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北韓交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南韓北韓交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朴研美寫的 為了活下去(限量簽名版):脫北女孩朴研美 和托馬斯.萊夏的 金正恩與他的核子武器 :一觸即發的世界危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Fw: [遊記] 南北韓交界板門店觀光-JSA Tour - 看板Korea_Travel也說明: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ravel 標題: [遊記] 南北韓交界板門店觀光-JSA Tour 時間: Wed Oct 21 21:31:24 2015 圖文網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南華大學 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張亞中所指導 林家茜的 冷戰後澳大利亞亞太政策之研究 (1999),提出南韓北韓交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澳大利亞、外交政策、亞太政策。

最後網站戒備森嚴!前進板門店,帶你從北韓端看兩韓交界 - 太報則補充:北韓 領導人金正恩,南韓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舉行世紀高峰會 這集將前往情勢緊張的兩韓最前線,近距離跟北韓軍官們互動! 影片授權:EJ追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韓北韓交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了活下去(限量簽名版):脫北女孩朴研美

為了解決南韓北韓交界的問題,作者朴研美 這樣論述: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 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是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文字工作者阿潑、作家吳曉樂專文推薦   ◆已出版法、德、西、日等多國語言。   ◆內附歷經幾番波折重新取回的珍貴家族照片。   ***   上學途中看見屍體躺在路邊、肚子餓到只能吃野生植物果腹、鄰居莫名其妙「消失」等等,這些都是朴研美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事。她相信「敬愛的領袖」可以看穿她的心,甚至因為她心裡的「壞念頭」而懲罰她。   十三歲那年,飢荒再加上父親入獄,迫使研美一家人不

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橫越結冰的鴨綠江,從北韓逃到中國。然而,到了中國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入中國人口販子的手中。   她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在一個甚至比她逃離的家鄉更殘酷、更危險的地方掙扎求生。後來,研美與母親再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想辦法逃亡。她們在漆黑的寒夜橫越戈壁沙漠,跟隨著星星的指引邁向自由。   這是朴研美第一次以無比的勇氣、尊嚴和幽默的語調,完整道出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這本書證明了人類精神的強大韌性,以及不計代價追求自由的強烈決心。   *** 名人推薦   吳曉樂 作家   阿潑 文字工作者   苗博雅 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   不悲情推薦   作者簡

介 朴研美(Yeonmi Park)   一九九三年出生於北韓惠山市。目前住在美國紐約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推薦文一 在黑暗的隧道裡看到微光/阿潑 推薦文二 裡頭的每顆字磚,都入過荒境,也得過僥倖/吳曉樂 前言 第1部    北韓 1 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妳在竊竊私語 2 危險的歷史 3 燕配燕,雀配雀 4 斑斑血淚 5 敬愛的領袖 6 夢中的城市 7 最漆黑的夜晚 8 朝鮮之歌 9 黑市世代 10 中國的燈火 11 姊姊失蹤 第2部    中國 12 黑暗的彼岸 13 與魔鬼交易 14 生日禮物 15 骨灰 16 綁架

17 天上掉下來的麵包 18 跟隨星星的指引 第3部    南韓 19 自由之鳥 20 美夢與惡夢 21 求知若渴 22 上電視 23 奇異恩典 24 回家 誌謝   推薦文 在黑暗的隧道裡看到微光 阿潑   在見到真正的脫北者之前,我讀了不少北韓相關的書,幾乎如出一轍地,會談論金氏領導人的權威,談到洗腦教育,談到飢餓,談到各種不堪,還有逃亡。或許因為如此,當那個清瘦束著頭髮的女孩說著自己的故事時,我有些心不在焉,因為我知道她簡短的談話裡會出現的詞彙、句子,也約莫猜得到逃亡路線:進中國,往中南半島逃,再到南韓。在這種南北韓交界區旅行,脫北者的故事分享與北韓罪惡的介紹影片,絕

