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松善寫的 阿善師的告白:一位老探長的鑑識實錄 和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的 海市蜃樓I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警政類相關網站 - 嘉義縣警察局也說明:內政部警政署 · 刑事警察局 · 內政部消防署 · 內政部移民署 · 中央警察大學 · 台灣警察專科學校 ·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田園城市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高階法律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LBA) 黃英忠、杜佩蘭所指導 謝長江的 大規模地震災害時救災圈域圖劃設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2012),提出台北市派出所轄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規模地震、救災圈域、救災圈域圖、Google Earth、TELES。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班 沈永堂所指導 莊智雄的 救災圈域劃設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地震災害、救災圈域劃設、地理資訊系統、決策支援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張哲生攝) 1967年7月1日則補充:中山分局位處台北市中心地區,轄區總面積1388.42公頃,劃分42個里共872鄰,總計93,030戶,人口達222,317人;設有8個派出所,246個警勤區,36個刑責區。 中山分局轄區內人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派出所轄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阿善師的告白:一位老探長的鑑識實錄

為了解決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問題,作者謝松善 這樣論述:

台灣鑑識權威阿善師沉痛的告白 重返林宅血案、蘇建和案、江國慶案等十起命案現場 追索真相是什麼?叩問正義在哪裡? 「唯有離開體制,站在權力的對面, 才能說出心裡的話,才對得起專業。」   隨著台灣鑑識權威「阿善師」重返十起他生涯中最離奇、最無奈、最轟動、最爭議的命案現場:   ●台灣第一起隨機殺人命案,四小時破案,諸般巧合,簡直命運弄人   ●第一樁沒有屍體、沒有兇器、兇手卻仍被定罪的命案,全靠嚴謹的鑑識作業立大功   ●耗盡龐大社會資源的蘇建和案,讓阿善師與恩師李昌鈺公堂之上,師生對決   ●人盡皆知的江國慶案,刑求等於無罪,無罪等於無辜嗎?   ★ 「台灣的鑑識,只能做到這樣嗎?

」──林宅血案,開啓鑑識人生的一堂震撼課   三十餘年前,謝松善還是一個菜鳥警察,午休時間輪值,接起一通電話,林宅血案成為他這輩子負責的第一件重大刑案,影響、翻轉了他的鑑識人生。   那天午夜,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除了慘絕人寰的命案現場,還有混亂雜沓、毫無章法的勘查過程,他深深不以為然:「台灣,只能做到這樣嗎?」   謝松善從此深入當時荒煙漫草的鑑識領域,三度赴美進修,師承李昌鈺博士,從基層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台灣三十幾年來的重大案件,幾乎無役不與,他也成為警界、媒體口中尊稱的「阿善師」。   ★「死者不幸的遭遇是鑑識人員學習的道場,為死者申冤是鑑識人員的天職。」   命案現場

的指紋、血跡、腳印等形形色色的跡證,是還原命案真相的重要拼圖,透過先進的科學工具和縝密的邏輯推論,有助警方重建命案現場,判斷嫌疑犯涉案與否,甚至影響法官量刑。   一起幼稚園女老師的情殺案,正因為謝松善從血源位置推論被害者姿勢,法官判定兇嫌蓄意殺人,從徒刑改判死刑;爭議不斷的江國慶案,正是因為血源位置,阿善師有話要說......   鑑識工作可以只做50分,也可以做到100分,全憑鑑識人員對工作的認知與態度。在鑑識這一行,良知與專業一樣重要,鑑識提供法官審判的依據,降低自由心證的空間,也才能避免判刑在有罪無罪、徒刑死刑兩極之間擺盪,徒增社會動盪與不安。   ★「人有局限,人間之法也有力有

