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容積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逢甲大學 建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謝政穎所指導 何采容的 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特定工廠專用區法令可行性研究-以彰化縣永靖鄉永○段85○○地號為例 (2021),提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容積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地工廠、農業區變更、特定工業專用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林會承所指導 楊一晴的 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之研究 -以臺北市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文化資產保存、容積代金、容積移轉、發展權移轉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容積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容積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特定工廠專用區法令可行性研究-以彰化縣永靖鄉永○段85○○地號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容積率的問題,作者何采容 這樣論述:

臺灣隨著時代變遷,原本以農立國的產業型態,也逐漸轉變為以工商業為主。伴隨產業機能的多元化,工商業活動之間的型態界定趨於模糊,促使臺灣的代工業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導致各縣市乃至於各鄉鎮所,原先劃定之都市計畫發展用地不足,加上市場建築用地價格逐漸高昂,於是,在臺灣於西元2000年放寬農地管制政策後,工商產業在難以取得較低價格的土地情況下,各類加工、代工工廠及廢棄物處理廠等轉而進駐都市計畫農業區或非都市計畫農業用地進行開發,使得我國優良農業區及農業用地之農地逐漸由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取代。本研究引用前導實驗(PILOT STUDY)進行法令層面探討研究,除了現有法規外,並針對2022年4月13日內政部頒

發「都市計畫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土地變更處理原則」,對於農業區變更為特定工廠專用區,在實際執行的過程進行研究,將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方案探討研擬,進行解決方案以及合理性探討。經過實際演練後,本研究發現,原有違章農地工廠是在以既有違規層面上進行工廠輔導相關政策,在原有建築物規模下進行土地變更時,除了原有土地面積限制外,原有地上建築物與地界邊界距離以及建蔽率跟容積率將會是進行土地變更最大的問題,加上法令所限制的開發條件更加凸顯出農業區變更為特定工廠專用區的合理性盲點,更令人擔心的是除了環境污染管制問題外,農業用地擴張的損失亦未停止。

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之研究 -以臺北市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容積率的問題,作者楊一晴 這樣論述:

臺北市大稻埕為我國最早運用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保存法制下容積移轉機制於歷史保存的實踐範例,自民國89年臺北市政府發布實施「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案」,為保存歷史性建築物及街區傳統尺度與整體風貌,維護計畫區內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人的開發權益,鼓勵其配合保存歷史性建築物,提升社區護育歷史街區之意識及認同,允許一宗建築基地配合歷史性建築物保存,將建築基地之可建容積一部份或全部移轉至另一宗建築基地。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發展20年來,縱未提起過行政爭訟,公民團體陳情意見始終不斷,爭議集中在容積送出基地規定、接受基地規定、容積移轉申請程序及條件以及接收基地應否部分採繳納代金方式等議題。尤

其是105年臺北市政府公開展覽「修訂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眾陳情達1,231人次,議題涵蓋歷史性建築物保存修復的困境、公共設施保留地容積移轉及代金制度對大稻埕容積移轉造成的衝擊、建物保存維護成本容積率計算等問題,當地地主陳述意見認為容積移轉限制導致容積賣不掉,使得古蹟、歷史性建築物後續維護無以為繼,致使通盤檢討全案撤回,與民溝通重新修訂後,直至107年始通過。當大稻埕容積移轉困境延續,108年文化部預告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已進一步擬將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新增納入容積移轉適用範疇。惟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現行機制似有限度。國內文化資產容積移轉機

制研究,亦提出部分檢討與建議,包括容積市場一定比例來自文資容移及容積代金、都市更新獎勵突出文資保存優先性、整體開發計畫、公有文資容積調派、強化其他財源(文資持有稅賦優惠、連結開發基金、創建文資保存捐)、明定文化資產容積移轉優先性、增修訂都市更新條例第65、66條容積獎勵配套等。為探討容積移轉作為文化資產保存方法面臨的問題及改善,本研究以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為例,從歷史街區保存背景政策及容積移轉運作成果,梳理大稻埕容積移轉實踐程度、建物維護完成但容積未能移出的原因及公保地容積移轉競逐與影響等,檢視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法令面問題及可能調適,包括修訂容積移轉計算公式、調整接受基地可移入容積上限等,以及可

得採取的輔助機制,諸如容積代金制度導入、都市更新一定比例來自大稻埕容積、容積交易資訊平台設置等。本研究亦透過美國紐約市發展權移轉機制及成功案例引介,論述大稻埕容積移轉機制可採的配套措施及促進政策,以減緩或解決大稻埕容積移轉移出停滯的困境,並藉由美國紐約市發展權移轉經驗與實踐,強調容積移轉定位應回歸為都市計畫的工具,省思我國文化資產容積移轉機制內涵及未來發展,平衡文資保存公共利益及私人財產權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