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鋼鐵廠倒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跑腿王欠薪倒閉提報歇業還徵人騙押金勞工局持續追蹤辦理以維 ...也說明:據媒體報導跑腿王﹝即冠臨企業社﹞近期因持續積欠工資惡性倒閉,提報歇業還徵人騙押金乙案,欠薪事項經本局於108年3月29日調解成立,惟雇主未依約給付工資,另於108年5 ...

國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 陳淑惠所指導 黃耀輝的 全球鋼鐵產業結構、購併行為與績效之實證研究 (2007),提出台南鋼鐵廠倒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結構、購併、鋼廠、行為、鋼鐵、績效模式、資料包絡分析法。

最後網站我是仁德人 - Facebook則補充:大台南生活資訊、二手交流. LINE社群問題請洽LINE小幫手: https://lin. ee/avoMnDW 租用封面、置頂文、公告區以及協助初次禁言解除,請洽管理員: 方志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鋼鐵廠倒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球鋼鐵產業結構、購併行為與績效之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台南鋼鐵廠倒閉的問題,作者黃耀輝 這樣論述:

自1997年以來,全球大規模鋼廠有如西方羅馬帝國之亞歷山大帝與東方蒙古帝國之成吉思汗,競相以購併方式東爭西討擴張其雄心霸業之版圖。『大者衡大』之理念似乎就是全球鋼鐵產業競爭之宿命!本研究主要是藉由Caves(1990)認為市場結構(環境)決定市場行為(經濟單位在該環境中之行為),因而決定了市場績效水準的理論;以及Waldman & Jensen(1998)提及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模式(SCP模型)研究是什麼樣的鋼鐵市場結構使得全球各大鋼廠發生競相購併之行為?其購併行為之理論動機與目的為何?鋼鐵產業購併後是否真能符合購併之目的?瞭解目前全球鋼鐵市場結構、購併行為,進而探討全球鋼廠購併前後之績效

即為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係以全球主要大鋼廠為研究對象,蒐集全球前11大鋼廠之相關生產實績、市場行為與及經營績效之財務資料作為分析樣本資料。研究發現:一、全球鋼鐵市場結構:主要以最大四家廠商的集中度及廠商的佔有率作為分類標準,經分析2002年∼2006年全球之市場佔有率情形,均屬於『獨佔性競爭』,最大一家Arcelor Mitta鋼廠的市佔率於2006年僅9.42%未超過50%(也有經濟學家認為40%),距離成為完全獨占廠商尚有一大段距離。但2006年之前四大鋼廠Arcelor Mitta、Nippon Steel、JFE、POSCO合計市佔率約佔17.04%。最大四家廠商的市佔率(CR4)仍低

於40%,且最大一家廠商Arcelor MItta的市佔率9.42%不超過10%,在全球鋼鐵市場上已形成所謂之『獨佔性競爭』,亦即獨占性競爭產業內有許多家廠商存在。其產品可能同質的,也可能是異質的,廠商對價格有些影響力。二、全球鋼鐵市場行為:由於市場結構為『獨佔性競爭』,各家鋼廠於是透過購併以提高市場佔有率,藉由市場中廠商家數的減少,來增加該公司對市場之控制力,亦即『壟斷力理論』(monopoly theory)或『市場力量假說』;透過購併使合併後公司價值大於併購各公司價值之和,亦即符合購併動機中的『效率理論』,其包括:(一)營運綜效:尋求規模經濟,降低成本。(二)財務綜效:二家公司結合後,公

司倒閉的機會降低。風險減少,債權人要求的風險溢酬也降低;公司資金成本下降,公司權益價值上升;換另一個角度,也就是併購後二家公司的舉債能力大於併購前二家之和。三、全球主要鋼鐵廠購併前後績效:藉由DEA效率分析得知購併後績效優於購併前績效之結果如下列:1.Arcelor:2003年效率0.446優於2002年0.428,係因2002年時Aceralia 和Arbed二家鋼廠合併;2004年效率0.785優於2003年0.428,係因2004年Arcelor 與 Nippon Steel合資8億美元在中國生產汽車工業用鋼;2005年效率0.843優於2004年0.618,係因2005年Arcelor

宣佈購併英國Corus鋼管銷售事業部;2006年效率1優於2005年0.786,係因2006年1月Arcelor 宣佈併購Dofasco,Dofasco係加拿大最大的鋼廠。2.JFE:2003年效率0.747優於2002年0.288,係因在2002年由NKK和川崎製鐵株式會社合併形成JFE;2004年效率0.505優於2003年0.441,係因2003年神戶製鋼和JFE成立合資企業生產焊接材料;2005年效率0.738優於2004年0.505,係因2004年JFE與BHP Billiton建立合資企業。3.Mittal:2003年效率0.845優於2002年0.548,係因2001年收購AL

FASID和Sidex,且2003年收購Nowa Huta;2004年效率1優於2003年0.582,係因2004年收購Polskie Huty Stali、BH Steel、Balkan Steel,創造了Mittal鋼廠;2005∼2006年效率均為1,係因2005年收購International Steel Group與Kryvorizhstal;2006年6月25日與Arcelor鋼廠合併公司為Arcelor Mittal。4.Severstal:2002∼2006年效率均為1,係因在2002 Severstal的董事會決定重新建構公司的資產;在2004年1月,Severstal Gr

oup透過它的子公司Severstal North America,用現金價值2.85億美元收購Rouge Industries。詳細如表6-1『購併前後績效差異分析表』。由本研究實證分析得知全球鋼鐵產業之購併行為應是符合購併動機理論與其目的。全球鋼鐵產業的購併方興未艾,一波接著一波,這代表全球鋼鐵市場之『獨佔性競爭結構』,誘發出各大鋼廠競相購併之行為,而且其購併後之營運綜效與財務綜效仍有正面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