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著洋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古著洋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秀芳,鄭靜儀寫的 回到爸媽小時候.臺灣鄉土教育繪本集: 《爸爸小時候:第一次逛迪化街》+《媽媽小時候:第一次參加婚禮》 和莊仲平的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Vintage American dress 古著美式洋裝 - 初戀販賣所也說明:古著 商品狀況皆不同,可接受者再下標. ❤ 初戀販賣所. 營業時間:14:00~21:00(Wed.-Sun.) 地址:台中市西區忠明南路330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魯文化 和三民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司馬品岳所指導 李宜蓁的 台灣女性的家:家務勞動作為戰時體制下的後援基地 (1937-1945) (2021),提出古著洋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戰時體制、女性、家事、治理、規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 翁聖峰所指導 陳瑞益的 日治時期臺灣戀愛結婚與國家論的接點 ——以小說和報刊論述為觀察中心(1937-1945) (2021),提出因為有 日治時期、戰爭時期、戀愛、結婚、國家的重點而找出了 古著洋裝的解答。

最後網站花花古著則補充:黃色西外吊帶洋裝套裝(短版外套+洋裝) G42. NT$1,580 · 售完. 光感藍花米色短洋裝WA1122. NT$860 · 加入購物車. 加入購物車. 《大尺也可》水鑽金屬白色襯衫WB1196.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古著洋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回到爸媽小時候.臺灣鄉土教育繪本集: 《爸爸小時候:第一次逛迪化街》+《媽媽小時候:第一次參加婚禮》

為了解決古著洋裝的問題,作者朱秀芳,鄭靜儀 這樣論述:

★漫步迪化街、見證傳統婚禮,原來我們的臺灣這麼豐美多元! ◎隨書附贈「走讀臺灣」精美藏書票+「迪化街」延伸閱讀附冊     這是一套集歷史古蹟、傳統婚禮的臺灣鄉土教育繪本集,共收錄了已故臺灣寫實畫家陳麗雅的兩本經典繪本——《爸爸小時候:第一次逛迪化街》、《媽媽小時候:第一次參加婚禮》,內容分別針對臺北市迪化街的歷史古蹟、買年貨、傳統建築……,以及臺灣傳統婚禮、迎娶儀式、辦桌宴客……等主題所創作的繪本。        現在就啟程,一起回到爸爸、媽媽小時候,找一找,迪化街、永樂市場、霞海城隍廟在哪裡?說一說,南北貨、巴洛克建築、長條街屋、傳統婚禮的特色!讀一讀,來一趟迪化街

歷史走讀之旅,與小小花童相遇,見證傳統婚禮與辦桌喜宴的快樂回憶!寫一寫,延伸思考,起身探索自己家鄉的風土民情!        各冊內容     《爸爸小時候:第一次逛迪化街》      「我的第一次」系列,回到爸爸小時候   走讀迪化街、認識鄉土文化,一同起身探索!      《爸爸小時候:第一次逛迪化街》由寫實畫家陳麗雅繪圖、兒童文學作家朱秀芳撰文,透過小男孩阿瑞的視角,以第一人稱,用身歷其境的生動筆法,描繪了二○○○年左右的臺北迪化街風貌。       為什麼要以「迪化街」為主題的繪本出版?歷史悠久的迪化街,近代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了許多具創意、嶄新

的文創產業,極具特色。這樣的迪化街新詮釋,正是再現鄉土教育的經典,藉由這本繪本引領師長帶著孩子,一同探索家鄉的傳統習俗、手工老店和特色建築等。那些古老生活的智慧,以及對於品質精良的堅持和文化,都留存在其中,等著大家起身探索。     《媽媽小時候:第一次參加婚禮》     「我的第一次」系列,回到媽媽小時候   見識傳統婚禮習俗,甜滋滋、喜洋洋!     淳淳沒見過真正的新娘,今天正好是叔叔結婚的日子。擔任花童的淳淳,從新娘進門、拜祖先、酒席上的禮儀等等,見識了一場較具傳統性的婚禮。        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把婚禮當成最快樂的「喜事」。在這充滿喜悅的場合

