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工科分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大工科分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宋怡慧寫的 療癒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 和芭芭拉.明托的 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也說明:臺海大工業級空蝕水槽互補船模試驗國家隊強化造船產業本土化 · 緬懷張達禮老師典範海洋大學造船學系創系教授(https://youtu.be/_k5dhbauK9o) · 因應COVID-19疫情本校最新防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經濟新潮社所出版 。

玄奘大學 應用外語學系碩士班 賴廷彰所指導 李君慧的 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之應用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 (2014),提出台大工科分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合作學習、學習態度、班級氣氛、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劉若蘭所指導 蔡昕璋的 大學生全人教育之參與經驗與素養發展關係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大學生、全人教育、校園參與經驗、全人素養、全人發展、成功學習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大工科分組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類研究所2022年電類所各類組考科、學校排名與錄取人數 ...則補充:... 系的同學們就已經開始分組,往想發展的領域去做研究,之後再到研究所持續深入研究與培養更 ... 4, 台大電子工程研究所丁組(電子設計自動化), 11.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大工科分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療癒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

為了解決台大工科分組的問題,作者宋怡慧 這樣論述:

「老師,等考完學測,我就要把這些書全部都燒了……」 「老師,父母只關心我的成績,他們有在乎過我嗎?」 「老師,可以讓我過世的媽媽回來嗎……」   這堂課,縫補了26顆碎裂的心。   一個願意為孩子蹲得很低,很低,   因為她知道,未來孩子會因此而跳得很高,很高的閱讀老師。   【特別企劃】:愛上閱讀的12個理由   孩子,這世界並不完美,   有時,困惑、悲傷和很深的疼痛,會攫住我們不放,   但,請記得,我願意傾聽,陪你一起面對、解決,更永遠願意遞上最溫潤的書。   你,從來都不是孤單一人。   26顆墜落的心,怡慧老師以溫暖與同理,一一拾起。   她細膩呵護,在掌心中,讓它們

慢慢長出往前走的力量。   ‧「等考完學測,我就要把這些書全部都燒了……」談人為什麼活著   ‧「老師,我要我媽媽回來……」談喪親   ‧「老師給學生的愛,都是假的嗎?」談內心受傷   ‧「我爸爸失智到都不認得我了……」談痛苦   ‧「選這個大學科系,有飯吃嗎?」談做自己   ‧「我讀小一時,被關過廁所半天,小二時……」談霸凌   ‧「父母只關心我的成績,他們有在乎過我嗎?」談溝通   ‧「媽媽剛過世,爸爸打零工,家裡沒繳費被斷電……」談逆境   ‧「我就是比不上哥哥、姊姊優秀啊!」談自信   ……   現在的孩子,他們所面臨與承受的困頓或壓力──那些令人恐懼、無從躲避的人生際遇,那些對生

命的龐大困惑,很多時刻,都遠遠超過我們想像,但他們可能將這些孤絕、驚駭與傷悲,都深深地埋藏在叛逆、沉默與反抗裡,而怡慧老師卻能聽見這些孩子在武裝、惹惱人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心底無聲的哭泣與吶喊。   她以一顆最熱血的心,一本本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的書,陪伴孩子,療癒孩子,走過疼痛及眼淚,並拾回對人生的溫度與愛。 本書特色   ◎《愛讀書──我如何翻轉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作者宋怡慧最新動人之作。   ◎這些孩子的故事,不是小說,也不是電影,它們都是最真實不過,它們就存在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周圍。怡慧老師聽見這些孩子心底無聲的哭泣與吶喊,她陪伴著

孩子,一起去面對與解決生活裡的困境,再搭配一本本的好書,療癒孩子,走過眼淚以及傷悲。   ◎一個以熱血行動去解決孩子困境、以書籍去療癒孩子內心的閱讀老師,更是一個願意為孩子蹲得很低很低,因為她知道,未來孩子會因此而跳得很高,很高的閱讀老師。 名人推薦   ◎葉丙成(國立台大電機系教授、PaGamO創辦人)、蘇明進(作家、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等158位教育、閱讀等名人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教育等各界名人   王政忠(作家、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務處主任)   李貞慧(作家、高雄市後勁國中教師)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美珍(作家、閱讀培訓講師)   林德俊(

