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皮脫皮原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合成皮脫皮原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avinFrancis寫的 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 和狄帕克・喬布拉的 欲望的自動滿足:啟動同步命運的力量,開展水到渠成的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款保濕修護面膜推薦!舒緩醫美雷射術後敏感泛紅乾燥肌 - Elle也說明:厚敷急救:當肌膚狀況出問題時可以採用「厚敷」方式敷在乾燥、脫皮區,過 ... 不使用防腐劑、香料、合成色素等疑慮成分,通過多項敏感膚質測試,友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一中心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洪良邦所指導 余素菁的 蔬果對防止皮膚光老化之效果 (2014),提出合成皮脫皮原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皮膚的構造、皮膚老化、抗氧化、紫外線與皮膚、蘆薈、綠茶、黑木耳、柑橘、蘋果、蕃茄、葡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吳美環、楊偉勛所指導 林銘泰的 川崎病病童的冠狀動脈病變-由高危險基因到動脈病變之重塑與逆轉 (2010),提出因為有 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季節性分布、基因多型性、間質重塑的重點而找出了 合成皮脫皮原因的解答。

最後網站買包看材質天然皮革、人造皮革和純素皮革有什麼區別?則補充:很多消費者為此感到困惑,到底真皮、人造皮、素皮各有什麼特點, ... 耐用性是許多人選擇它的原因,事實上,皮革還是為數不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看起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合成皮脫皮原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

為了解決合成皮脫皮原因的問題,作者GavinFrancis 這樣論述:

人類活著便是無休止的變形。 身為人,我們隨時都在變化,不論是內在或外在,肉身或心神。 歷經成長和復原、適應和老化—―在受孕到死亡之間,我們體現了改變。   「改變」是人類萬年來適應環境的求生本能,加上現代醫學快速進步,如此改變益發明顯。隨著生命不斷朝前推進,我們夢想、歡笑,長高、萎縮,扭曲、復原,茁壯、衰敗。這些變化有的來得劇烈且急速,有的緩慢而細微。   有些改變你我無能制止――就像阻擋不了青春期、更年期、老化、失智及死亡的到來;   有些肇生於特定的心理狀態――厭食症、健身狂、整形上癮、性別轉換;   還有一些罕見得近乎奇幻――例如傳說中的狼人症、巨人症、著魔幻覺……   兼具執

業醫師及暢銷作家身分的蓋文・法蘭西斯,以東西神話、藝術、文學、歷史及醫學知識為經緯,結合臨床診治的個案實例,透過深富人性關懷的二十四篇專文,探索人類身體的各種改變,闡述「變化」正是你我從生到死、身而為人的本質,進而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情緒,接納再自然不過的身體變化。   一本精準與詩意兼具的醫學書寫之作。 名人推薦   •「從臨床、人類學、文學及深具人道精神的角度著眼,一系列關於其病人和疾病的精采沉思。」——亨利・馬許Henry Marsh,英國神經外科醫師,皇家外科學院院士,《但求無傷》作者。   •「風格獨具、令人振奮……出自胸懷廣闊的心靈和深刻的人性。蓋文・法蘭西斯以其

溫暖和機智,檢視身體生存與改變的策略,將他的想法嵌入跨越人類文化和歷史的宏大參考構架中。每個篇章讀起來都令人樂在其中且激勵人心。」——希拉蕊・曼泰爾Hilary Mantel,英國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狼廳》、《血季》作者,布克獎得主。   •「發人深省且蘊含重要意義……法蘭西斯舉重若輕,探究醫療史和病例研究,揭露人類如何能改變身體和心智。」——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醫師,普立茲獎得獎作《萬病之王:一部癌症的傳記》作者。   •「語感深刻的精采寫作。看出人類生命之美與戲劇性的作家醫師。」——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作家,《汀克溪畔的朝聖

者》作者,普立茲獎得主。  

蔬果對防止皮膚光老化之效果

為了解決合成皮脫皮原因的問題,作者余素菁 這樣論述:

皮膚之老化有內在及外在之因素,而外在之因素主要來自紫外光之照射。紫外光之來源除了陽光外,某些室內光源也是元兇之一。紫外光照射所引起皮膚之老化,包括皮膚增厚,彈性降低,粗糙,進而生成皺紋。另外也會增加酪氨酸酶之活性,而產生過多之黑色素,使皮膚顏色變黑,甚至長出斑點,不僅有礙外觀儀容,甚至可能成為致命之黑色素瘤。食物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兒茶素,胡蘿蔔素,蕃茄紅素,及類黃酮等物質,皆具有抗氧化活性,能補捉紫外光照射所生成之超氧自由基及羥基自由基,並能防止過氧之產生以及皮膚細胞膜中脂質之過氧化作用,因此可預防或減緩皮膚之老化。蘆薈中之蘆薈素,蘆薈大黃素和蘆薈苦素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而蘆薈苦素更是

