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振昌王元廷林宜如寫的 堅持價值:賴振昌國會實戰錄 和劉進興的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際處公告】112學年度第2學期出國交換甄選審查結果也說明:一、 依據「臺北市立大學交換學生赴境外大學研修甄選暨獎補助實施要點」暨112年5月18日「112學年度第2學期出國交換 ... 二、 名單:正取36名,如附件一「112-2交換學生出.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允晨文化 和允晨文化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洪贊凱、林宸諒所指導 王翎宇的 中區大專校院行政人員主動、被動工作輪調意願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LMX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專校院行政人員、工作輪調意願、組織承諾、領導部屬交換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班 李瓊映所指導 方雅淑的 台南市國中體育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導師轉型領導、班級氣氛、體育班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112學年度校級赴國外交換學生甄選申請說明則補充:112學年度可申請學校名單、名額及各校規定請參考本網頁右方「112學年度東吳大學赴國外校級交換研修學校一覽表」。 有關各大學簡介、授課課程等,請參考各交換學校網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堅持價值:賴振昌國會實戰錄

為了解決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問題,作者賴振昌王元廷林宜如 這樣論述:

名人推薦   以知識分子之良知,擺脫學者問政的束縛…。不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能踏實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出色的會計師、教授、大學校長,更是一位學者從政的楷模。——黃昆輝主席   除了可以了解賴委員的犧牲奉獻,也可以因此了解台聯黨團地堅持奮鬥,更可以藉此深入的認識立法院…。左傳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我看賴委員都有了。——王金平院長   振昌兄給我的感覺是為人正派,既博學又專業,具有大學校長的學者風範;外表溫文儒雅,內心卻澎湃洶湧…。雖然是個政壇新手,表現卻毫不遜色,令人又愛又恨,是個可敬的對手。——柯建銘總召   作者簡介 賴振昌   1958年生,台灣彰化縣人。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台灣大學商學博士   中山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   第八屆立法委員   第八屆立法院台聯黨立法院黨團總召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台北縣政府顧問   台灣教授協會會員   李登輝學校校友會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空中教育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商業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財團法人立心慈善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台灣文化基金會董事   台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   國際會計師聯盟(IFAC)台灣代表   經濟部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   環保署廢棄物回收審查委員   台北市政府統一發包底價評審委員   台北縣有線廣播電視費率審議委員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

顧問 編撰/王元廷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聯黨立法院黨團政策副主任   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員兼組長 編撰/林宜如   學歷:台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畢業   經歷:國會助理   推薦序一 黃昆輝主席—堅持理念,為「反併吞、顧台灣」打拼不懈 推薦序二 王金平院長—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 推薦序三 柯建銘總召—實踐理念,勇者無懼 自序—堅持價值,見證大時代 1. 回首來時路 年輕的夢想-會計師 更有意義的人生-教育工作者 人生的意外-大學校長 台聯與我 2. 大時代的故事-見證太陽花學運 318 太陽花學運發生的遠因及近因 大學生夜闖

立法院、攻佔行政院 王金平院長向馬英九攤牌 轉守為攻,出關播種,學運和平落幕 太陽花學運造成的影響 3. 不信公義喚不回,豈容青史盡成灰-反黑箱課綱 修改課綱,篡改歷史,行洗腦教育 黑箱課綱與紅色人脈 一連串抗議行動 提出「課程審議委員會組織及運作條例草案」課綱專法 林冠華同學死諫 附記:慰安婦與軍中樂園 4. 以小搏大-三席立委如何戰勝國民黨六十四席立委 兩岸協議(不)監督條例杯葛成功 5. 有線 100 -小黨對抗大財團 廣電產業利益龐大,利益團體以拖待變 台聯主動出擊,提變更議程案;成立『就愛台灣走倡團』 決戰最後一個會期 廣電三法順利三讀,成功捍衛全民收視權 力拚廣電三法仍救不了

台聯黨 6. 抗中第一品牌-最堅守國家主權的政黨 (一)阻止 M503 航路事件 (二)抗議 ITA 如同黑箱服貿 (三)揭開亞投行的騙局 (四)成功杯葛中生納保案,反對拿台灣健保,換中國飛彈 (五)實現投審會納入國安系統 7. 翻轉台灣教育-技職教育救台灣 台灣良好技職教育被弱化 提出個人版「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草案」 新手立委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8. 匡正十二年國教,台聯黨不缺席 馬政府錯誤的 12 年國教政策 為 12 年國教找出路 9. 委員會專業化 (一)財政委員會 成功阻擋「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 舉發淘寶網逃漏稅 發揮專業向頂新追稅 錯誤的遺贈稅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警告人民

