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天氣20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合歡山天氣20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大羊寫的 山行。台灣百岳 和林麗琪的 野花散步:林麗琪的四季野地隨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十一篇氣象也說明:馬祖海面等17 個海面的風向、風速、浪高及天氣狀況等預報,供沿海漁. 民海上作業參考。 ... 龍洞、太魯閣、三仙台、蘭嶼、綠島、小琉球、合歡山及玉山計15 處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日幸福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陳建志所指導 郭葶嘉的 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之蝶相與棲地經營管理研究 (2019),提出合歡山天氣20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安森林公園、蝶相調查、棲地管理、都會公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生命科學系 陳一菁所指導 張瑛鑠的 以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台江內海的歷史氣候 (2019),提出因為有 紅檜、樹輪、穩定氧同位素、臺江內海的重點而找出了 合歡山天氣20天的解答。

最後網站合歡山天氣預報30天則補充:每團可載20人非假日Nov 04, 2020 · 合歡山位在南投與花蓮的交界,每個季節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色,像是夏季可以在合歡山上看到銀河,5-6月則是合歡山杜鵑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合歡山天氣20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山行。台灣百岳

為了解決合歡山天氣20天的問題,作者李大羊 這樣論述:

天神送給台灣最美麗與感動的禮物 與山同行,探索如史詩般的百岳傳奇   台灣雖是不大的島嶼,卻擁有過半的廣大山區,超過海拔3000公尺竟有268座,可說世界少有,中央尖山、南湖大山、能高山、奇萊山、雪山、大霸尖山、玉山、秀姑巒山、東巒大山……這些百岳氣勢磅礡,令人目眩神迷!登山也成了台灣人最常從事的戶外活動之一。   山林中的玉山杜鵑、玉山繡線菊、玉山薄雪草、玉山薔薇、阿里山龍膽、玉山金絲桃、高山沙參、尼泊爾蕭賴……四季植物輪流綻放,加上各種原始森林、玉山箭竹原、高山灌叢、草本植物群落、雲海、高山湖泊,棲息於此的台灣黑熊、台灣長鬃山羊、台灣水鹿等哺乳動物;帝雉、火冠戴菊、金翼白眉、酒

紅朱雀、栗背林鴝、岩鷚……珍貴鳥類;以及稀有的阿里山山椒魚、雪山草蜥等豐富自然生態,岳界常把台灣高山如此美景稱為「天神的後花園」!   本書為作者李大羊從20多年前開始攀登台灣百岳以來,每每將自己於山中的心情用文字表達出來。飄零的落葉,變幻的白雲都能帶來心靈的感受和人生的體悟。全書文字流暢情感豐富,分章將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及其支稜和其他山塊等不同區域的百岳紀行,以散文的方式呈現佐以全彩圖片及簡潔的版面設計;即便不是資深的登山客,也能帶你走進跌宕起伏的山旅,一同感受共鳴有如靜夜山谷的回音,一起領略宛如天神送給台灣的最美禮物。   把山下所有事情放下上山,唯有如此才能澄心淨慮,透過身

體的苦勞與大自然的感觸,觀看到生命不同的面相。山下紛紛攘攘的事何其多也,何不在山上為自己留一塊淨土?這正是爬山迷人的地方! 本書特色   1.以精采圖片和感性的筆觸描寫宏偉壯麗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及其支稜和其他山塊的二十年紀行。   2.文末附上每段活動的地圖、行程安排、注意事項及裝備需求,方便讀者理解文章內容的行程與地理位置。   3.此書不全是一本登山的工具書,不登山的人也適合閱讀!

合歡山天氣20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椅子操是很常見的一種運動,
我把好用又簡單的動作,整理成椅子操三部曲,

這是第一集,頸部放鬆,
讓你邊看邊做,提高頸部活動度。

0:00 別坐太久喔
0:53 第一個動作 - 頸後肌群按壓
1:54 第二個動作 - 頸部表層筋膜拉伸
3:08 第三個動作 - 側頸與斜角肌拉伸
4:20 第四個動作 - 頭皮筋膜放鬆
5:16 第五個動作 - 胸鎖乳突肌放鬆
5:54 第六個動作 - 脊椎伸展
7:19 第七個動作 - 前後腳弓箭步前側筋膜放鬆
8:22 第八個動作 - 前後腳弓箭步腰部筋膜放鬆
9:16 第九個動作 - 墊腳尖
10:00 結語