專欄作家、霧峰「熊與貓咖啡書房&樸實文創」主人)   凌性傑(作家、台北市建國中學教師)   陳清圳(作家、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校長)   張道榮(作家、台北市博愛國小教師)   許榮哲(作家、走電人電影公司負責人)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陳麗雲(作家、新北市修德國小教師)   彭菊仙(親子作家)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董雅詩(香港創意閱讀教育協會會長)   蔡幸珍(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鄭俊德(百萬「閱讀」粉絲團創辦人)   蘇明進(作家、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   大學教授等   毛世威(陸軍軍官學校

機械系教授)   邱宜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俊儀(國立台北大學師培中心主任)   吳懷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院長)   范宜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易理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講師)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許育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陳昭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   張瑞村(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陳劍涵(淡江大學師培中心主任)   葉丙成(國立台大電機系教授、PaGamO創辦人)   楊曉菁(國立戲曲學院華語中心主任助理教授)   鄭富春(輔英科技大學共同教育中心主任)   

魏裕昌(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顧蕙倩(銘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詩人)   國、高中校長等   海外   庄琇鳳(馬來西亞吉華獨立中學校長)   吳麗琪(馬來西亞巴生濱華中學校長)   張永慶(馬來西亞波德申中華中學校長)   台灣   于賢華(新北市淡水商工校長)   方麗萍(苗栗縣公館國中校長)   古秀菊(新北市海山高中校長)   邢小萍(台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李立泰(新北市泰山高中校長)   吳宗珉(新北市竹圍高中校長)   何高志(苗栗縣新港國中小校長)   吳惠花(新北市老梅國小校長)   吳鈺崧(苗栗縣通霄國中校長)   李瑞緻(彰化縣政府教育處課程督學候用校長

)   周志強(台南縣錦湖國小校長)   林武龍(新北市正德國中校長)   林愛玲(新北市米倉國小校長)   范筱蓉(新北市福和國中校長)   柯雅菱(新北市中和高中校長)   施雅慧(新北市北大高中校長)   高文良(新竹縣新樂國小校長)   徐永明(新竹縣鳳岡國中校長)   唐玉真(新北市南勢國小校長)   高栢鈴(新北市林口高中校長)   莊智鈞(台北市大同高中校長)……等158位教育、閱讀等名人  

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之應用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

為了解決台大工科分組的問題,作者李君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教學法對學生體育課程之跑步及接力教學運動學習態度、 班級氣氛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並將研究結果與傳統教學法做比較。本研究以質性 研究之文獻歸納、晤談法蒐集研究資料,輔以量化研究之問卷收集、資料分析方 法,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依課程設計,本研究將兩個班級共 54 位學生分為兩組, 其中為 5 年 A 班 26 人與 5 年 B 班 26 人,5 年 A 班於體育課程以合作教學法進行教 學,5 年 B 班則以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量化部分,教學前兩班學生先接受「體 育課學習態度、班級氣氛、學習成效問卷」的前測,之後進行九週的課程教學, 教學結束後隨即實施後測;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

相依樣本 t 考驗進行統計處 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 合作教學法對學習態度之影響 實施合作學習之後,學生的學習態度較為積極,與同學之間的合 作能主動幫忙,學生也願意付出時間學習,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學習 態度。 二、 合作教學法對班級氣氛之影響 透過合作學習,學生學會調整自己與他人做溝通,使同儕彼此更 熟悉,能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班級氣氛。三、 合作教學法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合作學習法可以激發孩子潛能,互相學習他人的專長,提升學習成效。 四、 不同教學法對學習態度、班級氣氛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在體育問卷學習成效、運動技能前、後測會有