幣的風險 (二)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委員文化水準令人不敢恭維 翻轉台灣教育重見台灣生機 10. 食安風暴與血汗勞工 (一)食安風暴 貨貿談判-馬政府縱放中國劣質品入台 反食安風暴,台聯的主張 防中國噁油傾銷台灣,呼籲兩岸交流應急踩煞車 (二)血汗勞工與週休二日 提案通過週工 40 小時,落實週休二日 加薪四法「看得到、吃不到」,不如先漲基本工資 25K 勞工喪假日數比照公務員;重大急難放有薪照顧假 11. 國會外交 12. 修憲與國會改革 (一)修憲 修憲門檻高,是個假議題 台聯另立巧門提修憲案 兩大黨各懷鬼胎,修憲案果然破局 時力又提修憲案,歹戲拖棚 先修公投法給人民憲法創制權 (二)國

會改革 國會改革玩假的,狼又來了 13. 黨團協商 初任總召面對政壇老江湖 黨團協商難脫密室政治與利益交換 太陽花學運期間的黨團協商 降低政黨補助門檻的黨團協商 霸佔主席台容易,下台難 我看王院長及國、民兩黨黨鞭 14. 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 策略錯誤,台聯難挽頹勢 小英選前喊「集中選票」,重創台聯 15.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歡喜做,甘願受 重建台聯精神 16. 附錄 (一)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法律案提案表 (二)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發言類型統計 (三)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發言類別統計 (四)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臨時提案統計 (五)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院會質詢類型統計 (六)

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院會質詢類別統計 (七)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平面媒體、電子媒體曝光統計 (八)賴振昌委員近三年發表專論 (九)賴振昌委員立法院第八屆參與民視台灣廣場講題   自序 堅持價值,見證大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狄更斯   我的人生歷經了很多不同的工作階段,年輕時一心想扮演專業人士的角色,選擇執行會計師的業務;後來為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而轉任教職,卻因緣際會地當上國立大學的校長,這樣的轉變對我而言,已是人生的意外了;但沒想到在 2011 年

另外一個意外,又悄悄地來臨,我竟受到黃昆輝主席之邀請,擔任台聯黨不分區立法委員。讓我有機會在台灣二次政黨輪替的前夕,參與立法院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堅持價值」,並見證大時代的轉變過程。   2014 年台灣社會,在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政權,由於過度親中政策,違反台灣的主流民意,加上經濟長期低迷不振,致使領導人只有 9%的超低民意支持度,國民黨執政的敗象已露。相對的民進黨,雖然已普遍獲得人民心中,有即將執政的認同,但畢竟仍未正式通過 2016 年的總統大選檢驗,只能說是具有「準執政者」的角色,行事作為變得十分保守。所以整個社會氛圍非常的弔詭,就是既充滿了對政黨輪替的期待,但卻又看不到具體的大改革作

為,就如狄更斯在雙城記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寫照。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我有幸代表台聯黨到立法院擔任不分區立法委員,並以黨團總召的身分,參與國會黨團協商的運作。根據三權分立的民主精神,立法院無疑是現代政府權力架構的核心之一,而黨團協商更是權力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政治角力的重要場域。個人感到非常的榮幸,能有機會實際參加各種法案攻防的過程,更能深深體會它臨場的效果,了解每一項角力背後的真正意涵,不再只是旁觀者的理解。因此會有將立法院兩年來的參與過程,加以整理出版,冀望留下些許的鴻爪雪泥紀錄,作為見證政黨輪替前夕,大時代變化的心得報告。   回想立法院七百多個日子,雖然短暫卻

精彩萬分,很多攸關國家、社會的重大議題,不斷地在立法院舞台上演,這對校長從政的我,無疑是一項重大的挑戰;畢竟自己的角色必須要由原來的書生論政,轉變為國會實戰的考驗。感謝李登輝總統多年來的引領,讓我對台灣的基本價值能有更堅定的信仰;黃昆輝主席、林志嘉秘書長對黨團的充分支持,及王金平院長、柯建銘總召二位政壇老前輩,對我這位政治新鮮人的包容,讓我能在政治叢林中摸索前進。當然也謝謝黨部、黨團及委員辦公室所有的夥伴們提供各項支援力量,讓台聯的活力相較於其他大黨並不遜色。尤其葉津鈴、周倪安兩位委員的同心協力一起打拼,更凸顯了台灣團結聯盟的團結精神之可貴。   本書乃延續三年前拙著「校長論政」之精神,以當

做台灣關懷系列著作之一為目標。其內容主要以過去兩年,立法院面對的重大議題為主軸,例如:太陽花學運、反黑箱課綱、審議兩岸監督條例、廣電三法攻防、堅守抗中最後防線、制定技職教育法、食安風暴、修憲與國會改革⋯⋯,每一個主題都是對國家、社會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本人除了依時間序,翔實紀錄事件的發生或處理過程以外,也加上個人的意見及心得,來增加讀者的臨場感及評論性。編撰過程感謝王元廷兄的執筆撰寫,林宜如小姐的資料整理及李貴豐主秘的協助,讓本書能順利完成。雖然全書以賴振昌國會實戰錄為標題,但主要想表達的是個人在立法院「堅持價值、見證大時代」的精神,故主觀偏頗所在多是,加上個人學識不足,疏漏之處,自知難免;尚祈