對是套裝行程之一,短短十分鐘,滿足大家獵奇的眼光。   獨獨有一段話引起我的興趣。這個女孩再三強調:不要拍照,拍了也不要上傳網路。她不希望自己北韓的親人遭殃。這短短的警告證明,脫北者在自由地區所做的指控與分享,是要付出代價的。於是,那些脫北者的故事或出版,大都隱其名,才能放心說出那些血淚經驗。我突然有些愧疚,因為瞭解到,聽這些讀這些故事,其實很奢侈。   《為了活下去》作者朴研美或許是極少數願意以真名,且站在大眾面前訴說經歷的人。逃到南韓後,為了尋找姐姐,她上了電視,而後,到國外演講分享,被北韓當局視為眼中釘,公開抨擊她,並對付她在北韓的親人。但朴研美無所畏懼。   我不免注意到,這個女

孩非常年輕,一九九三年出生,換句話說,她出生在冷戰結束,蘇聯抽手對北韓援助的飢荒時期。然而,飢餓雖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痛苦,跟其他脫北者或北韓書籍相比卻非全部。因為她的父親遊走中朝邊境走私,在一個將資本主義視作敵人的社會,朴研美的父親卻輕巧操作商業手段──一直到他被逮捕。因此,我們可以從作者在北韓的童年,看見一個除了談論政權社會以外的人的生活、父親外遇、夫妻吵架、初戀,甚至如何在封閉的環境中收看南韓影劇、偷聽南韓流行音樂……除了政治,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訴說,理解了北韓的生活樣貌與歷史。   作者父親遊走邊界這部分的描述很精采,而作者與母親逃到中國,在東北生活的篇章更是吸引人──容我省略一個十三

歲小女孩逃離北韓,必須經歷過什麼磨難,並承受哪些痛苦──我曾經在中國東北的延邊旅行,這裡是朝鮮自治州,多的是不同時期來的朝鮮族,亦有脫北者。《為了活下去》一開頭,作者提到中國這邊做菜的香氣都會飄到對岸,讓我想起在圖們時,也看見北韓人從河的那頭看著中國這邊的熱鬧。這樣一個地方,會有著什麼樣的生活、何種交易,產生什麼經濟活動,是否有自己的派系秩序,都讓人好奇。逃到東北的朴研美,就進入了這種黑暗的、地下的、不可明說的經濟活動裡,又因為她逃離的時間,剛好是北京奧運時期,邊境有不同的管制方法,也就造成不同的結局。這本書像是呈現某種不可碰觸的田野資料,帶我們看到不能看見的底層暗裡。   我曾聽中國朋友提

過,脫北者要是被捉到,會將鐵絲穿過他們的肩膀,再把他們送回去。我以為這是個以訛傳訛的恐嚇之詞,不料,真的在這本書裡看見。   逃出北韓,逃離中國,再轉往南韓的過程不必多說,值得一提的是,脫北者在南韓社會的適應問題與生存困境,雖然也屢屢被提起,但作者以另外一種典型,證明了另一種可能。或許能提供不同的參考。   這本書是由作者與另一英文寫作者共同合作完成,很難說有什麼文學技巧或韻味可言,文句如同許多第一人稱敘述一般直白無奇,但有時候生命本身就是文學,不需要花俏點綴,像是第一章,母親對作者說:「就算妳以為旁邊沒人,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妳在竊竊私語。」她以自身經驗警告作者不要亂說話,那會替自己釀禍。

諸如此類的話語或詞句,偶爾在故事裡出現,就像在黑暗的隧道裡看到微光,沉重感也少了些。   (《介入的旁觀者》作者) 裡頭的每顆字磚,都入過荒境,也得過僥倖 吳曉樂   脫北者的故事,過去不只朴研美的,未來也會有愈來愈多的脫北者,加入這個主題的書寫。而他們所看見的真實故事與觀點,也許和朴研美並無二致,也可能會南轅北轍。在同一個情境之中,因為不同的位置,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證。他們很可能分享共同的傷痛,卻也有各自殊異的幸福。是以,在走進這道風景之前,也許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是一位脫北者的故事,除此之外,這更是朴研美的故事。   研美字裡行間都留下了「情非得已」的處世哲學。為了換取一家四口的溫飽