未逮之時,真正犯罪的人,倘落司法奈何不了,自有心法來審判。」   謝松善一生經歷無數案子,有林宅血案這種永遠破不了的案子,有江國慶和蘇建和等紛擾二十餘年、真相難明的案子,也有眾人都以為是死案,卻在種種條件因緣俱足之下,突然真相大白的案子。   這不可思議之處,每每令他喟嘆:許多犯罪者自以為神鬼不知,逃得過世間的審判。但是,神鬼真的不知嗎?   ★「離開體制,站在權力的對面,才對得起專業」──阿善師內心最沉痛的告白   從警大畢業、分發至台北市刑大鑑識組,謝松善一生都在鑑識領域努力,並擔任第一個鑑識中心主任直到退休,這在需要輪調不同單位,累積資歷,才能升任主管職的警界非常罕見,鑑識這一個

領域也從當時一片荒煙蔓草、冷衙門,成為現在最熱門、最重要的單位之一。   他卻選擇退休,因為他要說出心裡的話,這是鑑識教他的事:追求真相,才有正義。 本書特色   1.台灣鑑識權威謝松善經手過最離奇、最無奈、最轟動、最爭議的命案,包括第一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張靜華命案、台灣第一起隨機殺人,天母房東命案、紛擾司法界二十餘年的江國慶案。   2.林宅血案、蘇建和案和江國慶案的鑑識實錄   3.透過本書可以建立基本鑑識概念、認識台灣司法運作情形                           作者簡介 謝松善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於台東。從中央警官學校畢業後,分發至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刑事警察大隊鑑識組。從基層的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歷經技士、荐任技士、組長、技正等職位;整整三十三年,都在鑑識領域努力,這在需要輪調不同單位經歷,才能升職的警界,相當罕見。   為了提升鑑識專業,曾三度出國進修,追隨國際知名鑑識大師李博士學習,並取得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刑事鑑識碩士學位。   台灣三十幾年來重大案件,幾乎無役不與,從民國六十九年的「林宅血案」,乃至爭議不斷的「江國慶案」與「蘇建和案」等。林宅血案發生時,菜鳥的他因為震撼,萌生「台灣的鑑識只能做到這樣嗎?」的念頭。從那一刻起,他沒有一天離開過鑑識專業,拔草、施肥、灌溉......如今,鑑識園地已經興盛繁榮,而這位退休的

鑑識老探長,依然精神抖擻,要將自己三十餘年來的累積,對未來的偵查與鑑識工作提出建言,繼續盡社會責任。 自序 鑑識是我退而不休的良心志業 Case1 影響我鑑識生涯的台灣重大懸案─慘絕人寰的林宅滅門血案 Case2 第一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凶殺案─人間蒸發的美女碩士張靜華命案 Case3 摧毀兩個平凡家庭的校園殺人事件─魂斷停車場的女教師吳曉蕙命案 Case4 耗盡龐大社會資源的強盜殺人案─從死刑改判無罪開釋的蘇建和案 Case5 全台第一起隨機殺人案─被死神挑中的簡姓房東命案 Case6 兇手重返犯罪現場的劫色血案─遭焚屍致死的女售貨員王淑文命案 Case7 歷經天災人禍差點

超過追訴期的冷案─來不及長大的成德國小女童命案 Case8 第一宗開啟死刑辯論庭的謀殺案─瑞光路幼稚園女教師情殺案 Case9 備受爭議、紛擾司法界二十年的軍法案─現役軍人江國慶死刑案 Case10 謎團重重的強盜殺人案─被害者遇火劫、加害者難逃水劫的金金銀樓搶案 自序 鑑識是我退而不休的良心志業/謝松善   我是後山的小孩,從台東高中畢業後北上求學,民國六十七年自中央警官學校畢業,分發至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鑑識組,從基層的技佐開始,歷經技士、荐任技士、組長、技正等職位;民國八十八年,鑑識組升格改制成為刑事鑑識中心,個人有幸擔任第一任的主任,一直到民國一百年八月退休,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在同樣的鑑識工作及相同的辦公室,我在原地繞了三十三年,這在警界是很少見的。   早期的鑑識單位較不受重視,福利及功獎少,升遷機會有限,所以不易留住人才,因此剛畢業時,被分發到刑警大隊鑑識組,當時頗覺得委屈,曾想過要調部門,但是,以前調動多少都要靠點關係,一想到要拜託人、看人家臉色,也就放棄了。經過一段時間後,回頭發現這塊鑑識園地一片荒蕪,都沒有人要耕耘,我於是就掄起鐮刀鋤頭,心想只要自己稍加努力,一定可以闢地墾荒,播種結果。   既然決定要在鑑識這塊領域待下來,就必須再學習精進。民國七十二年,我自中央警官學校碩士班畢業,我知道,如果想在鑑識專業上有所提升,必須拜名師學藝。當時,李