下面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手腕隱隱作痛?你可能會後悔沒有早點發現的疼痛訊號
https://youtu.be/tg4P5ejc6CI

透過輔具調整訓練強度,運動搖擺墊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https://youtu.be/8v6nZOaWFeU

有關骨盆歪斜的答案,都在這部影片裡了
https://youtu.be/KgbjGncYBhI

打造完美頸椎,想怎麼低頭就怎麼低頭
https://youtu.be/gGiL3T64tww

手指麻麻的?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喔
https://youtu.be/ueLVNOuCocs

網球肘的復健指南
https://youtu.be/wN-XjCDx9Rg

保養手臂的五個伸展運動 - 預防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https://youtu.be/bHBJkoteM8E

下背痛、膏肓痛的救星,上半身滾筒筋膜放鬆
https://youtu.be/IrQ8tdd603w

肩膀健康的隱形殺手『肱骨前移』,肩膀痛,別輕忽。
https://youtu.be/l7ojcgFNfCU

訓練無法突破,有可能是你的肋骨外翻了喔
https://youtu.be/-H75tY3fYAw

別再抬頭挺胸,正確的『縮肚長高』站姿,讓你不再因久站而腰痠。
https://youtu.be/OwESSKODNRo

天氣超好出大景,最簡單的百岳,新手也可以輕鬆征服的合歡山。
https://youtu.be/6N1LfWYnaFs

走路是怎麼走成假胯寬的?什麼運動適合假胯寬的人做呢?
https://youtu.be/sAwx6yYLQvQ

五十肩第三期能做什麼運動?重建肩胛肱骨節律會很難嗎?
https://youtu.be/SOVJ3vUBqmA

五十肩能逆轉嗎?五十肩確診的三個症狀,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6NcdyoYtkQs

【拇指外翻】拇趾外翻會有什麼前兆?居然跟『它』沒力有關?
https://youtu.be/x2LFB3Rv9E8

睡前拉筋十分鐘,睡個好覺比什麼都重要。
https://youtu.be/vdIugUHKGWg

脖子會往前伸的人一定要看,這部影片能讓你的頸椎再撐500年。
https://youtu.be/pY4AVIQ1VY4

玉山我來啦,這可能是最難爬的山,有人花了兩年也爬不上去。
https://youtu.be/292uNJ9klds

別再碎碎念了,我頭好痛怎麼辦?
https://youtu.be/8r7wCuAh2dM

Vlog #1 今天放風出去玩,順便上點課。
https://youtu.be/DkUb25XBDYk

肩膀健康,生活好便利,準備一條彈力帶,來鬆開角度受限的肩膀吧
https://youtu.be/-7p4awI21FI

在家用彈力帶就能完成的髖關節鬆動術,促進關節組織液循環,保持下肢的彈性與活力。
https://youtu.be/JAsXfFOjs2A

一碰就痛,為什麼足底筋膜炎這麼難好?除了放鬆,足弓的力氣也能訓練,想知道要怎麼在家訓練足弓的肌肉嗎?
https://youtu.be/9bwMrxQMb_g

一碰就痛!足底筋膜炎真的好惱人,為什麼我會得足底筋膜炎?除了上醫院,其實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足跟矯正運動,也可以加速它的康復唷。
https://youtu.be/Lxt6G_-zJmc

今天挑戰用八分鐘,用滾筒完整的放鬆你的下半身;從此之後,家裡的滾筒不再只是個占空間的裝飾品了。
https://youtu.be/T5FaG9OZnCk

每天五分鐘,跟我一起做全世界最好的脊椎運動,保護脊椎不受傷,輕鬆快活一世人。
https://youtu.be/xE5y8Lw4wy0

久坐也會有運動傷害,跟我一起每天只花五分鐘,疏通阻塞的血液循環,打斷傷害的累積。
https://youtu.be/cborst0Nai8

你知道骨盆前移會害你瘦不下來嗎?如果你也有骨盆前移的困擾,快來跟我一起做運動。正確的體態加上運動,就是減肥的最佳配方唷。
https://youtu.be/-lVP9lbSYxI