,研美的父親鋌而走險從事國家嚴禁的買賣行為,最終被北韓政府查獲入獄,成了哥哥眼中「為家族帶來麻煩跟恥辱」的存在。研美的姐姐恩美找上陌生的門路,只求在鴨綠江的彼岸譜寫新的人生劇本。至於研美,她和母親為了找尋下落不明的恩美,只得誠惶誠恐地走上恩美可能行過的路。每個行為,都是選擇,更是生存之道。   常言道,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是以,若想逃離一個欠缺自由的國度,而在邊界附近遭到擊斃;或是從事不見容於共產政權的貿易行為,因而連累了宗族長幼──當下,最直觀的瞭解往往是,既然有所選擇,自然要為這些決定付出代價。但若把視角逐漸抽離,又不免要困惑,上述所稱,背後必然有個加強的預設是,對自己的人生,我們真的能

夠有所選擇。問題是,誰能狂妄地言稱,時時刻刻,日子均都屬於自己。   研美的故事,俯拾皆是這般「半點不由人」的無奈。她那麼直接地刻畫出,那些日子不屬於個體的時刻,人類要如何為了生活,被逼得做出選擇。   例如研美與弘偉的關係,雖有金錢與性的輸送,卻也有患難中的相濡以沫。弘偉生在中國東北,營生的方法是將朝鮮女子賣入中國農村人家。遇見研美之後,弘偉偶有暴行,但在一些場景中,又見到他是如何在人生的窄縫中,竭力要給研美撐出一個喘息的空間。   研美的文字清晰地照見了,那些交織在個人與大時代之間,種種的情非得已。這裡的情,可以指為情境,也不妨說是情感。正因整個大環境均非單薄人意所能預料,因此,跟隨

而來的情感與所有人間諸事,自願非自願,也陷入無法分說的失語狀態。   對我而言,好的書寫一定要起到干擾與騷亂的作用,讓讀者難以安逸於一個觀點上,不得不思考每一人事的必然與偶然。研美的文字即做到了這點,她不停地抽換位置與場景,要我們眼睜睜看著價值快速的流變。讀者才剛信服於一個人的惡,又在下一秒鐘目睹了他的義行;反之亦然,那些我們以為即將要伸出援手的人物,也在細微處表達了他們的冷目。此回書寫是研美的初試啼聲,她卻沒有迴避掉「複雜性」的挑戰,而是直面處理,讓斷簡殘編歸於完整。   最後,若要向研美的敘事致上最基本的敬重,請容我拒絕指稱這是一個深具啟發性的故事。如同歷史學家亞歷山卓‧瑞瓦斯基(Al

eksandr Revalskiy)在無數個夜裡審視祖國歷史,包括俄國入侵車臣與車諾比核爆,只能發出喟嘆:「探索他人的人生是不道德的。但或許這就像是生了一場小病一樣,足以使人免疫他人的過錯。」從研美的人生中挖掘出意義或價值,好讓自己得到慰藉,讓現世更趨於安穩,或許是人類一種難以免疫的反射動作。但我更想呼告的是,不要在金蘋果落下時,疏怠於以銀網子承接。這本書的問世,最珍貴的部分無非在於指引我們看見,在情非得已之中,一個人要怎麼活,他還能怎麼活。   對於研美以及其他,甚至無法活到能把自己故事寫下來的脫北者而言,脫北不僅僅是一個議題,而是每日睜開眼睛,他們都得與人生進行的討價還價。闔上這本書時,

請小心輕放。裡頭的每顆字磚,都入過荒境,也得過僥倖,終於來至你的跟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前言 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我跟我媽在漆黑的寒夜中跌跌撞撞爬下鴨綠江的冰凍河岸。鴨綠江是北韓和中國之間的界河,沿岸陡峭多石,我們上下都有巡邏員,兩邊一百碼外也有崗哨,在裡頭站崗的衛兵只要看到有人偷偷越境,就會毫不留情開槍。沒人知道過了河會有什麼樣的命運,但為了活命,大家都想盡辦法要逃到中國。 當時我才十三歲,體重不到三十公斤,家住在位於北韓和中國邊境的惠山市。一個禮拜前,我才因為腸道感染入院,醫生卻誤診成盲腸炎,幫我割了盲腸。因為傷口還很痛,我連走路都很吃力。 帶我們越境的