明顯的差異,合作 學習法與傳統教學法之「學習態度」、「班級氣氛」、「學習成效」 中也可以發現合作學習法優於傳統教學法。關鍵字:合作學習、學習態度、班級氣氛、學習成效

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Ⅱ

為了解決台大工科分組的問題,作者芭芭拉.明托 這樣論述:

【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   麥肯錫三十年經典培訓教材!   提升寫作、簡報能力的必讀好書!   廿一世紀是寫作的時代,不論是寫作文、寫情書、寫e-mail、交報告,這本書都可以幫助你。   本書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Minto),為麥肯錫等世界各大顧問公司開設過寫作課程。《金字塔原理》自1973年出版以來,經過多次修訂,建立了不朽的名聲,成為顧問界乃至學術界的必讀書籍。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書中所提到的金字塔結構思考法,也源於此書。本書提供讀者最完整、最經典的關於思考與表達技巧的重要觀念。透過學習金字塔結構,對於提升寫作、思考、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必將大

有幫助。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   Part1:寫作的邏輯。解釋何謂金字塔原理,同時告訴你如何利用它來建構一個基本的金字塔結構。讓你了解並能運用這個技巧到簡單的文書工作上。   Part2:思考的邏輯。告訴你如何仔細評估並組織你的想法,確保你所寫出來的文章能完全表達你的想法。這個部分提供許多例子,並且強調:強迫自己經歷這個「冷靜思考」過程,對於清楚表達你的想法來說非常重要。   Part3:解決問題的邏輯。主要針對撰寫諮詢報告的人,或是必須對複雜的問題進行分析後,提交結論給行動者的人。說明如何利用各種基礎架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去建構你的分析,如此一來你的觀點可以有效地預先組織好

,方便組成金字塔結構。   Part4:簡報的邏輯。介紹一些技巧,幫助你在以簡報方式報告時,讀者或觀眾能清楚看到金字塔結構,並能快速理解你的想法。   運用金字塔原理還需要相當的訓練。然而,按照書中建議的方式,刻意強迫你自己先想後寫,你可以:(a)減少完稿通常需要花費的時間;(b)讓文章更清楚;(c)縮短文章的長度。在極短的時間內寫出簡潔又清楚的文章。 【金字塔原理Ⅱ:培養思考、寫作能力之自主訓練寶典】   演練金字塔原理的最佳工作手冊 金字塔原理是:   ★經典暢銷三十餘年、麥肯錫思考法的正宗寶典   ★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的思想源頭   ★一生受用的思考技術!世界各大知名院校

及企業指定採用   ★「邏輯思考的技術」所根據的「金字塔原理」最完整詳解!對於寫作、思考、解決問題,大有幫助。      去年六月,《金字塔原理》甫一出版,旋即引起一陣討論旋風,榮登各通路暢銷排行榜,並創下20刷紀錄,至今這股金字塔原理之風仍盛行不墜。   如果說,《金字塔原理》是提升寫作、簡報能力的至高指導原則,那麼,我們即將出版的這本《金字塔原理Ⅱ》(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Self-Study Course Workbook)則是帶領您實際演練金字塔原理的最佳工作手冊。   本書由《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親自撰寫,是

她在開辦「金字塔原理課程工作坊」時,所用的課程教材。除了對《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所提供的範例做更進一步的解釋以外,還增加了許多新的習題,提供給對原理已很熟悉、但缺乏練習,或讀了第一本還不過癮,想要深入研究、鑽研的您,以期能有更好的表現與回饋。   您可以經由演練這本書中所提供的習題,學會各種思考及寫作技巧,也可做為閱讀《金字塔原理》的補充。本書中包括六大部分,可以協助您堅固心中的想法,強化架構思考的能力:   ◆為什麼金字塔結構是能組織作者的觀點,而讓讀者清楚了解其中意思的理想架構?   ◆金字塔原理如何幫助你找出觀點之間的縱向關係?   ◆如何把它們橫向連起來?   ◆引言如何讓你找出文章

