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萬安寫的 為什麼台灣經濟由盛到衰?:70年來經濟自由化發展經驗 和李仁芳的 巷弄創業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 - 國家發展委員會也說明:國際間多以經濟成長率作為表示一國經濟實力、人民福祉和國際地位的指標。根據主計處2021年2月資料,108年和109年台灣實質GDP分別為19兆1,946億元和19兆7,913億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聯經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邱英浩所指導 劉陳傳的 高價值不動產價值評估指標建立及實證之研究─以信義計畫區為例 (2021),提出台灣經濟成長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價值不動產、豪宅、不動產價值評估指標、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網路程序法。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經濟學系 秦國軒所指導 林易陞的 台灣經濟成長率之實證研究– 應用貝氏模型平均法 (2021),提出因為有 貝氏模型平均、巨量模型空間、樣本外預測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0 年5 月 - 國內外經濟情勢與展望分析則補充:2009 第3 季以來,台灣經濟受到全球景氣復甦之激勵,加上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支出與寬鬆貨幣政策的成效,失業率緩步降低,進出口貿易自2009 年12 月以來持續正成長。經濟成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經濟成長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什麼台灣經濟由盛到衰?:70年來經濟自由化發展經驗

為了解決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問題,作者葉萬安 這樣論述:

台灣,亞洲四小龍成員之一 數十年來受政治紛擾,經濟成長漸趨緩慢 本書解析歷任民選總統的經濟政策如何改變台灣 未來的新總統該如何帶領台灣突破重圍   回顧台灣數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史,從二次戰後以出口米、糖為主的農業社會,到現在人均所得約2萬5000美元;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中,台灣一度位居第6名,但到2019年卻退步到第16名。回顧經濟自由化的發展過程,70年來台灣到底做對哪些事?現在又出了什麼問題?   在財經部會擁有完整歷練的葉萬安先生,親身見證台灣經濟起飛。他在體制內大力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奠定台灣經濟發展基礎。在李登輝主政期間更提出「建設台灣成為亞

太營運中心」的政策。無奈兩黨政治紛擾,再良好的經濟政策都遭扭曲。   本書以數據檢驗歷任總統的經濟政策表現,並回顧過去經濟自由化發展期間的政策形成背景與背後思維,期望能展現出過去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的政策思考模式,供當前經濟決策參考。唯有擺脫政治因素的干擾,才能真正帶領台灣再創經濟奇蹟。   本書為《從管制到開放:台灣經濟自由化的艱辛歷程》增訂版  

台灣經濟成長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冠肺炎擴散在世界各地升溫,多國紛紛祭出封城措施來遏止疫情擴散,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預估,長期封鎖恐使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長達6個月的衰退,全球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萎縮。
 
封國封城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航空業,航班載客率和航線大減,財務馬上受到衝擊,像是英國廉航flybe在3月初宣告破產,加拿大航空今天也传出裁员15000人,澳洲的一些區域航空也說只能再撐幾天。國際航空協會說這次的影響比當初美國911後的航空業冰河期還嚴重。因為人進不來出不去,觀光娛樂、餐飲購物、交通旅宿跟零售通路瞬間變得慘澹。全球供應鏈因為封城或隔離跟停工造成的效應,再厲害的製造商也面臨斷炊窘境。
 
這不僅是一個骨牌效應,最終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像是在台灣的中華航空不只要求主管減薪一成、祭出不強迫式無薪假,傳出的內部信還說這次是「雪崩式」衝擊。主要航線集中在毆美的長榮航空,受到影響較晚,但也是岌岌可危。台北旅館業開記者會說600家旅店已經倒了60家。上市櫃旅行社高層也先減薪。這是兩個最先受到影響的產業。其他的影響也已經陸陸續續浮現。
 
台灣政府也一直拉低經濟成長率的預測,本來沒有疫情衝擊時,主計總處說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 2.72%。現在最糟直接腰斬剩一半1.32%。甚至還有專家說會跌到1以下。
 