北韓掮客堅持當晚就得動身。他買通了幾名守衛,要他們放水,但他不可能收買這一帶所有的守衛,所以我們得非常小心才行。我摸黑跟在他後面,因為走不穩,只好用屁股滑下河岸,結果碎石也跟著我劈哩啪啦滾下來。他轉頭瞪我,低聲叫我小聲一點,可惜太遲了,只見一名北韓士兵的黑色身影從河床爬上來。如果對方是被收買的邊境衛兵之一,他大概沒認出我們。 「回去!」士兵對我們大吼:「快滾!」 我們的帶路人爬下去跟他交涉,只聽到他們交頭接耳的聲音。帶路人單獨走回來。 「我們走!」他說:「快!」 時值初春,天氣漸暖,凍結的河面一片片融化,但我們走的這段河流又陡又窄,白天曬不到太陽,所以還夠堅硬,撐得住我們的重量。但願如此!帶路

人撥了通電話給另一邊(中國方面)的人,然後悄聲對我們說:「跑!」 帶路人開始往前跑,但我已經嚇到全身發軟,兩腿不聽使喚,兩手抓著媽媽不放。帶路人只好跑回來,一把抓起我的手,拖著我橫越結冰的河面。走到堅硬的地面之後,我們開始拚命往前跑,直到看不見衛兵才停下來。 河岸黑漆漆的,但中國長白市的燈光在我們眼前閃爍。我轉過頭,匆匆再看一眼我出生的地方。那裡一如往常又停電了,放眼望去只見漆黑死寂的地平線。走到空曠平原上的一間簡陋小屋時,我的心臟差點跳出來。 逃離北韓時,我沒有幻想會得到自由,甚至不知道「自由」代表什麼。我只知道我們一家人如果繼續留在北韓很可能沒命,不是餓死,就是病死,要不就是在勞改營裡受虐

而死。飢餓已經超出可以忍受的程度,只要有一碗飯吃,要我冒生命危險,我也願意。

南韓北韓交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土耳其公投過關,總統職權擴大,艾爾段可能成為土國史上權力最大的領導人;北韓試射飛彈失敗隔天,美副總統彭斯抵達兩韓交界,承諾維護南韓安全;載有數千人的敘利亞難民車隊,遭到自殺炸彈客攻擊,至少126人死亡,包含近70名兒童。

完整報導: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6140

請支持我們讓更多人看到,來為你喜歡的影片製作外語字幕▶http://tinyurl.com/tnl-subtitle
訂閱《關鍵評論網》▶http://tinyurl.com/tnl-subscribe
看更多《關鍵77秒》▶http://tinyurl.com/tnl-77-Seconds
更多《關鍵評論網》影音▶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nlvideo/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thenewslens
Website: https://www.thenewslens.com/video/all-video
來信給《關鍵評論網》▶[email protected]

冷戰後澳大利亞亞太政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南韓北韓交界的問題,作者林家茜 這樣論述:

澳大利亞(以下稱澳洲)位居印度洋與南太平洋交界上,鄰近東南亞,具有重要的戰略影響力,但其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位置卻遠離國際政治、經濟與軍事核心之外。澳洲身為一個大洋洲國家,加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在傳統上其政治、外交、文化與經濟方面與歐、美等國的關係均較亞太國家來得密切。澳洲地理鄰近亞洲、但歷史文化背景及人文景觀卻屬於西歐,因此長期以來澳洲一直被視為是「不插手亞洲事務的白人國家」。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政經局勢急遽變化,儘管澳洲是以歐洲移民為主體社會,觀念卻因國際政治經濟現實而不斷調整。其基本內容可概括為:經濟上,努力開拓亞太市場,發揮澳洲的出口優勢,促進澳洲國內的就業與繁

榮;政治上,在亞太地區扮演重要角色,發揮中等強權的實力與作用;在安全上,則將亞太地區安全納入本國的對外政策,在區域安全中發揮作用。 澳洲的外交政策取向主要是以「聯盟」為主,同時澳洲也扮演多元的國家角色。其在亞太地區確立的安全目標首先是維持其在該地區的經濟安全,是建立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以利於貿易與投資,保證該區域發生的任何政治與經濟變化以和平方式進行。其具體表現是更密切地與亞太地區交往,並積極推動區域經濟與安全合作組織。中程目標則是訂定以東亞為主要目標的政策;最重視與美國的聯盟關係,並將日本、印尼、中共與南韓列為四大重要雙邊關係,對澳洲的國家利益影響最大;此外,澳洲也希望加強與