昌鈺博士已是世界知名的鑑識大師,常常回國講學,提攜後進。我便下定決心出國進修,民國七十八年、八十年及九十年,我三度通過警政署出國甄試,得以到美國跟隨李博士學習,同時也到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進修研習,並取得刑事鑑識碩士學位。   我的警察資歷全都是鑑識領域,這在警界的升官路徑是不可能當到局長的,而且鑑識職缺這幾年也接近滿額,年輕的一代升遷不易,所以我選擇了提早退休,想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也留給後進升遷的機會。   有的人說我是自走砲,我的個性向來如此。站在體制內唱反調其實很難伸展,所以,提早退休反而讓我不會被公務員的身分給框住。跳出來,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才能講我想講的話,例如上課、演講、寫

書、接受媒體邀約做專業評論、或協助私人鑑定。   這三十多年來,我從一個頭髮濃密、精實黑瘦的年輕人,變成一個頂上逐漸稀疏的中年人;也從一個默默學習的菜鳥,成為媒體口中相稱的「阿善師」。回首鑑識路,看到這個領域,從荒煙蔓草到生機蓬勃的發展歷程,看到科學辦案及司法正義的轉變,當然也看到許多人生的悲劇,深深感知生命的無常。   尤其,每一個案子,都是人家用活生生的悲慘遭遇,來作為教育我們的道場;每一個悲劇,都是人家用寶貴的生命,讓我們累積經驗、獲得專業成長。我們怎能不認真學習?我們要懂得珍惜並感恩。   法律制度本來就應該有平衡機制,法庭不能只有一面倒,因為我們都是人,人是有局限的。過去,我一

直都站在控方,但是,我能看到辯方的不足與無奈。辯方律師因為鑑識專業普遍不足,這方面的抗辯能力是很弱的。而除了公務單位,國內找不到這方面的專家,於是官方鑑定成為權威,法官的認知,習慣上也偏向控方的意見,幾乎從未改變。但是,倘若公務鑑定的推論是有偏差的呢?那就有可能形成冤獄,或是錯放了一個真正的歹徒。我們不能只有公家的意見,不能以為這是唯一的權威,如果不是絕對正確的,我們就應該挑戰。   近年來,隨著政治、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的變遷,犯罪型態日趨複雜,相對的,刑事訴訟制度也因為政治開放及法律修正而日趨健全,鑑識科學逐漸獲得重視,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也益加完善,固有的偵查與鑑識技術已無法達到發現

犯罪事實和公平審判的目的。因此,藉由各項基礎科學領域的快速發展,現代的科學偵査技術乃得以迅速萌芽、茁壯。   台灣的鑑識科學在李昌鈺博士的大力推動及警界長官、前輩、專家的努力改革之下,已有長足的進步,現代鑑識科學已儼然成爲刑事訴訟程序中,發現眞實與保障人權的堅實後盾。「科學辦案」這個詞,在早期辦案不講求程序正義的時代,被暱稱汙衊為「刑求逼供」的同義詞,現在,科學辦案已經是真正以物證為主、以邏輯取信於人、奠基於科學「實事求是」精神的一門專業。   我已屆六十歲。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七十六歲來看,扳指一算,我只剩十六年。這十六年的時間,我可以做什麼?退休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當「終了之日」來臨時

,我要怎麼樣才不會有遺憾?   這段時間,我已經有了答案。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傳承我的經驗,推動在我心中蘊藏已久的理念,要不然等我倒下了,我這一生從鑑識這門專業所學習到的,所經歷的,所思所想的,將一切歸零,隨著我的軀殼腐爛,化為雲煙,然後,這個社會還是老樣子。   退休時,我曾經在媒體發表「退而不休的宣言」,其實我不是要向檢警挑戰,只是希望在司法的偵審及刑案的蒐證與鑑識上,能加入民間的監督與批判,減少冤案的發生,建立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其實,鑑識工作是一種良心志業,可以做到五十分,也可以做到一百分,端看個人對工作的認知和自我要求。檢察官和法官當然希望鑑識人員可以盡可能多提供些專業的研判