各界先進不吝指正,以匡不逮!   3.不信公義喚不回,豈容青史盡成灰—反黑箱課綱修改課綱,篡改歷史,行洗腦教育2014 年 2 月 1 日,我依規定在立法院宣誓就職立法委員。銜黃主席之命,我兼任台聯立法院黨團總召,負責艱鉅的黨團協商工作。上任之初,課綱微調已吵了一陣子,其中最大的爭議在於,馬政府假十二年國教之名修改高中課綱,篡改歷史,利用教科書全面執行洗腦教育,以配合中國政治統一台灣。台聯主席是教育人士,我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對這樣的事情特別無法接受。黑箱課綱與紅色人脈教育部微調課綱,從公聽會到課審大會通過只花十天,且堅持不公開課綱審議委員會委員名單及相關會議記錄,黑箱作業,尤其參與課綱微調

之委員皆非台灣史專業背景,僅具中國、哲學等非相關專業背景學者。此外,委員們的身分,多與中國的統戰單位,有所關聯,即我們俗稱的具「紅色人脈」。我特別把這些紅色人脈關係整理連結後,在網路上披露,獲得廣大迴響,短短幾天內有近十萬人點閱。揭穿他們紅色人脈的陰謀,正好踩到他們的痛處,所以不惜對我提出司法告訴,讓我往來法院,疲於奔命,甚至立法委員卸任後,至今還在跑法院,真是可惡。教育部透過「紅色人脈」們,大幅修改台灣史課綱,以去台灣化為主要目的,並強化明鄭統治、日本侵略、國統綱領等中國化史觀。如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將「統治政策與台民反應」改為「殖民統治政策與台民反應」;將「慰安婦」

增加「被迫」兩字;將「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將「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將「清代統治」改為「清廷統治」。一連串抗議行動2014 年 2 月 10 日,針對高中課綱微調問題,我率領台聯立委到教育部遞交抗議書,另一方面繼續向教育部長施壓。2 月 11 日,我與葉津鈴、周倪安委員,再到教育部拜訪部長蔣偉寧,教育部卻以「媒體會干擾會議」為由,拒絕新聞媒體採訪,因此台聯轉而要求蔣偉寧 12 日下午親自到台聯黨團說明課綱微調案,但蔣偉寧部長仍未現身,僅派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出席,遭到台聯黨團的拒絕。

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近年,政大校方礙於學校教學空間及學生活動空間長年不足,決定部份拆除化南新村無人居住之建物,興建法學院,且於2015年五月拆除外圍兩戶雙拼建物,引起附近居民、民意代表與校外人士異議。
2015年11月二日,化南新村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物的列冊追蹤名單,校方計畫因此擱置。化南新村目前居民多是向政大租約短期之住戶,舊居已全數遷離。
法定聚落建築群登錄:於2018年一月二十三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第102次文資審議大會,文資委員無異議通過決議將政大化南新村登錄為聚落建築群,但是指定範圍與保存方式,則留待下次文資審議會再作討論。政大總務處表示尊重決議,且若全區保留或無法興建法學院,原址也會以教育目的作最有效利用。
臺北市文化局於2018年三月三十日召開第104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暨文化景觀審議會,政大代表與當地里民代表各陳述意見,委員會最後則宣布化南新村全區保留。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去年登錄為聚落建築群,但政大不服,以行政程序瑕疵為由,向市府提出訴願並成功翻案,化南新村目前身分為暫定古蹟;不過,5/24上午重啟文資會勘,居民提出疑義,政大要求撤銷文資身份的理由之一竟引用到舊的文資法。

這已是文化局、政大、社區代表化南萬新願景團隊,第三度至化南新村會勘,受邀參加的文資委員也都是去年曾出席的老面孔,對化南新村的文資價值都有所了解。

室內討論過程氣氛和平,政大派總務處秘書和承辦人作代表,僅表示政大會提供書面意見給局裡頭,還是多聽聽社區代表的發言,一併帶回,強調只是來聆聽,其餘完全沒有提到政大的訴求。

化南萬新願景團隊則把握機會,針對訴願書整理出3項政大撤銷文資的理由一一作出回應。訴願書中,政大對文化局文資審議會議紀錄出席委員人數和表決程序有疑義,認為不應將乙區空地(現為化南新村停車場)劃入聚落建築群中,和文化局未在登錄前對化南新村具體提出維管措施和指定登陸範圍影響、財務規劃等。

化南團隊強調,政大的撤銷理由引用到錯誤的法條,文資法106年修法,修法前,登錄文資前需做財務規劃,修法後這項規定已被刪除,政大不慎引用到舊法。

他們也認為,關於停車場的空地,翻查地籍圖發現,此地和建築是同一筆地號,且經口述歷史調查,該處早期是農地,居民會種茭白筍、抓蟬,直到民國96至98年間才改為停車場,屬於居民共同記憶,是不可或缺的一塊,仍堅持要全區保留。

