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 -SR328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系 米泓生、李匡悌所指導 黃映琁的 四千年前北越Đầu Rằm遺址貝類殼體 穩定碳氧同位素所反映之環境意義 (2011),提出南港 -SR328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穩定同位素、越南、Đầu Rằm遺址、貝類殼體、古氣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港 -SR328,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四千年前北越Đầu Rằm遺址貝類殼體 穩定碳氧同位素所反映之環境意義

為了解決南港 -SR328的問題,作者黃映琁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分析並比較下龍灣現生及Đầu Rằm考古遺址之貝類殼體同位素組成,以了解四千年前北越之古環境變遷。現生殼體之氧同位素數據皆可反映年際之循環變化,其極大值可對應至冬季低溫,極小值可對應至夏季高溫。將此生長模式應用於遺址殼體以判斷其死亡季節,推測居住於Đầu Rằm遺址之人類可能主要於春夏之交採集血蚶,於夏季與冬季採集珠螺、瘤珠螺、草蓆鐘螺。比較遺址與現生殼體數值顯示遺址螺類殼體氧同位素極小值之平均較現生螺類殼體大0.36‰,極大值之平均則二者無顯著差異;遺址血蚶殼體氧同位素極大值之平均較現生血蚶殼體大1.31‰,極小值之平均則二者無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四千年前之夏季海溫約較現今低1.5°C

,且冬季之淡水影響與現今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