躺著也能訓練核心的動作,輕鬆到會不小心睡著?骨盆前傾和臀肌失憶症有難分難捨的關係,幫你找回臀肌的記憶
https://youtu.be/TbixyhnVB1I

是翹臀還是骨盆前傾?超簡易3秒評估,別再把骨盆前傾誤當成翹臀囉。下交叉症候群簡易拉筋法,教你搶救歪斜的骨盆。(上集)
https://youtu.be/SPjIcD_8Bwc

核心強等於內力強?今天來做超簡單的核心運動,讓你能穩定身體,提高運動效率。
https://youtu.be/9ePFzKtrRl0

呼吸法真的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善用呼吸,就能解決,這部影片讓你五分鐘知道三大呼吸法的應用。
https://youtu.be/683LeSVDBCw

韓式歐巴跟美式浩克的肩膀有什麼不一樣呢?有什麼運動是可以有效改善圓肩呢?物理治療師啾c帶你練出韓式歐巴的肩線!
https://youtu.be/5JR8kiH1G4o

腰酸背痛,可能是你『胸椎活動度不足』喔! 物理治療師讓你六分鐘學會如何評估和解決腰酸背痛。
https://youtu.be/h6886T-9xWc


#啾c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之蝶相與棲地經營管理研究

為了解決合歡山天氣20天的問題,作者郭葶嘉 這樣論述:

有鑑於臺北市近幾年來都市化快速,很多綠地改建成停車場或是商業大樓,部分生存於森林及林緣的蝶種消失,降低了臺北市蝴蝶族群的數量及多樣性,由於棲地受到破壞,都市的公園、綠地遂成為蝶類的重要庇護所。而北市府近年來全力推動「生態城市」以及「永續發展」,期盼臺北市的經濟穩定成長外,保育生態環境的腳步也不懈怠。本研究使用穿越線調查法,以探討大安森林公園的蝶相組成、各穿越線區塊的時空分布及蝶相與環境的關係,依環境不同分為9 個區塊進行調查,每一區塊選擇一條穿越線,環境類型依序為榕樹與果樹,花廊與爬藤植物,變葉喬木,熱帶植物,音樂台與螢火蟲復育地,水池,活動廣場,捷運站以及紀念碑與竹林。自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0 月,為期一年的調查,每個月進行至少兩次的有效調查,調查時段分為上午9 時至11 時30 分,下午為1 時至3 時30 分,共記錄5 科50 種3024 隻次,種類出現最多為蛺蝶科(Nymphalidae)22 種,而台灣紋白蝶(Pieris canidia)為調查密度最高之蝶種。在9 種不同的環境類型中,以音樂台與螢火蟲復育地(MF)出現最多蝶種,而活動廣場(AS)所記錄之蝶種最少。影響蝴蝶種數與隻次的環境因子依序為:相對濕度、溫度、風速,林冠遮蔽度與蝴蝶活動呈不顯著相關。蜜源植物利用情形,鳳蝶科(Papilionidae)的種類多選擇木本與大型的草本植物;蛺蝶科(Nym

phalidae)的蝶種食性多變,較無明顯的蜜源植物對象;灰蝶科(Lycaenidae)與粉蝶科(Pieridae)多選擇大量盛開的蜜源植物。寄主植物利用情形,監測到4 種蝴蝶有產卵行為。園方目前可根據公園內各區塊環境持續經營管理,定期修剪草地及遮蔽度高的樹種,產生冠層孔隙,提供充足陽光,促進地面植被更新,使能增加蝴蝶經過此區塊之機率,進而也可豐富民眾賞蝶之多樣性。適度種植原生種蜜源植物,依季節變化種植相關之原生種植物,提供穩定蜜源及能利其繁殖之寄主植物,也可增加蝴蝶停留時間並讓民眾觀察之。

野花散步:林麗琪的四季野地隨筆

為了解決合歡山天氣20天的問題,作者林麗琪 這樣論述:

自然繪圖就像一把鑰匙,邀讀者一起體驗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命脈動      自然風情畫家林麗琪每天持之以恆的山林散步,   以繪畫仔細描繪自然,將巧遇的花草、昆蟲以及生活裡的蔬菜水果一一入畫。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台灣各地的海邊、高山、野地,   完成了無可取代的野花散步。     山林裡的任何動靜無不吸引著林麗琪的目光,   她看見飛舞的蝴蝶、啃食葉片的蟲子,   鳥兒在枝頭覓食跳躍移動的身影,感覺植物的呼吸。   出其不意遇見的野地生命,總是鼓舞著她藉由描繪葉片、花朵,   掉落野地的一段枯枝,記錄生物成長的過程與驚奇。   跟隨季節更迭的腳步,學習自然豐美的變化,   感受空氣中的濕度、氣味,讓

自己融入環境,   感覺每一地方的獨特與差異,記錄、畫畫可以整理思緒,   發現微妙的事物,聽到細膩的聲響,讓自己沉浸在美妙的環境。     自然繪圖就像一把鑰匙,開啓我探索野地的方式,   讓我體驗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命脈動。   自然賦予我靈感的泉源,期待從觀察自然開始,喚起原始的感動。   野地不修邊幅的模樣讓我歡喜,   總有一股動力在我的內心攪拌、翻騰,   野花的生命催促我登上山崖探望,到海邊尋找沙灘上的花朵,   追求野花的路程讓我充滿喜悅……   有趣的探險成為美麗的記憶足跡,   順利變成一張張的植物畫,豐富我的創作題材。—— 林麗琪 作者簡介 林麗琪   每天持之以恆

的山林散步,以繪畫仔細描繪自然,將巧遇的花草、昆蟲以及生活裡的蔬菜水果一一入畫。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台灣各地的海邊、高山、野地,完成了無可取代的野花散步。曾為郵政總局繪製香花郵票、玫瑰花明信片,並曾獲小太陽最佳插畫獎。著有『林麗琪的秘密花園』、『我的自然調色盤』、『媽媽的廚房菜』以及最新出版的『野花散步』(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花送幸福』(上旗文化出版),插畫作品有『植物Q&A』、『菜市場蔬菜圖鑑』(以上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賞葉』(商周文化)、『我的春夏秋冬』(和英文化)。 Chapter 1  野花的春天                                4 春日野

花                                            6 野草陽台散步                                       10 田園野花                                           14 大鹿林道                                           16 翠峰堇菜                                           20 觀霧公路的胡麻花                                   23 檞寄生      

                                       26 太平山谷的和諧共鳴                                 28 太平山櫻                                           31 山毛櫸落葉                                         34 日本鳶尾                                           38 災後重生                                           40 毬蘭            

                                   42 濱苦菜                                             44 合歡溪水岸                                         46 前進小奇萊                                         48 研海林道                                           52 大屯山色                                           56 面天山          

                                   60 大屯西峰的伏牛花螞蝗                               64   Chapter 2  夏日樂章                                 68 自由奔放的野地                                     70 丹鳳山的威脅                                       72 發現原生種植物                                     74 岩上之花的唐杜鵑               

                    76 台灣月桃                                           78 雨天的奇幻旅程                                     80 深山野牡丹                                         82 野花博覽會                                         86 磺溪                                               90 野叢裡的魔幻                        

               92 望幽谷野地                                         94 魔鬼植物的蒺藜草與紅瓜                             98 麟山鼻的藻礁                                      100 水鴨腳海棠                                        102 水尾漁港的野花                                    106 倒地蜈蚣                                          

110 合歡溪畔的野花                                    114 探訪小奇萊                                        120 合歡山坡的野花                                    124 連峰步道的自然組合                                126 爬森藤                                            128   Chapter 3  秋的悸動                              130 壯圍海岸的野

花                                  132 颱風最前線的海濱植物                            134 秋日的丹鳳山坡                                  136 山谷旁的蕈類                                    138 南五味子                                        140 洋紫荊                                          143 菜公坑                            

              144 丹鳳山坡的南嶺蕘花                              146 秋日的台灣山菊                                  148 安農溪河畔                                      150 合歡山野溪                                      152 司立富瀑布                                      154 岩坡上的烏皮茶                                  158 糖果子般的鄧氏胡

頹子                            160 大屯山峰的五節芒草原                            162 七星山神秘之境                                  164 桑寄生與綠啄花                                  166 飛旋的黃杞翅果                                  168 俄氏草                                          170 秋天的不速之客                                 

