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石化麥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塑石化麥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寫的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和楊映煌的 創造願景、展現實力:永懷經營之神、六輕總工程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塑石化麥寮一廠火災彰化環保局派員至大城鄉採樣監測 - 風傳媒也說明:擔心因為風向問題,雲林縣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麥寮一廠的火災可能能對彰化縣大城附近地區造成空氣汙染,彰化縣府環保局在15日發生火災之後隨即派員到大城附近進行採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春山出版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 詹長權所指導 林宏謙的 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發生時空氣汙染監控之效果評估:以六輕工業區為例 (2020),提出台塑石化麥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工安意外事件、石化工業。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郭修伯所指導 楊憶寧的 CFBC底灰於滾動窯進行水蒸汽水合反應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底灰、水蒸汽水合反應、滾動窯、循環式流體化床鍋爐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塑石化麥寮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塑石化计划6月下旬关闭麦寮MMA厂呢_球磨机厂家則補充:据报道,台湾台塑石化将于6月25日至26日关闭所以在买的时候要了解到1些标准资料以后在与我们联系其位于麦寮的98,000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装置进行维修,该装置为丙酮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塑石化麥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為了解決台塑石化麥寮的問題,作者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 這樣論述:

我們離不開石化,也為石化付出代價,石化業不該是犧牲的體系。 首部揭開半世紀以來臺灣石化地帶變遷的圖文調查報導。 它完整追蹤從一輕到六輕,臺灣社會、經濟、民主、環境與科學發展的歷程, 以及未來石化與土地共存的機會。     一九八七年七月臺灣社會才步入解嚴,高雄後勁居民在中油五輕廠展開長達三年二個月的圍廠行動。一九九四年,台塑六輕在雲林濁水溪出海口動工,臺灣出現大型離島工業區。二○一一年四月,原定設於彰化大城鄉的國光石化,在全臺關心環境人士的串連下由總統宣布停建。二○一四年高雄地下管線丙烯外洩造成石化氣爆,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三百二十一人受傷。石化業在臺灣歷史記憶處處留下難以抹滅的記號。

  從一九六八年在美援支持下開始有第一座石化廠以來,石化業在臺灣的近兩萬個日子,每一個轉折都說明石化業是一個特殊而複雜的產業,它的誕生往往帶來龐大經濟利益,但也如一條巨蟒綑綁在煙囪下生活的人民,讓他們窒息,淪為環境難民。   報導者從二○一五年後勁五輕關廠開始,針對雲林與高雄的石化地帶進行超過三年的追蹤調查,以兼具歷史縱深與前線發展的報導,全景式地勾勒石化業交纏的國際政治經濟、黨國體制、產業路線、民主化與環境運動、公共安全,甚至是最新的空汙與健康風險關聯之辯的科學戰爭。   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舊充斥大量石化產品,石化地帶沒有隨著後勁五輕關廠縮小,而是繼續往南移動,遭八九一根煙囪包圍的大林蒲

成為新一代煙囪之島的代表。本書企圖提問,石化汙染難道只能是大風吹的選擇題,還是應該改成是非題,成為可以兼顧人民健康、土地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產業?所有生活於臺灣土地的我們,都要共同面對與思考,石化業未來不必然是犧牲的體系,而是催生不斷前進的產業轉型、科學新標準與公民新力量。 得獎記錄   最權威的媒體、最榮耀的得獎紀錄   《報導者》團隊傾力投入,極深刻的調查報告   ●「六輕營運二十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專題   ★榮獲2019年SND(Society for News Design)新聞數位設計競賽銅牌獎   ★勇奪2018年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入圍2018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

導獎   ﹝SND(Society for News Design)是國際重要獎項,得獎者多為紐時、衛報等英美一流媒體﹞   ●「看見高雄土地傷痕:五輕系列與高雄旗山系列」   ★榮獲2016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跨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杜文苓/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   林生祥/金曲獎與金馬獎音樂製作得主   侯文詠/作家   柯金源/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温貞菱/演員   詹長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鄭有傑/《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導演

台塑石化麥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成立國家級緊急應變中心?不該用國家資源來盡六輕的企業責任!
  
六輕幾乎每年都有工安事件發生,也幾乎每年都有檢討,但意外仍然頻繁發生,而這次的氣爆事件發生在4月7日,廠區人員在上午9時30分便發現管路漏氣,然而消防局卻在下午2時4分才接獲通報,隔一分鐘馬上發生氣爆。從發現漏氣到發生氣爆,#中間過程有4個多小時,為何六輕不馬上進行通報?是否為刻意隱瞞?
  