酪氨酸酶之競爭抑制劑並且有自由基清除活性。其清除自由基之能力與蘆薈生長之期間有關。比較二,三,四年生之蘆薈,以三年生之效果最佳,四年生次之,而二年生最差。綠茶中因含各種兒茶素而可防止皮膚光老化。飲用綠茶飲料6週,即可使光老化產生之皺紋減少,並使皮膚之保水力增加。黑木耳萃取液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及螯合亞鐵離子之能力,並有保護皮膚之纖維母細胞免於UVA及UVB照射凋亡之效果。柑橘中黃烷酮(flavonone),黃酮 (flavone)及黃酮醇 (flavonol) 等可抑制酪氨酸酶之活性,抑制黑色素之生成,而有使皮膚美白之效果。蘋果之果皮與果肉中所含之多酚類化合物,如綠原酸 (chlorogen

ic acid),芸香苷 (rutin) ,槲皮素 (quercetin) ,槲皮素糖苷 (quercetin glucoside) ,根皮苷 (phloridzin) 及根皮素(phloretin)等,都具有良好之抗氧化能力,可降低細胞膜之脂肪之過氧化反應,延緩皮膚之老化,也可抑制酪氨酸酶之活性。蕃茄中含有β-胡蘿蔔素,蕃茄紅素,維生素C, E,及類黃酮化合物,可清除脂質之自由基,降低脂質之過氧化反應,並可防止皮膚曬傷。葡萄中除葡萄籽所含之葡萄籽前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GSP) 有具皮膚美白之功能外,葡萄皮及果肉中含有多酚類化合物,如catech

in,epicatechin,及caftaric acid等抗氧化物質,也具有皮膚光保護 (photo -protection) 之功能。

欲望的自動滿足:啟動同步命運的力量,開展水到渠成的人生

為了解決合成皮脫皮原因的問題,作者狄帕克・喬布拉 這樣論述:

「心靈之王」喬布拉筆下二十年不衰的心靈鉅作   結合古印度吠陀經典與靜心法,   帶領我們看見意識與願望神奇的力量,   在人生的每一方面為自己創造好運。   獲《時代雜誌》封為「心靈之王」的喬布拉博士,至今引領上百萬人邁向心靈富足之路,並積極推廣「同步命運」的概念。什麼是「同步命運」?你剛想到一個許久沒見的朋友,他就打電話來了;你正猶豫該如何處理一件棘手的事,朋友剛好送來完美的應對方案;你與另一半好像有心電感應,同時說出了一模一樣的話──這些巧合,這些偶然,其實是天地冥冥間在回應你內心深處的願望,進而顯化的徵兆。   喬布拉博士說,我們和宇宙萬物不僅是一體,我們心中的願望可謂推進宇宙演

化的動力。因此,只要意識與宇宙相連,我們便可以將無限可能性帶到我們的生命中,確實達到「起心動念,事情就自動圓滿」的境界。   在本書中,喬布拉博士以自身經歷為例,結合科學發展研究、古印度吠陀傳承智慧,循序漸進描繪靈魂與生命的輪廓,幫助我們對神與生命原型有更完整的認識。同時,他也從吠陀經典中選出七句箴言,結合靜心法,打造出七項拓展生命的箴言觀想原理、十二道練習課程。只要規律練習,便可加強我們的「同步命運」及我們和宇宙的連結,讓以往一閃而逝的巧合事件,成為實現每一個願望的門路,進而享受宇宙為我們編織的每一支舞。   只要讓自己浸潤於宇宙無限可能的全面存在中,   驀然回首,我們會看見,生命每一

刻都是奇蹟。   「你最深層的欲望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有其欲望,必有其意願。有其意願,必有其意志。有其意志,必有其行為。有其行為,必有其命運。」──《奧義書》   【七日箴言】   每一天練習一句箴言,以及箴言觀想。從廣大到精微,從個人而全面,讓「同步命運」的精髓點滴在我們的生命中綻開。   ▼第一箴言:Aham Brahmasmi   我存有的核心是究竟實相,是宇宙的根基,一切存有皆源自於此。   ▼第二箴言:Tat Tvam Asi   我在自己身上看到別人,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   ▼第三箴言:Sat-Chit-Ananda   我內在的對話反映的是我的靈魂之火。   ▼第四

