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死傷事故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台灣太魯閣事故調查: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也說明:在疫情之前,每天超過50萬人次搭乘台鐵列車。 台灣交通部週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台灣鐵路局的安全流程和工程項目管理存在缺陷。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湯澡薰所指導 陳瑀崴的 八仙塵爆事件對倖存者之心理衝擊:五年追蹤研究 (2021),提出台鐵死傷事故202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八仙塵爆、工安意外、倖存者、心理衝擊、健保資料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 黃秀英所指導 丁鍵曜的 軌道車輛碰撞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軌道車輛安全性、碰撞分析、耐撞性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鐵死傷事故2021的解答。

最後網站不能遺忘的49條人命——重建0402太魯閣號事故現場 - 天下雜誌則補充:這應該是一次能被避免的事故。408 次太魯閣號事故近5 個月後,《天下》持續追蹤家屬及台鐵的改革進程。沒有人料到,這幾個月來,台鐵依舊荒腔走板。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鐵死傷事故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八仙塵爆事件對倖存者之心理衝擊:五年追蹤研究

為了解決台鐵死傷事故2021的問題,作者陳瑀崴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台灣的工安意外事件層出不窮,其產生的社會成本不可估計,影響範圍涵蓋工業、民生、經濟、交通等各個層面,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中倖存者所受到的心理衝擊不容小覷,且可能會對其造成長期的影響,近年來越多研究開始關注將心理健康明確地納入減少災害風險的必要性。但台灣少有針對工安意外事件倖存者心理衝擊進行的研究,且相關研究追蹤時間較短、皆使用問卷進行資料蒐集,無法得知意外事件對於所有倖存者造成長期心理影響以及變化。研究目的:擬以八仙塵爆事件為例,以大型資料庫探討工安意外事件倖存者長期受到的心理衝擊。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病例對照研究設計(Case-Control Study),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20

15-2020年資料,分為每年門急診就診比率、每年住院就診比率及每人每年門急診就診次數三個類別,各以精神科、相關診斷及相關用藥三個面向分析八仙塵爆事件倖存者五年間心理衝擊的變化。研究結果:1.每年門急診就診比率,病例組於精神科、相關診斷及相關用藥皆有較高的盛行率,相對風險為精神科(RR=11.66,95%CI=9.54-14.24)及相關診斷(RR=5.59,95%CI=4.60-6.80)以第二年最高,相關用藥(RR=4.42,95%CI=3.97-4.92)則是第一年最高。2. 每年住院就診比率,則是兩組於精神科皆無顯著差異,相關診斷前三年有顯著差異,相關用藥五年皆有顯著差異,五年相對風險

皆以相關用藥最高,第一年相對風險高達122.41(95%CI=84.86─176.59)。3.病例組於精神科、相關診斷及相關用藥皆有較高的每人每年就診次數,相關診斷方面,為兩組於雙向情緒障礙症、反應性精神病及物質成癮五年皆無顯著差異,相關用藥則是情緒穩定劑五年皆無顯著差異。結論:長期而言,倖存者會因工安意外事件而有較高的心理衝擊,甚至產生較高的相關醫療利用,可以做為提供當局計算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潛在社會成本之參考依據。

軌道車輛碰撞分析

為了解決台鐵死傷事故2021的問題,作者丁鍵曜 這樣論述:

台灣正在發展軌道列車方面的專業技術,期能建立具備設計與生產製造的能力。車身是關鍵系統之一,本研究依據法規標準,分析探討軌道車輛車體結構碰撞安全。本文中建構車身結構模型,並根據歐洲軌道列車碰撞法規EN15227與軌道列車相關事件,模擬四種碰撞情境,包括一、滿載列車以36 km/h相對速度撞擊另一輛相同規格的空載列車;二、滿載列車以36 km/h的相對速度撞擊另一輛相同規格的滿載列車;三、滿載列車以80 km/h的速度撞擊停於行徑路線上的一輛15 ton障礙物;四、滿載列車以參考列車設計的最高營運速度130 km/h行駛撞擊剛性牆。並在完成法規模擬後擷取車頭潰縮區域部分,針對駕駛員在不同速度下遭

受衝擊後的行為進行討論。研究結果顯示,在情境一與情境二中,結構變形的部位集中於車頭前端及車尾連接的部分,結構前端撞期後有460 mm的變形量。情境三碰撞15噸障礙物,因為障礙物被碰撞後彈起並撞擊駕駛室車窗結構,侵入駕駛室,未來設計可以針對此部分進行強化;情境四以營運速度撞擊剛性牆,變形量明顯侵入安全生存範圍,未來設計需要做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