有文資委員在席間提到個人看法,指出政大確實引用條文不太正確,而過去的確有些資料不足,或發現引用條文錯誤卻沒適時糾正,因此要再重新審議程序。

文化局今日派文資科長王秉五作代表,他表示,委員閉門討論時,主要針對訴願意見釐清、討論、交換意見,有討論到停車場空地是否有必要登錄文資,會遵照當時的歷史紋理和社區關聯性作價值判斷,全案要等送進文資會大會上才作決議。(維基百科 聯合新聞網)

中區大專校院行政人員主動、被動工作輪調意願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LMX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問題,作者王翎宇 這樣論述:

鑒於日漸嚴峻的高等教育環境,透過工作輪調可增進行政人員職能,藉此提高學校競爭力。基於動機理論及社會交換理論,本研究探討中區大專校院行政人員工作輪調意願,包含主動工作輪調意願、被動工作輪調意願,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並進一步探討行政人員與其直屬主管之領導部屬交換關係 (LMX) 所扮演之調解角色。研究結果顯示主動工作輪調意願和被動工作輪調意願會正向影響組織承諾,但領導部屬交換關係未能對主效果產生調節作用。最後,本研究亦針對理論貢獻與管理意涵進行討論。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為了解決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問題,作者劉進興 這樣論述:

我們是誰?台灣人是怎麼形成的?台灣有歷史嗎?台灣有文化嗎? 寫完之後,逐漸有了答案。 但是,福爾摩沙何去何從?仍待繼續追尋。——劉進興   平路‧薛化元  熱情推薦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人本教育札記》的「島嶼座標」文章系列而來,從內容來看,作者做的功課可不只是一般作家而已,引用史料之多,除了該領域的專攻者,恐怕一般的歷史學博士也未曾接觸過。札記的文章固然是札記,展現了作者的心得,不過,這本書往往更是引證有據,深入淺出,相信一般讀者閱讀之後,對台灣人民的「自我追尋」,一定有更深的體認。——薛化元   進興理解我寫的小說,包括《東方之東》與《婆娑之島》等書中題材,正是有志替台灣久經壓抑的集

體心靈,注入「大航海時代」的奔放想像。如今輪到進興出書,許多篇我在《人本》雜誌讀過,當時就滿心讚嘆。整本《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一起看,更見他眼光之奇、用力之勤。這麼多年,每次見到進興,話題總繞著我們台灣,與進興交換意見,總在設想台灣的新典範、新格局。——平路   我的一生似乎都處於歷史的轉捩點:人類逐漸掀開宇宙的奧秘,脫離地心引力奔向太空;台灣從貧困走向富裕,從威權走向民主,而福爾摩沙島,也像迷航的鯨豚從大陸回歸海洋一樣,找到了自我的認同。目睹這一切,我心裡充滿著感動,就開始寫這本書。由於喜歡歷史,我也向前回溯,探索日本時代通車的縱貫鐵路如何把艋舺、鹿港、打狗整合成一個「台灣」。因為閱讀郁永

河遊記及荷治台灣史而發現,當時西部平原的主要居民是平埔族,南北大路上到處可見板輪牛車與梅花鹿。再往前六千年,最早的原住民留下幾千個遺址,他們能夠製作陶器、玉管、以及神秘的人獸形玉玦。他們之中顯然有人精通天文與航海術,能夠橫渡巴士海峽、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大舉移民成為今日散佈在南太平的南島語族。書中大部分的文章曾登載在「人本教育札記」上,寫作之初想回答的問題:我們是誰?台灣人是怎麼形成的?台灣有歷史嗎?台灣有文化嗎?寫完之後,逐漸有了答案。但是,福爾摩沙何去何從?仍待繼續追尋。——劉進興 作者簡介 劉進興   台灣艋舺人,相信熱力學可以解釋人生、愛情與歷史的化學家。

  台大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St.Louis)博士,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教授,退休後在台灣博物館當導覽志工。但因塵緣未了,現任高雄市研考會主委。本行是科學,對勞工運動、政治、台灣史有高度興趣。個人部落格《躲藏世界》   blog.roodo.com/cjliu   自我追尋的歷史課題——薛化元 與其哭泣 ,何如飛翔?——平路 自序   近代台灣 我的老松 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 從民王到民主 鐵路的記憶 懷念的樟腦丸   戒嚴與解嚴 等待被發現的英雄 電視新聞的戒嚴遺跡 黑暗時代的趨光定律 走出謊言時代 舊時民主燕 飛入百姓家   金光文化 一生之七大震撼 從古道到新

文化 神秘的金光元素   我們是誰 我們是誰 給咱祖嬤ㄟ記咧 古地圖中的平埔族   「我們」是怎麼形成的 嶄新台灣人 兩個島嶼的故事 蘇格蘭啟示錄 甲午變天 「我們」是怎麼形成的 課綱微調之少年崛起 自序   書名雖叫「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其實是我的自我追尋。      我一九七一年大學畢業,兩年後出國讀書,一直到一九九一年才回來。二十年間,台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國前人人騎腳踏車,回台後大家都開汽車,我因此錯過了摩托車時代,從來沒騎過。出國前大家都被灌輸是中國人,要反攻大陸,回台那年年底的選舉前夜,群眾在華江橋上遊行高呼「台灣共和國」口號。我的台灣認同是在出國期間確立的,剛回台時看到