東協各國、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南太平洋諸國的關係;關於安全保障的國際組織,則應重視ARF,而貿易自由化政策,則應重視WTO及APEC。而在長程目標方面除追求解決全球化的非軍事威脅,也強調推廣自由民主的價值觀,以增進區域內的結構穩定,進而維護澳洲的安全。 澳洲在亞太地區追求國家利益,實現其外交目標,主要關鍵在於是否能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是否能考慮到亞洲國家的特點、採取靈活務實的政策,並為亞太區域鄰國所接受;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在亞太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能否持久地融入亞太地區,而其參與亞太地區的政策使其得到國內民眾的支持,以上這些政策課題都是今日澳洲所必然要面對

的。

金正恩與他的核子武器 :一觸即發的世界危機

為了解決南韓北韓交界的問題,作者托馬斯.萊夏 這樣論述:

  北在2018年頻頻出招的金正恩,心裡的算計是什麼?   北韓真的會放棄核武?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猜得準?   北韓問題不能只用常人的思維!   聯合國祭出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但北韓卻還是能夠研發核武,錢從哪裡來?   北韓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而掌握核武按鈕的金正恩是最難捉摸的領導人!   今日,能夠瓦解北韓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封閉的國家,血腥的獨裁者,核彈測試和大張旗鼓地恫嚇:德國第二電視台東亞區台長托馬斯.萊夏(Thomas Reichart)帶領他的組員,過去三年曾多次深入北韓。他獲准於當地進行採訪,洞察這個國家的權力結構與內部生活。他走訪平壤、踏上北韓嚴格控管的邊界、進入

鄰國與對手的權力中心、抵達美國於此區域的軍事據點。他在首爾獨家訪問官階最高的脫北者、與非法和北韓交易的中國走私販會面、在澳門追查手足相殘的內幕。此外,他還分析運用針對北韓與亞洲地區所做的情報部門報告、統計數據以及研究。他的調查結果清楚披露了核武災難岌岌可危。   作者簡介 托馬斯.萊夏(Thomas Reichart)   1971年出生,自2014年起領導德國第二電視台東亞區位於北京之分部,負責報導中國、南北韓、日本與菲律賓。他之前是德國第二電視台首都特派記者,負責重點為「內部安全」與「情報部門」,也是「迎向二十一(Frontal 21)」節目的記者。 譯者簡介 傅熙理   東

吳大學德文系畢業。定居奧地利,兩人三貓的極簡生活。以靈性成長為人生主要目標,兼職翻譯與瑜伽老師。聯絡合作:[email protected]   前言 1 權力中心 2 誰是金正恩?他想要什麼? 3 獨裁者的炸彈 4 一瞥北韓內幕 5 南北韓分裂與南韓所扮演的角色 6 制裁——北韓如何與之交鋒? 7 川普因素:美國與北韓 8 唇齒般緊密相依?中國與北韓 後記——威脅是?對策是? 文獻   序   北韓獨裁者金正恩進行洲際導彈與核彈測試。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二○一七年夏季聯合國發言中威脅,若平壤不放棄核子鬥爭,那麼美國將「徹底摧毀」北韓,當時金正恩亦說,他將「用火馴服

」川普。衝突升級勢如破竹,看來距離世界陷入核子災難之深淵,已不遠矣。原本我們於冷戰結束之際,就應該擺脫了這套恐怖劇本,然而現況的不寧,使得北韓成為目前世界一觸即發的危機爐。我們現今已置身於新冷戰當中,接下來幾年國際秩序與各大霸權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美中關係,都將影響這場冷戰。   因此,我們對這場衝突所知之少,政治、媒體、輿論對它的低估與忽視,也更值得爭議。北韓之於我們是個遙遠的國度,在瘋狂獨裁者的統治之下,人民顯然僅能踏正步前行。我們在德國,雖然曾經聽說過一些可怕的新聞:饑荒、手足相殘、殘暴的監獄集中營、核武萬能的幻想等,但這些事聽來總感覺有些荒謬,不像這個世界會發生的事,而最終我們很容易就