中,小朋友除了吃、喝、玩、樂,亦可藉此機會讓小朋友認識一些平常不熟悉的親友,也可以讓小朋友實地演練一下餐桌禮儀,並說明各種禮俗習慣。讓孩子在喜洋洋的婚禮中,不只感受到歡樂的氣氛,而且可以感受到家族的溫馨與幸福。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3~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閱讀    本書特色     1.孩子最佳的鄉土文化教育繪本   透過爸爸、媽媽為孩子敘說自己小時候第一次逛迪化街、採買年貨;第一次當花童、體驗傳統迎娶婚禮、辦桌宴客的經驗,引領現代孩子認識鄉土歷史、文化習俗、風土民情,一同探索家鄉的文化之美、親炙常民精神。     2.書

末附有延伸教案學習單、藏書票   邀請資深閱讀教師——郭寶鶯,精心設計延伸教案與學習單,從封面、書中人物帶領讀者先來一趟「紙上迪化街」之旅;從觀察迪化街的建築風格,延伸印證其他鄉鎮的歷史建築;透過地圖,在生活中學習如何規畫路線、採買年貨;進而身體力行,走讀迪化街,尋寶趣!     附有精美「走讀臺灣」藏書票,典藏寫實畫家陳麗雅筆下的鄉土臺灣風華。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選書   專業推薦     〔閱推教育人專業推薦〕   曾燦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吳政鴻/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監事長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

學會創會理事長   許育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楊裕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   張清榮/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   〔兒童文學家童心推薦〕   鄭明進/兒童美術教育家   趙國宗/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主任   曹俊彥/本土繪本愛好者   林文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方素珍/兒童文學作家   陳玉金/兒童文學工作者  

古著洋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次介紹24樣戰利品,不知道大家看得過癮嗎😉
►訂閱Meg Lu:https://goo.gl/S4rwdy
►一週Vlog:輔大演講/台南深夜美食🤤/入住誠品行旅https://youtu.be/ayJ_rKfLrd0
----------------------------------------------------------------------------------

►影片中提及的商品:

🍡 LAZY OAF X E.T 襯衫 大約$3000
https://bit.ly/3ngcIdj

🍡 LAZY OAF X E.T 毛衣 大約$3500
https://bit.ly/3gRAZnS

🍡 LAZY OAF X E.T 襪子

🍡 niko and … 大學T

🍡 niko and … 美國棉素T

🍡 niko and … 工裝背心

🍡 KBF 破壞感休閒上衣 $2370
https://bit.ly/37VFjOM

🍡 KBF 鈕扣袖高領套衫 $2000
https://bit.ly/3oPnzeN

🍡 KBF 配色針織開襟衫 $2370
https://bit.ly/2Lo2TvR

🍡 古著洋裝 購於A·PRANK :DOLLY

🍡 透膚襪子 購於A·PRANK :DOLLY

🍡 古著外套 購於BASE 1

🍡 AFAD 長裙

🍡 Comme des Garçons 襯衫

🍡 NO.11 襯衫

🍡 GANNI 襯衫

🍡 SHRIMPS 外套

🍡 BEAMS 項鍊 $1990
https://bit.ly/37cFOVr

🍡 BEAMS 戒指

🍡 JUSTINE CLENQUET 耳環
https://bit.ly/34coX3j

🍡 JUSTINE CLENQUET 項鍊
https://bit.ly/3gJ8cSh

🍡 Casablanca 帽子

🍡 Nike Air Max 97 LX

🍡 JW Anderson 包包

----------------------------------------------------------------------------------

►必看影片:

➪Meg的11月愛用品:臉變亮精華/開架百搭腮紅/近期國片推薦誰?孤味/同學麥娜絲/消失的情人節
https://youtu.be/KV1lwEdwqX4

➪入冬這樣穿!搭配方法+必買推薦😍花邊領上衣/長素T/麻花背心 ft.coen
https://youtu.be/1-EUp6_SpJw

➪Meg的11月愛穿:經典小包再進化/淘寶靴子CP值超高/尼龍漁夫帽好讚/韓貨耳環
https://youtu.be/5C6_I3s3HVs

----------------------------------------------------------------------------------

►更多Meg Lu: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aygobl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ygobla/
➪ Bilibili 站:https://space.bilibili.com/54906711
➪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本網站影音創作內容皆為「Meg Lu」頻道所有,若有轉載、再製、轉錄等非授權行為,頻道將會採取檢舉、訴訟等途徑!