獨立還被當作「只能作不能說」的密碼,很不以為然。匆匆二十多年後,台灣翻了兩翻,台獨成為公共財,天然獨世代已經站上舞台,反而是統派必須解釋自己的存在,      從蒙眛到啟蒙   大三時,報載「蔣副院長紐約遇刺,全國青年譴責」。兩個月後我們班主辦送舊晚會,演出笑劇「荊軻刺秦王」。本意是許多學長將出國,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但可能是潛意識受到那則新聞影響。劇中秦王荒淫無道,與眾臣玩橋牌,拿到爛牌就命令重發,後來因秦舞陽發抖,荊軻失手而千古遺恨。當時我們的政治敏感度很低,完全沒有任何聯想,好在沒出事。      那個年代沒有網路,資訊完全封閉,根本不清楚什麼「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四二四刺蔣事件」。後

來到美國讀書,台灣同鄉會每週六下午打壘球,打完球喝酒講政治,就是新生的政治啟蒙教育。      我的啟蒙書是柯喬志的「被出賣的台灣」。這本書從開羅宣言開始,很生動地描寫二次戰後國民黨接收大員如何到處霸佔房舍,引進貪污文化,最後導致人民的反抗。小時候長輩偷偷談論的二二八事件,終於真相大白。柯喬志估計,三月屠殺的人數可能高達兩萬。我還記得讀此書時的憤怒,尤其讀到前進指揮所葛敬恩將軍說:「台灣人未受真正中華文化的薰陶,是二等國民」,更是氣血翻湧。      另一本是彭明敏的「自由的滋味」。他是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國際法專家,每年都得捍衛「中國代表權」,但一年比一年困難。看到危機將至,彭教授發表「台灣人民

自救宣言」,卻被軟禁起來。一九七〇年彭明敏神奇地逃離台灣,次年中國果然進入聯合國。書中描寫彭教授變裝易容,逃過特務監視,離開國境時回頭「凝視台灣島嶼和其燈火,逐漸在視線中消失」,簡直像間諜小說。      區區兩本書,顛覆了二十年的國民黨教育。而且一旦開竅,就一通百通。當時海外有許多台灣人刊物,專門揭穿國民黨的騙局,像反攻大陸、萬年國會、高普考保障大陸各省名額等,都一戳即破。啟蒙之後再回頭看,奇怪自己怎麼會被漏洞百出的神話騙了那麼久?可見在封閉社會裡很容易被催眠,一旦呼吸到自由空氣,自然會悠悠醒來。      從理想到實踐   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大家心裡的警總並沒有馬上消失,黑名單也還存在。

但海外朋友都感到大浪之將至,好友K君說一定要趕緊回台灣,他一九九〇年回來,我是第二年。鮭魚成群返鄉,都想共襄盛舉,很多人投入社會運動,環保、教育、人權,我則參與勞工運動。說是參與,其實是學習,重新認識台灣。      解嚴後的退冰期長達十年,大家都還在熱身,少數站出來的知識份子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見說明會常邀請「教授伯仔」上台演講,宣揚環保、反核、女權、勞動、社會福利以及建國制憲的理念,啟發了不少群眾,民進黨執政後,群眾就用這些理念來監督當年的啟蒙者。      自由思想、民主主義、以及台獨理念,一開始是外來的,但很快就本土化,變成政治運動;一開始由知識份子倡導的,也很快就變成群眾的語言。一

九九一年我八月回台,十月「廢除刑法一百條行動聯盟」就發起反國慶閱兵,然後就是制憲運動。我還記得,勞支會辦公室每晚都擠滿了研究生,熱烈討論如何制定婦女憲章與勞動憲章。我們在勞動憲章中放入產業民主、就業安全、兩性工作平等、勞動法院等理念。      後來我們在勞支會舉辦了一系列的社會民主與產業民主討論會,許多學生與工會幹部參加。剛畢業的周威佑草擬了一部「產業民主條例」,他現在是台北市議員。我寫了一本小冊子《產業民主,觀念革命》,附錄《五分鐘漫畫入門》,由還是大學生的林宗弘繪製,他現在是中研院的社會學者。我們把產業民主拿到各地工會作勞教,非常成功。產業民主是歐陸概念,留美學者大多不清楚,工會幹部反而

琅琅上口。      勞動憲章後來修憲時沒有被採納,但其中許多理念,都在二〇〇〇年政黨輪替後立法成功,包括縮短工時、就業保險法、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兩性工作平等法等。產業民主條例也沒有通過,但其中一個條文因緣際會寫入國營事業管理法中,才有現在的勞工董事。      九〇年代有一種「革命就在街角」的氣氛,年輕的我們相信自己「可以舉起地球,抓得住光線」。學運、工運、農運、憲改、教改,快意拼運動,不負少年頭。      民主堂前燕飛入百姓家   一九九三年出現了地下電台,使理念的傳播更加大眾化。計程車運將整天聽廣播,聽久了功力大進,邊開車邊跟乘客聊天,能言善辯,有「街頭評論家」之稱。      九

