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金屬油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邊光昶所指導 劉靖國的 中共「一帶一路」之戰略分析 (2016),提出南昌金屬油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巴經濟走廊、戰略交通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昌金屬油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共「一帶一路」之戰略分析

為了解決南昌金屬油管的問題,作者劉靖國 這樣論述:

自從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各界對於這項倡議的本質及中共意圖的討論始終不絕於耳。依目前唯一的官方文件「一帶一路」的總體框架是「五通」,亦是發展的邏輯。如果將「一帶一路」定位為中共的大戰略,則建構跨國交通線是這項戰略的基礎,也是最明顯具指向性的部分。交通線在承平時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動脈。包含國際貿易、資源輸入均仰賴安全無虞的交通線。在戰時,交通線的安全更直接關係著國家存亡。中共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進行的公路、鐵路、港口及綜合運輸建設項目裡。在國內,均是為了加強與西部地區的交通建設。新疆與中亞國家及巴基斯坦接壤。該地區的交通建設除了便於政治控制外,經濟方面,能使新疆地區成為

國際商品物流的轉口重鎮,進而帶動地區產業發展。新疆也是中巴經濟走廊計畫中的門戶。瓜達爾港啟用後,配合其港後腹地的交通建設,使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中共的重要戰略交通線。中共海洋上的壓迫主要來自美國,兩國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歧異及利益衝突。因此經由印度洋或陸路向歐亞大陸腹地深入可與各國經濟發展產生共同的利益交集。此外,巴基斯坦係中共重要的戰略友邦,使中共向西發展的障礙降低。就地緣情勢上看,中共向陸發展的機會要大於向海發展,挑戰亦較海洋方面為輕。向西循陸路沿著既有的地理走廊,便能深入歐亞大陸腹地。向西北以哈薩克為樞紐與俄羅斯、歐洲對接;向西南則以巴基斯坦為戰略支撐,透過中巴經濟走廊及瓜達爾港,由較便捷的海

路通往中東、歐洲或非洲。機會與挑戰對任何的戰略來說,都是一體兩面的事。中共在推展「一帶一路」的過程,確保戰略通道安全、促進經貿發展、增進與沿線國家戰略互信為其可能的戰略機會。相反的,在推展的過程中與美國及印度等大國競逐影響力可能產生的摩擦;且中共內部政治、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都將對中共產生一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