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名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古代 名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若驩寫的 可口樂園 和的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和一八四一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黃東陽所指導 洪佩君的 《封神演義》之女禍論述研究 (2020),提出古代 名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封神演義》、明代、神魔小說、女禍觀、妲己、九尾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 李宜學所指導 吳紘禎的 杜牧七言律詩格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杜牧、七言律詩、平仄、用韻、對偶的重點而找出了 古代 名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古代 名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可口樂園

為了解決古代 名詩的問題,作者若驩 這樣論述:

  兩度榮獲林榮三文學獎得主,六年級詩人若驩歷來的詩作精選結集,從地誌書寫到肉體情慾、都會情境、軍旅生活,但心目中仍然心懷著一個永恆不變的樂園,若驩用詩描繪心中的純真心境試圖對抗長大,本詩集另收錄代表作〈甜蜜並且層層逼近〉日譯版,多首詩作入選年度詩選、同志詩選、青少年讀本等等。     本詩集共68首詩,收錄第一本自費出版詩集《甜蜜並且層層逼近》裡面16首舊作,涵蓋寫詩以來所有階段,及2002年至今所有發表、得獎作品。     全部共分七輯,練習、可口樂園、漂浮的人、與你說榮格、旅途上、戰地春懷、歐洲組曲。全書以關注社會的觀察出發,「練習」的內容與新冠肺炎、文林苑都更事

件、上班族的生活、風靡的寶可夢、夾娃娃機等等有關,「可口樂園」集結多首獲獎作品,描繪成長與孕育自身的的「鄉土」,帶有社會變遷的微感傷,「漂浮的人」是較抒情的作品,任想像力奔馳,或有對象,或是喃喃自語,「與你說榮格」是與經典作品、知識分子交會重逢之作,也是向大師致敬的作品。「旅途上」可視為多首地誌詩,是呈現旅遊觀察與地理空間賦予情感的系列作品,「戰地春懷」,是在金門服役期間所寫,留下了當時的軍旅生活狀態,及當時受到壓抑的情慾,這些作品也曾經以組詩獲得南瀛文學獎新詩佳作,「歐洲組曲」是剛開始寫詩不久的作品,放在詩輯最末,留下對詩語言摸索的文字。     若驩的詩作產出雖然不多,但擅長以輕寫

重,留下想像空間,除此之外,詩人也善於打造空間,重塑空間,用詩搭起一座樂園,一座城市、一個小鎮,一個旅途中的短暫落腳地點。而同名詩作〈可口樂園〉更是詩人童年長大玩耍過的地方,用樂園意象,用來象徵那些永不回來的純真和青春記憶。

古代 名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封神演義》之女禍論述研究

為了解決古代 名詩的問題,作者洪佩君 這樣論述:

明代印刷術的發達使文學與商品經濟產生結合,內容多反應社會實況以迎合讀者的消費傾向,其中《封神演義》廣泛流傳,當中許多神祇形象深入人心,甚至發展成日後民間信仰核心,在小說史上佔有重要樞紐性地位。《封神演義》以女禍作為論述主軸,將九尾野狐所化身的狐妖妲己做為女禍根源,探討明代對於女禍史觀如何進展,以及《封神演義》中所呈顯的社會價值觀。首先,針對狐妖妲己在媚人能力上延續傳統思維中狐妖具有美麗容貌能夠惑主的特質,引動出的是人身為動物最基本的本能,源於繁衍後嗣而生的原始性慾;以及關於狐妖惡行的描繪,根據動物性拋擲人性的面向來闡述,反映出食肉動物的嗜血與殘忍等,兩種層面進行探討,以鑑別出《封神演義》所描

述的狐妖妲己乃不同於傳統「女色禍國」思維下的新形態女禍類別。其次,探究真正使偌大殷商王朝傾亡的關鍵人物紂王,與狐妖妲己如何進行禍國歷程的方法及經過,依據發生的時間先後與影響的程度分三階段進行分析。了解紂王如何從統帥富庶大國的賢明君主,日益昏聵怠而惰於對國家治理的過程。深陷於狐妖妲己的狐媚妖術無法回返,逐步被帶引出內心為惡的本質,作出許多人神共憤的殘忍暴行,快速耗盡所剩無幾的成湯王氣,加速商朝的敗亡歷程。甚至不聽勸誡、濫殺朝臣,導致群臣離心、忠賢背棄、眾叛親離,最終導致朝野內外在無可用之才,隨侍身旁的全是佞臣駑將。最後,依主要的敘寫脈絡進行綜合討論,從截教助商的緣由與女禍的起始相同,皆是天道運行