〇年代民主化和本土化的訊息傳播得那麼快那麼徹底,地下電台與街頭評論家的功不可沒。後來,汪笨湖在電視上用淺顯的台語分析國家大事,居然引起我媽媽與阿姨的興趣,開始討論起總統選情。長期被語言霸凌無法與聞國是的她們,終於在九十歲時成為自主公民。      我有許多好朋友是工會幹部,他們不只關心自己的權益,也積極參加國家大事的討論。大同工會的阿碧說,他在反對運動中學會用更高的角度來觀看社會,覺得活得更有價值。桃園客運工會的曾茂興在解嚴後發動第一波的罷工,用方向盤寫下歷史。他是工運藝術家,有法律可循時,主張順法抗爭,法律不合理時,也不惜逆法對抗。他曾經臥軌抗議,以擋火車的戲劇張力,凸顯聯福女工的困境。後來

光榮入獄,毫無悔意。八十天後的國際人權日,陳水扁總統決定特赦他。終其一生,毫無私心,為勞工發聲。      將近二十年,威權的緊身衣一件件被脫掉,勞工、婦女、教育逐漸鬆綁,民主化與本土化漸漸深入人心。只是舊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不斷浮現。看起來剪不斷、理還亂,但歷史就在這樣的混亂中前進。      福爾摩沙的追尋   二〇〇〇年政黨輪替,是歷史的大躍進。扁政府前期有很多成就,但後期陷入泥沼,很可惜。那段時間我心情不好,幾乎陷入憂鬱症,整天研究日本史,發現明治維新後,日本也是比以前更亂。新的日本共識不是一蹴可成,革命陣營開始內亂,士族叛變烽火四起,新政府忙著弭平,花了二十年才穩定下來。當然每個國

家都不一樣,但似乎所有革命都有兩階段:第一階段打倒敵人,第二階段打倒舊的自己。李登輝總統講的「不是我的我」,就是這個意思吧?      當戒嚴世代的「新我」還在跟「舊我」鬥爭時,解嚴之後出生的世代已經悄悄長大。他們在第一次政黨輪替時已經進入國中,新的教科書教大家「認識台灣」,腦袋自然跟上一代不同。連郝柏村的外孫女都覺得自己是台灣人,讓她阿公氣憤填膺,要撥亂反正、微調課綱。      二〇一四年的太陽花運動是解嚴世代的成年禮,二〇一五年的高中生反課綱微調運動則宣示,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新時代的開始。歷史大浪,滾滾而來,洪荒之力,勢不可擋。      我的一生似乎都處於歷史的轉捩點:人類逐漸掀開宇

宙的奧秘,脫離地心引力奔向太空;台灣從貧困走向富裕,從威權走向民主,而福爾摩沙島,也像迷航的鯨豚從大陸回歸海洋一樣,找到了自我的認同。目睹這一切,我心裡充滿著感動,就開始寫這本書。      由於喜歡歷史,我也向前回溯,探索日本時代通車的縱貫鐵路如何把艋舺、鹿港、打狗整合成一個「台灣」。因為閱讀郁永河遊記及荷治台灣史而發現,當時西部平原的主要居民是平埔族,南北大路上到處可見板輪牛車與梅花鹿。再往前六千年,最早的原住民留下幾千個遺址,他們能夠製作陶器、玉管、以及神秘的人獸形玉玦。他們之中顯然有人精通天文與航海術,能夠橫渡巴士海峽、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大舉移民成為今日散佈在南太平

的南島語族。      書中大部分的文章曾登載在「人本教育札記」上,寫作之初想回答的問題:我們是誰?台灣人是怎麼形成的?台灣有歷史嗎?台灣有文化嗎?寫完之後,逐漸有了答案。      但是,福爾摩沙何去何從?仍待繼續追尋。      推薦序1    自我追尋的歷史課題 薛化元      實在記不太清楚,應該是在台灣教授協會創會之初的活動,知道劉進興教授的吧。不過,印象中他就在台灣科技大學任教,積極參與勞工運動,對歷史也很感興趣。只是當時街頭碰面的多,比較沒機會深談。從二〇〇八年開始,透過他寄來的email訊息,我瞭解他對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很關心,也有一定的認識。記得有一次他談到台灣經濟,基

本的認識很接近,更覺得投緣。      後來,因為鄭麗君部長在台灣智庫的關係,有機會和劉進興教授有深入的互動,一起談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問題,大家看法大抵相似,更覺親近。在偶然的機緣,我有機會較長期的閱讀《人本教育札記》,看到他寫的歷史文章,特別是有的從他的生命周遭切入,寫到他關心的歷史課題,覺得很有意思。他到高雄市政府服務,我認為他跨領域的觸角是一大優點,更期待他在研考會可以發揮所知,一展長才。      今年十月,忽然收到他的來信,提到他在《人本教育札記》一系列的文章「島嶼座標」要結集成書,將由允晨出版社出版,讓我十分羨慕。他問我可不可以寫一篇推薦序,並讓允晨的廖志峰總編輯把書稿寄給我看看。我

