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二月河寫的 康熙大帝(全四冊) 和徐枕的 一代名將胡宗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盛京時報 - 第 75 卷 - 第 390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 費研究、頃據吉林消息,將來進行之方針、次即號行省當局决計禁収橁月房租、就|就城 ... 退云、「來、十一日晚七時可到、交涉工一天、故於日前十號之星期、【署長王明宇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長江文藝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王基倫所指導 王誠御的 毛《傳》、鄭《箋》訓詁中的經學建構與文本意識 (2018),提出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毛詩、詩經、毛傳、毛詩故訓傳、鄭箋、毛詩箋、訓詁、經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李貞德所指導 施厚羽的 邇於戎事:晉唐之間女性的戰爭參與 (2017),提出因為有 中古、戰爭、女性史、性別越界、歷史書寫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解答。

最後網站索引本佩文韻府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駕子心神骨送日地力也肉友士初師第八使五院——詩之詩義古射會每端春來不元聞叔渚能 ... 費度智說者|信德而|檄便尚諸為鐵仲不王強運司智頂後|梁國之侯將論日一國國氣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康熙大帝(全四冊)

為了解決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問題,作者二月河 這樣論述:

《康熙大帝》為二月河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全書共分4卷。 其第1卷為《康熙大帝·奪宮初政》,講述了康熙八歲即位,由順治遺命,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四人為輔臣。其中鼇拜居功自傲,專橫跋扈,待老臣索尼病死後,他拉攏遏必隆,處死了不與他合作的蘇克薩哈,更是朝政獨攬,經常咆哮金殿,強制康熙屈從他的意願。康熙十四歲親政,但鼇拜不僅不還政于皇帝,反而結黨營私,拉攏死黨,圖謀弑君自立。 康熙自幼聰慧早熟。他一方面秘密拜落第舉人、江南才子伍次友為師,勤奮學習歷朝皇帝的治國經驗;另一方面又以貼身侍衛魏東亭為核心,以習功練武為名,精心挑選、訓練了十幾名年輕力士,以待時機清除身邊的最大隱患。 康熙和鼇拜

集團經過了幾番明明暗暗的較量,矛盾日趨尖銳化、明朗化,你死我活的搏殺已在一觸即發之際。鼇拜稱病在家,加緊了劫宮弑殺康熙的行動。康熙不動聲色,只帶魏東亭一人夜訪鼇府探視,一則以觀動靜,二則以穩住鼇拜。 康熙八年五月,經過周密的策劃和精心安排,康熙在毓慶宮單獨召見鼇拜,利用身邊侍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擒拘了武藝高強的鼇拜,並將其餘黨一網打盡。從此,康熙親執皇權,為振興清王朝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第2卷為《康熙大帝·驚風密雨》。 天道茫茫,自有真理在,萬裡晴空,河漢盼晏清。 剪除鼇拜惡勢力後,年輕的康熙自掌朝政,但國庫空虛,人心浮動,可謂四面楚歌:南面,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擁兵百萬,

謀反稱帝;北部,察哈爾反清鐵騎,乘虛襲京;西方,汪士榮屠戮欽差,長安兵變。而以反清複明為宗旨的“鐘三郎”香會數百萬會眾,四處秘密串連,策反數十名太監為內應,陰謀舉火為號,同時起事,顛覆大清江山。 康熙真是大廈將傾而不驚,大地即陷而不慌,他多次不避艱險微服私訪,察民情,誅貪官。他慧眼識珠,不拘一格啟用周培公等棟樑之材。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經過數次驚心動魄的鬥爭,終於掃平各種反清勢力,鞏固了政權。年輕帝王的深謀遠慮,一代英主的雄才大略,表現得相當充分。 小說著筆於神州大地的風雲際會,聚焦於謀反、叛逆和維護社會安定、國家統一的生死搏擊。既有金戈鐵馬的血腥場面,也有吟詩引令的清雅鏡

頭。大將軍為國效命,義無反顧,令人豪情萬丈;弱書生胸藏韜略,鬥智鬥勇,不遜雄兵百萬。而癡情女千里相隨,自刎殉情,則讓人涕淚俱下,噓唏不已。除康熙外,吳三桂、周培公、伍次友、李雲娘、吳應熊、楊起隆、小毛子等人物,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品結構緊湊,故事異彩紛呈,情節環環相扣,讀之欲罷不能。 第3卷為《康熙大帝·玉宇呈祥》。它著重表現康熙在統一中華、治國安民方面的文韜武略。 平息“三藩”之亂之後,康熙四處物色治河能臣,親赴汴梁,視察黃河,任用能臣疏浚漕運,終使黃河變清;任用良將,操練水軍,德威並用,東收臺灣;開博學鴻儒科,選拔良臣,緩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團結前明遺老;納忠言,整

頓吏治,懲辦貪官,創一代新風;北巡盛京,與東蒙古諸王結盟,進而西征噶爾丹,完成統一中華大業。 此卷中又一批新的藝術形象活躍在讀者面前:如風流倜儻的高士奇,清廉固執的于成龍,犯顏批鱗的郭琇,櫛風沐雨的陳潢,拔箭啖珠的施琅,行乞街頭的“香美人”,精明過人的“能婆子”等。通過這些藝術形象的刻畫,再現了清初的社會民情和玉宇呈祥歸一統的歷史風貌。 第4卷為《康熙大帝·亂起蕭牆》。這一卷主要描寫康熙晚年選擇皇儲以及眾阿哥為爭當皇儲勾心鬥角的故事。 康熙晚年出現了諸多弊政,吏治敗壞,貪風熾盛,冤案叢生,田賦不均,土地高度集中,百姓貧苦,民變時起。皇親舊勳借支國庫庫銀,致使國庫虧空。眾阿哥覬覦皇位,各自

結黨營私……大治中的康熙朝隱憂重重。面對如此局面,康熙心力交瘁,多次清理整頓,皆因皇太子胤礽貪淫好色,不諳政務,舉措失當,不了了之。   康熙大失所望,一怒之下,將胤礽廢黜。後不得已又立,再立後不久又廢。兩立兩廢,朝野震動。眾阿哥各懷鬼胎,趁機作亂,或策劃於密室,或奔走於六部九卿之中,陰謀奪嫡。康熙在這場眾阿哥的鬩牆之舉中,留意考察。四阿哥胤禛為人深沉莫測,極具性格魅力,人稱“冷面王”。由於謀士鄔思道等人的精心策劃,在治理整頓、革除弊政中,措施得當,成績突出,令人矚目。康熙在臨終前立下遺詔,傳位於四阿哥胤禎,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 二月河本名淩解放,中國作家協會會

員、著名歷史小說家。1945年出生於山西省昔陽縣,高中畢業後入伍,由戰士而及副指導員。1978年轉業至南陽市委,現任河南省作協名譽主席。40歲開始文學創作,致力於營造“帝王系列”,目前已出版長篇系列歷史小說13卷,計500餘萬字。 康熙大帝·奪宮初政 楔子1 第一回敝屣江山撒手去孽海情天路無涯7 第二回皇子登極內監喝駕鼇拜圈地輔臣瞞君16 第三回魏東亭風塵會俠女伍次友煮酒論功名24 第四回康熙帝夜造悅朋店吳良輔擅擒侍衛臣35 第五回倭赫父子雙受戮閹官內侍單遭誅40 第六回興沖沖康熙讀策論昏沉沉索尼獻遺折47 第七回三臣聯折遭殺戮鼇拜逞蠻鬧金殿58 第八回鼇公府初議劫宮闈蘇中