其實台灣過去在評估疫情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影響時,是先考慮中國,但現在歐美確診病例數持續竄升,經濟活動受到影響,國際機構也相繼大幅下修美國、歐元區及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情勢越來越嚴峻。
 
國際勞工組織甚至說,這次疫情最多可能讓2470萬人失業。美國的預測更可怕,說疫情可能造成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0%,也就是大約3200多萬人失業。中國大陸和香港失業率也都來到新高。
 
而各國其實現在也都提出了規模空前的對策。美國總統川普已經簽了約台幣66兆的刺激方案,其中每個成年人可以拿到大約3萬6千元台幣。一家人最多是9萬台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砸了大約22兆台幣。加拿大、馬來西亞也都提出了以兆來計的紓困措施。台灣則是撥出1.5兆的紓困金。
 
這筆錢也將分發給各部會幫助各產業。像是19日股票大跌,20日行政院就宣示5千億國安基金護盤,央行降息之外,也宣布2千億元中小企業融通放款專案。民眾恐慌的時候就宣示庫存,還記得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貨很多,盡量買」。
 
政府也表示紓困措施裡面包括貸款還有水電費減收共55億元。但是細節還需要檢討,餐廳業者出來開記者會表示說,政府提供的貸款還需要有房產或是銀行存款擔保。但是他們很多人都沒有房產,餐廳又需要現金流,希望政府可以放寬限制。
 
現在台灣也有提供受創民眾申請所得稅緩繳與貸款展延。5大電信業者已經承諾這些民眾通信費如果無法繳納也可以緩繳,最長可以緩繳6個月。行政院及交通部研商後達共識,計程車跟遊覽車將可認定為受創產業,比照觀光每人每月發1萬,共3個月,總經費約34.5億元。預計將有9.2萬名計程車駕駛以及1.6萬名遊覽車司機受惠。此外經濟部針對餐飲、零售等服務業提出百億元薪資補助方案,每月補助原薪資5成,上限是2萬元、共3個月。而且這些補助的前提是老闆不得減班減薪。算下來會有十六.七萬人受惠,整體經費大概百億元。未來更多大中小型的方案應該會陸陸續續出爐。
 
台灣到目前為止的防疫措施得到國際社會的讚賞。疫情算是穩定,人民生活也沒有太大的衝擊。不過各國的政府到底如何因應?台灣又能不能接住這個經濟危機,化險為夷?這次我們請到網路的股市名嘴股癌謝孟恭,還有顏值跟內涵一樣高的德國之聲記者鄒宗翰來解幫大家解答。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高價值不動產價值評估指標建立及實證之研究─以信義計畫區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問題,作者劉陳傳 這樣論述:

  本研究係藉由專家問卷資料結果分析,建立高價值不動產價值評估指標:以FDM(模糊德爾菲法)及ANP(分析網路程序法),系統化專家評估高價值不動產時考量各指標之優先順序,輔以各指標間相依關係,捕捉業界實際使用於市場上之價值評估系統,並依次測試評估指標於整體市場及次市場之不同。第一次實證結果顯示,在一般市場中,影響專家評估高價值不動產價值之變數依序為基地區位、政策法令規章、政治環境、不動產市場價格、代表性地標、基地面積。而從第二次實證結果可知,在以信義計畫區為研究範圍時,影響專家評估高價值不動產價值之變數順序轉變為格局規劃、建設公司、基地區位、建築師、結構建材、物業管理。本研究貢獻係對高價值不

動產評估提供一系統化解答及建議。  據此,本文從成本及收益兩角度對建商推案及政府規劃提出建議:建商產品定位應更加系統化,通常建築設計規劃費用占整體開發投入資本比率則遠遜於土地取得成本,建議開發商可在效益評估時,以本論文提供之高價值不動產價值評估系統為參考,在土地成本與規劃成本中進行動態調整以達到成本效益最大化;在政府規劃上,建議公部門以建築美學及公共地景塑造,提高區域不動產整體經濟價值,創造城市之國際競爭力。關鍵字:高價值不動產、豪宅、不動產價值評估指標、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網路程序法