,讓他們在心證的形成上有所依據,可以更肯定,偵查與鑑識人員的責任,就是竭盡所能來蒐證及研判,縮小檢察官和法官自由心證的空間。   不過,現在許多鑑識人員喜歡打安全球,不願去承擔研判的責任,因為這樣可以不用上法庭,不用接受交互詰問的挑戰,所以,鑑識工作只保守地做到五十分,把案件研判的責任交給檢察官或法官的自由心證,反正判生判死與他無關,所以法官的判決才會像鐘擺一樣,常常在生與死或有罪與無罪的兩極端擺盪。   現今是民主的社會,有許多發聲的管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對不同的意見我們都要予以尊重,但是,大家也要冷靜下來憑著客觀事實說話。現在許多的社會現象是,透過網路、透過電視名嘴,加上一些平面

媒體,用重重猜測與誇大拼湊,大放厥詞,群眾也被這些報導帶著跑,發酵的結果,導致輿論辦案及民意審判,彷彿每個人都是柯南、都是法官,專業的意見變得很末弱。   本書的付梓,我只想把個人一生的鑑識經驗留存下來,並對未來的偵查與鑑識工作提出建言,略盡一點社會的責任。您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希望彼此相互尊重,不要謾罵,惡意攻訐,因為事實是要經過良性的探討、辯論與檢視,真相才能越辯越明,司法正義才能逐漸彰顯。   法律是大家共同制定的遊戲規則,司法判決的結果,不管您同意與否都必須尊重。現在的司法制度是採無罪推定原則,沒有證據就要把嫌犯先當做好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司法正義不一定能完全彰顯。但我絕對相

信因緣果報,人世間有司法與道德的懲罰,人心也有善念與惡念的競爭,犯罪的陰影要想從心底完全抹掉是不可能的,對真正犯罪的人,即使逃過司法的懲治,但是道德的懲罰會如影隨形,心牢的枷鎖已判處永遠的無期徒刑。   在個人三十三年的鑑識生涯中,要感謝培育我的老師,指導我的前輩,激勵我的朋友,陪伴我的家人,以及曾經一起共同奮鬥的同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赴美三次進修期間,承蒙恩師李昌鈺博士及師母的指導與照顧,真是銘感五內,永誌難忘。此外,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因緣際會中,共同成就的所有朋友,以及編撰中林秀貞的執筆,參與審編的小敏、毓瑜及本事文化的同仁。一切的一切,請接受我心中誠摯的吶喊,謝謝大家! 第一

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凶殺案──人間蒸發的美女碩士張靜華命案 這是一樁找不到屍體的命案。 沒有屍體,如何知道是命案?沒有屍體,警察如何追緝兇手?沒有屍體,法官如何審判? 發生在十三年前的張靜華命案,兇手早已經被判有罪定讞,終身監禁,但是張靜華的屍骨至今仍然杳無蹤跡。這是台灣第一起沒有屍體卻定罪的案例。 張靜華面貌姣好,家境優渥,到英國留學取得碩士後,開設英文家教班,自己一個人住在台北市大安區。她的個性活潑外向,又喜歡跳國標舞,因此吸引不少異性追求。 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四日,警方接獲報案,張靜華失蹤了。在這之前有好幾天,張靜華的家人、朋友和學生都聯絡不上她,打電話沒人接,直接到她家按門鈴也沒人應門。張