台灣女性的家:家務勞動作為戰時體制下的後援基地 (1937-1945)

為了解決古著洋裝的問題,作者李宜蓁 這樣論述:

本文發現二戰時(1937-1945)臺灣的女性被鼓勵參與戰爭,成為可以保家衛國的存在。雖然當時的女性地位看似提升,卻仍無法脫離家庭的身份任務。本研究取徑於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系譜學(genealogy)與治理術(governmentality),從大量檔案中建立國家訓練女性家事背後的權力關係,重新論述臺灣女性、家事與家三者在戰爭中的定位。本文發現「女性做家事」此現象,是國家治理國民生活刻意建構的性別分工意識型態,亦為戰時國家動員女性協助經濟統制的機制。國家也透過此機制掌握非戰場的民生物資資源,同時藉由女性的家事能力確保國民健康。「家」成為國家的戰時後

援基地供給人力資源,為日治時期住宅史與軍事動員研究提供另一種討論面向。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

為了解決古著洋裝的問題,作者莊仲平 這樣論述:

結合《大港的女兒》的時代開闊視野 與《糸子的洋裝店》的人生奮鬥精神 承載日治少女夢想的半紀實小說,重磅推出! 旗津港邊的洋裁鋪正式開張!     裁縫師,在服裝史上從來不曾獨領風騷。   但在那最輝煌的年代,   裁縫師曾是家庭經濟的支柱、服裝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更甚,是無數少女心目中的夢幻職業……     1920年誕生的秀絃,在旗津的尋常人家成長,因緣際會下赴日學習裁縫。   從學習人體實際測量、設計製圖、繪紙版、剪裁布料,   到粗縫試樣、試穿、修正和縫製等等的縫紉技藝,   她拾起裁縫剪的巧手再也沒有放下。     1940至1970年是服裝史上變化最大的時期,而秀絃躬逢其盛─

─   她正好參與了這場跨時代的演變!   形式上,從數百年不變的唐衫、和服演變成為洋裝;   功能面,服裝從保暖實用物躍升為裝飾品,更是代表著個人品味與時尚。   而經歷戰爭空襲後的困苦日子,堅強的她以針線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留學時期日本老師曾說過:「能夠讓客人滿意的裁縫師也太幸福了。」   秀絃要如何在生活的縫隙中實踐美學精神,以獨到的品味滿足遠道而來的客人?   如何隨著工業化發展適應新型縫紉機種,面對新造型、新布料和新剪裁方式的挑戰?   如何在編竹夾泥的簡陋房舍中,與丈夫相互扶持、掙錢養家,培育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旗津混合鹹腥海味的風仍然不停吹拂,平凡生活中隱藏著淡

淡微光。   透過秀絃的故事,見證手工洋裁的興衰、港都地區的發展,以及日治時代一個庶民家族的起落。      ▍作家說書 ▍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作者莊仲平先生專訪|三民書局   www.youtube.com/watch?v=HDP25C7ZLYo 本書特色     #作者怎麼寫   作者莊仲平以母親陳壽賢女士為藍本,書中化名為秀絃──   一位日治晚期赴日求學的少女,描述她平凡又奇特的洋裁生涯。   他為思念而動筆,為不願遺忘而書寫:   「從小看著母親踩踏裁縫車的背影長大,   在她九十餘歲生命的最後,陪伴她共同生活的兩年時光,   母親告訴我許多年

輕時代的往事,有些是久已遺忘,卻又靈光乍現的事。   於是我以她口述求學與裁縫的經歷為主題,寫下這部故事。」     #鄉愁怎麼解   呼喚遊子記憶深處的旗津海岸:   坐在旗後渡船場海邊,微風帶著潮濕水氣,迎面吹來,你將重新發現港都之美。   那是一種混合著鹹味、海藻和魚腥的味道,是家鄉溫暖的氣息。   「望著燈火通明的船隻進出,各式各樣的輪船、軍艦及漁船,   以雄偉的身段破浪前進。   不知它們從何處而來?出港的船,又將駛往何方?   夜晚船上的燈光就像一座聖誕樹,在黑夜中神祕地閃爍迷離,   此時整個世界彷彿靜了下來,只剩仍在一旁劈啪作響的海濤聲。」     #照片怎麼憶   書中收錄