巷弄創業家

為了解決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問題,作者李仁芳 這樣論述:

寶島台灣臥虎藏龍,城鄉各地都有高人大隱於市井。 李仁芳在全島各處,發掘生活產業各領域創新達人, 這些「巷弄創業家」正在各地為在地人文地景編織璀璨亮點, 不僅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生活服務, 更讓國內外遊客,近悅遠來。   ‧汐止「食養山房」七號荷花池邊高大桐花喬木,昂然矗立直升上月色及繁星滿天的靛藍夜空。雪白桐花滿樹梢,地面、蓮池上也布滿飄落的「五月雪」。配上澄淨的銀白月光,習習山風,蛙鳴聲裡更顯山區的幽靜。   ‧台中「無為草堂」是個順勢而為的現代老莊主義實踐者,遵循老子「無為、若水、希言、不爭」的精神,在擺脫城市喧囂中,找到慢活的雅緻,讓人、茶、自然三者交融,體驗老祖宗留下來

的智慧。   ‧桃園「水來青舍」隱身於大片蓮花池後方,蓮池倒映著遠從山西運來、有150年歷史的門樓,穿過門樓竹林小徑,映入眼簾的是魚鱗灰瓦的古樸建築,有些許古佛禪意。推門入內,驚覺它的特殊,雕梁畫棟的廳堂,讓人眼睛一亮。就是這視覺意境,讓訪客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欣喜與感動。   李仁芳通過《巷弄創業家》在全島各處,持續發掘生活產業各領域創新的達人,持續發掘像「豐華」的吃好,「惠中」的穿好,「志勝」的喝好,「食養」的茶好、食好、氣好等種種數之不盡、遍布台灣創意城鄉各地的巷弄創業者,在本島城鄉各地,串起串串閃亮珍珠項鍊,讓大陸、亞洲以致全球遊客,近悅遠來,特別是大陸或日本文化界人士一來台,他們自由

行在台灣各地城鄕村里,自由穿街走巷,深入寶島巷弄中,踏處土地、民情,感觸每每極為深刻。   本書指出了因為有這些文化底蘊深厚「巷弄創業家」的創意生活事業,使得台灣處處閃現創意生活的璀璨亮點,也使台灣成為華人地區的優質生活中心,也成為文創產業中心。文化的厚度與生活的質感,讓台灣成為華人地區中更值得居住的人文密集場域空間。   最極致的文創事業模式就是要靠台灣城鄉各地滿天星般,遍地開花的文創達人們,這是一種精采生活與生命經驗的累積。   太陽升起,太陽落下;潮起潮落,潮流很快就過去。倒不如慢慢走,清楚地走自己的路。「與其最好,不如唯一」,因著人文底蘊含藏量高,而曖曖內含光。台灣文創規模雖小,

卻可以生命的質地、文化的厚度勝出。   《巷弄創業家》標示出台灣現在從南到北遍地城鄉,讓人得以款行慢遊的個別明珠「亮點」可說處處湧現,現在要努力的方向是將此串聯成缐,鋪陳成面。   台灣在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產業,可以說在華人社區有相當的核心能耐與營運優勢,有機會可以成為華人生活產業的「風格時尚」發動震央,與「風格時尚」的造潮者。   就像華語流行音樂、誠品書店,或像鼎泰豐小吃美食等,台灣能不能成為華人社區生活文明的前行活態實驗室?或是華人社區生活產業、創意產業發展的創業育成中心?台灣有沒有機會、要不要規畫,成為大華人社區的「凡爾賽宮」?就如同路易十四與寇貝厄當年刻意帶動法蘭西,以致整個歐