相信,北韓不會波及到我們。   如今,金正恩的導彈剛克服了洲際界線,能夠抵達紐約、法蘭克福和柏林,令人隱約感到,之前的想法也許錯得危險,而當初我們早就該提出幾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若如專家擔憂,這個國家最晚可在一兩年內,做好將核彈頭裝上洲際導彈發射的準備,那麼到時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北韓的核武計畫,會威脅到身處德國與歐洲的我們嗎?為什麼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人能夠阻止金正恩?為了緩和局勢,我們現在還有什麼能做的嗎?   我還可以栩栩如生地想起,當初我站在平壤的金日成廣場觀看軍事閱兵,腳下地面突然開始震動,那時我全身顫慄的感覺。那是二○一五年的秋天,上萬人歡呼聲中,許多沉甸甸的卡車載著北韓飛彈開入廣

場,卡車轟隆隆地駛過我身邊,距離我三公尺不到。正是這個時刻,我才恍然大悟,北韓這個國家在作秀、導彈根本是假的等諸多想法,都是不正確的。當然我並非導彈專家,當時對於火星十二彈道飛彈的射程還一無所知,更不清楚北韓的洲際導彈已經建設到什麼程度。但導彈卡車載具在金日成廣場上引發的震動,突然間帶給我一股不好的預感,感受到導彈於不久將來的毀滅潛力。   德國內部始終多少還有一些專家懷疑,北韓真的代表著如此強大的威脅嗎?根據其中一項論點,這個國家十分貧困落後,根本就沒有投資如此昂貴的導彈與核子計畫的資金。整個短程甚至洲際導彈軍火庫的開發、試射與維護,也實在超過北韓技術上的負荷。   對這套恫嚇劇本抱有疑

慮是合情合理的,尤其劇本還是出自華盛頓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其內閣。很多人仍記憶猶新,喬治.布希是如何在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的恐怖攻擊後,找人提供所謂的證據,來證明伊拉克應該有核武開發計畫,而撒達姆.海珊只差一步便將擁有核子武器。這正是當時美國發動災難性戰爭的基本依據。   我和同事尤爾克.布拉瑟、約翰尼斯.哈諾,當時正為德國第二電視台雜誌報導「迎向二十一」節目,追查這條傳說中證據的蛛絲馬跡。尤其針對其中一項指控:伊拉克試圖在非洲的尼日爾購買所謂的黃餅,利用氣體離心法的複雜程序,可以從黃餅中提煉出武器用鈾。我們前往尼日爾,是最早開始採訪中心證人的電視節目。二○○三年一個陰雨連綿的秋日,還拜會了

當時正在拜訪德國的尼日爾總統。在他柏林旅館的套房裡,我拿出一份主要證據給他看,這是一份大概可以證明鈾交易的證據,上面還帶有據說是他的簽名。但簽名不是總統的,而其他幾份據說能夠證明伊拉克核武計畫的證據,後來也真相大白,證實是粗糙的偽造文件。   華盛頓的許多情報單位和外交部專家早就清楚這件事,但圍繞在總統布希身旁的好戰分子一點也不在乎。事實上,不論是戰爭開始之前的聯合國武器稽查員,或侵略以後的美國搜索隊,都沒有能證明伊拉克即將開發核子彈的證據。雖然撒達姆.海珊是殘暴無度的獨裁者,但他的國土並未發展出核子威脅。   然而北韓的情況卻是有憑有據的,這個國家即將掌控全世界最危險的武器,完全不可同日

而語。北韓核武測試造成的震動,世界各地都測量得到;他們的導彈彈道計算得極精準。國際原子能組織的稽查人員與其他核子專家,無時無刻都能親眼觀察北韓在寧邊的核子設施。因此我們不能逃避、不能不嚴肅看待北韓和其獨裁者金正恩。金政權是這數十年以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北韓是個封閉的國度,也越來越少對觀察家開放。我和團隊在最近三年曾經三度進入北韓。我可以談話與採訪,深入洞察權力結構與這個國家的內部生活。而衝突卻不只可於北韓觀察到,在我曾去過的東亞其他地方也都可見:在第一次與平壤官階最高的脫北者見面的首爾一間旅館套房裡、在看管嚴格的南北韓交界上、在美國位於日本沖繩島上的軍事據點、海軍準備所謂的斬首之處