靜華作息規律,也從來沒有搞失蹤的前例,家屬擔心她的安危,於是找鎖匠來,卻解不開鎖,開不了門,後來,只好打電話給消防隊,調度雲梯車,從張靜華的住處破窗進去。 外出鞋仍靜靜躺在鞋櫃裡,女主人卻人間蒸發 張靜華的親友進到她家後,發現室內的陳設整齊,和平常一樣,沒有異狀,並沒有物品被翻動或打鬥的跡象。張靜華外出穿的鞋子,都還靜靜地躺在鞋櫃裡;除了主臥房的浴室稍有異狀,在浴缸發現了幾個看起來頗為可疑的斑點和痕跡之外,看不出來有任何外力入侵的樣子。可是,就是找不到張靜華,一個影子都沒有,她彷彿人間蒸發了。 碰到失蹤案,一般的流程照常理是不會尋求鑑識人員的協助,轄區分局會找我們是基於以下幾個古怪的疑點。 話

說當天張靜華的親友從窗戶進到屋子裡面,室內雖然沒有異狀,但主臥房的浴室裡面有幾件東西不見了,包括浴缸上方的浴簾連同掛杆、兩條大浴巾和地墊,此外,部分衛浴用品也不翼而飛。有東西不見,卻也有不應該存在於浴室裡的東西出現了:一個是寶特瓶裝水,另一個是原本放在臥室的電風扇。 轄區派出所和分局刑事組到了現場,觀察之後,對浴室的情況也都直覺可疑,便通知鑑識人員到場勘驗。 兩坪不到的浴室,浴缸和洗臉盆都是和血的顏色很相近的棗紅色,但是,鑑識人員光是用目測的,就可以看出上面遺留有清洗過的血痕,再經過細部的勘察,發現浴缸接縫、洗臉盆下方及門框底下,也都有血跡。這些血跡後來經過親子鑑定,確定是張靜華的DNA無誤。

台北市派出所轄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汐止社后派出所】

建議在樟樹地區新設立新的派出所,減輕社后派出所基層員警工作量。

汐止大社后地區靠近東湖,社后派出所是全新北市警察人口最多的派出所,掌管了16個里人口數約75,506人,轄區內的忠孝里是全汐止最大里約8000多人,厚德里是第二大里約7000多人。

樟樹地區是人口密集的地區,以基隆河為界樟樹里、忠孝里、厚德里、山光里四個里是否能切開來另設一個派出所?

舉例來說,忠山里瓏山林社區,社后派員警需經過台北市才能到瓏山林社區,需花費15分鐘左右時間。而水蓮山莊2000多戶的大社區,卻登記只有1443戶,汐止登記人口約20萬人,但實際住了30萬人,麻煩局長,社后派出所員警很辛苦,每天交通時間要站路口指揮交通,如果可以分割出來樟樹4個里可以切出來多設一個派出所,讓警員人力平均也不用花太多時間抵達現場。
更具體一點來說,目前樟樹那裡有一個公園預定地,錦豪建議盡快在這裡幫我們籌措新的派出所。

大規模地震災害時救災圈域圖劃設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問題,作者謝長江 這樣論述:

在眾多的天然災害中,地震影響台灣甚鉅,因此如何在災害發生後予以及時有效之救援更顯重要,地震一旦發生,往往帶來嚴重破壞,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自古以來,東西各國皆對此議題甚為關心,琢磨甚多。本研究認為於大規模震災發生時,應運用既有之環境資源、救災設施與設備、通訊設施等工程技術,直接對各類型傷亡損失及公共設施破壞作立即性緊急應變搶救,來減少、降低、終止二次災害和後續災害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各類型救災據點在都市空間區位分布與服務範圍所涵蓋的區域,稱為「救災服務範圍」,而將各類型救災服務範圍集結於某一劃設區域內,使其區域內能對災害做立即性救援行動與資源整合分派運用,我們稱此區域範圍為「救災圈域」。

本研究將「救災圈域」理論結合Google Earth 各類型救災據點(警察、消防、醫療、收容及應變中心)等相關座標資料及圖片,並運用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繪製高雄市及各行政區「救災圈域圖」,希以藉由救災圈域圖資簡明易查之優勢供救災單位迅行參考,並立即發揮其獨立自主救援的單元服務特性,達到局部制災、減災行動進而擴大至全區域整體性滅災之救災策略。如此可有效達到整合分派救災資源、迅行掌控救災決策行動、各救災單位能各盡其責等目標。本研究以劃設救災圈域圖防救災決策支援系統,嘗試將相關救災法令與文獻成果數據彙整,並結合TELES實測區救災資源總量檢測、Google Earth救災環境空間分析與資源