堂請守先帝陵63 第九回議政王杯酒倒旗幟伍先生無心成帝師69 第十回蘇中堂喋血西菜市伍次友危言動天聽80 第十一回悅朋店史龍彪仗義文華殿魏東亭受命88 第十二回謀臣計議保皇策逆種各起屠龍心97 第十三回孝莊後帷幄運籌魏虎臣途中遇舊106 第十四回史龍彪翻悔皈清室班學士解疑鼇公府116 第十五回魏東亭登門會提台蘇曼姑婉言勸書生125 第十六回禦花園鼇拜演武養心殿康熙下旨132 第十七回眾侍衛伴君玩耍史大俠收徒習武137 第十八回胡太醫診病養心殿班伯溫贈毒鶴壽堂146 第十九回君臣同遊白雲觀主僕行令破涼亭155 第二十回白雲觀同心續春秋鼓樓居異志胡拆字163 第二十一回廷柱書銘意未盡夜半報警情腸結

170 第二十二回搜索府只見一池清水遊荒圃偶得數首故詩177 第二十三回伍次友移居白雲觀史鑒梅受拷後堂房185 第二十四回小毛子挫敗大侍衛康熙帝夜宴眾豪傑193 第二十五回婉娘深宮戒小僮翠姑青樓詰明珠203 第二十六回受酷刑明珠泄機斥奸賊義士成仁211 第二十七回往事今事難解難分舊情新情齊集心頭219 第二十八回吳翠姑擋駕救駕穆裡瑪圍店剿店226 第二十九回穆裡瑪山沽店遭擒史龍彪池心島蒙難234 第三十回西華門前虎臣獲釋白雲觀外太醫獻計243 第三十一回胡宮山片語釋兵戎魏東亭精心謀對策253 第三十二回康熙金殿會逆臣婉娘魏府慰先生262 第三十三回玉壺冰心不言情前崖後淵五內崩270 第三十四回

伍次友縱談天下事何志銘密獻斬將策279 第三十五回少主用謀入虎穴猛將勇飲女兒茶287 第三十六回吳六一湯餅會殺將泰必圖東廂房受縛294 第三十七回何志銘不辱信使康熙帝痛陳大志302 第三十八回眾侍衛刺血盟誓班大人沐猴坐堂309 第三十九回老太師落入法網小毛子殺賊立功317 第四十回史姑娘披頭散髮出鼇府伍先生迷迷瞪瞪上金殿324 第四十一回康熙暗示減大刑明珠巧語拆姻緣333 第四十二回婉娘削髮入空門康熙戲語驚儒生340 第四十三回伍次友意氣還山魏東亭深宮訪尼348 第四十四回死宴收徒武功赫赫長亭送別離情依依355 第四十五回烏龍鎮明珠濟貧女關帝廟大令誅惡官362 康熙大帝·驚風密雨 第一回傅宏

烈戴罪赴京師周培公仗義救弱女1 第二回乾清宮睿智激藩臣刑堂上膽肝動帝心10 第三回孔四貞下嫁孫延齡康熙帝賜槍馬鷂子19 第四回應天變起駕五臺山懷叵測鼓唇額駙府27 第五回三藩王密聚雲南府眾謀士獻計反清廷35 第六回朱三太子造訪五華宮康熙皇帝微行太行山45 第七回沙河堡評說茶馬政風雪夜懷憂念民情53 第八回李雨良夜半誅飛賊劉清源設宴待刁客62 第九回行酒令小毛子彈知府絕舊情王輔臣返長安69 第十回固安縣康熙會明裔永定河縣令責道台79 第十一回魏東亭河堤懲西選康熙帝縣衙慰忠良88 第十二回伍次友上書言大政黃太沖賦詩詠雪景93 第十三回詠紅梅逸老明心志集唐詩次友攬人才101 第十四回伍次友初交癡心女

青猴兒尋釁遇恩人110 第十五回女英豪仗義懲惡奴伍國士守節報聖君118 第十六回四公主冷眼斥明珠孫嬤嬤深情念聖君126 第十七回貧女療饑江浙館才士扶乩悲運蹇133 第十八回聆悲歌天子哀民生論兵機培公展經綸141 第十九回乾清宮爭議撤三藩牛街寺訪民解疑難150 第二十回假康熙大鬧清真寺真皇帝智鬥三太子158 第二十一回詠胡笳樂極生悲唱山歌否極泰來166 第二十二回李雲娘侍疾運河棧胡宮山濟世兗州府174 第二十三回吃緣豆鍾情女告別陷縲絏冷面君自誤182 第二十四回謝大恩書生訪貧女查奸細皇后審太監191 第二十五回苦肉計小毛子受刑買人情黃四村送藥200 第二十六回伍次友受騙遭毒手李雲娘闖衙中箭傷20

8 第二十七回假兄妹夜奔曲阜鎮賢村嫗收容淪落人214 第二十八回張姥姥閑說亂世典伍次友贊評桃花扇222 第二十九回奉皇命孔四貞南歸劫法場青猴兒效命230 第三十回夫妻離心額駙生異志衙中兵變公主收軍權237 第三十一回撤三藩君臣議對策釋天足培公代草詔246 第三十二回借棋局書生論天道說額駙皇帝用真情254 第三十三回楊起隆密謀亂北京吳應熊舌戰鼓樓西262 第三十四回理積案君臣夜勤政盜令箭保柱自投誠270 第三十五回計中計魍魎費籌算騙中騙美人動帝心278 第三十六回黃四村自食惡果小毛子逢凶化吉285 第三十七回急匆匆太監單報警驚惶惶姐弟雙自盡293 第三十八回張福晉攪鬧列翠軒朱國治托孤巡撫衙301

第三十九回吳三桂假意責馬寶孫延齡斬將樹反旗308 第四十回汪士榮陝西造兵變欽差臣長安受屠戮317 第四十一回吳應熊情急謀逃生伍次友途窮奔京師325 第四十二回頒檄文吳三桂反清罵逆臣朱國治成仁333 第四十三回冬雲遮天師生重逢薄雪蓋地俠骨捐身341 第四十四回康熙帝義釋王吉貞伍次友悟禪大覺寺350 第四十五回吳應熊夜奔潞河驛小毛子嚇死王鎮邦359 第四十六回強驢子奉令殺宮楊起隆途窮逃生367 第四十七回康熙閱軍五鳳樓培公吟詩儲秀宮276 第四十八回汪士榮夜入五羊城孫延齡悔過白衣庵385 第四十九回察哈爾反清襲北京周培公登壇行軍法393 第五十回大將軍揮師搗平涼王輔臣兵敗涇河岸402 第五十一回

周培公舉火燒虎墩汪士榮乘機入危城411 第五十二回兩來使遊說王輔臣如簧舌罵死小張良419 第五十三回吳三桂登極一命歸陰康熙帝賜糧眾議紛紜426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第一回洪水圍城賢母教子賑濟災民良吏抗命1 第二回康熙帝誅凶釋王女彭學仁戴罪蒙皇恩9 第三回楊起隆廟前憶舊事高士奇韓府醫沉屙16 第四回韓劉氏搶親救媳婦飄零客批詩逢故人24 第五回陳潢侍妹秉燭達旦阿秀認娘心墮情網32 第六回視河工天子巡汴梁評功過圖海受懲賞40 第七回求賢遇賢失之交臂畏禍種禍天命難違47 第八回白衣秀士縱談治河輕薄孝廉藉故罵座55 第九回詠水仙士奇慕芳蘭嚴宮掖墨菊控明珠63 第十回修明史議立貳臣傳批詩文巧語罵權相71