洲優質生活風尚的「時尚震央」?這些都是作者李仁芳在本書中拋出再三深思的課題。 熱情推薦   台北書院院長林谷芳、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采采食茶文化王陳彩霞、食養山房林炳輝、無為草堂凃英民、台南奉茶茶館葉東泰、九份茶坊洪志勝、相思李舍李威德、The One劉邦初、大藝埕周奕成、蘑菇張嘉行、台南謝宅謝小五 作者簡介 李仁芳   政大創新管理教授。對創意產業與生活產業同具敏感度,擅長以跨界思考,探索國內外創意事業的發展脈絡,為台灣經濟升級所提出的建言深受各界重視。   1951年生於台北。成大工學士、政大企管研究所碩、博士。曾任輔大管理學研究所創所所長、企管系系

主任、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現為政大創新管理教授,並擔任立達國際電子公司獨立董事/薪酬暨稽核委員會召集人,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明基三豐醫療器材公司獨立董事/薪酬暨稽核委員會召集人,SNS + 好玩家公司薪酬暨稽核委員會召集人,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ditor, NCCU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Advisory Board Member。著作有《巷弄創業家》《創意心靈》《管理心靈》《7-ELEVEN統一超商縱橫台灣》等。

自序 巷弄創業家的時代 PART 1 生活的存在感與巷弄創業精神 巷弄創業,體小相大 巷弄創意事業的In與Out 地方風土資本與青年微型創業 一盞茶與一間老宅 巷弄生活家的生活風格 生活空間與生活風格 巷弄創業家的智慧資本與風土資本投資 巷弄生活家的心靈力量 巷弄創業家的終極競爭力 巷弄創業家創建風格的技藝 PART 2 巷弄創業家的風貌 深山閒居生活,心適自在空間──食養山房 創造天然時尚的衣飾──天染工坊 青鬱覆蔽山城,潛心孕育的一抹嬌豔──山芙蓉 順勢而為的現代老莊主義實踐者──無為草堂 東方飲茶文化與時尚的完美邂逅──采采食茶文化 從門外漢到咖啡達人──相思李舍 倘

佯在古室茶香中的心靈之旅──紫藤廬茶藝館 日日是好日,處處皆創意──蘑菇生活小鋪 世外桃源一仙境──水來青舍 散發藥草味、人情味與生活真善美──阿原肥皂 從茶開始,延續北埔文化──水井茶堂 融合茶、陶、畫,展現生活新風貌──九份茶坊 新生活美學,創造「東方人文」品牌──The One 動人故事增添米飯好滋味──掌生穀粒 PART 3 巷弄創意事業的發生學 城鄉即創意生活園 城鄕街區是活態美術館 有「食養」,也有「視養」的國民生活美學 水岸街區設計與美學判斷力養成 創意事業開在生活巷弄間 生活的戲劇──巷弄街道皆舞台 市井空間皆創意 優質生活事業,需要優質巷弄風土 「洗心」工房:鑲嵌在巷弄綠意

間的明珠 巷弄創意事業,需要生活條件的比較利益 原鄉風土涵養美的尺度與定義 運用空間力,加持在地創意事業産品力 美麗風土是孕育創造才具的底力,也是養成鑑賞力的張本 街巷生活空間的存在感,是師匠創意的源頭 巷弄創意事業,群聚於優雅風土環境 巷弄創業進化雖緩,卻依然動人 七千八百三十五個美麗 創弄創業家的時代:從用品物件到生活空間 四個同心圓:商品力、空間力、風土力 地氣人氣相輝映:品人開品店,住品居 附錄 舊街區的新活力──周奕成與大藝埕 自序   這本書是關於台灣各地城鄉巷弄間,一些微型生活事業創業家,創建在地小事業,編織璀璨人文地景,提升在地生活甜度的故事。   多年來,我不時關切台