30幀珍貴老照片,承載洋裁師一生的悠悠歲月。   包含日本洋裁學校《入學案內》小冊子、大阪商船公司的客貨船高砂丸明信片,   作者母親陳壽賢女士的公學校畢業照、她身著親手縫製服裝的數張寫真等。   讓影像說故事,訴說一個關於家族書寫、職人精神、在地文史,乃至於時代記述的精采故事。     #歷史怎麼讀   半紀實小說奠基於史實之上,全書嚴謹考據日治研究文獻,   爬梳如《歷史學報》、《高雄文獻》、《帝國主義下之臺灣》等史料,   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見證時代變遷。   而秀絃的故事歷經政權交替,行文使用的語言包含臺語、日語等,   輔以拼音與註釋解釋之。     #書名怎麼來   小說女主角

秀絃自幼的生活空間,是相當「港都的」,   天天看得到海浪,時時有各種船隻,她對於港邊景物早習以為常,   除了住家所在的旗津,鹽埕埔、哈瑪星、打狗等地區也都曾有她的足跡。     書名使用「港都」一詞,   讓人耳畔不禁響起〈港都夜雨〉、〈再會呀港都〉等樂音,   再搭配「洋裁師」一職,既符合秀絃的時代內涵,   也緊扣現今社會回憶起的日治生活感,成了故事最好的破題。     #編輯怎麼說   洋裁師,   是個現代幾乎消失、但只要提起就能迅速召喚出時代氛圍的職業類型。   跟著秀絃的腳步回到日治時期,對裁縫品味的啟蒙、感受校園洋溢的氣息,   不難理解那段青春歲月是如何令人著迷。   而往

後的她,憑藉著這一技之長,在穿針引線與縫紉機的踩踏中忙碌,   辛苦地賺取貼補生活的每一分錢,   更可以窺見「女性持家」成為戰後維持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   是以往在時代小說中較為罕見觸及的敘事題材,   故事一如她給人的氣質,那身淡雅的衣服,素淨臉上那淡淡粉餅的氣味,   在柴米油鹽之中留下獨特餘韻。   真情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翠|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吳鈞堯|作家   林佩穎|圖文創作者   莊伯和|藝術學者   張郅忻|作家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粘碧華|國立故宮博物院織繡收藏諮詢顧問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鍾文音|作家

  好評推薦     #關於家族書寫   大時代中,人越發渺小,尤其是願望、尤其是女人,常因柴米油鹽,向命運低頭。本書告訴我們,履行的意義在勇敢,跟自已說話並非空泛說法,故能實踐自己與眾人的心願。這是愛。慶幸愛自己、愛社會的陳壽賢女士,有愛她的兒子莊仲平,以書寫刺繡生命史與產業史。——吳鈞堯(作家)     #關於在地文史   透過作者的筆觸,我們得以在回憶與場景來回穿梭,日本東京的少女旖旎風光、高雄旗津的幼時記憶、二戰後臺北與高雄的民生變化。秀絃以身為女性的強韌,用一把剪刀剪裁了自己與家人的人生片段,也編織了一幕幕深刻的人生風景。——林佩穎(圖文創作者)     #關於家庭記憶   母親婚

前生活優渥,曾赴日學習時髦洋裁,沒想到這門少女時代的私房手藝,竟在婚後成為分擔家計的助力,也是一種時代女性的典型吧?——莊伯和(藝術學者)     #關於時代記述   本書作者從家族記憶出發,以母親洋裁生涯為題材,用小說方式帶領讀者重返臺灣近代女性的跨國教育生活史。書中記錄了豐富生動的服裝裁縫實作知識,更見證了1940至1970年代的女性時尚變遷,以及高雄旗津歷經二戰和白恐的人物興衰,值得大家細細閲讀!——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關於職人精神   「能夠讓客人滿意的裁縫師也太幸福了。」書中這看起來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應用美術的精神之所在,也是高級客製化藝品的美學標準

!讀來讓當過設計師、深知開店經營甘苦的我感動不已!(節錄)——粘碧華(國立故宮博物院織繡收藏諮詢顧問)  

日治時期臺灣戀愛結婚與國家論的接點 ——以小說和報刊論述為觀察中心(1937-1945)