第十一回落魄人途窮遇權貴風流士失意會情人78 第十二回大廊廟定情贈玉佩宰相府調侃動聖聽85 第十三回中和殿君臣議河務體仁閣鴻儒試文章93 第十四回趨勢奴密謀交魍魎趨士主論文取鴻儒101 第十五回獻瑞草高士奇奪標遇汗女靳紫桓失驚109 第十六回勞燕分飛奈河難渡求近故遠以詐取寵117 第十七回小佛堂儒生說因緣養心殿天子撫武將126 第十八回清官護民責河督能吏精算濟災民133 第十九回于成龍坐堂斷刑獄陳天一割銀買平安140 第二十回逞愚魯道台護大堤屈心志督帥迎欽差148 第二十一回參河督魏相樞上章鬧意氣伊桑阿取辱156 第二十二回貢院被封康熙掀龍案南闈案發明珠踢棋盤164 第二十三回怪才笑納不義財

秀士設計撞木鐘171 第二十四回下說辭士奇平大獄談彗星君臣議朝政178 第二十五回收臺灣將軍議用兵耍刁蠻寵臣觸黴頭187 第二十六回魏東亭述職走京師康熙帝北巡獵猛虎193 第二十七回康熙帝病宿興隆店韓劉氏夜闖隆化鎮201 第二十八回驚豔色天子收汗女論食譜宰輔談養生207 第二十九回康熙帝夜訪小周郎高江村拙診太素脈214 第三十回恩威並用天子說王爺閒話連篇村婦譏皇帝223 第三十一回小太監橫行三河縣鯁直臣犯顏批龍鱗231 第三十二回針砭時弊郭琇陳詞督促海戰光地奉詔239 第三十三回擲銅錢都督定軍心擂戰鼓施琅啖眼珠248 第三十四回腹破腸流藍理請戰誘敵出戰旗艦沖灘255 第三十五回臺灣大捷晉卿受封

危言聳聽宰輔結黨261 第三十六回貪功名李光地匿喪保廉臣高澹人釣譽269 第三十七回審清官撫慰熬刑人查良將窗窺瞌睡蟲276 第三十八回慶功席上名臣坐針氈條幅詞中罪儒受勉勵284 第三十九回盡孝道皇帝扮彩戲禁結党大臣聽訓誡291 第四十回清隱患穆子煦南下試武功於一士喪氣300 第四十一回穆子煦智宿毗盧院楊起隆逞兇長江岸307 第四十二回清風道人仗義救友奸詐總督驚惶受勘315 第四十三回乘龍舟禦駕視河工受淩辱宦女落風塵322 第四十四回問奸邪眾大臣失色講忠恕康熙帝指婚329 第四十五回能婆子巧語欺大盜聖明主片言釋干戈337 第四十六回巡金陵百官接龍輿獻邪書佞臣遭貶斥345 第四十七回籌軍餉皇帝講大

義訓孝子老母說春秋352 第四十八回祭孝陵康熙哭帝師宿靈穀諍臣告禦狀359 第四十九回敬孔子皇帝行大禮聞噩耗蘇姑談遺恨367 第五十回老佛爺病臥慈甯宮眾大臣賀壽宰相府375 第五十一回郭琇鬧宴參權臣明珠被抄訪智囊383 第五十二回兔死狗烹鎖功臣良弓自棄護才人391 第五十三回天子居喪議禮儀新貴夜談固寵術399 第五十四回爭兵權索相入佟府議西征學士遭駁斥407 第五十五回率王師康熙辭帝京迎叛軍紮貢自喋血415 第五十六回興天兵激戰布通河念聖恩獻計截逃兵423 第五十七回陳軍威猛轟駱駝城詐投降夜走昭莫多431 第五十八回西域平天下歸一統黃河清玉宇呈祥瑞439 康熙大帝·禍起蕭牆 第一回皇阿哥憐貧

護鹽販桐城令斷案打奸商1 第二回理河工貝勒榨藩台探世情阿哥淋澡湯9 第三回十三郎仗義救風塵八阿哥串連說人情17 第四回查庫銀康熙倒噎氣整吏治胤禛上條陳25 第五回暢春園太子破好夢韻松軒阿哥亂蕭牆33 第六回振頹風戶部清庫銀使心機大臣攀國儲40 第七回康熙帝憂民用能臣皇太子思春配淫藥48 第八回老玄燁拜月致禱詞眾皇子大鬧禦花園55 第九回追往事天子撫老臣蓄異謀阿哥會相士63 第十回討債英雄遇到抗債豪傑多情漢子央求寡情阿哥70 第十一回抗還債流言滿天飛倒腸胃臭氣溢部堂77 第十二回弱女子翻臉拒舊情老年漢變成青年娃83 第十三回宰白鴨五哥遭奇冤審囚犯皇帝知吏情91 第十四回留後路胤祥埋伏兵卜前程太子

問吉凶99 第十五回奉聖諭胤禩查刑獄掩劣跡老九使奸計107 第十六回怒衝衝康熙理政務坦誠誠天保陳忠言115 第十七回蠻侍衛放刁譏天顏奸阿哥射獵動心術123 第十八回察奸邪太子亂宮闈防事變康熙急調兵131 第十九回心計窮夜奔獅子園頭腦靈應對動天聽139 第二十回巧諫諍四阿哥獵狼落陷阱皇太子歎息147 第二十一回恨難消康熙驟發病氣不平太子訴怨言154 第二十二回回龍駕忠臣保太子說天變王掞犯龍顏160 第二十三回恨不肖灑淚廢太子懼宮變面諭留武丹167 第二十四回虎視眈眈手足相殘趁火澆油心懷叵測175 第二十五回受刑杖佳人侍湯藥猜酒枚策士說朝局182 第二十六回薦東宮胤禩反遭斥護皇父胤禛蒙窘辱191

第二十七回停摘瓜揮淚放阿哥懷忌心借琴訴衷情199 第二十八回謀滅口胤礽喪天良圖儲位老八藏禍心207 第二十九回探冷宮胤祥用真情慰縣令天子談官經214 第三十回坐茶肆天子逢寒士住驛館康熙懲督帥222 第三十一回收智囊康熙交名儒懲墨吏胤礽伐異己231 第三十二回偵機密胤禛使權威布網羅胤祥設計謀239 第三十三回捉社鼠平地掀巨瀾破大案宴中贈火栗247 第三十四回遇故舊喜吃喬婆茶講陳典方苞評古人254 第三十五回宦海炎涼群臣告病世情險惡紫姑殞命259 第三十六回思黃袍兄弟各離心用謀略難辨術高低266 第三十七回謀奪位太子暗招兵起疑心康熙論五福274 第三十八回天威不測重廢太子皇心難度再囚胤祥282 第

三十九回識真局清客舉胤禛蒙迷霧忠貞赴黃泉290 第四十回議蠲賦康熙勉為難試聖意胤禩再作俑298 第四十一回烽火起西疆報邊警施煙幕康熙巧出題306 第四十二回張五哥戀情說雍王皇四子冒險探胤祥313 第四十三回投礬書胤礽謀兵權追真情胤禛審太醫321 第四十四回夜巡城偶遇畸零女顯武功驚退劫路客329 第四十五回解四書欺貓掩鼠行訓皇子打騾給馬看338 第四十六回悲前景窮廬撫琴弦議繼統深宮論遺詔346 第四十七回安釘子胤禩費苦心說儲位胤禵假推讓353 第四十八回年羹堯二心遭嚴斥雍親王沽名苦奉迎361 第四十九回忠王掞查情換門庭智思道析理明大勢368 第五十回獎忠僕警告年羹堯殺叛奴嚴懲高福兒376 第五十

一回賀慶典胤禵送隕石千叟宴康熙染沉屙384 第五十二回知天命寢殿頒遺詔護賢臣魚眼藏珍珠392 第五十三回鄔思道雍府逞辯才隆科多窮廬受遺命400 第五十四回康熙帝壽終歸渺冥薄命女飲鴆殉恩情408 第五十五回拼命郎豐台戮逆臣冷面王靈前稱帝君415