層級整合分派等策略機制。在震害發生狀況下,提供救災單位迅行掌控災情,作最有效率之資源整合分派。本研究提出下列數點建議,以供後續研究之參考:實務建議一、 本研究實證高雄市各行政區為範圍,未來可擴及整個台灣所有救災據點之屬性資料與交通路網電子圖示作區域性操作決策,以評估整體救災運作機制。另外,祇針對都市區空間型態實證,未來可對鄉鎮空間型態劃設模擬,於不同類型空間下,探討救災運作與資源分派機制之差異性。二、 提供決策資訊,輔助指揮調度:以整合性資料及有線(無線)通訊網路下,能迅速提供正確的決策資訊,以有效輔助指揮調度並減少負面影響。三、 救災單位基本資料標準化管理:地震發生時可顯示該災區所屬警

察單位、醫療院所及消防、避難處所及應變中心單位話等救災相關資料,以便於進行支援救災行動。四、 建立地震救災指揮管制自動化系統:應用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 TELES(Taiwan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System)地理空間分析技術的系統工具,整合於Google Earth網路平台上,據以於都市緊急救災據點之資源量分派上,發展全國各縣市救災圈域圖劃設,提供不同類型災害發生時災前災後即時對救災資源做管理監控,使救災指揮中心人員易於掌握現況資源量運用於救災決策外,亦可於平時作防範災害演練及宣導,並作重要性據點增設及救災能量檢討,以奠定地震防救災業務現代化之基礎。五、

救災車輛的路徑尋找:可由Google Earth資料庫內的街道分布圖配合大地震發生時間(如各道路流量之離、尖峰時段),推演出到達災害現場的最短路徑。另外亦可顯示一些注意事項,例如:巷道可能過窄、人潮過於擁塞等不利救災工作進行之情況,可以預先排除或避開,以縮短救災車輛及人力抵達現場的時間,減少生命及財產損失。研究限制一、 本研究之TELES救災據點資源檢測乃依據鄰里或社區單元之人口規模為基礎,未來可再加設各階層人口規模基準,以符合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之檢核要求。二、 救災資源因素考量,於救災圈域圖中可再加入都市設施管線與通訊設備設施等資料,共同建立完整的救災資源資料庫,將有助於救災效率。三

、 救災圈域圖中可再加入自來水公司、瓦斯公司、及其他鄰近消防、工務與救難團體單位基本資料等救災相關資料,以便於進行支援救災行動。後續研究建議一、 救災圈域圖中網路劃設分析未來可將道路服務水準、道路狀況以及可能發生突發狀況等因素列入考量,並以出動救災置到達時間作為另一項路網劃設方法,以更符合實際救災路徑狀況。二、 透過救災圈域圖行政區系統劃設後,可產生兩種類型區域,一為時效區,即為有效服務範圍;二為無時效區,即為潛在危險區域。建議於有潛在危險可能區域,可運用救災設施區位理論與擇定最適服務設施點位增設救災據點,作為救災安全環境服務水準之改善。三、 本研究之救災圈域圖未來可再配合「防災生活圈

」及「難避生活圈」之內涵與特質共同發展縣市級地區防災計畫,如此將使縣市級地區防救災之實質上更具相當意義。四、 救災單位地震業務電腦化以增強工作效率:將地震救災業務電腦化處理,以減輕大規模地震發生時之工作負荷及人力負擔,增強地震救災工作效率。五、 將大規模地震災情相關資料標準化紀錄:對於地震的發生原因、震央、震度、規模大小、救災過程記錄及災情損失紀錄等各項歷史資料,載入資料庫中,除了進行年度分析、統計外,也可做為將來推廣地震防災教育或研訂相關營建法令之參考。六、 可將本案為基礎推廣應用於各類不同災害(如風災、水災、土石流、海嘯等)據以製作各種災害之潛勢分析救災圈域圖或運用於各縣市之地震或其