的焦點?   ◆建立金字塔的架構所需要遵循的步驟。   ◆如何確認金字塔架構裡的思想分類確實代表是有效思考的技巧。   如果您對「金字塔原理」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請放心。在每一章節之始,都會循序漸進、簡單扼要地做觀念介紹,之後提供相關的習題讓您練習。其中有許多練習題,還需要您動動手,將書末黃色附錄中的各項論點剪下來,貼到適當的金字塔方框中。當您練習完之後,也會提供答案讓您參考。從做中學。不要怕重複做練習,一直到您確定掌握其中的技巧。這種深入的反省和認真的練習,會協助您輕鬆寫作。   請快樂學習吧! 作者簡介 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   明托1961年進入哈佛商學院,為

第一批女學員之一;1963年被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聘為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顧問。她在寫作方面的長才很快得到賞識,並於1966年被派往倫敦,負責提高麥肯錫公司日益增多的歐洲員工的寫作能力。   1973年她成立自己的公司 Minto International, Inc.,推廣明托金字塔原理(Minto Pyramid Principle),針對商業或專業人士,以及在工作中需要撰寫複雜的報告、研究論文、備忘錄或簡報文件的芸芸大眾。   至今,明托已經為美國、歐洲、澳洲、紐西蘭和遠東等地區的許多大企業和管理顧問公司開課傳授金字塔原理,並在哈佛商學院、史丹福

商學院、芝加哥商學院、倫敦商學院以及紐約州立大學等做過講座。 譯者簡介     陳筱黠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暨輔大英文學士,曾有多年中英文媒體編輯與編譯工作經驗,近年來專職書籍翻譯,譯作包括:《中小企業經理人的13大問題解決之道》(2005年金書獎)、《i狂人賈伯斯》(2006年科管百大Top10)、《品牌這樣搞就對了》、《創業計畫實戰指南》、《創業家的8項修練》等近二十本書。 羅若蘋   輔仁英國語文學系畢業,交大科管所學分班。現為專職譯者,譯作70餘本。 【金字塔原理】 【推薦序1】金字塔知識管理∕洪明洲 【推薦序2】寫作能活化大腦∕溫肇東 【推薦序3】妙筆生

花之思考寶典∕盧淵源 前言 Part 1 寫作的邏輯 第一章 為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將觀點組織成金字塔∕由上往下排序∕由下往上思考 第二章 金字塔內的子結構 縱向關係∕橫向關係∕引言的敘事模式 第三章 如何建立金字塔結構 由上往下法∕由下往上法∕初學者應注意事項 第四章 引言的寫法 故事形式∕常見模式∕諮詢文件的常見模式 第五章 演繹與歸納的區別 演繹推論∕歸納推論∕演繹法與歸納法之間的差別 Part 2 思考的邏輯 第六章 採用合乎邏輯的順序 時間順序∕結構順序∕程度順序 第七章 概括分組論點 避免空洞的主張∕說明行動產生的結果∕尋求結論的共同性 Part 3 解決問題的

邏輯 第八章 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的基本架構∕列出問題∕尋找疑問∕進入引言的寫作∕真實案例 第九章 建構問題分析 從資料著手∕設計診斷架構∕運用診斷架構∕建立邏輯樹∕進行議題分析 Part 4 簡報的邏輯 第十章 將金字塔結構反映在頁面上 強化結構∕顯示在各類之間的轉換 第十一章 將金字塔結構反映在螢幕上 設計文字投影片∕設計圖表投影片∕腳本 第十二章 將金字塔結構反映在文章內 創造影像∕以文字複製影像 附錄A 解決缺乏結構的情境問題 分析逆推法∕科學逆推法∕產生假定∕設計驗證結果的實驗 附錄B 引言結構的例子 引言的一般模式∕困難的引言格式∕描述程序的變更 附錄C 本書要點匯