毛《傳》、鄭《箋》訓詁中的經學建構與文本意識

為了解決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問題,作者王誠御 這樣論述:

本書旨在研究《傳》、《箋》如何藉由解釋《詩經》而建構其經學思想?其建構的經學思想之整體面貌又為何?《傳》、《箋》是否只注重發揮經學思想,而罔顧文本?如果其並非全然罔顧文本,則在其建構經學思想的同時,發現並論述了《詩經》的哪些文本特質?其所認識的文本特質對其訓詁又有何影響?綜括地說,本書就是要藉由現存唯一部完整的漢代《詩經》注解,來展示《詩》如何被漢代訓詁學家建構成「經」,而在其被建構成「經」的同時,又開啟了哪些可能性?針對上述問題,本書嘗試提出《傳》與《箋》的訓詁中,其實存在兩個相輔相成的觀念與方法:「經學建構」、「文本意識」,這兩個概念是後設地建立在以下觀點而提出的:首先,應該重視訓詁中蘊

含思想此一命題,並藉此重新觀察學術、思想史。其次,不合文義或錯誤的訓詁並非一無意義,反而可藉此探究訓詁學家不惜違啎文義也要闡發的經學思想。故「經學建構」意味「經」作為「經」的「經義」往往是有待發現的、甚至是有待於建構的,因此,嚴格地區分《傳》、《箋》之訓詁是否合於文本義,凡不合之處,大多可以視為《傳》、《箋》的「經學建構」,而合於文本的部分,也可以分辨出《傳》、《箋》所新增的經學觀念,據此,便可描寫出《傳》、《箋》藉由解釋《詩經》所建構之經學思想的整體面貌;而「文本意識」則旨在描述相較於《傳》、《箋》建構經義時,種種違背文本意義的建構之外,或指認《詩經》文本性質的論述,或根據文本的性質來闡發《

詩》義的自覺。並且進一步將此二概念加以推衍,也可以作為重新觀察中國經學史消長演替的一個視角:時代越晚,經學家的「文本意識」就愈發強烈,於是如何合理地在文本結構中闡發、傳承既有的深刻經學義理,便成為後來者任重道遠的新問題。本書除了緒論、結論以外,共分五章,前三章依次從經學、訓詁學與文獻學等方面,對《詩序》、《傳》、《箋》進行討論,嘗試較完整地理解其成書歷程、體例對其訓詁、解經觀念的影響,奠定後二章重新論證其「經學建構」與「文本意識」的基礎。第四章,討論《傳》、《箋》訓詁中的經學建構,主體部分以疏解其訓詁例證組成,並全面展示了《傳》、《箋》藉由訓詁所建構的經學思想之面貌。第五章,討論《傳》、《箋》

訓詁中的「文本意識」,主要由訓詁例證的疏解組成,探討了《傳》、《箋》在訓詁中,對《詩經》文本特質的論述,以及「文本意識」對其訓詁的影響。

一代名將胡宗南

為了解決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問題,作者徐枕 這樣論述:

  胡宗南(1896-1962)將軍是中國近代史上赤忱效忠領袖、完成中興大業的重要人物。胡將軍以一文人之身,在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投筆從戎,進 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從此追隨先總統蔣公,歷經東征、北伐、抗戰、剿共、保台諸戰役,尤其是在對日抗戰期間,扼守西北,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犯,保護西南抗戰 基地,培訓人才,奮鬥到日本投降,協助國家完成中興大業。並在接著與中共的爭戰中,盡心盡力,堅持到最後一刻,才由蔣公派機接到台灣,繼續為復興大業而奮 鬥。   抗戰期間,胡將軍為爭取愛國流亡青年,在西安王曲成立陸軍官校第七分校,延聘學者成立戰幹團,培育青年官兵,並手定戰士之人生觀 「生於理智,長於戰鬥,成於堅

苦,終於道義。」其著名的演講「今日的戰士」亦成為黃埔子弟言行之準則,而《黃河》月刊的誕生,更是抗戰期間西北戰地幾十萬 官兵的精神食糧。   胡將軍一生清廉堅貞,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其平凡平實及深刻的態度,對於後起的軍人發生了巨大無比的影響,而從其生平言論中,可看出他一顆光明燦爛的心,不僅是青年的導師,亦是軍人武德之典範。 本書特色   ★軍人武德的典範 黃埔精神的標竿。 名人推薦   郝柏村 先生 作者簡介 徐枕   1921年生,浙江省鎮海人,19歲考入七分校,22歲自黃埔軍校 第十七期畢業,曾參與抗日戰爭與國共之戰,1949年徐州戰役後來台,一生戎馬經歷極富傳奇。歷任國防部

人事次長室人事參謀官、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秘書、國 立師範大學人事室主任。曾獲總統府頒授陸軍三星、四星及五星寶星等獎章。著有《抗戰史話》、《胡宗南先生與國民革命》、《風霜雨露集》、《阿毛從軍記》等 書。 【出版序】 恢弘士氣,再造中興 ││胡宗南先生四書 方鵬程 【推薦序】 黃埔精神的典範 ││胡宗南上將 郝柏村 【代序一】 陸軍一級上將胡公宗南傳 羅列 【代序二】 我與胡宗南將軍 黃杰 【自序】 鐵肩擔主義,血手寫文章 徐枕 生於憂患 一 家世故鄉 二 良師識慧童 三 中華民國誕生 四 等終軍之弱冠 五 觀摩進修於南京 六 效班超之投筆 投筆從戎 一 壯志入黃埔 二 黃埔第

一期 三 第一次東征 四 第二次東征 五 孫文主義學會風波 六 中山艦事件 北伐統一 一 銅鼓之役 二 牛行、南昌之役 三 浙江戰役 四 上海‧南京之役 五 寧漢分裂 六 北伐頓挫 七 南昌暴動 八 蔣公下野 九 龍潭之役 一○ 晉升二十二師師長 一一 蔣公復職 一二 二次北伐 一三 濟南慘案 一四 光復平津 一五 全國統一 綏靖中原 一 敉平李宗仁之亂 二 討伐馮玉祥叛變 三 敉平唐生智 四 閻、馮之亂 五 第一師南北奔馳 六 討平中原叛逆 七 開封軍官訓練班 八 半傷殘官兵年會 九 肅清河南匪患 一○ 平定石友三叛亂 一一 創設無線電通訊 一二 蔣公第二次下野 一三 一二八事變 一四 

平定皖西 一五 窮追共軍 一六 西定甘肅 一七 新、寧二事 一八 訓練整補 一九 人事與經理 二○ 二十二年時事 澤沛隴南 一 建設交通禁 毒 二 革新縣政除惡吏 三 開風氣軍民同樂 四 弔李廣重修古墓 五 興教育整建城池 六 推至誠高朋遠來 七 地方自治植幹部 八 西北補充旅之成立 九 入川守廣元 一○ 攻戰摩天嶺 一一 再定廣元城 一二 松潘之役 一三 病假遇益友 一四 共軍窮途乞和 一五 兩廣事變入長沙 一六 第一師擴編第一軍 一七 西安事變逼鎬城 一八 蘭州暴亂念故人 奮起抗戰 一 暴風雨前夕 二 抗戰軍興 三 晉任軍團長 四 爭取優秀青年 五 由豫入陝 六 軍七分校之成立 七 戰

