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行日月潭站位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台灣好行】南投日月潭線來回票 臺中干城/高鐵台中站(電子票)也說明:台灣好行日月潭 線接駁範圍起自台中干城站,途經台中火車站、大慶火車站、台中高鐵站等重要交通場站,並行經牛耳石雕公園、埔里酒廠、中台禪寺、暨南大學、桃米紙教堂、日月 ...

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 鄭皆達所指導 張哲銘的 921地震後大甲溪流域全方位治理之研究 (2003),提出台灣好行日月潭站位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甲溪流域。

最後網站日月潭交通⚡️台北台中到日月潭的客運/區內交通 - 玩轉台灣則補充:日月潭 交通方便,台中到日月潭的客運有台灣好行日月潭線,從台中火車站或高鐵站出發;台北到日月潭也有直達客運可以搭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好行日月潭站位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921地震後大甲溪流域全方位治理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好行日月潭站位置的問題,作者張哲銘 這樣論述:

大甲溪流域水資源利用率極高,其水源為大台中地區供水、發電、灌溉等標的用水之主要來源,但在民國88年921地震後造成集水區地層鬆脫、岩層破碎。民國九十年七月至十月間,包括桃芝、納莉、利其馬等颱風外圍環流所帶來的豪雨,造成大甲溪流域集水區內坡地及河道沿岸崩坍、地滑及土石下移處處可見,災情相當嚴重,包括公路及其他交通道路中斷、多處民房遭土石流淹沒沖毀、住民傷亡失蹤多人。因此,大甲溪流域災後的整體治理極為重要。 本研究分析影響大甲溪流域水土災害的自然因子(水文氣象、地形地質、地震等)及人文因子(社會、政治、經濟),評估流域過去及目前保育治理工作之內涵,依據學理及過去經驗,針對集水

區保育治理問題,提出全方位集水區整體保育治理因應對策與改進意見,期能有助於提供未來本流域水土資源整體保育治理及永續利用對策研定之參考。 本研究探討結果發現大甲溪流域內土砂產量主要集中於石岡壩至德基壩間共28個子集水區,基於保全對象及減少沖蝕及水庫淤積等目標考量,應針對這些子集水區崩塌地(面積約3,162公頃)及土石流潛勢溪流(共65條)列為優先治理對象。大甲溪兩岸崩塌嚴重,為有效防止或減輕坡地所產生泥砂下移,應於兩岸設置保護帶,並發揮改善水質之功能。此外,整治工程設計時應依因地制宜原則,融入生態理念妥善應用生態工法,以期達到兼顧安全及生態保育功能的目的,助大地復原。流域內各

項經營保育治理工作及措施,尤其是土地合理利用的推動,其成敗有賴於一般民眾與土地所有者及使用者的充份配合,因此應透過民眾參與,讓民眾協助政府評定問題的嚴重性與原因,找出有效可行的解決對策。 在流域內土地利用問題方面,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的改變,大甲溪流域內林地雖未有增減,但公有的草生地或荒野地被開發等果園、蔬菜等農業使用面積有明顯增加趨勢。流域內土地濫墾、佔用及未依土地利用限度使用(超限利用)之情況嚴重。此現象主要集中於德基水庫上游坡地之農耕使用(溫帶果樹、高冷蔬菜)及大甲溪中、下游山坡地之超限利用。流域內山坡地面積廣闊,政府人力有限,加上土地可利用限度GIS系統尚未完成,致使

執行人員認定是否超限利用困難度高。集水區內林班地範圍部份林地遭到濫墾達350公頃。德基水庫集水區內原住民保留地未完成承租或承地未依規定造林改正者,亦高達390公頃。大甲溪主流河道治理計畫線僅公告至天輪壩,此壩以上河段未公告致使高灘地存在建築及農業使用。為使今後流域內土地利用合理化,林務局應儘速確立林業用地地藉及權利狀態,且可免除無謂之土地紛爭;山坡地則依水土保持法規定,由水土保持局及地方政府確切落實違規取締查報;至於水利署則應加強取締河川區域違法行為。 大甲溪為供應大台中地區用水之主要水源,水質良否極為重要,一般而言,其水質尚稱良好,為有效掌握流域內水質變化,必需建立完整的

水質監測系統,以便在必要時機,即時採取因應措施,以確保高品質引用水。 在生態保育方面,流域內未來保育計畫應以生物多樣性為標的,長期記錄、觀測來建立生態資料庫,以分析物種與物種間、物種與環境間的相關性;自然環境的復舊固然重要但更要讓民眾瞭解生態保育之意義,避免環境遭受破壞,並形成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之重要保育區。 流域全方位治理並非新構想,而係由來已久普遍被認知之理念,但限於法規與機關彼此之間配合程度不足,而未能妥善推動落實此項工作。但隨著社會環境之變遷及國家整體發展之需要,流域(集水區)全方位保育治理乃是未來必然之走向,然流域內上、中、下游分屬水利署、水保局

、林務局、退輔會、縣市政府等不同單位機關辦理治理工作,疊床架屋造成多頭馬車,整合不易,績效不彰,今後仍應排除阻力依「上、中、下游」一體、「水、土、林」一家、「集水區、溪流」並重之整體保育治理觀念整合,建立協調平台及機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