箴言:San Kalpa   我的願望有無窮的組織力。   ▼第五箴言:Moksha   我的情感很自由。   ▼第六箴言:Shiva-Shakti   我要生出我內在的眾神、諸女神;他們要藉由我表現一切屬性和力量。   ▼第七箴言:Ritam   我很警醒,對巧合事件有警覺力,知道那是上帝傳達的信息。我和宇宙之舞同流。 名人推薦   周介偉/光中心創辦人   陳樂融/作家、作詞家、主持人   作者簡介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享譽全球的身心醫學先驅,喬布拉基金會創辦人,喬布拉健康中心共同創辦人,美國內科醫師學會會員和美國臨床內分泌學家協會會

員。著有八十餘本書,其中二十餘冊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並翻譯成四十三種語言,發行全世界。   根據《世界郵報》及《赫芬頓郵報》的全球網路調查,名列全球第十七位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時代雜誌》形容他是「世紀百大英雄及偶像」之一,並封他為「心靈之王」。   官方網站:www. DeepakChopra.com 譯者簡介     廖世德   長期從事翻譯及翻譯論述工作,現有譯作近六十冊,其中包括一中心出版的《意識光譜》、《環境毒害》、《重生時刻》、《神奇的自癒力》、《失落的埃及能量導引法》等書。樂意與各方朋友交流翻譯心得,個人信箱:[email protected]。  

探索生命書系總序 致謝 引言   第一部 潛能無限 第一章 物質、心智、靈性 第二章 大自然的同步現象 第三章 靈魂的本質 第四章 願望 第五章 巧合事件之所能 第六章 欲望與原型   第二部 鋪展命途 第七章 靜坐與咒語 第八章 第一原理:你是宇宙的漣漪 第九章 第二原理:透過關係之鏡發現全面大我 第十章 第三原理:主導自己心裡的對話 第十一章 第四原理:願望編織宇宙織錦 第十二章 第五原理:駕馭紛亂的情緒 第十三章 第六原理:讚歎宇宙之舞 第十四章 第七原理:覺知「不可能」的共謀 第十五章  活出同步命運   尾聲 延伸閱讀 附錄   序   奇蹟每一天都在發生。奇蹟不只發生在

遙遠的山村或半個地球之外的聖地,也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奇蹟從隱密之處浮現,帶給我們機會,然後消失。奇蹟是每日生活中的流星,因為流星少見,我們總是覺得很神奇;但事實上,天空隨時都有流星。白天,因為白晝的關係,我們看不到。晚上,如果天空晴朗,我們也要恰好抬頭,才會看到流星劃過。   奇蹟,我們總覺得並不尋常,但其實每天都會從我們的意識天空中「劃過」。你可以注意到,也可以根本視而不見,渾然不知自己的命運曾遭逢到臨界點。如果是前者,從你發現的那一刻起,你的生活將全然轉變為令人目眩神迷的經驗,神奇刺激到超乎你的想像;如果是後者,既然視而不見,機會也就一去不回。問題在於,看到奇蹟的時候,你看得出來那

是奇蹟嗎?你要是看得出來,又該怎麼做呢?如果可以創造自己的奇蹟,你會想創造怎樣的奇蹟?   你的身體我(physical self)以外,你的思想、情感之外,你的內在有一個地方屬於純粹的「潛能」。這個地方可以創造任何事情,一切事物,包括創造奇蹟,尤其是創造奇蹟。這部分與現有的一切,也與未來的一切交織在一起。我一輩子都在探索及傳授進入這個「無限可能性」領域的方法,希冀大家可以藉此調整,改善物質、情感、健康、靈性等方面的生活。以前,我的著述著重在追求特定方面的結果,譬如說,我有很多本書是在探討健康之道、愛的道路,或是如何認識「神」。但是,這本書的目標比較廣大,也就是引導各位獲得一種「看」的方法,

然後藉由這種「看」的方法,看見虛幻的日常生活背後深層的真相,進而發現自己真實的命運,以及塑造自身命運的方法。這是「實現」之道,最終是「開悟」之道。   十幾年來,有個觀念一直讓我非常動容,那就是:事物的「巧合」其實是在引導我們,塑造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奇妙、不可思議的事情。你整理櫃子,清出一件朋友多年前送你的禮物,而你們好幾年來都沒有聯絡;一個小時後,你家電話響了,竟是這個朋友打來的。你在報上讀到一篇報導,說科學家正在實驗一種皮膚癌療法,你看完後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把這份報紙留了下來。一個月以後,有位親戚打電話來說他確診罹患皮膚癌,結果你留下來的那篇報導提供他就醫方面的參考資訊,最後也