幹第四團及西北幹訓團 八 增援豫東 九 信羅之役 一○ 戰區調整 一一 第二期抗戰方針 一二 爭取陷區青年 一三 國民精神總動員 一四 今日的戰士 一五 游幹班之成立 屏障西北 一 三十四集團軍成立 二 三援晉南 三 講述人品修養 四 戰區變更 五 動員指揮部之成立與撤銷 六 建議擴編集團軍 七 東援豫西 八 黃河東西對峙 九 將校訓練班 一○ 長官舊友訪晤 一一 三十年國內外大事記 一二 第三次長沙大捷 一三 東渡訪晉閻 一四 晉升副長官 一五 是夏緬、浙戰況 一六 西安軍事會議前後 一七 淬礪奮發 一八 蔣夫人訪美記要 一九 長夜曙光 二○ 三定甘蕭 二一 《中國之命運》出版 二二 開羅

會議 二三 領袖馬前一卒 二四 三十二年國內外大事記 誓掃倭寇 一 黨政軍聯席會議之成立 二 二訪閻長官 三 嚴陣待敵 四 中原戰役 五 陝州之役 六 陝州戰役之檢討 七 戰區調整 八 堅百忍而為國 九 晉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一○ 新疆伊寧之役 一一 重要人士及賓客 一二 三十三年大事記 勝利光輝 一 晉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二 克難堅忍 三 西峽口戰役 四 再殲窮寇 五 中美幹部訓練班 六 所謂陝北封鎖線 七 日軍投降 八 受降接收 九 鄭州受降 一○ 台澎回歸祖國 時代變遷 一 由抗日而戡亂 二 遍地狼煙 三 稟陳憂心 四 盟友無知禍蒼生 五 停戰與裁軍 六 部隊整編 七 第二次停戰令

八 陝南堵擊之役 九 晉南剿共 一○ 打通同蒲路 一一 肅清秦嶺殘共 一二 救榆林籌攻共巢 一三 培育優秀青年 一四 歸鄉祭父墓 直搗共巢 一 素帳悲歌悼至友 二 戴將軍壯志末酬 三 和談終於失敗 四 謀定而動 五 行動部署 六 攻克延安之役 七 掃蕩殘共 八 追奔逐北 九 戰區改編綏靖公署 一○ 分區清剿 一一 榆林之役 一二 戰況劇變 一三 三十六年大事記 大局逆轉 一 精師東調關中虛 二 瓦之街之役 三 涇渭河谷之役 四 腥風赤雨行憲政 五 大荔之役 六 綏署人事狀況 七 三十七年大事記 八 擎柱已去大廈傾 九 兵員軍糧困境 一○ 所謂和談 一一 獨木 危廈 一二 功敗垂成 一三 

安康之役 一四 川陝甘綏署成立 孤軍奮戰 一 馳援重慶 二 自重慶轉戰成都 三 中樞遷台北 四 千里勤王馳蓉城 五 成都轉進西昌 六 舊部聞風來歸 七 竭力經營西昌 八 西昌之役 九 總統復職令回台 一○ 凜冽萬古存 儒將風範 一 遭彈劾俯仰無愧 二 立委上書請命 三 社會流傳恩怨 四 對彈劾案提出申辯 五 三十九年大事記 疾風勁草 一 義薄雲天 二 求成仁淪入夷區 三 堅百忍重掀希望 四 遇故人絕處逢生 五 破鐵幕百 歸來 六 羅列的生平 出師大陳 一 往大陳整編游擊隊 二 江浙游擊總部之編成 三 四十年時局狀況 四 整編游擊部隊及船艇 五 復麂島揚威海上 六 掃蕩雞冠山大捷 七 游

擊部隊經費困難 八 國際外交之變遷 九 游擊總部撤銷返台 一○ 四十二年大事記 鎮守澎湖 一 生活與戰鬥一致 二 建設澎湖 三 起居生活記述 四 精神教育 五 國防研究院深造 關關雎鳩 一 窈窕淑女 二 君子好逑 三 國而忘家 四 在洋之洲 五 寤寐思服 六 鸞鳳和鳴 七 顛沛來台 八 居處有家 九 國慶閱兵激壯志 天地悠悠 一 哲人其萎 二 身後哀榮 三 追思紀念 四 世人誣衊之辨正 五 先生之家人 永懷先生 先生之武德 先生之智 先生之信 先生之仁 先生之勇 先生之嚴 先生之軍人魂 附錄 胡宗南將軍年表 參考書目 推薦序 黃埔精神的典範―胡宗南上將   國父領導國民革命,辛亥

武昌起義,推翻滿清, 建立中華民國,但政權為袁世凱等北洋軍閥所竊據。國父痛感只有革命當的奮鬥,而無革命軍的奮鬥,乃於民國十三年,在廣東黃埔成立軍官學校,召訓全國有志青 年從軍革命,並命蔣公為校長,以黃埔子弟為核心,組成國民革命軍,故蔣公亦被尊為軍父。   黃埔建軍,係以國父思想為核心的精神傳統。九十年來,歷經北伐(含東征)、抗戰、剿共、保台四大戰役,全視黃埔精神的興替,決定戰役的成敗。九十年來,有光輝的勝利,也有慘痛的失敗,但只要黃埔精神得以傳承發揚,中華民國必能立於不敗之地,完成國父的建國理想。   蔣公曾明示,黃埔精神的精義,是團結、負責與犧牲。   團結是以信仰三民主義、效忠中華民

國為基礎,三軍一體,如手如足;三軍一家,如兄如弟。以同甘苦、共生死的情感道義,形成萬眾一心的戰鬥意志。   負責是存誠務實,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精練武藝,冒險犯難的戰鬥作風。犧牲是成功不必在我,不成功便成仁的戰鬥志節。   亦即以黃埔精神,實踐於國家、責任、榮譽三大信念之中。    胡宗南上將是黃埔一期最年長的學生,入學時已二十八歲(當時學生平均年齡應為二十歲),曾有社會經驗,毅然攜筆從戎,故在先天上,他是黃埔一期最成熟的 學生。歷經四大戰役,他的升遷在黃埔子弟中首屈一指,畢業後兩年(民國十六年),就當了師長,從帶四十人的排長,升到帶一萬人的師長。爾後從第一師、第一 軍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先後統兵達百萬,而在蔣公心目中,直以接班人之勢期許之,乃因他是黃埔精神的標竿。   胡將軍是東征、北伐、統一、平亂、抗戰、剿共、保台諸戰役,全程參與的唯一黃埔學生,功勛卓著,但似無赫赫之名。正如孫子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其尤足稱道者則為武德。    武德之首要為忠。胡將軍忠於三民主義,忠於中華民國,忠於領袖蔣公,忠於其職責,忠於其部屬,故能以身作則,同甘苦,共患難,士兵不能享受者,他亦不享 受。值得一提的,黃埔一期於北伐成功後,恃驕而腐者不乏其人,豈止結婚,納妾者亦常聞,胡將軍以其官階,雖已有知心女友,但抗戰未勝,決不成家。唯忠能公 而忘私忘家,無疑是領導成功的要訣。   抗戰期

間,胡將軍曾經主持陸軍官校第七分校,地點在王曲。校中有兩幅重要對聯,一為「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另一為「鐵肩擔主義,血手著文章」。前者原出現於廣州黃埔,後者當出自胡將軍的壯懷,皆為黃埔精神之精義所在。    剿共戰爭自徐蚌會戰後,大局逆轉,總統蔣公引退。當時,胡將軍尚統領十個軍三十個師,為完整精銳的部隊,以中樞無主,竟滯留陝南五個月之久。迨民國三十 八年十月,蔣公以總裁身分,赴重慶坐鎮,急調胡將軍入川,乃於十一月末,僅第一軍一個團,趕到重慶,掩護蔣公,於最後時機離開重慶,飛抵成都。    胡部陸續趕抵成都,面對叛離軍閥及共軍攻勢,保衛蔣公,在成都坐鎮十日,最後於十二月十日,

