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潮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潮汐也說明:理論上,月球往西繞地球而行,潮汐預報的滿潮線應隨月球往西傳遞,但受到陸地摩擦的影響,潮時會往後延遲一些。由於影響潮汐漲落及漲時的因素很確定,潮汐預報可以做到相當 ...

國立成功大學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黃清哲、高家俊所指導 黃昱豪的 台灣東部水域海流特性分析 (2015),提出台西潮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流分析、潮流、風驅流、低頻海流、EEMD。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黃清哲所指導 李柏霖的 台灣西南海域海流特性分析 (2015),提出因為有 潮流、風驅流、低頻流、資料浮標、小波轉換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西潮汐的解答。

最後網站潮汐在身邊- 免費-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則補充:迅速查詢附近的潮汐和海流資訊。 「潮汐在身邊」重心放在附近的驗潮站和目前的潮汐狀況。迅速得知上次、下次、目前的潮汐時間,以及太陽、月亮何時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西潮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東部水域海流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台西潮汐的問題,作者黃昱豪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台灣東部海域所設置的蘇澳、台東與台東外洋站等三座資料浮標,選取2012年~2014年範圍內為期一整年的資料為樣本,分析探討海流特性。文中主要使用調和分析、能譜分析工具與總體經驗模態分解法 (EEMD) 等工具將潮流、風驅流與低頻海流分離,並探討各因子對海流之影響。東部近岸的蘇澳、台東地區潮流運動受地形影響甚大,流向約略與海岸線平行。蘇澳站屬於半日潮型,長週期潮汐分量不明顯;台東與外洋站屬於混合潮型,從能譜分析與調和分析的結果中皆觀察到明顯的長週期潮汐分量。外洋站潮流不受地形影響,半日潮流M2、與全日潮流K1方向在全年維持穩定,長週期潮汐分量MM、MSF引起的潮流主軸方向在四季中並不

固定。從風速與海流流速時序列與相關性分析結果,各測站海流資料無論在季節內與颱風期間內,在風速小於15 (m/s) 時皆沒有觀察到明顯的風驅流影響;外洋測站海流在杰拉華颱風期間則觀察到明顯的風驅流,在使用EEMD方法濾除潮流影響後,風速與流速資料相關性達到0.89,流速變化相對於風速約有6小時之延遲。在杰拉華強颱侵襲期間,選取風速達到15 (m/s) 與其對應的流速資料點作迴歸分析,得到強風速下海水面下3.5公尺處之風驅流約為風速之2.6 %,略小於前人研究之風驅流為風速3~5 %之結果。在調和分析與能譜分析結果中觀察到東部水域中海流長週期潮汐分量之長軸極大,本文分析結果之潮流特性與前人對東部潮

汐特性之研究不同,在台東站與外洋站海流均受到強烈的MM、MSF潮汐分量所影響。本文將長週期潮汐分量MM、MSF所影響之海流視為低頻海流,透過EEMD方法與一年份浮標資料之調和分析後發現,MSF分潮影響之潮流約在夏季其間有相對較強的流速變化,MM分潮影響之變化差異則不明顯。平均流在過去研究中均假設為定常值,透過EEMD分解可找到平均流在時間上的變化。

台灣西南海域海流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台西潮汐的問題,作者李柏霖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國立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於台灣海峽佈放之六座資料浮標(澎湖、七股、彌陀、曾文、小琉球及鵝鑾鼻),分析各區域海流特性,選取資料時間為2013至2015年各區域完整年度資料作為來源;由於海流特性較為複雜,將以潮流、風驅流及洋流等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各別分析探討。本研究特色為,利用能同時呈現時間域及頻率域的小波轉換(Wavelet Transform)作為主要分析工具,相較於其他訊號分析方法,利用小波轉換更能關注於時間軸上頻率的變化,以及其有更佳的局部分析彈性,更適用於非穩態訊號的處理,分析各種海流成份隨著時間頻率的變化,比較各地區小波頻譜之間的差異。七股地區與曾文及彌陀所在位置相近,其潮

流成份為半日潮為主,部份地區之季節為混合潮,如潮流橢圓所示,潮流運動模式相差不多,潮流強且集中。而外島部分,小琉球及澎湖潮流影響較小,最大潮流流速相較之下流速較低,鵝鑾鼻潮流流速為全區域最低,如近岸地區的浮標位置,潮流橢圓也是集中且規律呈近乎直線。風驅流以澎湖區域最為明顯,冬季時受東北季風影響,風速強勁且方向集中,有86%的風速資料吹向南南西,風速與風驅流流速,相關係數達0.72為高度相關,且能符合淺海風驅流理論;而其他地區之偏轉角度與延遲時間較無與理論值相近的情形,此因除了澎湖區域外,其他地區之風速較弱,且風向較為混雜,並無像澎湖區域的風場強勁又一致的現象,除了與該地區的氣象有關外,主要是受

到浮標所在的位置影響。各區域低頻成份海流之週期皆為在10~16日左右,受地形影響,澎湖全年皆有此成份洋流通過,尤以冬季能量最強,而位於台灣最南端之鵝鑾鼻測站,僅有冬季時有此成份洋流通過,小琉球浮標的時頻譜較為複雜,此頻帶較無能量強勁的時刻,其餘三座測站,位於台灣西南沿海的七股、曾文及彌陀,則是於夏季能量最強。除此之外,部分測站之時頻譜有特殊頻帶出現,未來仍需要更長時間的資料作為比對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