讀了以後很喜歡,當然先睹為快之後,十分高興地寫了這篇推薦序。      在不經意之間知道這本書是從《福爾摩沙的文明進化史》成為《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的,覺得這個發展真好。從全書的編排來看,內容包括了「近代台灣」、「戒嚴與戒嚴」、「金光文化」、「我們是誰」四個大塊。大抵上除了少數幾篇,是以台灣歷史、文化為主,而且從台灣早期歷史,寫到「作者參加一起寫」的當代史。劉進興教授寫歷史、文化,常常帶有他自己的生命經驗,而且還提出他自己的展望。就這些內容而言,他的寫作是從自身生命經驗的問題意識切入,而在歷史場合中找到他關心具有歷史意識的主題,透過歷史文化的討論,回歸到現實感的實踐意識。《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這個書名,剛好體現了書的內容從問題意識到歷史意識,再到實踐意識的發展。      其中最碰巧的是〈從民王到民主〉那一篇文章,這個學期我在政大開通識課,也第一次教到唐景崧。備課時我想起年輕時候曾經在報紙副刊的小說中讀到「民主」在中文的兩個意思,是人民當家作主,一個是我作人民的主,所以也就特別以史料來說明「台灣民主國」與「唐民主」之間的違和感。不意拜讀書稿,讀到這一篇,意外之餘,更覺劉進興教授的歷史觸感實在很厲害。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人本教育札記》的「島嶼座標」文章系列而來,取名之初,是否作者已經意識到正在做歷史定位呢?而且作者不僅希望透過文章,來呈現主張而已,從內容來看,作者做的功課可

不只是一般作家而已,引用史料之多,除了該領域的專攻者,恐怕一般的歷史學博士也未曾接觸過。就這樣,札記的文章固然是札記,展現了作者的心得,不過,這本書往往更是引證有據,深入淺出,相信一般讀者閱讀之後,對台灣人民的「自我追尋」,一定有更深的體認。    推薦序2 與其哭泣,何如飛翔? 平路   許多年來,進興是我凡事倚仗的朋友。      友輩當中,進興像發電機,更像大停電時的備用電池。每次我灰心喪志,就靠他適時送暖,傳輸我正面能量。平凡的事物,在進興樂觀的語調下,化身神奇的可能。      進興這化身博士是化學家,他在科學的範疇好為人師,除了屢次破除迷信,教導我靠近微波爐並不會天人五衰,立即

被電磁波通體穿透;還告誡我包食物的塑膠膜避免哪種元素(我又搞混了,是BPA還是PVC?)在我眼裡,他的多項創見早該頒諾貝爾獎,包括以「熱力學第三定律」證明為什麼革命一定成功!正業之外,進興的業餘興趣不少。在台博館,進興固定排班,澤惠親友團。記憶中,「藍地黃虎旗」特展也屬他的導覽項目之一。      好朋友間要互通有無,我那武林秘笈般的日劇劇目,有些得自他轉贈;而我在香港期間,為進興介紹多位私房契友,包括托派餘緒的那位長毛,當時長毛還未立法局議員,他逕自以「老劉」稱進興,把進興的公寓視為托派的海外支部,來台灣就叨擾一番。至於他們倆如何「兼營」實務,包括繞過海關,把台灣地下電台的汰舊器材私運香港,

純屬老兄弟之間的秘辛,非我所能探問。      進興總是熱情充沛,與他共同發想,我也做過一些「偉大」的實驗。差不多兩年時間,我們每星期開會,意圖發明一套系統與座標來測量文化國力。後來回想,我是被熱暑天的雷打到了嗎?或許,在進興引領下,多巴胺無限制分泌,人人誤以為無所不能,隨時都頭髮直直豎,一秒就衝到腦力驚爆點。      進興才識多元,國家認證標誌的稀有財仍屬他的樂天與喜感。放眼台灣,這一點無人能及。簡單說,他天生有某種「童騃式」的樂觀!台灣往未來籌謀,注定將遇到一串險阻與挑戰,用進興的話,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神秘的金光元素」。兼容並蓄、俗擱有力,本是移民社會的特質,也屬於我們島民的海洋直覺。往

前看,蝦咪攏免驚,這道光(金光!)必然帶著台灣人到奶與蜜之地。      卻不是每分鐘都瑞氣千條,我就親眼看過進興喪氣的時刻。那一年,阿扁任期末尾,所有施政被拖入泥沼,緊接著,馬英九高票勝選,大舉搬演「蕩寇誌」。那段時間,進興如同挨了一記神拳,金光散體,神仙難解救。卻從那時候,萎靡在家勤修大河劇,進興悟出了另一番日月天光。      日劇有如運功散,活血化淤,漸漸助他過渡幽暗。之後,只要與進興聚一起,話題常是在日本的幕末與維新,當然,還有我們台灣怎麼借鏡他們。      進興有個謀略的右腦,著力於探討維新時的新局,包括大政奉還的得失等等,我則一心仰慕幕末的英雄事蹟。因為心目中的英雄西鄉隆盛,我