對於這次六輕氣爆,許多委員均要求政府成立國家級緊急應變中心,然而職安法有規定,「雇主」應依其事業單位的規模與性質,訂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以及緊急應變措施,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曾提及,政府應該要建立「產業自主管理」和「課責機制」。難道六輕發生氣爆,完全是政府的責任?民間企業就不需扮演好其應有的角色功能嗎?#災害預防不應該是由國家全權負責,企業也應該從區域聯防、救災應變上負起責任!
  
此外,石化工業是複合性災難,六輕在其自主管理機制中,卻僅有邀請勞動部職安署、環保署、消防署和雲林縣政府共同討論及督導,#缺少了「大量傷病患緊急應變、醫療救護」這塊最重要的拼圖。在氣爆發生當天,南區的緊急醫療應變中心成大醫院並沒有收到任何通知,若有大量傷患出現,單靠雲林地區的急救責任醫院能夠負荷嗎?102年高雄市發生慘痛氣爆後,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就已明確指出,災害預防策略應包含「防救災機制建立」。
  
更誇張的是,台塑集團在1993年就已承諾要在麥寮興建長庚醫院、醫護社區、護專、安養社區,但目前雲林長庚醫院只有152張病床,#連原本承諾的500張病床的一半都不到,醫師人數還只有24人,加護病床和急診觀察床也都只有個位數,甚至連燒燙傷病床都沒有!
  
📌📌我認為經濟部應該要落實企業課責,讓企業研議具體的防災應變措施,擴大區域聯防的救災基礎,並與周圍醫院建立大型工安意外傷患轉送機制,將中央與地方政府單位納入參與。同時,經濟部也應要求台塑負起企業責任,確實落實先前的醫療承諾,並成立石化災害應變中心。
  
石化工業的工安意外,容易造成火災、爆炸、中毒和缺氧等事故,尤其石化工廠長年不斷運轉,在無法隨時停機、定期檢修的情況下,發生工安事件的風險程度又比其他產業高出許多。#若不要求企業確實落實自主管理,解決安全檢測、汰換管線、通報不確實等源頭問題,日後恐怕連中油與中鋼也都將重演意外!

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發生時空氣汙染監控之效果評估:以六輕工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台塑石化麥寮的問題,作者林宏謙 這樣論述:

背景:設置空氣品質監測站是監控地方空氣品質及長期趨勢的主要方法,因臺灣工業區產業集中且排放空氣污染物成分特性複雜,我國環保署還另外針對「特殊性工業區」設置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並自民國104年5月起陸續啟用。雖然政府單位已加強監測工業區空氣污染物的排放狀況,且各工業製程與化學品的使用也已有一定的標準作業流程、相關的指示與法令規範,但仍難以控制工安事故的意外排放,且會對附近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影響。即便過往特殊性工業區已有很多工安意外事件的發生,但政府單位、一般民眾及媒體對意外事件相關資訊的認知仍存在落差。過往政府單位在事故現場通常僅會針對和廠區相關的物質做採樣,空氣品質的監控也多以一般空

氣品質監測站及距離最近的測站資料為主,但這些資訊可能不足以評估意外事故對周遭環境的影響。目的:本研究目的了解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造成的空氣汙染的監控效果,以及其位置、數量、監測項目及監測頻率是否有不足之處,並釐清政府單位、一般民眾及媒體對意外事件特定或相關之空氣汙染物與實際情形的差異。材料與方法:本研究以六輕工業區近年兩起重大意外事故所造成之空氣污染排放為研究案例,收集現有的鄰近六輕工業區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資料,並在六輕工業區鄰近區域進行意外事件後現場揮發性有機物採樣。先藉由氣流擴散模式模擬挑選出涵蓋於意外事件煙流內的測站和採樣點,再使用描述性分析、時間風速風向與濃度趨勢變

化圖、濃度風向極座標圖和時間與濃度趨勢變化圖的資料統計方法,依照與意外廠址不同的關聯性,逐步分析這些測站和採樣點各種類空氣汙染物資料。結果:根據煙流擴散模擬的結果發現,位於六輕工業區東北方的大城站在監測本研究的意外事件上是相對最重要的,而崙背站的重要性則是僅次於大城站,反而距離六輕工業區最近的麥寮站,在本研究兩案例的重要性相對上述兩個測站低。意外發生前後監測到濃度明顯差異的空氣汙染物,案例一為與燃燒相關的懸浮微粒(PM10)和二氧化硫(SO2)、和發生原因相關的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和LPG管線內成份相關的丙烷(Propane)、正丁烷(n-Butane)、異丁烷(Isobutane)