救了他一命。你開車來到一處偏遠的地方,車子故障了,正當你開始擔心不知道要在路邊耽擱多久的時候,最快出現的正好就是拖吊車。   這種事情可不可以說純粹是巧合?當然可以。但仔細深入思考,你會發現那其實是奇蹟在「露臉」。有這種經驗的時候,你可以斥之為渾沌世界中任意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看出那其實是可能改變你人生的事情。我不相信無意義的巧合。我相信每一次巧合都是一道資訊、一個線索,告訴我們:你的人生某一面向需要你的關注。   你有沒有聽過自己內在深處平和且寧靜的「微小聲音」?你是否曾對人或事有過某種「直覺」?那種微小聲音,那種直覺,事後都證明是值得聽從的「通訊」。此外,巧合還是一種訊息。多注意各種巧合

的事情,最後就能清楚聽見其中的訊息。了解塑造巧合的各種力量,你會變得可以影響這些力量來創造出對自己有意義的巧合,善用機緣,體驗到生活中不斷開展的奇蹟,使你時時刻刻都對此心生敬畏。   大部分人都是一輩子過得有點煩惱,有點緊張,有點不安。我們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樣,咬著指甲等著,預期對方找到你,卻又希望對方找不到你。機會太靠近我們,我們會擔心,後來開始恐懼,又會立刻躲到陰影當中。人生之路不是這樣走的。有的人了解實相,有的傳承稱這種了解實相的人為「覺者」(enlightened)。覺者已經去除所有的恐懼、擔憂,沒有煩惱。你只要了解人生的通暢之路,了解能量及資訊之流,以及時時刻刻由智慧引導的生命之路

,就會隨時看見那奇妙的潛能。這時,你再也不會為世俗的事情煩惱,開始活得很心安,充滿歡喜。這時,你就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巧合事件。   生活,並在生活中看出巧合事件及其意義,就會和潛在的無限可能性領域連結。這裡是「魔法」開始之處,這種狀態我稱之為「同步命運」(synchrodestiny)。在這種狀態中,我們的欲望將自動獲得滿足。同步命運需要進入你內在深處的路徑,同時還要喚醒實體世界的巧合之舞。同步命運需要先了解事物的深層本質,找到不斷在創造這個宇宙的智慧湧泉,同時懷抱獲得機會、追求改變的願望。   開始深入探索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小的實驗:閉上眼睛,想一下過去二十四小時之內你做過的事情

;把你的記憶從當下往回溯到昨天的現在,用心眼盡可能詳細地找出你過去二十四小時內做了什麼事情,心裡曾浮現的念頭,以及觸動你的情緒。   然後,從中找一個主題,不一定是很重要、很特別的事情,然後全心全意地回想。好比說,如果你去了銀行,可以把自己的經濟狀況當作題目。如果你曾和診所預約掛號,就以健康為主題。如果去打網球或高爾夫球,就以運動為主題。訂好了主題,想個幾秒鐘。   好,接著我們來想過去的五年。從今天開始,你一年一年地回想,回想到五年前的今天為止。你要想的是這五年內你曾經在什麼時候去過哪裡、在幹什麼。盡可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想清楚五年來的一些情景之後,把你用在上面二十四小時回

顧的(經濟狀況、健康、宗教等)主題應用上去,回想你過去五年在這個主題上曾經發生的事情,想越多越好。假設說,你選擇了「健康」這個主題,或許會想起你曾經生病,醫生看過一個又一個,後來還因為這個病而戒菸,生活其他方面因為戒菸產生了變化,飲食習慣也變了,諸如此類,有太多可能性了。   你這樣思考自己所選的題目,回想曾經發生的種種事情、生活方式所受的影響等,我相信你在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巧合。人生很多事情常常是因為偶然的接觸、命運的轉折、事情的發展突然換了方向等等而發生。你的主題有可能一開始看似沒有什麼意義,但是經過回想、思考,很多事情突然一下子都串聯起來。沿著這一條線回溯自己的生活史,你會很清楚地發覺:

巧合竟然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要角。你會很清楚地看出來,當初只要有一件小小的事情不一樣,你現在可能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在什麼人生路途上,在做什麼事情。   即使你自認人生的道路都已規劃完成,有時還是會發生一些事情,以你完全想像不到的方式改變你的命運。你的生活每天都在發生巧合、小奇蹟,這是在告訴你:宇宙對你的人生有祂的計畫,遠非你自己夢想所及。我的人生,就別人的角度看是一路順暢,但我自己知道那是一連串的意外。我的過往同樣充滿了奇妙的巧合,一路把我引領到今天的我。   蒙巴頓伯爵(Lord Mountbatten)是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家父是蒙巴頓伯爵的個人醫生,隸屬印度陸軍。家父執勤時,經常