總 圖表目次 【金字塔原理Ⅱ】 Part 1 為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練習1? 瞭解基本概念 1A 找出架構 1B 學習規則 1C 掌握訊息 Part 2 金字塔中的子結構 練習 2 建立縱向關係 2 建立縱向「問題∕回答」的對話形式? 練習 3 建立橫向關係 3A 辨識橫向的邏輯:演繹的推論 3B 辨識橫向的邏輯:歸納的推論 3C 找出邏輯上的謬誤 Part 3 如何建立金字塔結構 練習 4 接續引言的部分 4A 決定讀者的開始問題 4B 可選擇的練習 練習 5 建立自己的金字塔結構 5A 應用過程 5B 建立金字塔結構更多的練習 5C 在歸納法和演繹法之間做選擇 5D 建立金

字塔結構最後的練習 Part 4 如何修飾觀點 練習 6 仔細檢視分類 6 A 找出邏輯的順序 6 B 找出基本架構 6 C 說明行動的效果 6 D 找出結論中類似之處 參考解答集 推薦序 金字塔知識管理∕洪明洲 亞洲管理經典研究中心顧問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退休教授   完善的管理需要「知識分享」──所有組織成員使用共同語言,操作共同的溝通工具,來陳述個人獨特觀點,而讓所有人分享,最後獲得相同豐富的知識。   我們常使用文字來分享知識,而且認為它是最好的知識分享媒介,理由是:   1.在表達上,文字比口語更需要經過大腦的縝密思考,其精準度自不待言;   2.文字是「白紙黑字」,即

使當下表達有誤,事後尚能據以追蹤、查考、修正,直到所有誤解消除為止。   因此,我們很少懷疑文字溝通的優異性,也認為所有發表出來的文章,都是論述清楚的,讓讀者能完全理解。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經理人並不善於用文字語言來溝通。著名的管理學者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在四十年前就注意到,管理者喜歡用口語,甚於用文字來和人溝通。   我自認是一位能靠文字謀生的人〔這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引為一生職志的事業,我衷心想仿效〕,我對於文字在表達上的優異性相當敏感──敏感到有些「潔癖」,我寫文章的用詞遣字大都細加推敲,反覆更改,才「敢」定稿。

  像我這種有文字潔癖的教授,在商學院教書非常「痛苦」。我教的是全台灣一流的商學院學生,但是他們所寫的作業、報告、論文,常讓我「難以下嚥」:文章結構鬆散、缺乏主題,文字囉唆重複,沒有切入重點,而最糟糕的是:沒有想像力,寫不出有一番見解的論述,文章多數都是東抄西湊的文字堆砌,相互矛盾,錯誤百出。   「寫作」是一件「勞力密集」的事(電腦無法取代),尤其要將文字「堆砌」(組合)到讓人一目瞭然的理解程度,要下非常大的苦功。沒有下苦功寫出來的文章,自己讀還可以;要讓別人產生「共鳴」,幾乎不可能──多數情況下,讀者常常不知所云,而且誤解連連。   多數經理人沒有時間「下苦功」寫文章,所以,文字造

成的溝通誤解也最嚴重,特別是:   1.不經縝密思考就分享知識,使用的文字難以精準。   2.知識沒有建構清楚,就使用文字隨意分享。   3.使用特殊建構知識的方法,其他人很難分享到真正的知識。   4.許多隱性知識根本沒有文字可以表達,文字本身毫無意義。   這本《金字塔原理》對經理人有莫大的幫助,因為它提供一套簡單且直接的方法,幫助經理人在腦中將知識建構清楚。知識一旦建構清楚,所有文字溝通的問題就大幅減少,因為:   1.表達知識的文字能輕易組合,精準度增加。   2.建構知識的方法標準化,知識更容易分享。     本書揭露知識管理中最被忽略的地方:寫作──創作出能讓人理解的知識,而