 172   Chapter 4  沉浸冬日                              174 大屯山南峰                                      176 愛情與耳莢相思樹                                180 大頭茶                                          182 竹子湖的山桐子                                  184 米碎柃木                                        187 紅果金粟蘭      

                                188 小紅帽與草河畔野花                              190 鰲鼓濕地                                        192 大頭茶林徑                                      196 青苔、蕨類與台灣款冬新葉                        198 紅榨槭散步                                      199 美麗的地衣與落葉                               

 200 狹葉莢蒾的路徑                                  202 植物花芽的禦寒術                                204 冷水坑的山月桃                                  206 大雪山林道                                      208 野豬奇遇                                        210 麟山鼻海岸步道                                  212 毛地黃                  

                        214 鞍馬山201林道                                  216 殘冬色澤                                        218   作者後記                                       222 作者後記 記錄野花風景     時間的推移進展,讓人生有著不同階段的體會,在兩個兒子上小學及幼兒園的年紀,流浪到我家陽台的小狗莉莉,已在去年到另一個國度奔跑嬉遊。莉莉是全家人的好朋友,回想莉莉和我一同走入自然的那段時光,腦海充滿許多驚險有趣的畫面,莉莉陪

伴我們全家十七年的歲月中,雖然惹了不少麻煩,卻也留下許多深刻的回憶和百感交集的感觸。如今兒子們已經長大就業,現在的我除了走進住家旁的丹鳳山之外,有時也會探訪美麗的大屯山林,偶爾抽空與朋友結伴前往中高海拔的山區。   走進山林時,樹林裡的任何動靜無不吸引我的目光,我看見飛舞的蝴蝶、啃食葉片的蟲子,鳥兒在枝頭覓食跳躍移動的身影,感覺植物的呼吸。出其不意遇見的野地生命,總是鼓舞著我藉由描繪葉片、花朵,掉落野地的一段枯枝,記錄生物成長的過程與驚奇。自然繪圖就像一把鑰匙,開啓我探索野地的方式,讓我體驗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命脈動。   跟隨季節更迭,學習自然豐美的變化,感受空氣中的濕度、氣味,讓自己融入

環境,感覺地方的獨特與差異,記錄、畫畫可以整理思緒,發現微妙的事物,聽到細膩的聲響,讓自己沉浸在美妙的環境。自然賦予我靈感的泉源,期待從觀察自然開始,喚起原始的感動。   野地不修邊幅的模樣讓我歡喜,總有一股動力在我的內心攪拌、翻騰,野花的生命催促我登上山崖探望,到海邊尋找沙灘上的花朵,追求野花的路程讓我充滿喜悅。在這秋高氣爽的秋日,疏落的蟬聲像是提醒我存於心中的野花時間表,再度吸引著我步入林野,看看台灣山菊開了沒?肺形草在坡地上現身了嗎?   謝謝先生與家人的支持,與妹妹聊天討論的過程常帶來許多發想,還有經常一同出遊的寶玉、惠頁、妹妹、沈老師與胡老師,讓我有更多親近山林的機會。有了老朋友

的幫忙,一起尋找與探訪自然的路程,有趣的探險成為美麗的記憶足跡,順利變成一張張的植物畫,豐富我的創作題材,由衷的感激你們。二十年前參加由鄭明進老師指導的奇岩社區媽媽繪畫班,老師帶來豐富精緻的繪本與學員分享,引領我進入繪畫創作,成為我的生活重心,老師就像一座燈塔給予每個畫者適切的方向。鼓勵提攜我記錄自然的張蕙芬總編,讓我揮灑自由的創作空間,總是接受我的想法,實現野花散步的夢想。最後感謝天下文化給我出版的機會,雖然完成了,只要山林還在,記錄野花風景是一輩子的事情,雖然沒完沒了, 卻讓我甘之如飴! 野花的春天 春日野花 陽光終於驅逐停滯多日的寒流,走在回暖的天氣中,全身彷彿解凍般溫暖起來,綠意盎