灣巷弄創業與創業家事跡,基於下述五項思考:   一、發揮地方特色,強化在地產業發展   長久以來,政府對台灣產業發展政策的主旋律一直是「國際化、自由化」。比如對台灣很重要的資訊電子業,在2011年三角貿易(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貨、全球市場)銷售收入占全部營收高達66%(製造業占36%),而且近五年來成長了18.7%(製造業占11.6%)。因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愈來愈高,導致國內就業機會不足,實質薪資倒退回1990年代水準,所得分配不均問題日益惡化。   目前的狀況是出口持續成長,但無論商品順差或三角貿易服務輸出的資金,並不一定會匯回台灣。即便匯回台灣,也未必分配給多數人(台灣受

雇人員報酬占GDP比率,自1990年以來一路下滑:1991年51.56%到2012年46.17%,2010年最低點44.55%),國民消費也未必因經濟成長而增加。   台灣所謂經濟成長,很多的附加價值、很大比例的就業貢獻,都沒有落實在台灣。   社會的部分輿論與2014年7月的經貿國是會議,終於起步討論關於在地產業的發展。   就政府過去的產業政策來看,的確比較偏向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因為競爭力不提升,就無法在國際上競爭。   關於在地產業的發展,一直被認為只是滿足內需而存在,而台灣2千3百萬人口的內需市場,對一向以量取勝的OEM/ODM代工出口廠商來說,實在看不上眼;而就政府對在地產

業的政策定位來說,過去也大多視為弱勢待輔導的傳統產業而已。   其實,在地產業的發展,可以是台灣經濟結構轉型重要動能來源之一。比如一些北歐國家,人口、國土幅員都比台灣小,但對出口的依賴遠低於台灣,人民生活品質及國民福祉則大幅超越台灣。   過去,大多數的台灣主流產業一直在歐美日供應鏈主導下,扮演製造代工的角色,並不直接接觸消費者,一向不熟悉經營最終消費市場。   未來,台灣經濟成長模式勢必從依賴出口調整為兼顧出口和內需,必須更加重視和國民居住、生活環境品質有關的在地產業投資和經濟活動,產業發展也必須重視創新及多元化,並和在地就業及人民生活福祉緊密結合。   另一方面,台灣生活型態及需求

,在華人區域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因此,台灣在地產業發展,不應只著眼於內需收歛性思維,政策上更應思考如何促進與海外市場(出口或觀光)的接軌。   「巷弄創業家」的志業,正是灌溉心力於在地生活事業,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在地生活服務。   二、台灣文化觀光事業須從建設生活大國奠立基礎   世界觀光機構報告指出,國際旅行正逐漸變成一般人可以隨手取得的消費服務。估計從1995年到2020年,全球國際觀光旅客人數將從5億6千萬人(觀光收入4千億美元),成長到16億人(觀光收入 2兆美元)。這相當於每年平均成長率6.7%,是世界各國預估的GDP最大成長率的一倍以上。   毫無疑問的,觀光勢將成

為21世紀的骨幹產業之一。21世紀是觀光旅遊及文化創意、生活產業的世紀。台灣當然不能例外。2014年台灣觀光旅遊可創造新台幣7千6百億元產值,2020年觀光客可達1650萬人,每人花費7.5萬元,可創造1.24兆元產值,同年國內外旅遊可貢獻GDP達 2兆元。就業人口可從2014年65萬人,到2020年增加為115萬,每就業人口創造的產值從每年120萬元提升到170萬元。   一個文化觀光鼎盛的國家,一定有蓬勃發展且演化細緻的在地生活產業撐持。最有深度,也最有永續發展能力的觀光發展,不見得是大山大水大景點的消費,而是在地生活、在地文化的分享。所謂「打造觀光城鄉」,就是重新發現、重新創造該城鄉最