他災害之防救災業務上,以建構出一個高效率的救災決策支援系統。七、 救災圈域圖資料面蒐集之各類圖資應可再增加,以輔助災情研判時之可運用情資,並應續增建立建築物基本資料庫,作為大規模地震時救災之評估。八、 救災圈域圖系統面應考量大規模地震伴隨之海嘯所造成之災損推估擴充交通系統、民生系統、重要設施等結構物損害評估 ,如自來水管線災損、瓦斯管線災損、電力設施、國中小學校舍等,作為救災單位搶救時資訊之參考。

海市蜃樓I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問題,作者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 這樣論述:

  「蚊子館」的蔓延遠遠超乎想像,   本書指出我們不願面對的崩壞現狀!   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存在許多因錯誤政策形成的閒置公共設施,政府多半不願公開這些俗稱為「蚊子館」的資訊。在姚瑞中老師的號召下,一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生們,將自己置於社會觀察者的角色,領我們直視那些開發主義思維下的失敗產物。他們返回家鄉,透過攝影與文字逐一紀錄,從2010年至今已踏查超過300件案例,本書收錄的是最新的100件。   「海市蜃樓」計畫目的不在於激烈批判,而是留存社會變遷的樣貌,盼能形成一個公開討論的切入點。尤其當土地議題持續造成衝突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回過頭來,看看這些過往願景幻滅後的

現實場景。 本書特色   此為「海市蜃樓計畫」之第三部,印刷與包裝的規格都較前兩部提升許多,除了百件近期的閒置空間圖鑒之外,也完整收錄與閒置公共設施有關的政府公文與建物清冊,資料十分完整。 名人推薦   【藝評人、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王聖閎、【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阮慶岳、【作家、鄉公所秘書】吳音寧、【雲林縣林中 國小教師、濁水溪口的囝仔】林文璨、【文字與影像工作者】施云、【藝術工作者、台南藝術大學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高俊宏、【北藝大新媒系兼任副教授】郭昭蘭、【藝評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張晴文、【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顧錚 聯合專文推

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這些藝術的抵抗行動是頑強的。面對政治,它或許無力;但這個無力的位置正是藝術還仍有可能顛覆什麼的保證。真正的魔法不在宏偉的建設,而是今天這個環 顧四周到處都有龐大公共建設的年代,人們在母土之上撞見下一刻即將流離失所的自己時,藝術還能如何成為擦亮某種理想光景,頑強的,最後一支火柴棒。──張晴文

救災圈域劃設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派出所轄區的問題,作者莊智雄 這樣論述:

台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災害頻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飽受威脅,近年來震災發生次數更是頻繁,尤以一九九九年間發生九二一集集震災為甚。在無法以科學儀器預測震災與降低台灣都市環境之「安全負載」時,唯藉由完整建構落實都市緊急救災組織機制,方能降低震災之損失。 本研究以震害救災主題探討都市緊急救災應變運作機制,嘗試整合消防、警察、醫療以及物資等緊急救災據點,應用空間層級概念之中地理論結合路網規劃,以及緊急設施區位規劃理論,在有限的救災資源與時間效率下,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之空間資訊擷取與分析能力,建構救災圈域(D

isaster Rescue Area,DRA)劃設之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解決既有救災據點面臨震災無法即時掌控整合分派救災資源運作之問題。 本研究首先由相關法令數據推估,作為有效救災旅程範圍之準則條件與彙整相關緊急設施區位之目標條件,以Delphi程式語言軟體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之圖形資料結合屬性資料於空間分析特性,運用環域分析、路網分析以及人口分派分析等三種不同劃設方式,模擬劃設救災設施據點之空間分佈與服務範圍,進一步經由疊合(overlay)、切割(split)、製作主題圖(thematic map),求得救災圈域

範圍,之後再疊套已指派救災路徑,即完成具層級關係與資源分派之劃設成果方案,提供決策者救災決策之參考。 本研究所建構之緊急救災應變機制與救災圈域劃設決策支援系統,可檢視既成都市鄰里或社區單元環境區域之緊急救災據點分佈情形與救災應變運作機制,進而對劃設基本圈域內之層級運作與救災資源量分派,並適時提出潛在危險區域之改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