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輪胎 104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文化大學 法律學系 何曜琛、謝銘洋所指導 黃兆揚的 商業訴訟與爭端解決制度改革之比較研究 (2021),提出南港輪胎 104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商業法院、紛爭解決、事證開示、商業事件、即決裁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周振鋒所指導 陳瑾筠的 股東提案權制度之研究-兼評2018年新修正公司法第172條之1 (2020),提出因為有 股東提案權、股東行動主義、企業社會責任、定暫時狀態假處分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港輪胎 104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港輪胎 104,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商業訴訟與爭端解決制度改革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南港輪胎 104的問題,作者黃兆揚 這樣論述:

商業訴訟與商事處理制度攸關一國法治、經濟發展與競爭力,各國一向高度重視。2021年我國商業法院新制成立,期能改善過往商業事件裁判效率不佳(延宕多年)與資源配置不當(重刑輕民)等結構面問題,積極邁向國際化。論文第二章從比較法的角度及歷史脈絡,分析商業事件的需求及程序特性,探討商業訴訟改革的目標與建構商業法院的方向。第三章延伸視野,介紹各區域(英國、美國、歐洲、亞洲)主要國家籌劃商業法院的經驗及改善商業訴訟的策略,發覺各國多以英國商業法院或英美法(沒有陪審的)商業程序規則為改革藍本。回顧我國的商業法院的建構模式,與程序新制,本章提出比較法的觀察心得。司法改革無法單靠公部門法院獨善其身,應借重民間

專業蓬勃的活力及資訊科技,有效整合各種替代紛爭解決機制(ADR)。第四章檢視商業法院與仲裁、調解或其他爭議解決模式之分工協力與搭配關係,省思法院在眾多機制中適合扮演的角色與應有的轉型,包括以科技重塑法院程序之變革(網路法院計畫),並以實例分析商業事件採行ADR的可能性與挑戰。商業事件審理法已酌採英美法兼顧公平效率的事證開示與裁判規則。在此基礎上,第五章再擇選:「訴訟前守則(起訴前的紛爭解決規則)、錄取證詞(Deposition作為事證開示方法)、書面證詞、即決裁判、專家證人」等英國或美國法上獨有而細膩的程序規則,作為未來商業訴訟持續提升取證之公平、程序之效率及裁判品質之參考。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

股東提案權制度之研究-兼評2018年新修正公司法第172條之1

為了解決南港輪胎 104的問題,作者陳瑾筠 這樣論述:

  在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之下,公司經營決策事項多交由董事會決定,股東少有置喙的餘地,但在股東行動主義的浪潮之下,股東積極向公司表達其對公司經營的意見,甚或是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之建議,進而影響到公司經營決策,發揮其作為公司實質所有人之監督機能,具有提升公司治理之作用,股東提案權即為落實股東行動主義的具體措施之一。  我國公司法於2005年引進股東提案權,規範於公司法第172條之1,係參考美國證券交易法而制定,而在觀察日本法股東提案權之規範後,亦有與我國法相近之處,然而在實際運作上,因公司法第172條之1規範文義模糊,導致我國股東行使提案權並未相當熱絡,在實務運用上爭議不斷。  因此,本文擬以

股東提案權的理論基礎加以論述,由股東行動主義及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之角度出發,確立股東提案權之核心,其後透過介紹新修正之美國及日本股東提案權制度之行使要件及權利救濟,藉以與我國制度相比較,並提出我國得以借鏡之處。此外,我國股東行使提案權於實務運用上,多用於經營權爭奪,本文將透過觀察實務案例中運用股東提案權所發生的爭議,以探討我國股東提案權在實務運用的缺失。又我國公司法第172條之1在2018年進行修正,本文將比較修法前後差異,並就修正部分加以評析。最後,綜合比較法及實務運作之缺失後提出建議,期待股東提案權制度在我國發展越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