不是一篇讓人無法理解的「外星文」。一般人認為「寫作」只是以文字表達思想而已,只要想到,就能寫;寫出來,別人就能懂。   不幸的是:任何陳述要讓人懂,非常不容易。當兩個人各自使用不同的邏輯方式來組合「想法」時,多數情況是雞同鴨講。我們的確需要一套有效組合經理人「想法」的「標準」邏輯。寫作(表達)時,要求根據這個標準將想法「組合」成某種文字順序(文章);閱讀時,別人也用同樣的邏輯順序接收文字訊息,並「還原」成與原作者相同意念的想法,知識才真正達到分享。   作者以「金字塔結構」來呈現這一標準邏輯,他建議思考中的每一個知識元件,在文章中盡量用金字塔結構來呈現,不要讓知識元件隨意漂浮,成為無俚頭文

字。所謂建構知識是,將知識元件加以分類(Grouping)與概括(Summarizing):   分類是往金字塔下層「走」。   概括是往金字塔上層「走」。   換言之,從不同分類所「概括」出來的「主題」位於金字塔頂端,各「分類」位於金字塔底部。各分類之間必須具備某種水平關聯,而各分類與主題間具有垂直(概括)關聯。舉個例子,「東西南北」是四種方向的「分類」,它們彼此具水平關聯,它們個別都與「方向」這一主題構成垂直關聯。   「金字塔結構」就是麥肯鍚專業顧問師的看家本領MECE(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核

心,也是坊間的《專業主義:麥肯錫的成功之道》、《麥肯錫的專業思維》,以及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等書所探討的思考模型。   以前閱讀以上各書時,很多讀者可能會搞不清楚MECE的全貌,現在讀這本《金字塔原理》便更能理解。以我舉「東西南北」四種方向的知識建構為例,如果你的思考或文章只提到「東西南」,就表示這一分類沒有「互無遺漏」,你必須補上「北」。如果你已經列出「東西南北」,還必須檢測它們是否都是「彼此獨立」。如果水平的分類到達三至五項,最好給它們一個共同的「概括」──在本例中,「方向」就是「東西南北」的概括。   當讀者在建構知識時,原理及程序與上述思考「東西南北-方向」的關聯經驗,完全一模

一樣。這本書就是在介紹這樣有效而簡單的知識建構架構,它正是我們大腦思考事情的習慣:大腦會把同時發生、相關連的一組東西視為同一類,進而把某個邏輯模式套用在它們的身上。我們在這基礎上,將它們排列成「金字塔」文章,就是好文章。如果沒有善用這樣的大腦功能,我們寫的文章必定「慘不忍睹」。   不過,千萬不要將這本書視為「寫作指南」。寫一篇好文章並非完全為了供人閱讀;將自己的思想藉由文章結構整理、組合成為金字塔型的知識,最有收穫的還是自己。 推薦序 寫作能活化大腦∕溫肇東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在知識經濟時代,除了要有觀點、有證據能推理外,能說能寫的表達能力也十分關鍵。《商業周刊》第

1012期即以「越寫,越聰明!」的封面報導,將「寫作能力」列為廿一世紀的新競爭力。   從中小學開始,在作文課之外大概沒有人會指導你寫作。我在研究所指導論文,早期學生比較少,還能花一些時間指導他們的寫作表達。但目前較忙,力有未逮,發現不少碩士生、博士生,尤其是EMBA,其寫作能力是有問題的,而這個缺點有可能成為他們職涯上的瓶頸。   很慶幸地,我個人一路過來遇到不少貴人的指導,在不同的職場也都沒中斷過寫作。過去四、五年來我在不同的媒體上寫專欄,幫許多新書寫導讀,累積下來已超過上百篇文章。我的母校RPI以理工學院為主,學校在八0年代發現理工科同學的寫作大有問題,會影響其研究成果的溝通與擴散,