之必然,再從朝歌王氣的逐漸凋零,舉國妖異四起但紂王卻視若無睹的描述進行探究,說明女禍之首狐妖妲己的任務已宣告終結,由妖異的象徵梅山三妖接續傾覆國家的任務,說明商朝必然趨向於敗亡之歷程,反應出《封神演義》作者欲傳達「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的實質內容,進行文化體現的整體論述。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

為了解決古代 名詩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在戰火中認識烏克蘭的豐厚文藝歷史與精彩當下   烏克蘭文藝近況引介文章 × 當代詩歌 × 港台詩人創作回應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以文藝角度聚焦2022年烏克蘭戰爭,編作者雲集台港著名作家、譯者、記者、學者、導演、詩人、Web3工作者,助讀者深入了解烏克蘭文藝史及當代演變。     以多角度切入烏克蘭文藝近況,收集關於當代烏克蘭文學、電影、音樂、NFT等不同界別文藝景觀的引介文章,從文藝進入烏克蘭的豐厚歷史,亦展現出語言正是國族之間的尖銳戰場。此外,本書譯選當代烏克蘭詩人的作品,包括扎丹、卡明斯基、雅金楚克等,語言沉

鬱優美,多元呈現戰火、創傷、身分、哲理及性別思考。     本書亦收錄港台詩人對是次戰爭的回應詩作,體裁既有現代詩亦有古體詩,題材包括憂思、歌頌、指責與黑色幽默等。我們希望本書讓讀者在戰火的碾壓中,仍然可以看到文學藝術的深思,對烏克蘭文化歷史語境有更多理解。以文藝為烏克蘭築一道戰壕,表達跨地域的共感與連結,在戰火中看見文藝的能動性。   本書特色     ※以文藝角度聚焦2022年烏克蘭戰爭。   ※編作者陣容強大,雲集台港著名作家、譯者、記者、學者、導演、詩人、Web3工作者,助讀者深入了解烏克蘭文藝史及當代演變。     多角度切入:

  烏克蘭文藝近況引介文章,詩歌+電影+劇集+音樂+NFT;   當代最優秀烏克蘭詩人譯介,優美沉鬱呈現戰火、創傷、身分、哲理及性別思考;   邀請港台著名詩人創作回應,其中從三○年代前輩橫跨至千禧一代最新詩人。     在戰火中認識烏克蘭豐厚的文藝歷史與當下的波瀾壯闊,   以文藝築一道戰壕:堅守希望,炮火廢墟中閃爍自由與尊嚴。   強調國際視野亦結合在地視角(香港—臺灣—烏克蘭),   引領華文讀者跨越邊境,進入烏克蘭悠久文藝世界。   名人推薦     房慧真(記者)   黃耀明(歌手)   董啟章(作家)

  (依姓氏筆劃序)   推薦好評       「同理、同心、同行——這就是文學藝術能為人間苦難所做的事情。」——董啟章(小說家)       「俄烏戰爭既是對全球影響深遠的國際大事,對香港和台灣兩地也有特殊意義。本書集合了華文地區出版的一些最出色的評論和訪問報道,除了替華文世界讀者提供理解遠方事件的視角外,讀者也可以看到,以烏克蘭作為一面鏡子,華文世界的評論人和媒體人通過這鏡子看到了什麼。」——李立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杜牧七言律詩格律研究

為了解決古代 名詩的問題,作者吳紘禎 這樣論述:

〔唐〕杜牧(803-853),晚唐著名詩人,七言律詩備受古今評論者讚譽。然而,諸家之說多是概述其風格,稍嫌簡略,未能深入闡述杜牧七律藝術表現之特色,而七律發展史研究中,學者也對杜牧選擇略而不談,或所談甚簡,使其七律價值面目模糊。格律研究是古典詩的根本,尤其是七言律詩的必要條件,是檢視詩人此一體製詩藝表現的重要標準,因此,本文選擇從格律角度切入,期能解決上述問題。文中依據保存於唐人詩格著作中的大量格律主張,分從「平仄」、「用韻」、「對偶」三面向,深入分析杜牧七律的實際表現,以彰顯其特色與成價值。此外,為避免見林不見樹,本文論述之際,還選擇七位與杜牧同時期且具有代表性詩人:姚合(777-842)

、賈島(779-843)、許渾(788-860)、張祜(792-853)、溫庭筠(801-866)、趙嘏(806-852)、李商隱(812-858),分析其詩律,與杜牧對照,冀更有效彰顯杜牧七律格律表現的特殊之處,及其在晚唐甚至整個唐代七律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