由教學活動的設計,引導更多的學生走進自然。研究者負責學校本位課程中校外教學課程規劃,經參與教師共同討論決定以交通便利,每年皆舉辦國際性活動的關渡自然公園作為戶外教學地點。 適逢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鼓勵教師打破「單打獨鬥」的教學方式,以主題式協同教學達成課程統整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法,由一群國小教師共同參與研發主題式戶外教學教材,藉由教學活動檢核課程之可行性,並探討教學策略對教學的影響,最後希望培養學生能主動發現及體驗

大自然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懷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的觀念。 本研究經過多次課程討論、修正、實施教學,透過參與觀察、訪談、日誌、學習單、報告、問卷等多項方法,將獲得的資料綜合分析,有下列重要的發現:參與教師的意願與專業對話是主題式統整課程發展的關鍵,因此透過科際整合的方式,提供教師專業對話與成長的機會,達到教師是教學者也是研究者、課程設計者。課程實施發現(1)解說員分站解說的活動方式能使學生在認知和技能方面得到較完整的概念,例如河口溼地生態觀念提升到70﹪。(2)流水學習法的多樣化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高度好奇心及興趣,積極投入參與活動,例如:在紅樹林作水筆仔、彈圖魚招潮蟹等觀察時

,以照相機活動搭配水筆仔胎生苗著床的生日快樂活動以及攝影展的分享體驗活動;探索大自然的尋根遊戲,都帶給學生驚喜與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學習樂趣。(3)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進入直接的體驗,例如結交鳥朋友的盲劍客活動,學生覺得這次的聽音辨位真是又好玩又可以增加知識。 (4)直接體驗是無法從解說中獲得傳承,學生渴望有實際的接觸才能有強烈的感受。依據上述研究結果了解課程是可行的。尤其是教學方法對教學有明顯的影響,在第二次教學時採用柯內爾流水學習法的四段式教學「喚起熱誠、集中注意力、直接體驗、分享啟示」,能引導學生進入體驗,感受自然關懷環境。 在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及體驗大自

然的能力方面,是以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如「落葉歸根」活動學生從一片落葉的訊息追尋到植物本身的認識了解及相關生態的認識,使學生能主動探究發現,進而從發現中產生極大的鼓舞與更進一步的企圖心,以增進體驗自然的能力,進而愛護環境。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在教學方面:(1)柯內爾的流水學習法可以廣泛地應用在戶外教學活動。(2)戶外教學活動必須與各科教學相配合才能達到課程的統整。(3)教師共同參與能提昇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專業能力,增加彼此觀摩機會、擴大參與教師的視野。 在學生學習方面:(1)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監控、回饋機制,須教師協助發展。(2)結合社會脈動的主題式

教學較能符合學生需求。 (3)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能引導學生直接體驗。未來研究方面:(1)繼續研發中低年級相關課程設計。(2)探討流水學習法推廣至其他類型教學之可行性。將上述建議供相關單位、人士參考,期望理論與實際結合,教學與研究能並進,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與信心,並落實學校本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