與蒙巴頓夫人接觸,後來彼此成了好朋友。出於他們的友誼,蒙巴頓總督伉儷後來鼓勵家父申請至英國做學術研究,以便成為皇家醫學院院士。所以,我大約六歲之時,家父就去了英國。不久,家母也離開印度,前往英國陪伴家父,留下我和弟弟照顧祖父母。   有一天,祖父母接到父親打電報過來,說他已經通過考試。這對家裡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天。祖父為自己兒子的成就感到驕傲,就帶我們上街去玩,慶祝一番。我們小時候從不曾有過一天這麼激動、振奮。祖父帶我們看電影,去遊樂場玩,去餐廳吃飯,還買玩具和糖果給我們。我們整天都醺醺然,樂不可支。然而,當天深夜,我和弟弟被一陣哭號聲吵醒,一時之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過很快就得知祖父

去世了。我們剛剛聽到的,就是家族裡的女性哭泣哀號的聲音。後來,他們把祖父的遺體送去火化,骨灰就灑在恆河。   我和弟弟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們徹夜難眠,不解祖父到底去了哪裡;他死了,但靈魂是不是還在?弟弟的反應有點不一樣。他身上開始脫皮,也不是因為曬到太陽。這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我們看了好幾個醫生,有個醫生很有智慧,辨識出我們最近受到的創傷,使弟弟產生一種自己很脆弱、不受保護的感覺,脫皮就是這種脆弱感形之於外的症狀。但是,他說只要我們的父母親回到印度,弟弟的症狀就會不藥而癒。結果父母親回來印度之後,他的症狀真的就消失了。   我現在回顧過往,就能看出小時候這些事情其實是我日後一生作為的種子。我

因為祖父的變故開始研究靈魂的本質,也開始研究身心關聯與健康的關係。我後來選擇的職業是一連串巧合事件的結果;這一連串巧合,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從父親和蒙巴頓夫人的友誼開始的。   後來,又有一些看似隨意的事件繼續影響我。求學時期,我最好的朋友是一個名叫奧波的年輕人,他很擅長寫作。我們的英文課只要是寫作文,他永遠是得最高分。和他在一起也很有趣,他不管做什麼,我都想跟。後來,他決定日後專事寫作,我自然跟著想成為作家。   可是,家父希望我當醫生。我和他面對面坐下來討論。我說:「不,我不想當醫生。我對醫學沒有興趣。總有一天,我要成為偉大的作家。我要寫書。」不久,我十四歲生日時,家父送了我幾本偉大

的文學著作,包括毛姆的《人性枷鎖》(Of Human Bondage)、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的《阿羅史密斯》(Arrowsmith)、洛伊.道格拉斯(Lloyd C. Douglas)的《華麗的癡迷》(Magnificent Obsession)。他當時沒說,不過這幾本小說都是講述醫生的故事。我看了之後,內心深受感動,於是起心動念開始想當醫生。   當醫生似乎是探索靈性的理想方法。我認為,發掘人體的奧祕之餘,有一天我也會探觸到人的靈魂。如果我沒有結識奧波,就不會對文學和寫作產生興趣;家父當時若是作法不同,與我爭執,而不是送我醫生的故事書鼓勵我,也許我現在就在當記者也

說不定。但是,蒙巴頓夫人、祖父、家父、弟弟、奧波,所有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及關係網,卻相互串聯起來,像是有個「巧合」共謀在塑造我的歷史,引導我來到現今如此享受生命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沉浸在「巧合」之網中。這道網一方面激勵我們,一方面引導我們生活。就像當下這一刻,我的命運已經引領我寫了這本書,透過其中的文字與各位交流;身為讀者的你則是正在看這本書。你走進圖書館或書店,看到這本書,打開封面,開始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讀書中提到的「同步命運」這個觀念。這樣的事實,本身就是足以改變人生的「巧合」。是什麼事情引領你來找這本書?圖書館裡有那麼多書,為什麼你選擇這一本,不選別本書?看過前面的一、兩頁之

後,你覺得自己會開始想做怎樣的改變?   不過,看出生活的巧合之網其實只是第一階段,這時你才剛要開始了解同步命運,活出同步命運。第二階段要做的是培養對巧合事件的覺察力,讓自己在巧合發生時,不致疏漏。後見之明很容易,但如果巧合一發生你就能掌握,將更能善用巧合事件提供的機會。而且,覺察力會轉變成能量。你越注意巧合事件,它出現的次數就會越頻繁。這樣,你就會有越來越大的「權限」接收引導你人生道路與方向的資訊。   活出同步命運的最後一個階段,你會開始覺知萬事萬物相關聯的狀態:每一件事都和下一件事有關,所有事情都互相「同步」。「同步」是比較輕鬆的講法,意指「一體聯合運作」。試想像有一群魚一起往某個方