由蓉安全飛台。胡將軍達成勤王任務,並奉蔣公指示,率部轉進 西康,在大陸行最後之奮鬥,以致犧牲殆盡,蔣公不忍其在西康殉職,於最後時機接至來台。時窮節乃見,胡將軍臨難不苟、唯命是從的武德,足為年輕世代所效 法。   高尚的武德,為不計名位,但知任務。胡將軍來台後,蔣公命其赴孤懸的大陳島指揮。以大陸曾任戰區司令長官上將之尊,做一個師長的工作,且艱苦備嘗,他欣然前往。其臨危受命、不計權位的美德,正是崇高武德的表現。   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蔣公復職,重整軍備,自為當務之急,而召訓高階軍官,則親自主持。蔣公特聘日本的優秀軍官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來台成立軍官訓練團,胡將軍亦入班旁聽受訓,與我同班

。    抗戰時,我只是連長級的軍官,且在西南戰場,故無緣當胡將軍的部下,連照片都未見過,但久仰其威名,後竟成為同班同學,他是上將,我只是小上校而已。自 有機會相處,始知這位身經百戰的西北王,至為低調謙和。他比我長二十三歲,在課業討論時專注傾聽,很少發言,但可看出他對大軍的指揮,有很多的感觸。   既為同班同學,偶而也有餘興,便是到他在台北的小辦公室打橋牌。我的記憶裏,只有一杯淡茶,別無招待。他從未請我們用餐,這並非吝嗇,乃是多年儉樸的美德。    抗戰期間,胡將軍駐節西北重鎮西安,彭孟緝將軍時任西安砲兵旅長,要見他得依例先登記候約。但到台灣後,彭將軍任參謀總長,胡將軍任澎防部司令官,彭

總 長到澎湖視察時,胡將軍都親迎機場,對這位老部下兼新長官,執新部下之禮甚恭,彭總長連聲說不敢當。兩位對軍中倫理和階級服從,都立下完美的榜樣。   今逢黃埔建軍九十年,胡將軍長公子為真博士,整理乃父有關文件四件,編為「宗南四書」,重行付梓,見其孝思,這是最珍貴的精神資產。我身列黃埔子弟,重溫四書,深為感動。胡將軍是軍人武德的典範,是黃埔精神的標竿,凡我同志,應永遠傳承,並發揚光大,是為序。 郝柏村 代序 陸軍一級上將胡公宗南傳羅列    公諱宗南,以字行,胡氏。耕讀傳家,累著清德。父際清公由浙江鎮海遷居孝豐,尤以善行稱於鄉里。公少而豁朗英峙。隻身遊燕、趙間,覽河山之壯麗,念國族

之阽危,慨然有澄清之志,時國父孫公開府廣州,創黃埔軍校,今總統蔣公為校長。聞訊欣然,負笈前往,第一期畢業,以見習官用。參與東征之役。十四年棉湖之 戰,因功擢升為上尉營附,旋遷少校。十五年北伐出師,任第一師第二團團長。進軍銅鼓,擊破孫傳芳混成旅揚震東部。繼攻牛行、樂化車站及奉新縣,均克之。遂 南昌之戰,俘敵方本仁部九千人。上饒之役,復殲敵謝文炳全部。入浙後,洋埠之戰,敵孟昭月憑險頑抗,我友軍受挫,公率部破其主力,挽回戰局,遂得迅復杭 城。上海之戰,由閔行潛渡黃埔江,襲敵畢庶澄部,攻佔莘莊、龍華及兵工廠,俘獲無算。翌年冬,以奇計制服敵鐵甲車,收復蚌埠,論功升第二十二師師長。旋協 同友軍,收復徐州。

十七年二期北伐,敗張宗昌部於棗莊臨城,會師濟南,全國統一之局迅告完成。是年秋,部隊縮編,改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十八年春,桂軍胡 陶據武漢叛變,奉命西征,所部首入漢口。五月馮玉祥叛變,以討逆軍入豫,敗馮部孫良誠於嵩山中嶽洞。明年元月,唐生智又據鄭州叛變,第二旅迂迴平漢路東, 至崇仔砦,俘其團長九人,唐部遂瓦解。會中原戰事再起,復親率第五團,擊敗孫良誠偷襲之兵,厥功尤偉,洊升第一師師長。駐軍開封鄭州,剿滅著匪大月牙,地 方又安,民困以蘇。嗣後入皖進剿共軍,收復六安、霍山。追剿徐匪向前,沿大別桐柏山入川鄂邊境,三越秦嶺,激戰於漫川關、引駕迴、鳳凰嘴、寧羌各地,斃匪 極眾。二十四年毛共澤東率眾西竄,川

西會剿,公部自摩天嶺至青川平武,力攻而入,即晉鄧艾入蜀之古陰平道。與共戰於松潘,大破之。匪眾四五萬,倖逃陝西者 纔五六千耳。是役也,自春徂冬,寒暑飢疲,疫癘時作,公與士卒同甘苦,撫循慰勉,故戰志始終旺盛。二十五年,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公晉任軍長。入甘,再敗 匪於同心城、預旺堡、韋州。適西安事變猝發,總統蒙難,乃率軍東還,迎擊張楊逆部,致剿共未奏 庭之捷,而負嵎之勢以成。論者謂張楊之變,為此後國家禍亂 之因,殆非虛語;不徒公以當日殺賊未竟全功為憾也。抗戰軍興,率第一、第七十八兩師增援上海,苦戰六週,予寇重創。二十六年冬,升任第十七軍團長,明年兼 中央軍校第七分校主任,移節西安,奉命整編華北各戰場

退陝部隊。嗣參加羅山蘭封之戰,擊潰敵精銳土肥原師團。又明年,升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仍駐關中, 捍衛河防,封鎖陝北邊境。三十三年,敵陷洛陽,以山地兵第一百一十師團為主力,自盧氏窺陝境,破之。右禦日軍,左拒共軍,卒使豫西及陝甘寧青一帶安堵如 恆,紓政府西顧之憂,微公之力莫及此。旋受命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公奉命至鄭州受降。時共軍猖亂,乃出師增援冀晉,授以方略,長 驅數百里,匪莫敢犯。三十六年三月,進攻匪剿延安,三日克之。五月各戰區裁撤,改任西安綏署主任。厥後榆林、大荔、涇渭河谷、中條山、運城、臨汾之戰,無 不予匪重創。三十八年春。總統引退,四月,首都淪陷,匪由南陽,循白河,

窺漢中,西安側背受敵,五月奉命移師漢中,擊潰進犯安康之匪。十一月奉命急援重 慶,掩護政府遷蓉。於時賊勢已成,而川滇諸將領續叛,雖大局已無可為,然公所部猶能奮其最後之一擊,嘗諭袍澤曰:勤王之師,義無反顧,設 領袖蒙難,吾輩 何以為人?故第一軍千里應援,與匪在南溫泉、白市驛、江津等地血戰三晝夜,死亡枕藉餘眾僅一團。將士之義烈,概可見矣。來台後,四十年奉命指揮整理大陳海 上游擊部隊,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兼浙江省政府主席,梳爬整飭,殫精竭慮,前後攻襲共軍九十三次;並親率所部攻黃礁、洞頭、大小洋嶼諸島,予匪重創。四 十四年九月,調澎湖防衛司令官。四十五年赴美考察。四十八年十月,任滿調總統府戰略顧問。至