因而成立「寫作中心」(Writing Center)來加強同學的寫作。我自己在做論文、寫報告時也進出過寫作中心無數次,受惠不少。我的指導教授是一位多產作家,對寫作特別有興趣,對於我們的報告幾乎是逐句批改。博士班期間除了跟著他編輯期刊,也參與他當時正在進行的幾本書,包括和出版社的交涉,以及分享他階段性的構思和成果。   儘管有這些際遇,我還是沒把握將不會寫的人教到會寫,而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正好是可以填補此一缺口的好教材。作者芭芭拉.明托因其卓越的寫作能力,被麥肯錫公司拔擢為首位女性顧問;任職於倫敦期間,潛心研究探索書寫報告的箇中奧祕,並將其成果整理出「金字塔結構」,藉以解決同仁及一般專業人士

撰寫報告時,表達不清楚及其背後邏輯性結構的問題。   明托認為,如能於內心建立「金字塔結構」的邏輯基礎,將有助於寫作中章節段落、語句的連貫性與條理性;同時,讀者與作者之背景差異所可能產生的解讀誤會,也因邏輯條理被充分提示而能有所突破。   然而,在實際的寫作上,篇章段落間的論點該如何組織整合,才能達到言簡意賅、條理分明呢?原則上,每個層次的論點必定是下層「成組論點」的總結,每組裡面的論點須具備相同特性,而同組間的論點則應按照邏輯順序加以組織。除了依循先「主要、抽象性」,後「次要、支持性」的文句性質安排前後次序之外,觀點與觀點之間,也要有「問與答」的縱向關係,以及演繹或歸納的橫向關係。如能由

引言安排故事情境,情境衝突來引發問題,以及逐層解答論述中心思想的整體貫串,建構由上而下完整的金字塔結構,應能使寫作達到一定的清晰度。儘管,由下而上的結構發想雖然是一般慣常的思考模式,但為避免此途的難以聚焦,由上而下的架構,會是較適合初學者的結構方法。   作者接著明確指出金字塔結構中各個環節的掌握要領:   首先,引言必須有一個反映「邏輯主線」的故事結構,依讀者與主題的需求決定篇幅長短,藉由情境與衝突的塑造,提示讀者主動提問。而邏輯主線的延伸,可運用提出一連串推理的演繹法,或組合相似論點、行動的歸納法,而作者認為後者較容易被讀者理解。   其次,經由邏輯次序衍生一組論點,分別依據判斷結果

原因的「時間順序」、轉化成為我們大腦可以化整為零的「結構順序」,或由同類事物歸納或「程序順序」。分組論點間必須「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才能概括成為高一層次的論點。其中,若行動是依時間順序進行,每個論述的核心思想逐層抽象區分,它的直接結果就能概括為行動論點;「情境論點」則因相似性被歸劃為同類,藉由說明這些論點的具體範圍,再暗示隱含推論。   此外,問題的界定與分析也主宰了整個文章結構的合理性。由設想問題發生的具體領域開始,闡述擾亂穩定狀態的事件來源,經過去蕪存菁並且轉化為引言來誘發讀者興趣,接著進一步導入

理性的診斷架構,探查因果、分門別類、假設可能,並蒐集資料佐證,利用邏輯樹產生並測試,再建議解決的方案,也由此揭露論點間蘊藏的前後關係。   最後,金字塔結構不僅適用於寫作、思考、提問,作者也以三章的篇幅來分享書面呈現與口頭報告之內在邏輯:再提示善用標題、縮排、底線和編碼等文件編輯工具,藉以凸顯篇章結構;文字投影片製作應以簡潔、明快為原則;表格形式亦可清晰羅列重點訊息,設想欲傳遞訊息的畫面並將具體轉化為文字,也有助於金字塔結構的實踐。   這本書發行於國際已有多國翻譯本,包括日本、大陸,算是一本長銷書。在亞馬遜網站累積了許多讀者的正面反應,應是寫作的好幫手,並可突破過去的障礙。當然一般專業的

書寫和論文寫作的格式上或有不同,但邏輯概念的運用則應相當類似。   思考與寫作其實是互為因果,寫得不清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準。我們今年暑假也將邀請一個國際團隊,特別為博士班開授「批判思考與寫作」的工作坊。當然,有了金字塔結構和原理、原則,「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最重要的還是要勤練習,才會「越寫,越聰明」。