向游動,然後所有魚瞬間一起改變了方向。牠們沒有什麼領隊在指示方向,也沒有先思考「我前面這一隻左轉了,所以我也應該左轉」,全體一起轉彎是瞬間自然而然發生的。這種同步性是大自然核心中一種全面性大智慧創造的。這種大智慧會透過我們所謂的靈魂,顯化在每一個人身上。   我們如果從靈魂的層次做人,就會發生很多事情。我們會開始覺察到統馭一切生命的精美模態與同步韻律。我們會開始了解我們一輩子的經驗、記憶塑造了現在的我們。我們驚奇地看著世界在眼前展開,沒有恐懼,也不再有焦慮。我們會注意到自身周遭的巧合之網,明白就連最小的事情也有其意義。我們發現,注意這些巧合,施之以願力,便可以在生活中創造特定的結果。我們會和

宇宙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連結在一起,並看出把我們結合成一體的靈性。我們掀開藏匿於我們內在深處的神奇性,陶醉在新獲得的榮光當中。我們自覺地把命運塑造成萬有創造性的表現;我們的命運本該如此。我們從這裡實現了最深的夢想,往開悟又邁進了一步。   這就是「同步命運」的奇蹟。 靈魂的本質 海洋浩瀚而巨大,沒有自我。從太空或月球看地球,海洋不過是環繞著地球的一大片藍色,平靜而無生氣。但是若一步步接近看,就會看到海洋其實一直動個不停,潮汐、洋流不斷來回旋轉、流動、起落。我們看到的這些「模態」其實是明確的實體。波浪起來後,你會看到它先是成峰,然後散開,最後沖向海岸。但是,你沒辦法把海洋和波浪分開。你沒

辦法拿個水桶到海邊,舀起一個波浪帶回家。你帶著相機到海邊對著波浪拍照,隔天一早再來,絕對找不到完全一樣的波浪。 要了解我們的靈魂,海洋是個很好的比喻。我們可以把海洋想成「全面實相」,一個無限可能性的場域,萬事萬物在其中同步運行的擬真層。這樣的一片海洋,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道波浪。我們從海洋受造出來,所以我們的核心永遠是海洋。海浪有一定的形狀,我們也有「全面實相」的各種模態。人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都存在這個浩瀚、永不休止的可能性海洋。海洋是「全面」,波浪是「局部」,兩者永遠緊密連結。 我們只要明白靈魂是從「全面」衍生而出,或者說,從擬真層衍生而出,我們在宇宙中處於什麼位置就十分清楚了:我們既是全

面的,也是局部的;人是從全面智力浮現出來的個別模態,而全面智力是每個人、每件事物的一部分。所以,靈魂有兩個部分,一是浩瀚的、全面的靈魂,一是個人的、局部的靈魂。前者存在於擬真層或神性層,強大而純粹,足以完成任何事情;後者存在於量子層,過著日常生活,維繫著每個人自我的本質。這個個人的、局部的靈魂一樣很強大而純粹,任何事都做得到。就像每個波浪都存有海洋的精髓,無限神性的無限潛力也都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每當我們說到「我」時,想到的「自己」就是個人靈魂,個人靈魂是永恆靈魂的「露出」。 我們若是懂得活在靈魂的層次,就會看見最好、最光明的自己是和宇宙全部的韻律連結在一起的。那時,我們就會知道自己足以成為奇蹟

創造者。我們會放下恐懼、渴欲、仇恨,不再焦慮、猶豫。活在靈魂層次意味著向下沉潛,穿越自我,穿越心智所受的種種限制,不再套牢在實體世界的種種事件及結果之上。

川崎病病童的冠狀動脈病變-由高危險基因到動脈病變之重塑與逆轉

為了解決合成皮脫皮原因的問題,作者林銘泰 這樣論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種原因還不太清楚的血管炎,好發於年紀較小的兒童,它有以下五個特徵:發燒持續五天以上、兩側非化膿性結膜炎、口腔黏膜發紅、四肢肢端皮膚脫皮、紅疹及頸部淋巴結。川崎病之所以愈來愈受到重視,有下列幾個原因:(1)隨著公共衛生的進步,川崎病已取代以往的風溼熱及風溼性心臟病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頭號要犯;(2)川崎病的血管炎,特別喜歡攻擊中型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由於冠狀動脈是心臟收縮時能量和氧氣供應的重要通道,若未得到適時而正確的治療,會有像老人家的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風險;(3)此病在台灣的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與韓國,根據健保局的資料,每