逝世前,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戰略顧問,國防研 究院院務委員。跡公生平,幾無日不在戰陣之中。治軍以嚴,而馭下以厚;律己以儉,而待人以豐;嫉惡如仇,而好覆人過;愛才若渴,則善推其功;故袍澤咸心悅 誠服,樂為效命,非偶然也。五十一年二月十四日以疾卒於台北榮民醫院,春秋六十有四。表聞總統蔣公,深為震悼,親臨弔祭,飭典優隆,以彰忠藎。德配葉霞翟 女士,生男子二,為真,為善,女子二,為美,為明。同年六月九日葬公於台北陽明山之陽,親友袍澤會葬者千數百人。備極哀榮,同仁倡議刊行紀念冊,以昭矜 式,遺列為傳記,因述其所知於公之生平事蹟者如上,深媿不文,未能表彰公之功德於萬一也。 代序 我與胡宗

南將軍   其志潔,其行廉。數同學少年,惟衛霍相望。   遇上忠,遇下愛。萃平生風誼,在宗李之間!   這是我致悼胡宗南將軍的一副輓聯。自胡將軍逝世以後,我將這位功在旂常的大將,幾無時不在追思悼惜之中,尤使我夢寐難忘的,就是兩人形跡相親的許多往事。    我做胡將軍的直屬部下,是在民國十九年。當時,他是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我是第一師第二旅的旅長,參加豫東作戰。每逢戰況緊急的時候,我總會在第一線 和戰友們一起。有一次,師長以電話詢問我的行蹤,副旅長梁華盛將軍報告他說在最前線。於是,他冒著猛烈的砲火趕來,相見之下,以半帶責備的口吻對我說: 「身為一旅之長,應該在旅的指揮所,豈可冒此危險,誤

了你指揮全旅的任務?」從責備的口吻中,我開始了對他對部屬的關懷和愛護:事實上他也是冒著危險而來 的。   民國二十年第一師奉命馳援江西剿共,部隊駐紮萍鄉。我的祖父恰在此時棄養,噩耗傳來,本擬束裝返里奔喪,可是本師任務非常重要, 胡將軍勉我移孝作忠,遂打消歸計。萍鄉與長沙,近在咫尺之間,可以朝發而夕至;同時,我自投軍黃埔,即未回過故鄉,祖父之喪,不得親視含殮,雖不免有虧孝 行,然國爾忘家,公爾忘私,使我在以後數十年能替國家稍盡匹夫之責,未嘗不是胡將軍當年的一番啟迪!   民國二十二年,我擔任第二師師 長,經長城抗日之役,移駐北平。這時,胡將軍由西安蒞平,老友重逢,欣然道故。他和我談到華北當時

的危機,同時談到四川剿共問題,結論是攘外必先安內,最 後提出部隊支援。他說:「第一師和第二師是兄弟之師,我和你是患難之交,希望你能撥一個旅給我指揮。」我毫未猶豫的回答道:「只要你需要,同時得到領袖的 許可,我馬上遵命辦理。」不久,第二師便撥一個旅給他指揮,以後該旅在四川松潘曾建有輝煌的戰果,旅長是現在台北的鍾松將軍。   民國二 十五年西安事變之後,我奉命慰問駐西北的部隊,特別到王曲去看胡將軍,天氣異常寒冷,他住在一個 洞裏,既未著皮衣,也未生火,手上臉上都凍得紅腫發爛, 我埋怨他;為什麼不加衣,不烤火?他說:「弟兄們享受不到的,我也不要享受,今天是需要我們上下一致來克服困難,身體髮膚的受煎

熬,算不了什麼!」他的 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坎,更無形中增加了我抵制苦難的勇氣。事實上,胡將軍的一生,始終是過著清苦的生活,他的腦子裏真是沒有存留半點私念,那種衣粗食糲 的作風,正像一個苦行的長老。   民國二十六年上海之役,我是第八軍軍長。胡將軍則是軍團長。當時,軍團的組織尚未完成,第八軍先到戰 場,通訊設備比較完整,毅然負起了兩個單位的通訊任務。每當夜晚,敵人攻擊停止時,他總喜歡邀我到南翔車站附近去散步,從戰爭的狀況,敵我的力量,部隊的 部署,以及為學做人的道理,可說上下古今,無所不談。到最後,便是勉勵我如何打一次勝仗,才踏著蒼茫的夜色,緩緩歸。   上海撤退時,他 打電話給我,一開口

就說:「失敗了!我們將撤退,向南京轉進,我不能來看你……。」我回答他:「抗日戰爭是長期性的,只要青山在,總有報仇雪恥的一天,你 先走,我部署好就來。」他那嗚咽欲泣的聲音,至今猶縈繞在我的耳際,實在是太使人感動了!自此之後,胡將軍率領重兵,移駐西北,我也失去了追隨他的機會。 但是彼此間的情感,則是呼吸相通,有增無已。   民國二十七年,我在成都,接到他的急電,說朱紹良將軍臥病蘭州,邊區的醫生不易找,一定要我找位醫生到蘭州去替朱先生治病。終於,我請到了一位葉大夫,由胡將軍用專機接去,把朱先生的病治好才回來,但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胡將軍對長官和朋友的敬愛之忱!   民國二十八年,胡將軍患牙病,他

要來成都治療,囑我為他準備一切,同時吩咐我不要告訴任何人,以免麻煩人家。他來了以後,我們看看電影,吃吃小館子,逛逛名勝,足跡踏遍了有名的錦官城。這是我和他相處最久,也最輕鬆的一段時間。   抗戰勝利後,我在南京,他仍然坐鎮西北。民國三十六年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揮兵直搗匪巢,共軍立寨為王的根據地,幾全部被摧毀,毛匪澤東倉皇脫逃,成了漏網之魚。這一擊,對西北局勢及整個剿共戰爭,都有影響,我曾經為他鼓掌稱賀。   我們不在一起時,經常保持著書札往來,他的鋼筆字,寫得十分秀麗,只要看到信封,就知道是他寄來的,一封一封都充滿著純摯的情感,信中談軍國大計,也談身邊瑣事,我特別珍視這些信札,把它

全部裝裱,可惜都留在大陸,與古國河山,同罹浩 ,這是我最難去懷的。   以上是我和胡將軍交往的一鱗半爪,時時會在我的記憶中翻動。如今,老友云亡,對宿草之新阡,念將軍之大樹,真有「憑誰問,廉頗老矣」之感!    我與胡將軍自黃埔結識以來,將近四十年間,是同學,是長官與部屬,是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正由於這許多關係,彼此莫逆於心,有如兄弟手足一般。黃埔畢業 以後,我們懷著萬丈豪情,奔向戰場,在槍林彈雨中接受磨洗。東征、北伐、抗日、剿共,無數次的革命戰爭,消磨了我們年輕的歲月,也堅定了我們許身報國的所 志所事。遭際愈艱苦,情感愈真摯,而胡將軍寬宏豁達的襟抱,公忠體國的熱誠,也愈使人挹之不盡!  