大學生全人教育之參與經驗與素養發展關係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

為了解決台大工科分組的問題,作者蔡昕璋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全人教育之參與經驗與素養發展之關係,研究問題包括:(一)國內外大學全人教育的重要理念與實施方式為何?(二)本研究大學生參與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之全人教育經驗為何?不同個人因素的大學生全人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及(三)本研究大學生個人因素、全人教育參與經驗與素養發展之關係為何?最後,提出未來在大學校園中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的建議,提供師生及行政人員參考。研究方法以量化為主,質化為輔。量化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以校園衝擊理論等為基礎編製問卷,其中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學院、年級、家庭背景、住宿情況、工讀經驗、宗教信仰、志願服務經驗、學業成績以及健康狀況,全人教育參與經驗包括正

式課程(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非正式課程(學術相關活動、藝文相關活動、身心成長活動參與經驗)以及潛在課程與校園文化(學校支持系統、校園環境氛圍、師生互動、同儕關係滿意度)的參與經驗,全人素養包括國際視野、創新領導與問卷解決、社會關懷與公民實踐、美感體驗與品味生活、多元文化、環保意識、主動探究、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健康管理、批判反思、科學思辨、人文涵養、資訊素養、靈性思維、終身學習。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部學生,採取分層比例抽樣,取樣人數為640人。質化研究則針對量化研究發現的問題,透過深度訪談加以釐清:(一)學生心目中的全人素養有哪些?(二)比較強的素養,是受到哪些個人或校園因素影響

?(三)比較弱的素養,是受到哪些個人或校園因素影響,並且希望學校提供什麼樣的資源與幫助?訪談對象乃依據問卷調查結果,選取13位學生進行訪談。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歸納國內外全人教育理念,發現臺灣與中國重視個人達到五育均衡發展,歐美及日本強調全宇思維的永續樂活精神。臺灣全人教育的理念可分為「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生命、生活、生涯三生教育實踐」、「天、人、物、我的和諧關係」以及「身、心、靈健全整合」四大向度。二、國內、外均透過博雅教育或通識教育課程,作為達成全人教育主要途徑之一,並透過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進行方案或環境規劃。三、大學生個人因素,以t檢定與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在全人素養中的差異,發現性別、學院、年級、住宿經驗、工讀經驗達顯著差異,其中校外工讀經驗對全人素養的負面影響較大。四、 透過多元迴歸分析,探討個人因素對於全人教育參與經驗的解釋力,發現個人因素對於正式課程參與經驗解釋力為25.2%、非正式課程參與經驗解釋力為15.6%、潛在課程與校園文化解釋力為23.1%,其中學院、年級、住宿經驗、工讀經驗、學業成績、健康狀況皆具解釋力,其中又以學院及健康狀況的影響最大。五、透過階層迴歸分析,探討個人因素、全人教育參與經驗對於全人素養的整體解釋力為35.8%,其中學院、年級、健康狀況、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藝文相關活動、身心成長活動、學校支持系統、校園環

境氛圍、師生互動、同儕關係皆具顯著解釋力,其中又以潛在課程的經驗影響最大。透過逐步迴歸分析,發現「師生互動」、「同儕關係」、「藝文相關活動」、「身心成長活動」以及「健康狀況」是影響全人素養最重要的因素。六、質性訪談包括學生對於全人素養與影響因素的看法,結果歸納如下:(一)學生認為全人素養,應包含「生活知能與生活管理」、「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家庭關係經營」。(二)學生認為全人教育參與經驗中,特別是正式課程中的通識課程、體育課程、服務學習課程,非正式課程中的社團活動、身心成長活動,以及潛在課程中的師生互動、同儕關係格外重要。(三)不同主修領域的同學,對於通識教育的看法不同;且不同校區資源分配不均,

影響學生全人教育參與經驗及滿意度,亦會影響全人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