一年在台灣新增的病例約有800人左右,雖然沒有感冒那麼常見,但也不算太少。在過去這三十幾年來,人們雖然很努力的在找尋川崎病的致病機轉,但很遺憾的,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一般相信川崎病是擁有某些特定基因型體質的病童受到特定或一般病原體感染之後,進而造成宿主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及失調,導致血管炎性反應,進而引起此病。從過去的文獻我們擷取出1996到2002年之間,國民健康保險的資料庫中川崎病的流行病學資料,將其中未滿18 歲住院且符合川崎病診斷標準 (ICD: 446.1) 的病人列入統計,同時將這些資料轉型成累積分佈曲線(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我

們應用Kuiper’s test 來分析這條曲線並研究其是否有明顯的季節性分布。結果發現在研究期間,每一年的季節集中性均大於百分之九十九,意即有明顯的季節趨勢;這也支持了過去的理論,川崎病可能是由某些病原體所誘發的;有趣的現象是在台灣川崎病的高峰似乎在4-6月間較溫暖的春夏交界之際,然而在日本卻總是在最寒冷的冬天,同在東亞的兩個地域上的孩子,為何有著截然不同的發病型態,是不同的遺傳背景抑或是與環境中的微生物不同的互動模式所導致,目前仍然不明白。接下來我們就要跨進分子生物學的領域,從這個角度切入川崎病的致病機轉。從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知道川崎病在日本有全世界最高的發生率,這種情形於日本裔的移民身上也

可以發現;更有其他的family based的證據發現一個家庭裏若有一個孩子得了川崎病,他(她)的兄弟姐妹未來發作川崎病的概率是同年齡孩子風險的10-20倍,而且小時候得過川崎病的病患其兒女再得川崎病的機率也較一般民眾高出兩倍之多;這些都暗示某些基因在川崎病的致病機轉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許多的基因相關性研究(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已被廣泛的運用在搜尋像川崎病這樣的複雜性多基因疾病(complex trait disease)的致病基因(susceptible genes)。我們經過了文獻的搜尋和考慮,選擇了Dr. Onouchi在2008年所發表的川崎病風險基

因ITPKC作為我們這個研究切入的開始。我們一方面選定了這個ITPKC基因上的rs28493229作為研究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思考這個SNP如果能影響T淋巴球的活化,造成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那它是否與川崎病的某種臨床表現有關,這個部分的相關性是沒有文獻提過的,特別是冠狀動脈的影響或是卡介苗接種部位的紅腫與這個SNP的相關性如何,我們將一併來探討。這個部分的研究總共收錄了280位典型川崎病的病患,其中男性佔了61.8%,年齡的中位數是21.5個月大;其中有162位(佔57.9%)曾患有冠狀動脈病變 (coronary lesions);這162位曾有冠狀動脈影響的病人包含了51位中型或巨大冠狀動脈

瘤(coronary aneurysm)的病人,以及111位曾有冠狀動脈輕度擴張或是小型動脈瘤者;在rs28493229這個SNP上共有三種基因型分別是GG、GC和CC,這三種基因型在我們研究的280位川崎病人的分布是GG:GC:CC是236:43:1,對照組的分布則是454:37:1,若以對偶基因頻率(Allele frequency)的角度來看,C allele的出現頻率在病人組及對照組分別為8.04%及3.96%,兩組間的差異,不論是基因型頻率或是對偶基因頻率,在統計上都非常顯著(勝算比分別為2.23及2.12,p值均小於0.001)。在這些病人的臨床表現,我們依照rs28493229上

基因型的不同分成兩組(GG組及GC+CC組),觀察他們在臨床表現(六大診斷基準,diagnostic criteria)及卡介苗接種部位是否紅腫及膿尿(pyuria)的比例是否在兩組間有所不同,結果發現GC+CC這一組(也就是carrier of C allele)的病患相較於GG組有較高比例有卡介苗接種部位紅腫的現象(19/44 vs. 66/236; OR: 1.96,p=0.044);我們也進一步的分析了這個研究中病患年齡小於20個月的150位病人,結果發現帶有C allele的幼童(小於20個月)發病時卡介苗紅腫的比例高達71.4%(15/21),遠高於相同年齡群未帶有C allele

(即GG基因型)的病童(56/129, 43.4%),兩者之間的差異更大,更顯著(勝算比3.26,95%,信賴區間:1.19~8.94,p=0.017)。我們同時也將病人依照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分成兩組,各有162及118人,利用χ2 test檢驗C allele的有無是否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產生有關,結果發現沒有顯著相關(勝算比:0.85,95%信賴區間:0.45~1.63),接著再依據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度,區分病人為無影響、輕度影響及重度影響三類,利用3×2 χ2 test(卡方)分析,結果依然發現這個ITPKC基因的rs28493229多型性變化與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度無關。在這個部份的研究中