和丙烯(Propylene)和PM10中的重金屬;案例二為燃燒相關的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氮氧化物(NOx)、和塑化煉二廠產品相關的碳數大於5的烷類、烯烴類和芳香族化合物、氟化物、硫化物、醛、酸等多種化合物。另外,揮發性有機物採樣及分析的結果發現,多種非法定監測項目的物質濃度可能會因為意外事件的發生而上升,包含鹵烷、芳香族、醇、醛、酮、酸、酯、氯化物、硫化物和氰類等化合物。各種類空氣汙染物在意外發生後監測到濃度高峰的時間,除了案例一PM10在大城站的和LPG成份相關的項目在崙背站是在意外發生後短時間內能監測到以外,其餘空氣汙染物皆大多是

在意外發生後的一天甚至兩天後才有觀察到。結論: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對工安意外事件發生時空氣汙染監控具有一定的監控效果,但現有測站的位置、測站數量、監測項目及頻率仍有不足之處。除此之外,工安意外事件排放的空氣汙染物種類多且複雜,影響的時間能長達一週以上,證明實際排放情形和政府單位、一般民眾及媒體對意外事件特定或相關之空氣汙染物確實存在差異。

創造願景、展現實力:永懷經營之神、六輕總工程師

為了解決台塑石化麥寮的問題,作者楊映煌 這樣論述:

  對於王永慶創辦人的事蹟,以往學者為王創辦人出書論述,由他人載述以個人特質及其發展企業經過之理念展現而出。而本書是自作者進入台塑企業40幾年以 來,在兩位創辦人身邊工作36年的時間,將其中在兩位創辦人身上學到的寶貴經驗,付諸於文字保留下來,書中內容包含常聽王創辦人講述及王創辦人之手稿、了 解創業的理念及心路歷程;影響台塑企業至鉅之六輕建設、王永在創辦人如何執行之過程,與作者實際親身參與之印證,並依學術理論為根據,將這些經驗集結成 書。 除了盼本書能更深入給企業界社會大眾及年輕學子能更加認識及參考,也盼能藉本書表達對兩位創辦人之感念。 本書特色   1.本書藉由作者在王

永慶創辦人身邊近40年的工作時間,將在其身上學得的寶貴經驗付諸於文字保留下來,有別於以往對於王永慶創辦人的事蹟所的採訪著作,本書更能讓讀者貼近王永慶創辦人的理念精髓。   2.本書內容包含王創辦人之講述及王創辦人之手稿,讓讀者在書中可了解其創業的理念及心路歷程。   3.對於影響台塑企業至鉅之六輕建設、王永在創辦人如何執行之過程,皆在清晰的在本書闡述與讀者分享,亦包含作者實際親身參與之印證,並依學術理論為根據,將這些經驗集結成書。

CFBC底灰於滾動窯進行水蒸汽水合反應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塑石化麥寮的問題,作者楊憶寧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台塑石化麥寮公用廠125MW循環式流體化床鍋爐生產之含有約23wt%氧化鈣底灰,以1 kg、2 kg或4 kg初始填充於滾動窯中進行水蒸汽水合反應1、2、3、4、5、10或15分鐘,分析水合反應前後之粒徑分佈、比表面積、孔體積、孔洞分佈、表面形態、成份變化。水合反應後樣品置於850℃高溫管狀爐,通入1% SO2、9.6% CO2、10.08% O2、79.32% N2之混合氣體進行脫硫測試6小時,分析底灰水合後樣品脫硫能力並探討其反應動力學。 當底灰核心之氧化鈣反應生成為氫氧化鈣時,其莫爾體積由16.9 cm3/mol增加為33 cm3/mol。體積的膨脹導致原被包覆外層硫酸鈣殼的

破裂,崩解的核殼結構會造成平均粒徑的減小與未硫化鈣的露出。生成之氫氧化鈣投入高溫循環式流體化床鍋爐中反應形成氧化鈣,比表面積及孔隙度均會大幅增加,可有效脫硫。 實驗結果顯示,水合後樣品表面明顯破裂,水合反應有效破裂外殼硫酸鈣並降低粒子粒徑。在初始填充量2 kg因有較佳的粒子床流態,而有最佳的底灰水蒸汽水合反應轉化率和再生後的脫硫能力。經水蒸汽處理時間5分鐘後樣品之比表面積與孔體積較大,氧化鈣生成氫氧化鈣的轉化率最高,約為70%,且脫硫能力最佳。水合反應動力學分析結果顯示滾動窯中的底灰水蒸汽水合反應對於底灰中的氧化鈣表徵反應級數2.46為階反應。由shrinking-core model分析,

本反應中以水蒸汽分子於硫酸鈣層之擴散為速率決定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