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聯合大學 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碩士班 黃惠禎所指導 賴俊佑的 後壁旌忠廟藏頭籤詩研究 (2015),提出台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後壁、旌忠廟、藏頭詩、籤詩、岳飛信仰、泰安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所 江寶釵、黃英哲所指導 柯喬文的 「五四」與臺灣文學/文化運動(1915-1945) (2009),提出因為有 文學史、五四、臺灣、日治作家作品、符號再製、文學現代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後壁旌忠廟藏頭籤詩研究

為了解決台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的問題,作者賴俊佑 這樣論述:

位於台南後壁下茄苳的旌忠廟,主祀武穆岳聖王(岳飛),最有名的特色就是保有當地自創的56首藏頭籤詩。每首籤詩的首字串聯後,可構成一段含有地名、主祀神明及求籤方式等的特色文字。加上後人增補的兩首籤詩,亦即分別代表籤首與籤尾的「大吉」、「小喜」,在名稱上獨樹一幟,可見後壁旌忠廟的籤詩具有獨特的在地風格。若依據前6首籤詩首字連成文為「臺灣府諸羅縣」判斷,56首藏頭籤詩創作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對其創作風格、年代背景、內容涵義等,至今仍僅有「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內部的資料有所說明。因此本論文即以後壁旌忠廟藏頭籤詩為研究對象,採用歷史文獻法及田野調查法,介紹旌忠廟的歷史沿革,並針對

藏頭籤詩的形式與內容進行分析及歸納。 研究成果有幾點發現。以旌忠廟56首藏頭籤詩與當地具有類似結構的三家廟宇籤詩相比,旌忠廟的籤詩創作年代最早,且其他三家廟宇的籤詩極有可能是模仿自旌忠廟,由此可見旌忠廟藏頭籤詩的重要性。籤詩故事代表人物方面,透過劉萬來《三十六庄下茄苳『旌忠廟聖籤史解』》及林永儫《武穆岳聖王靈感籤詩之探討》2本解籤本的引導,指出這兩種版本選用代表人物分歧的籤詩,並依典故與籤詩內容的契合性進行分析比對,建議適合的代表人物。籤詩典故的由來方面,除了從文獻史料搜尋每首卦頭故事及與籤詩內容相符的參考資料外,更依同治4年木製籤詩拓印版,修正解籤本在籤詩內容記載謬誤的地方,連同56首

籤詩的內文整理於附錄供讀者參考。除此之外,透過卦頭故事的引導,了解典故的歷史背景,藉此窺見籤詩創作者將傳統美德納入籤詩的用心,不僅教導做人處事應有的態度及智慧,更鼓勵大家要奮發向上、積極學習,顯示籤詩在指引求籤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外,也具有教化人心的內涵及意義。

「五四」與臺灣文學/文化運動(1915-1945)

為了解決台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的問題,作者柯喬文 這樣論述:

本論文嘗試以文學史的整體觀點,描述1915-1945年間,臺灣知識份子如何通過「五四」,建構自己主體性的過程。這樣的設定,是基於文學多源/多元的歷史發展,以作家作品的整理與清理為主軸,重新描述文體與世變間的連動,日治時期風起雲湧的文藝運動,是針對當時迫切的問題而引發的,挪用漢文與日文等資源,都是提出解決的可能,前者是論文主要的探討對象,因此,以「文明」為思考的結社、用「新民」連結的東亞青年等思考下,「五四」被有條件地引介、挪用。 將「五四」重新置放,作為兩岸的鍛接點,有幾重意義,首先是歷史文本與文學文本的梳理,呈現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化,其次,歷史與權力的隱喻、文本中難言與沈默的發掘,在加入「

五四」的因素後,所謂新舊論戰、文體改革、文化運動等,便有了開放性的意義,在文學史部分,則是「五四」於臺灣文學史上的意義,並以此為經線,映照出不同階段的臺灣知識份子,所思考的主要問題。從新的角度上說,放下前見,回到歷史現場,是本論文籌劃的過程,重新描述日治時期的文化面向,臺人如何閱讀「五四」、以及臺灣之於「五四」的再生產,則是本論文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