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籃球場疫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蘇蘅所指導 黃芷庭的 政府與媒體對能源政策的風險建構與溝通-新深澳電廠案的框架分析 (2019),提出台北市籃球場疫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險社會、風險傳播、能源政策、新深澳電廠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林沂品、侯錦雄所指導 楊坤賢的 探討休閒場所與使用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南鎮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休閒場所、休閒活動、休閒需求、宜居生活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籃球場疫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籃球場疫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北市籃球場疫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國內疫情趨緩,台北市也逐步放寬體育活動管制,台北市體育局預計在8月24日,開放籃球、排球、曲棍球等九項運動項目,不過最終定案仍要等到市長拍板決定,將會每兩周視疫情變化進行滾動式檢討修正。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37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政府與媒體對能源政策的風險建構與溝通-新深澳電廠案的框架分析

為了解決台北市籃球場疫情的問題,作者黃芷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風險傳播的觀點,以2018年的「新深澳電廠案」為例,探討政府與平面媒體如何建構與溝通能源政策之風險,其中包括政府與報紙各自關注的新聞主題、新聞或報導立場、強調的風險框架及其異同。本研究採用框架分析結合內容分析法,分析政府相關部門新聞稿與《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等三大報相關報導。研究發現,新深澳案中,政府與媒體兩方對於新深澳案的風險有不同的關注,政府最強調科技風險框架,媒體最重視健康與政治風險框架。此外,新深澳案期間正逢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報紙媒體主題大量聚焦選舉話題,顯現台灣能源政策從核能議題以來,仍然缺乏理性專業對話,本文同時就遭受深度政

治化現象的影響進行討論。

探討休閒場所與使用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南鎮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籃球場疫情的問題,作者楊坤賢 這樣論述:

雲林縣政府在國土及區域空間發展策略上將斗南鎮定位為城鄉生活圈,為打造斗南鎮宜居生活環境,須提升居民休閒生活及環境品質。本研究旨在瞭解斗南鎮休閒場所分佈狀況、居民對場所環境因素之滿意度與重要度,因此研究目的為:(1)瞭解城市發展政策、休閒場所與休閒行為之理論。(2)探討休閒場所需求與居民日常休閒之關聯性。(3)瞭解居民對休閒場所環境因素之滿意度與重要度。(4)調查雲林縣斗南鎮休閒場所之現況。(5)提供公部門未來在規劃休閒遊憩之建議與策略。本研究從文獻探討城市發展、休閒活動、休閒場所與之間的關聯性,並對斗南鎮居民進行問卷抽樣及調查。運用統計分析與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得出斗南鎮居民日常分佈休閒活動與休

閒場所現況。研究結果與發現歸納如下:(一) 斗南鎮居民最常參與的為運動類休閒活動,其次依序為社交類、文藝類、娛樂類休閒活動。整體斗南鎮休閒場所使用頻率並不高,居民使用頻率較高的場所為運動場所,平均數為2.74,依次為藝文場所、娛樂場所及休憩場所。(二) 居民最滿意運動場所環境因素為交通環境(3.40)及通風環境(3.40)、娛樂場所為採光環境(3.26)、藝文場所為通風環境(3.41)、休憩場所為治安環境(3.33);而居民重視的場所環境因素為治安環境、廁所衛浴環境及通風環境。(三)居住於擁有高密集度休閒場所的大同里與西岐里之居民對休閒場所使用頻率(2.71)、足夠度(2.82)與滿意度(3.

18)較與其他居民高。(四)斗南鎮休閒場所改善方向為:(1)改善運動場所之設施與器材。(2)增設娛樂場所之建設。(3)加強藝文場所的多元性。(4)改善休憩場所之無障礙空間。(5)休閒場所設置與維護的環境指標。(6)提供休閒專業服務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