然的二子坪山壁,蛇根草聚攏的花苞,由粉綠色漸漸變化為白色的花冠,集結沈寂許久的能量,綻放了第一朵純潔的花朵,透露春天來臨的訊息。這條綠色長廊,隨著時序變化各種野花的色彩,紅楠枝頭萌生的芽苞,鮮嫩新葉呼之欲出,山壁上有長柄卵果蕨、生根卷柏、水鴨腳海棠,輪番上演各有特色的植物。(圖01-2) 陽投公路旁,華八仙、莢蒾就像山林的野花序曲,以簇生的米白色花序揭開春天的序幕,桔梗蘭、燈稱花和懸鉤子紛紛伸出花蕾,如同報春花般展現新氣象,山櫻花洋溢桃色、粉紅色的花容笑饜,如同萬花筒般炫耀山林,花序從看似乾枯的花芽冒出,芽苞像就鱗片般,層疊包裹著花蕾,開裂苞片伸出花梗,修長的花萼,好似一件有腰身的合身上衣,搭

配裁減成六片的長裙,裙擺有裂口設計,輕盈絢爛的花朵裡,花絲貼著花瓣,由花萼保護著子房,我淺嚐萼片裡的透明蜜汁,有股清甜的滋味,難怪綠繡眼搜索每一朵新鮮的花蕾品嚐。(圖01-4) 山徑旁的野花爭相綻放,堇菜的葉片擠出石階的縫隙,佈滿邊坡的通泉草,開了夢幻的紫色花朵,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能見到繁花似錦的繽紛花朵,呈現春天蓬勃的朝氣。(圖01-1,01-3) 【野地隨筆】雨後晴朗的天氣,乾淨無塵的空氣讓人打開心胸暢快呼吸,我踩踏林徑堆疊柔軟的落葉,有種遠離塵囂的舒適,空氣中滿溢著野花香,那是莢蒾初開放的味道。 野草陽台散步 春節前,花台上陳年的園藝植物呈現老態疲憊的模樣,我展開大刀闊斧的修枝作業,剪

除了植株的老葉與朽敗的枝條,迎接即將隆重登場的野花季節,散佈陽台的野花正如火如荼的繁衍成長,紫花酢漿草佔據毬蘭的花盆,緊鑼密鼓綻放粉桃色的春日宣言,她那勤奮的精神,讓我捨不得摘除這叢象徵春天的代言野花。 挪動矮牆上的盆花位置,赫然發現,早已結了心形鼓膨小果子的台北水苦賈,竟然趁我忙碌年節的時刻,悄悄打開花蕾,青藍色花朵的浪漫,柔軟了堅硬的水泥牆,小毛茛錯綜交結相互依偎的莖生葉,攻城掠地佔領一處陽光充足的地盤,小毛茛與毗鄰的點地梅、蓬萊珍珠菜打交道,三方維持良好的友邦關係,各自找到安居樂業的地方。(圖02-1,02-2)

以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台江內海的歷史氣候

為了解決合歡山天氣20天的問題,作者張瑛鑠 這樣論述:

臺江內海的存在為早期社會提供重要的航運功能,成為荷治時期、鄭氏時期與清領時期的主要活動範圍,不但政治、軍事與經貿中心均設立於此,亦為歷史事件與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場域。1823年七月的大風雨使曾文溪主流河道改道,洪水挾帶大量泥沙流入臺江內海,加劇內海浮覆陸化的進程,使臺江內海浮覆在近兩百年內。由於氣象觀測資料時間有限,因此本研究試圖以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臺灣西南部早期的水文氣候,並以重建的氣候序列與歷史文獻的氣候紀錄比對,試圖補足不連續的歷史紀錄,瞭解臺江內海浮覆過程的長期水文氣候變化。本研究以阿里山地區6支紅檜建立1553-2015年的穩定氧同位素序列表並重建全年與當年五月至十月的平均降雨量

。穩定氧同位素重建的降雨量與災害嚴重度結果顯示,1823年並沒有特別高的降雨峰值,亦未發生特別嚴重的洪災,但1800-1835年是雨量相對豐沛的時期,也是洪災連續發生的時期。本研究結果支持1823年的大雨事件並非極端強烈的天氣事件,而是1800-1835年間的豐沛降雨量,加上曾文溪上游地質脆弱;下游河床坡度平緩,使溪流挾帶的大量泥沙於下游河道沉積,促成河道發生改變,並於1823年河川改道注入臺江內海後,帶來大量泥沙,使臺江內海於近兩百年內逐漸浮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