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衛生局肝炎篩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碩士在職專班 石尹華所指導 林欣怡的 易讀版衛教文宣對提升社區高齡者口腔健康識能之成效 (2020),提出台北市衛生局肝炎篩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易讀、高齡者、口腔健康識能、社區關懷據點、衛生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性別研究所碩士班 成令方所指導 陳萱瑀的 愛滋技術與佈署:探討台灣愛滋政策下的篩檢與權力關係 (2020),提出因為有 愛滋病、篩檢、國家政策、佈署、權力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衛生局肝炎篩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衛生局肝炎篩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易讀版衛教文宣對提升社區高齡者口腔健康識能之成效

為了解決台北市衛生局肝炎篩檢的問題,作者林欣怡 這樣論述:

過去研究顯示,社區長輩有口水分泌不足及假牙清潔方式不適當等口腔健康問題。本研究以高齡友善城市所推廣之連通理念(主動提供字體大,易理解之資訊給長輩,確保長輩與社會連結),引用“易讀”設計於衛教單張中,探討易讀衛教文宣提升社區高齡者口腔健康識能之成效。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以台中市及南投縣社區關懷據點60歲以上老人為主要對象,共招募129名受試者,分為控制組使用一般文字版衛教文宣,以及實驗組使用易讀版衛教文宣,口腔健康識能分數使用中文版成人口腔健康識能量表作為評估工具。統計數據分析使用SPSS 22.0軟體,以共變數分析法,比較不同版本衛教方式對口腔健康識能測驗分數後測差異。以卡方的交叉表分

析檢驗兩組別(一般組及易讀組)與衛生教育識能相關的五大變項差異性(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是否有假牙、假牙有沒有固定回診給醫生調整),其p–value都未達顯著,代表兩組別受試者之背景變相統計上無顯著差異,研究進行背景因素上控制良好,較能真實反映不同衛教方式所帶來的成效。共變數分析結果,前測成績與組別之交互作用項考驗的F = 0.097,p = 0.758,未達小於0.05的顯著水準,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共變數分析顯示兩組別後測平均數實驗組(11.222 ± 3.545)高於控制組(9.982 ± 3.378),且具有顯著差異(p < 0.05)。故本研究結果顯示引用“易讀

”設計理念,在社區關懷據點執行衛教,能有效提高長輩的健康識能,可做為未來社區高齡健康促進教育策略之參考。

愛滋技術與佈署:探討台灣愛滋政策下的篩檢與權力關係

為了解決台北市衛生局肝炎篩檢的問題,作者陳萱瑀 這樣論述:

自1984年台灣出現第一起愛滋病例後,愛滋病從外來疾病轉變成影響台灣社會的疾病,而台灣在愛滋病防治的歷程中,已發展出一套符合台灣在地的策略,同時也跟隨著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防治目標。我將研究問題聚焦於探究台灣愛滋防網絡的佈署和權力關係,以及篩檢與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本研究以系譜學(genealogy)作為研究方法論,以傅柯(Foucault)所提出的權力/知識(power/ knowledge)與生命權力(bio-power)理論,作為我的研究框架。藉由台灣歷年的愛滋防治計畫、愛滋相關法令、媒體報導與民間團體資料等文本材料,首先,我分析台灣愛滋防治

政策的佈署過程,理解其如何形成穩定的愛滋防治網絡,其次,聚焦在「篩檢」(Screening)這項技術的執行與方式轉變。在初期的愛滋防治佈署中,可以看到台灣受到國外經驗與專家學者論述的影響,後來結合國內的醫療、行政、立法體系、民間團體,塑造成台灣在地的愛滋防治模式,以及互相牽制與輔助的權力關係。在眾多愛滋防治的環節中,我聚焦在「篩檢」的進行與轉變。篩檢技術在台灣愛滋防治的歷程中不斷擴大其檢測範疇,把不同的群體包含在其中,並且不同的主體也在篩檢論述和方式的轉變下,產生從被動到主動的變化。早期人民被被動地接受檢測,近年更號召民眾主動參與,篩檢也以不同的形式進入私領域。在篩檢逐漸的滲透進人民的生活日常

,也使人民成為柔順的肉體,國家權力得以進行治理的過程,在此權力互動之下更鞏固台灣的愛滋防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