、在中朝邊界——平壤命脈、北韓對外最大宗貿易進行之處等。   在這條新冷戰的前線上,我們可以清楚見到,為何北韓最終會成為全球衝突。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地區,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中,擁有這麼多危險的武器,還有這麼多霸權競爭對手同時對峙。對各大霸權而言,衝突的導火線當然是北韓的核武能力,但同樣也關係到他們在這個世界重要的經濟空間裡的領導地位。   就目前情況看來,緊張局勢似乎不可能再升級了。唐納.川普和金正恩之間的唇槍舌戰,是否即將帶來實際的戰爭?我們目前來到一個還不能斷下結論的關頭。但極有可能,考驗還在後頭,也就是說,等到金正恩支配了核子洲際導彈,他便可藉此壓榨美國、甚至歐洲。   本書期許

能夠傳達出大家迫切需要的解釋:關於北韓、其獨裁者、加上他究竟想做什麼?關於他的武器以及為爭取地區影響力而與各大霸權的角力。衝突在哪裡展開,其中誰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以及若金正恩準備好協商,我們需要瞭解什麼,本書都將具體一一道出。   同時,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危害我們安全的,不止是由北韓一國所引起。一九九○年代初期和兩千年初,就有過兩次所謂的北韓危機,但兩次都不如這次般地迫切與危險——這要拜唐納.川普之賜。川普與衝突交手的方式,既挑釁又充滿威脅,他還放棄所有形式的對話機會,讓危機惡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國表現得倒像個值得信賴的和事佬,敲著緩和情勢與和平解決的邊鼓。但事實上,北京政府在這數十年

的時間中,不斷幫助北韓擴充軍備。中國掌權者容許金正日政權迴避制裁,並能夠從國外獲得核武與導彈計畫迫切需求的資源與外匯。因此,核子大戰成為貨真價實的危機,中美兩大霸權都必須負上責任。   《瘋狂與炸彈》奠基於朝鮮衝突前線多年的旅行與明查暗訪,來自數十次的採訪與對話,對象是脫北者、政治家、外交官、軍官、前情報單位人員、科學家以及人生受到這場衝突刻畫與操縱的老百姓。此外,我還引用了許多對北韓和亞洲地區所作的情治報告、統計與研究。為了閱讀上更佳順暢,我放棄詳加註解,但將本書引以為據的北韓專家之出版品列表於附錄。   第二章 誰是金正恩?他想要什麼? 金正恩一向是個撲朔迷離的人物,就連他的出生年份

也始終沒有個定論,到底是一九八二、八三還是八四年出生?他是統治北韓的權力無限的「最高領導人」,當地人人將他塑造成神一般的形象。二○一一年底父親金正日死後,他接掌大權,西方情報單位必須承認,當時對他幾乎一無所知。原因在於,金正恩是三兄弟中最年輕的,長久以來大家都未把他當作繼承家業的候選人。 我第一次見到金正恩是二○一五年秋天,正值朝鮮勞動黨七十歲生日的一場軍事遊行上。他站在離我三十公尺遠的觀禮台上,觀賞他手下軍人的行軍隊伍。他是一個胖乎乎、不怎麼高的男人,頂著一頭兩側剃短、前額黑髮留長並向內捲起的髮型。他經常低著頭,眼神看似在放空。若有人向他歡呼,他便向前踏一步,左手撐著欄杆,對那些人揮手。那天

金正恩要在久違的三年後發表第一次公開演說。印象中,對此他並非特別興致盎然。 軍事遊行上,他以一身標準的扣子扣得老高的西裝現身,就和祖父金日成與父親金正日的昔日穿著一樣。他的胸膛上釘著一枚紅胸針,胸針上有兩位前人的肖像。從他站上講台的樣子以及擴音器裡傳出的沙啞古怪的聲音,我大概知道了,為什麼金正恩剛開始受人如此低估。他的談話和手勢顯得非常呆板,幾乎不曾抬起頭,僅照著稿子唸。儘管如此,這次的演說仍是他政權一次重要且關鍵的表述。演說中他提出政治仰賴的思想方針,以及外交政策跟進的目標。演講一開始,金正恩就談及金氏王朝的思想支柱,並向祖父金日成與其「主體思想」致敬,該思想為國家帶來政治主權、經濟自給自足

以及軍事自主等。金正恩表示,這項政策將北韓建設成社會主義的堡壘。緊接著他向父親金正日和其「先軍思想」(軍事優先)一鞠躬,感謝該思想,朝鮮人民軍才能轉型為菁英革命軍,有能力將任何侵略者一擊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