 四十年來,人海滄桑。國家的變動,不 可謂不大,黃埔軍人受領袖的付託,也不可謂不重。而真能以領袖的意志為意志,以國家的利益為利益者,胡將軍作我們的楷模,是當之無愧的。我所了解的胡將 軍,在權位日隆之時,未嘗有矜伐之意,在叢謗交集之際,未嘗有詆毀之心,他始終是堅守立場,堅守崗位,堅守對領袖效忠的赤忱,不憂,不惑,不懼,埋下頭來 去竭盡他的軍人本份。這是我對他體念最深刻的地方,也正是我們黃埔軍人應該效法的地方。 黃杰 自序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胡宗南先生畢生忠藎,功在黨國。鐵肩擔主義,血手寫文章。北伐、剿共、抗戰、戡亂無役不從,為軍之先鋒,

為國之中堅。其為人也,高風亮節,讓功承謗。事 有所碑,無我為大,業有所成,基層為大;成仁取義,無名為大。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平生不招待記者,不發布新聞。任何誣衊中傷,從不辯白自己。嘗謂: 「大丈夫立身處世,俯仰無愧,何必求人諒解。」手定戰士之人生觀為「生於理智,長於戰鬥,成於堅苦,終於道義。」闡云:「擇善固執,貫徹始終,理智也;克 復困難,戰勝環境,戰鬥也;屢敗屢勝,百戰不撓,艱苦也;篤信死守,不計成敗利鈍,道義也。由真切之理智,而歸於雄偉之道義,此戰士之所以為聖賢、為英 雄,為時代光輝,為民眾表率。」先生之言,鏗鏘有力,精湛簡明。所謂〈今日之戰士〉一文,集哲學、科學、兵學於一爐,聞之者鏤

骨銘心,溶融肺臟。雖時逾五 十年,又切切而不能忘。   先生之赤肝義膽,忠於黨國,忠於領袖,發之於天性,誠之於五衷。畢生不治產業,清廉堅貞,尤足千秋風範,臨終之時,已身為上將軍,生無片瓦之屋,死無銀行帳戶。世人言滿清三百餘年來歷數清廉之官,以彭玉麟為最;民國五十年來,歷數清廉之官,以胡宗南為最,豈偶然哉!    先生逝世已二十八年矣,懼時隨世逝,儒將偉績,恐失傳於後世,謹不揣譾陋,偕郭谷鈺、黃潤生、鄭思聰、樓登岳、王希堯等諸學長,廣集資料,並為使後人能 了解當時之大局,故將當年大事之年、月、日,列記於篇章之後,稿成送《老兵天地雜誌》發表,以求先進長輩之指正。每月刊出一章,其間添蒙史銘、王仲

廉、吳 允周、吳俊、潘光、任光德諸師長之指導鼓勵,至感激奮。自七十五年九月三日起,迄七十九年元月三日止,全部刊竣,今付梓單行本,蒙郭谷鈺學長提供全部圖片 及設計封面,增益匪淺,復蒙康世統、林金朝二位老師在百忙中指導校正,感銘心腑,深致謝忱。尚有望於長官、學長,不吝指正,彌補闕陋,俾使再版時得以完美 無瑕。幸甚!幸甚! 徐枕 生於憂患一 家世故鄉胡姓為帝舜之後,周武王封虞舜三十三代孫胡公滿於陳。胡公滿周初為陶正之官,亦為周武王之東床快婿,因被封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故稱陳侯,為奉祀虞舜的正統,後來子孫繁衍,散居各地遂以陳為姓,但在封陳以前散居各地之後裔,仍以胡為姓。西晉末五胡亂華時

,紛紛南遷避亂,至明朝孝宗弘治中葉(西元一四八八│一五○五)有胡公諱鈺,字純德者,定居浙江定海縣屬之陳華埔,先生為其十五世孫也。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分定海縣之沿海地區設鎮海縣,故世為鎮海縣人。曾祖諱仁傑公,為清之國學生,祖父諱自珣公,為郡庠生,父諱敷政公,字際清,亦清之國學生,妣王太夫人,同縣小港人也。民前十六年,即光緒二十二年,陰曆四月初四日(西元一八九六年五月十二日),先生出生於鎮海縣陳華埔朱家塘樓自宅。二歲時,因父際清公受族兄漢政先生之邀,徙孝豐鶴落溪村經營藥業。並隨同漢政先生學習清丈土地,測量溝洫之工作。清時各地設有掌管地籍之人員,稱為莊書,負責辦理清丈田畝及田產買賣之事

,以後際清公遂以莊書為業。由於為人公正和藹,為當地田戶所崇敬信賴,聲譽日隆。縣衙遂延聘其為催收主任,掌管全縣田產買賣過戶之職││如當今之縣地政事務所主任。先生四歲時,生母王太夫人病故,葬於鎮海小山之祖墓,七歲時,際清公在鶴落溪村續娶吳太夫人,乃於是年冬回鎮海,挈先生至孝豐定居,遂佔籍為孝豐。二 良師識慧童八歲入學,從同村邑庠生諸鳴鑾先生就讀,是歲繼母吳太夫人生弟仲。九歲時諸鳴鑾先生捐館,改從諸獻莊先生就讀。十二歲諸獻莊先生因故離去,乃從諸懿德先生就讀。懿德見其勤樸苦學,器宇不凡,每勉以立志,並以岳武穆、文天祥、史可法、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等名人之忠勇為國事跡及清廉風範,誨以大成,並講

述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及上後主書。先生存聞賢思齊之心,尤以對彭玉麟之詞河運總督奏章及諸葛亮上後主表二文,感觸至深。是年,國父領導之革命,已風起雲湧。四月黃岡、惠州、七女胡,五月安慶,七月欽州,十月鎮南關等起義諸役,拋頭顱、灑熱血,革命黨人為國為民之壯烈犧牲,雖事皆未成,但對當時學童之心理,已深受影響。

邇於戎事:晉唐之間女性的戰爭參與

為了解決南陽 駕 訓 班 退 費的問題,作者施厚羽 這樣論述:

一般認為,戰爭由男性與陽剛氣質主導,婦人不應該干預、介入軍國之事。不過,從史書的蛛絲馬跡,依然可以發掘女性介入戰爭的實例。本研究以漢唐時期,特別是四至八世紀女性的戰爭參與為核心,梳理其參戰模式、背景、評價,並帶出戰爭與軍事文化中的性別課題,及歷史書寫的時代變化。女性參與戰爭的模式,涵蓋戰鬥與領導、守備與雜務等後勤工作、散財助軍、提供建議等四大方面。事例不多,但是最奪人眼目者當屬戰鬥或號令兵民的女性,她們臨陣殺敵或統帥軍隊,表面上是男性成員缺席所致,實際上則映射其權力與能動性。至於最常見的方式,即後勤、出資、建議。女性參與戰爭的背景,除了統治者徵用勞動力、基層防禦設施、非漢族群社會組織等背景以

外,亦不能忽視階層、父系家族中的倫理角色與社會風俗的影響。性別氣質方面,雖然在現實中有不少女性涉入戰爭,但是士人與軍事領袖的態度相當曖昧。他們擔憂政治、社會秩序產生動盪,因此極力祛除軍事文化有關「女性」的因子。是故,干涉軍事與戰爭的婦女容易招致批評、被視為災異。從陰陽觀念與男性氣質來看,女性會侵蝕軍隊的陽剛氣質。因此,將領皆須嚴肅看待,能夠擺脫婦人誘惑者自然為人稱道,不過驅遣女子作戰,反而能夠襯托將帥的軍事才能。對女性自身來說,部分參戰婦女,特別是破壞既定社會秩序的叛亂者,關於其性別氣質與體貌特徵的書寫,往往迥異於同時代其他女性。歷史書寫方面,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參與戰爭成為女性個人生命中值得被

記錄的一筆。秦漢時期不見因戰功而入史者,魏晉以後由於列女傳記編纂,以及朝廷對於忠之提倡,參戰女性作為獨立個人,其故事得以見諸史冊,成為朝廷標舉的模範。命婦制度也提供女性榮耀己身的機會,有時亦可讓親屬受惠。而魏晉南北朝參戰者形象亦通過士人歷史書寫、詩文傳頌等途徑流傳,進一步成為唐人定義當朝參戰女性的典範。本研究通過考察漢唐之間參與戰爭的女性,藉由父系家族、階層及社會結構、地域文化所賦予的資源與權力介入戰爭,同時展現其形象的傳衍,以及士人態度的曖昧性,呈現她們作為個人與概念的複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