迷上《宛如飛翔》那齣大河劇,每一集都來回看過數遍。對我,英雄的意義在於啟示人們放眼高處,不必被既成的格局所限制。      進興與我,這方面極其知心。他理解我寫的小說,包括《東方之東》與《婆娑之島》等書中題材,正是有志替台灣久經壓抑的集體心靈,注入「大航海時代」的奔放想像。如今輪到進興出書,許多篇我在《人本》雜誌讀過,當時就滿心讚嘆。整本《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一起看,更見他眼光之奇、用力之勤。      這麼多年,每次見到進興,話題總繞著我們台灣,與進興交換意見(誤以為我們是誰?)總在設想台灣的新典範、新格局。進興與我,深情所繫於這個島,此事心心相印,我們是有志一同的朋友啊!      在幻想

的海邊,遠望著霧中的櫻島,一時聯想翩韆,想的是扶著進興的肩膀跳躍起來。在我眼裡,《宛如飛翔》劇中那一幕,詠嘆著「與其哭泣,何如飛翔?」的經典場景,最能夠表現出友伴激盪出的樂觀與志氣。當我們攜手,(自以為)衝破大氣層向著至高處飛躍,高到脫離了地心引力,我揮揮衣袖,打定主意了,無論生命氣質怎麼相違,目標定了,我一定要扮心裡最仰慕的西鄉。對不起,進興,我先選先贏,你的選擇不多,剩下只有大久保利通…你可以選。    近代台灣我是艋舺囝仔,長大後卻流浪在外。每次回艋舺,總要到老松國小走走。每逢選舉,也要用輪椅推媽媽去那裡投票。老松是媽媽、我、以及六個弟妹的母校。 兩年前,聽說內政部要將老松國小改建為

青年住宅。我馬上在網路上貼文反對。坦白說,台北現在都朝東區發展,艋舺人口一直下滑,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學生愈來愈少,用左腦思考,學校過多,併校並非不合理。但我的右腦就是沒辦法接受。 畢竟這是凝聚了市民百年記憶的老校,即使不再是小學,也應該保留為文化財。如果改建成一棟棟掛滿冷氣機,纏繞著電纜線,晾晒各式衣物,每次轉賣就更雜亂的住宅大樓,豈不就像把毛公鼎拿去煮牛肉湯,暴殄天物啊。 台灣第二早,世界第一大的小學一九八五年日本人來台後,第一所開辦的學校是「芝山巖學堂」,後來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就是現在的士林國小。 第二年,在龍山寺以西的學海書院舊址成立「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只有十名學生,

為了鼓勵上學還每人發津貼。一九〇六年遷到現址,改名「艋舺公學校」。到了我媽媽就讀時叫「老松公學校」,我們那時叫「老松國校」,現在叫老松國小。 媽媽是一九三五年畢業的,那一屆有二百九十四名學生。我是一九六一年畢業,那時男女分班,每班約七十人,從甲班、乙班、丙班、一直排到壬班,共一千二百多人。一九六八年那屆達到高峰,畢業生近二千人,六個年級一萬一千多人,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小學。當時沒有小班小校的概念,我們還洋洋得意呢。後來人數逐漸減少,現在只剩下七百多名學生,真的是滄海桑田。 作曲家鄧雨賢也是老松校友,一九二〇年畢業。他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人人會唱,幾乎成為台灣國歌。但

我讀老松時,本土文化仍然如雨夜花般「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小朋友只認得岳飛、文天祥,從來不知道有這位偉大的校友。 蓮花池畔的校堂老松的校歌開頭是「蓮花池畔,屹立校堂」,我們天天唱卻不知道蓮花池在哪裡。最近看到台北巿文獻會在桂林路校門口豎立的「蓮花池舊址碑」,才恍然大悟。原來三百多年前,北部大地震,淡水河的出口被封死,形成一個堰塞湖,後人稱為康熙台北湖。當時整個台北盆地都在水面下,因此兩年後(一六九六)郁永河來台採硫,搭船入關渡時,才會說「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經過幾十年,湖水逐漸消洩,開始有人進來開墾,但在低窪地區還留有許多水池。

台南市國中體育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交換學生名單的問題,作者方雅淑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南市國中體育班棒球隊的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彼此關係與影響,並驗證導師轉型領導風格是否對班級氣氛有預測力。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樣本擇取上以台南市國中體育班棒球隊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 12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計有 9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約為 92%。本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學生年級的國中體育班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有顯著差異。(2)不同學生年級的國中體育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有部分顯著差異。(3)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對班級氣氛有顯著的正相關。(4)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對整體班級氣氛有顯著預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