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綿羊品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灣 綿羊品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eonieSwann寫的 綿羊偵探團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嘉義大學 動物科學系研究所 吳建平所指導 張凱傑的 利用強制通風及灑水系統對熱緊迫乳羊之影響 (2019),提出台灣 綿羊品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熱緊迫、乳羊、灑水、泌乳性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動物科學與畜產系所 吳錫勳、楊國泰所指導 陳靖諺的 不同去勢年齡對國內肉用山羊生長性能之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去勢、山羊、生長性能、超音波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 綿羊品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 綿羊品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綿羊偵探團

為了解決台灣 綿羊品種的問題,作者LeonieSwann 這樣論述:

有史以來最『騷』的小說!打敗《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丈量世界》,高踞德國暢銷排行榜100週以上!德文版狂銷突破1,500,000本! 是蘋果就一定有酸的,是人類就一定有壞蛋,世上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危險,就像寧靜的山谷牧場上也會有命案。偏偏沒靈魂的人類什麼線索都聞不出來!想破案,還是得靠羊偵探!   『怎麼會這樣呢?』昨天他還好好的,怎麼今天就死了?!而且他絕對不是病死的,因為沒有一種病是身上插著一把鐵鍬!   綿羊們全都聚集在乾草倉旁邊,議論紛紛。因為他們的主人──牧羊人喬治突然死了。但是,沒有一隻羊曾聽見慘叫聲,更別說是看見兇手了,這實在是太詭異了!   所有羊兒都絞盡腦汁地努力回

想,兇手會是那些行徑詭異、總是在半夜來找喬治的神秘陌生人嗎?還是身上彌漫著一股死亡氣息的肉販?或是那個穿著一身黑的高個子『上帝』?甚至這根本是妻子與情婦爭風吃醋的情殺案?……   喬治雖然不懂什麼才是真正『吃草的藝術』,但好歹生前待他們也算不薄,於是群羊決定,由全世界最聰明的羊──瑪波小姐(沒錯,正是與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名偵探同名)領軍:『找出兇手!伸張正義!咩~~』   才華洋溢的作者萊奧妮.史汪在這本讓全世界文壇驚艷的暢銷處女作中,透過綿羊的視角直指人類世界的荒謬,並巧妙地將文學史上的經典角色嵌入書中。而當我們跟隨著『綿羊偵探團』獨特的羊式邏輯與思考方式,從羊毛般糾結不清的線索

中不斷挖『嚼』下去,群羊之間不為『羊』知的神秘過往以及隱藏在山谷小鎮中的複雜人性也一層一層地逐漸浮現,終而揭開了令人心碎的真相!全書充滿著令人莞爾的諷喻,但這不是一個搞笑的動物故事,也不只是一本新奇有趣的犯罪小說,而是一部意涵深刻豐富、讀後餘味無窮的人性寓言,不僅出『羊』意表,更加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萊奧妮.史汪(Leonie Swann)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慕尼黑近郊。在慕尼黑完成大學學業,主修哲學、心理學及英國文學。這本小說的靈感來自巴黎;在巴黎旅行期間,她常嚮往鄉村生活,而一趟愛爾蘭之旅讓她見識到羊群的迷人之處。本書是她的第一部小說,初試啼聲即轟動國際,已售出二十餘國版權。目前她定居

在柏林。 譯者簡介 闕旭玲   專職德文翻譯,譯有《告別甘地》、《地球公民通世界-打開地圖看天下》、《丈量世界》、《我與康明斯基》等書。

利用強制通風及灑水系統對熱緊迫乳羊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灣 綿羊品種的問題,作者張凱傑 這樣論述:

熱緊迫會導致動物乾物質採食量與能量利用下降,進而降低產乳量及乳品質。台灣夏季炎熱,加上半開放式飼養對溫度掌控不易,因此本試驗評估強制通風以及灑水對減緩泌乳羊之熱緊迫效益。試驗一使用42隻雜交山羊(Saanen × Alpine),將其分為兩群,於THI平均超過78以上,分為無強制通風組及強制通風組,強制通風組場域之平均風速大於3 m/s。結果顯示,強制通風組雖對產乳量無顯著提升,但可增加乾物質採食量。試驗二使用10隻泌乳前期及中期之雜交山羊(Saanen × Alpine),分為無強制灑水組及強制灑水組,灑水量為5.5 L/min,灑水頻率為噴灑5分鐘關閉25分鐘,兩組皆有強制通風(大於2

m/s)並飼養於單獨欄位中。結果顯示,直腸溫度於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39.1 vs. 39.0℃),強制灑水組顯著降低乾物質採食量(1.84 vs. 1.22 kg/day)、飲水量(7.96 vs. 5.51 L/day)及產乳量(2.38 vs. 1.29 kg/day)。綜上所述,強制通風有助於減緩熱緊迫,但強制灑水對飼養於單獨欄舍之乳羊則會增加乳羊緊迫,進而使乾物質採食量及產乳量下降。

不同去勢年齡對國內肉用山羊生長性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灣 綿羊品種的問題,作者陳靖諺 這樣論述:

去勢是肉用動物常見之飼養管理方法,在臺灣去勢可減少羊肉腥羶味,為多數消費者所喜愛。山羊脂肪分布和綿羊不同,山羊脂肪大多累積於腹腔內臟周邊;綿羊則多累積於皮下及肌肉間。本試驗旨在探討不同品種(純種阿爾拜因、努比亞雜交)及去勢年齡(3~4及6~7月齡)對山羊之生長、飼料換肉率及經濟效益之影響,提供肉羊飼養者參考,以提升其產品品質與經濟效益。本試驗選用兩種國內市場常見品種,試驗一為16隻阿爾拜因公羊(初始體重19.78 ± 0.73 kg),依體重逢機分成兩組分別於4月齡及7月齡去勢;試驗二為18隻努比亞雜交公羊(初始體重15.15 ± 0.51 kg),依體重逢機分成兩組分別於3月齡及6月齡去勢

。羊隻於試驗期間每兩週秤重一次,每日記錄採食量。結果顯示,於生長期之平均日增重與飼料效率以努比亞雜交公羊顯著高於阿爾拜因公羊(P < 0.05);於肥育期,平均日增重、每日平均乾物質採食量及飼料轉換率亦以努比亞雜交閹公羊顯著優於阿爾拜因閹公羊(P < 0.05),然而,超音波測定結果顯示,於生長期之背脂厚度、背最長肌面積、深度及寬度均以努比亞雜交閹公羊顯著高於阿爾拜因閹公羊(P < 0.05);於肥育期,努比亞雜交閹公羊之背最長肌面積與深度有高於阿爾拜因閹公羊之趨勢(P = 0.05)。去勢年齡對生長期之終體重、總增重、平均日增重、總採食量及飼料效率皆無顯著差異(P > 0.05),然超音波測

定於生長期均呈現晚去勢組之背最長肌深度有顯著高於早去勢組(P < 0.05);於肥育期則顯示,去勢年齡對兩品種羊之生長性能皆無顯著影響(P > 0.05),此外,去勢年齡對肥育後之背脂厚度、背最長肌面積、深度及寬度均無顯著影響(P > 0.05)。本試驗結果顯示,農民飼養生長性能較佳之努比亞雜交閹公羊,可縮短飼養期且有較佳之經濟效益。去勢年齡並不影響生長性能,因此,去勢時間可由農民考量各場飼養管理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