引以自豪的特色。   台灣在華人社區具有「優質生活中心」的位置,我們應運用這槓桿優勢,協力民間大力發展國際文化觀光與國民旅遊事業,進而帶動各城鄉巷弄間在地生活產業的成長。創建城鄉巷弄間的在地生活產業,是不會後悔、也不會失望的投資,因為可以灌溉土地及餵養子民。   台灣極具發展在地生活產業與文化觀光的潛勢,而在發展這些產業的同時,也為台灣原本獨樹一幟的自然、人文資源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底蘊,累積更豐富的人文素養,並為生活其間的子民創造根留台灣、永續增值的原鄉生活空間與在地產業,使台灣豐美的生活與文化成為21世紀最美好、最鮮活的華人社區。 地方風土資本與青年微型創業營造「歷史風土街道」, 更需要

生活產業在地老鋪的光點,鑲嵌於城鄉山川土地舞台中, 彰顯風土街道人民創意生活的多采多姿,與可居可遊的文化觀光潛力。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3%以下,全球各地也不斷傳來「荒年」逼近訊息。好消息是,被外媒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至少在美好人文方方面面,漸有華人優質生活中心形象的台灣,觀光服務業表現突出。觀光服務提供的內涵,不只是吃吃喝喝。2012來台觀光旅客中,64%表示受到台灣「民情風俗文化和歷史文物」吸引而來。借用日式漢文表達:「歷史風土街道」的建設,可能是當前攸關文化觀光的重要文化資產投資項目。講到「衡外情,量己力」的策略定位,求發展求生存的氣慨與行動,台灣向來民間跑在政府政策之前,

近年來更是明顯。不少有理想見識的青年,不理會近十餘年薪資停滯,以及全台五十萬低工資福利、無年資的派遣員工社會趨勢(政府還帶頭成最大派遣用戶)。在地方上創立有「歷史風土」味道的「原鄉時尚」文化觀光鄉鎮事業,成為一群有見識的年輕人創業的新選項。南投竹山一家「小鎮文創公司」,年輕人何培鈞決定以系統性模式經營地方觀光事業,強調「百年特色小鎮,深度文化五感體驗」。現下已建設了「天空的院子」、「鞍境家」民宿、「上山閱讀」Café 以及「大鞍山城」旅遊中心。其中天空的院子位在竹山大鞍聚落,108年四合院老宅子,歷經十五家銀行拒絕貸款支持,年輕團隊堅不放棄,終獲得千萬元創業貸款。前後七年涵養、除草、補牆、鋪瓦

,院子才從荒陌中浮現的新徑一端升起,成為中台灣眾口相傳最美麗的山間民宿。「歷史風土街道」的營造,更需要生活產業在地老鋪的光點,鑲嵌於城鄉山川土地舞台中,彰顯風土街道人民創意生活的多采多姿,與可居可遊的文化觀光潛力。 天空的院子使用竹山鎮下橫街開設四十幾年的啟明米麩╲爆米香,做為置放客房內、款待客人的點心。所開發竹山小鎮遊程包括鎮上傳承五代、120年歷史的來發鐵店,與手工製作的振益棉被店等。

台灣經濟成長率之實證研究– 應用貝氏模型平均法

為了解決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問題,作者林易陞 這樣論述:

本論文應用貝氏模型平均法(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BMA)於一個具有巨量模型空間(Large Model Space)的單變量時間序列迴歸模型,試圖找出影響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重要變數。其中,BMA方法考慮了模型的不確定性,並透過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odel Composition法進行模型抽樣,找出變數的後驗包含機率(Posterior Inclusion Probability),做為最適模型(變數)的篩選基準。文中發現5個影響經濟成長率的重要變數,分別是貨幣存量M2占GDP比重、公共行政及國防支出與其占GDP比重的成長率、各級公庫

支出餘絀占GDP比重、高中職以上學歷之就業人口以及公共行政及國防支出對GDP的貢獻度。另外,本文依據BMA方法所選出的變數來建構一個自我迴歸分配落階(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模型,並與單變量自我迴歸(Autoregression, AR)、向量自我迴歸(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與貝氏VAR等縮減式模型,進行樣本外預測競賽。文中發現,透過BMA方法所建構之ARDL模型,其向外1、4和8期之預測能力與其他所有的縮減式模型相比,其預測能力有顯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