,我們首先發現基因ITPKC的多型性(SNP)與川崎病急性期的表現之一:卡介苗接種處紅腫有關,這是從來沒有人注意到或報告過的,同時我們也証實了,即使基因頻率遠較日本為低(8.04%相對於日本22.6%),這個遺傳變異(genetic variant)在台灣地區確實與川崎病的發生有關,也因為這個C allele與卡介苗紅腫相關,似乎也暗示了這個ITPKC的多型性,是經由過度激發的免疫功能,進而促進川崎病的發生。最後一個部份則是關於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重塑的探討;已經有報告顯示川崎病病人即使在病程晚期,血管周圍及心肌的纖維化及細胞間質的重組仍持續活躍的進行,所以我們猜測纖維化的相關指標可能可以作為偵

測相關心臟事件的指標。在這部份的研究中,我們收錄了35位青少年及年輕人[25位為川崎病-無冠狀動脈病變(KD-N(on)CAL)組,10位為川崎病-冠狀動脈持續病變(KD-P(ersistent)CAL)組] 和25位類似年齡(age-matched)的控制組參與這個研究。冠狀動脈持續病變的病人均接受過電腦斷層檢查(佔8/10或80%個案數)或血管攝影(佔7/10或70%個案數)來確認冠狀動脈損傷狀態,並藉由影像學來定義和定量冠狀動脈損傷情形,包括冠狀動脈瘤的數目、冠狀動脈的鈣化負擔(calcium burden)、在冠狀動脈瘤中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冠狀動脈的狹窄(stenosis)程度。基本的

實驗室測量包括血清中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肝臟酵素[(包括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ST)及丙胺酸轉胺酶(ALT) ]以及高感度的C反應蛋白等,至於纖維化的指標則以血漿中的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II procollagen (PIIIN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及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來代表。我們分析了這些標記在三組病人間的分佈有無差異,也評估所選定的纖維化指標是否與影像學上定量的指標呈現某

種有意義的相關。結果發現KD-PCAL組的PIIINP的濃度明顯地比從來沒有冠狀動脈問題的病患(KD-NCAL)組來得高;更有趣的是這兩群病人PIIINP值均比同年齡的對照組要來的高;MMP-9、TIMP-1的濃度以及MMP-9/TIMP-1的比值則低於對照組;與電腦斷層上各個冠狀動脈異常分數相關的生物指標中以PIIINP的相關性最好,如果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PIIINP與冠狀動脈狹窄分數(stenosis score)和血栓形成分數(thrombus score)的相關性最好(r值分別是0.72與0.64,p=0.01);運用趨勢分析(trend test)調整(adjust)了年紀、性別、身

體質量指數(BMI)、血壓及HDL-cholesterol的濃度等可能的干擾因子(confounding factor)之後,P IIINP的濃度仍然與電腦斷層上冠狀動脈病變嚴重度分數呈現有意義的相關,特別是狹窄分數(coronary stenosis score,p=0.03)與血栓分數(coronary thrombus score,p=0.05)。根據文獻,這篇研究應該是第一篇研究川崎病在發病十餘年後細胞間介質(extracellular matrix)相關的生物指標(biomarker)變化的文章,我們有以下叁個重要的發現:(1) 膠原蛋白(collagen)合成的指標之一,PIIIN

P,在有川崎病病史的青少年或年輕人是高於一般的健康人,特別是在有持續性冠狀動脈病變的病人,(2)更重要的是這個PIIINP的濃度高低是與病人定量化的冠狀動脈病變指標(包括狹窄分數與血栓分數)呈現正相關;而且(3) 看似沒有冠狀動脈病變的病人,這個膠原蛋白合成的指標PIIINP還是處於不正常的狀態。整體而言,我們可以推論在川崎病發病的晚期(十數年之後) 膠原蛋白的合成(turnover)仍處於不正常的狀態,而且可能與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度、細微血管病變或是心肌的纖維化都有關係。總結來說,由這三個部份的研究,我們證實了川崎病的確有明顯的季節性分布;再由遺傳的角度切入,肯定了與ITPKC 基因相關的T

淋巴球活化是川崎病發生的重要步驟;最後應用間質重塑的指標監測,我們發現在川崎病的晚期,纖維化的相關指標仍然不正常,這個新發現不但呼應了過去的病理報告,也為日後川崎病的追蹤與治療開啟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