為了解決古著洋裝的問題,作者陳瑞益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鎖定1937年至1945年的戰爭時期,以小說與報刊論述為觀察中心,去檢視日治時期臺灣戀愛結婚與國家論的接點,在論述上主要二分為「報國的戀愛結婚敘述」和「同化的戀愛結婚敘述」。 在「報國」的部分,首要爬梳1937年左右,戰時體制的成立,以及軍夫到志願兵的實行,使得臺灣文壇發生劇變。因此產生了王昶雄1939年的〈淡水河的漣漪〉、龍瑛宗1941年的〈午前的懸崖〉和張文環1942年的〈頓悟〉。發現小說共通的結構在於,主角歷經鬱悶的感情糾葛後,總能在國家的號召下,突然獲得正面的人生觀,並且朝向報國的道路邁進。 接著通過《風月報》轉換為《南方》時期,在日本帝國以漢文化統合東亞

文藝場域的情況下,考察吳漫沙連載的婚戀國策小說〈黎明了東亞〉。雖然其中書寫了愛人之前必先愛國的邏輯,可是吳漫沙的華僑身份,使得小說的愛國邏輯,是從改革中國的「中國式的愛國」,逐步切換為東亞和平建設的「日本式的愛國」。 即便報國情緒甚囂塵上,作家也並非完全服膺國策,筆者首先以張文環的〈藝妲之家〉和徐坤泉的〈新孟母〉為例,指出作家走出國策並走入文明啟蒙的姿態;第二,通過分析龍瑛宗的〈不為人知的幸福〉,指出龍瑛宗書寫走入幸福的戀愛結婚主題;第三,透過坂口䙥子的〈燈〉及楊千鶴的〈花開時節〉,點出女性作家走出國策之外,也走出男性觀點,並走入女性視野的戀愛結婚觀念。 在「同化」的部分,則爬梳在

日臺共婚的同化作用下,積極做出回應的文本。1936年黃氏寶桃的〈感情〉與朱點人的〈脫穎〉,均對同化於日本民族的共婚發出批判,而朱點人的〈脫穎〉,更要放在「同化於日本民族」與「同化於日本文明」的雙重軌道檢視。 面對文明同化,呂赫若的〈季節圖鑑〉,是將兩個世代的日臺共婚阻礙,放入臺灣傳統親族制度的戕害,間接形成日臺共婚等同自由文明,臺灣傳統婚姻等同陋習的對立構圖,使得日臺共婚的完成,必須驅使臺人同化於文明,正與皇民化的近代化要求不謀而合。 接著,隨著「同化於民族」的成份日漸濃厚,形成了日臺之間精神血液的交融。在戀慕殖民者女性的部分,本文舉出龍瑛宗的〈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蔡榮華的〈彈力〉

及王昶雄的〈奔流〉,透過日本古典之美的女性吸引力,回返日本傳統,企盼融入日本人的精神血液。 相反地,真杉靜枝的〈南方的語言〉和坂口䙥子的〈時計草〉,不同於男性作家,而是以非古典的日本女性角色,積極融入臺灣民族,再反向吸納臺灣人成為日本民族,書寫戀愛結婚的同化敘述。 在日台精神血液的交融下,本文也透過庄司總一的《陳夫人》為例,小說中以日臺共婚的民族共融,以及調動鄭成功日中混血的歷史敘述,打造日臺血液的共同體。然而在虛應國策的暗流下,《陳夫人》也以純血論的敘述,刻劃日臺共婚中難以跨越的血液境界線,相似的敘述,也能在吳濁流的《胡志明》,面對殖民宗主國的女性情感上得到發揮。再者,血液的境界

線並非單一,而是重層的,因此再以庄司總一的《陳夫人》為例,指出庄司總一調動各式的人種血液說詞,打造戀愛結婚裡重層的血液境界線,更在日臺混血兒的複數境界線中,展現純血強勢論的思維。 最終,隨著戰爭末期,日本帝國的統合加劇,處身殖民地教育官僚的小林井津志,則透過〈蓖麻長了〉,展現日臺共婚下的混血境界線能夠超越,但卻是超越障礙成為日本人,被日本帝國回收作為動員的人力資源。 藉由研究「報國的戀愛結婚敘述」與「同化的戀愛結婚敘述」,發現戀愛結婚與國家論之間的接點,既高度密合又試圖遠離,既企盼民族同化卻又製造差異,這是一道試圖自圓其說,卻又充滿矛盾鬥爭的接觸時刻,通過剖析這時期的戀愛結婚,越過

前行研究止步於文明啟蒙的結論,也試圖超越殖民現代性的歷史詮釋作為唯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