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定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周杰倫定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多聞寫的 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附贈兒童專屬《數位小公民養成記》】 和野蠻小邦周的 周公哪有這麼神:課本沒教的兩周史教室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被爆華人區置業定居周杰倫現身墨爾本買花冧老婆- 棱角媒體也說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字畝文化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許維德所指導 黃美池的 黑衣墨鏡下的原生情感與認同抉擇:論羅大佑的專業認同與國族/族群認同 (2009),提出周杰倫定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羅大佑、專業認同、國族/族群認同、生命史。

最後網站41歲周杰倫計劃退休移居澳洲,已購五千萬豪宅,網曝在昆凌名 ...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周杰倫定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附贈兒童專屬《數位小公民養成記》】

為了解決周杰倫定居的問題,作者曾多聞 這樣論述:

──寫給數位時代所有家長的教養提案── 記者媽媽全方位大膽摸索、細心研究數位時代的教養新課題 提供具有實證基礎的教育新知與實用策略 讓親子共同撐好「數位保護傘」!     數位科技帶來便利與機會,也在生活中埋下風險與危機。遇到孩子沉迷3C、遭遇網路霸凌、對網友缺乏戒心、誤信網路假消息……的情況,該如何陪伴他們面對網路時代的新課題?難道只能限制他上網、沒收他的手機嗎?     本書作者曾多聞,是主跑文教線的記者,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出於保護孩子的天下父母心,她發揮記者的調查力,對於如何降低兒少上網的潛在危險進行長期而深入的探究,寫成本書,分享給所有擔心孩子過度上網又不懂得防範網路風險的家長。

    書中對於如何引導孩子掌握上網原則,提出具體可行的做法,也針對孩子在網路世界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提出因應之道與預防對策。家有學齡兒到高中生的父母,都可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養點子,幫助孩子無憂享受數位生活。     這是一本為所有家庭寫的「數位公民教育」之書,給家長最全面的數位教養攻略,並加贈兒童專屬小書《數位公民養成記》一冊(48頁,有注音),以六則圖文故事帶出兒少上網的正確態度與觀念,讓數位素養從小扎根。     #數位時代的教養攻略   #給孩子參與數位社會的完整裝備   #用數位教養為孩子撐起保護傘   #保持參與孩子的數位生活   #從小培養健康的3C使用習慣   #教出

不迷網的數位小公民   本書特色     ★K~12分齡漸進的教養策略   從學前到國小低中高年級、國中、高中,分齡來談數位教養的六大重點議題,依據孩子在不同年齡的網路使用狀況,提出適齡的教養對策與解方。     ★清楚條列學習重點   用條列方式整理出段落要點,幫助家長快速掌握孩子的學習進程,各個階段的重點觀念都不遺漏。     ★切合108課綱推動核心素養與高中多元選修課的教學需求   全面性整合數位公民教育的基礎課題,提供豐富的討論問題與教案範例,是設計「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與「媒體識讀」相關課程的好幫手。   鄭重推薦     常玉慧|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節目製作主持人   陳逸玲|臺灣展

翅協會秘書長   程金蘭|臺北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黃兆徽|臺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益豐|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長   楊惠君|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分眾報總監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序)     本書實用性高、面向多元,如同給了進入到茫茫網路新時代裡無法理出教育方向與座標的家長們,一個找到出口的指北針。──楊惠君(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分眾報總監)     你很煩惱如何讓孩子安全、聰明的使用網路嗎?本書會是您的好幫手!書中提供兒少數位教養新知及實用策略,引導孩子有能力因應數位世界中的機會與風險

。──陳逸玲(臺灣展翅協會祕書長)     趁早培養孩子的數位素養,否則就像讓他們在網路高速公路上無照駕駛,隨時可能造成難以預防的傷害。──常玉慧(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節目製作主持人)

周杰倫定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守護廣東話|居港33年美國人YouTube教廣東話兼打麻雀 :如果香港人講普通話便不是香港了
「碰!」美國人Sue Marguerite以一口流利的廣東話碰了三隻白板,成功加多一番。這位喜歡打麻雀的外國人,洗牌、叠牌、摸牌手法純熟利落,看起來絕非新玩家。她一手打牌的功夫,全是從奶奶身上得來的。Sue在1988年來香港定居開始學習廣東話,後來嫁了香港人,生下的一子一女都早已長大成人,現於美國工作。閒時,她會跟奶奶和朋友湊麻雀腳一起打個痛快,「以前每次我問老公『奶奶到哪裏去了?』老公都說她去了游乾水。」自1992年開始,Sue便跟奶奶學游乾水,打了二十多年,Sue的技術早已非常熟練,「打牌最開心的部份便是跟朋友一起洗牌的時刻,所以我不喜歡自動洗牌的麻雀枱,不能洗牌的設計真糟糕。」

Sue在美國讀大學,當時關係最要好的兩位女同學都是香港人,二人經常以廣東話溝通,說話速度快,經常邊說邊笑,引起Sue對廣東話的興趣。女友人經常在駕車時播放張國榮的歌曲,Sue輕輕哼起一句「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想當年,這是她唯一聽得懂的歌詞。時至今天,王菲、林憶蓮、孫燕姿、周杰倫的歌她都有聽,譚詠麟《一生中最愛》是她最喜歡的廣東歌。縱使年輕時她曾因聽不懂女友人們的對話而生氣,但這樣的經歷令她成了「active listener」,學懂長時間認真地聆聽陌生的語言,從而嘗試去理解及模仿,為她學習廣東話打好了基礎。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21/2NI5DPZQJ5HYDC2QSETXHWDUE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廣東話 #美國 #打麻雀 #普通話 #周杰倫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黑衣墨鏡下的原生情感與認同抉擇:論羅大佑的專業認同與國族/族群認同

為了解決周杰倫定居的問題,作者黃美池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對羅大佑生命史的分析,探索他專業認同與國族∕族群認同發展的過程及狀態。一方面理解一個受過醫學專業訓練的準醫師,為什麼在面臨人生最重要的就業選擇及生涯規劃時,無法對醫師專業身分產生認同,反而專心在原本應該只是業餘玩票性質的流行音樂創作工作。另一方面也探討一個客家人與福佬人的綜合體、一個道道地地的本省人,為什麼會如此堅定地建立起個人對於中國國族主義的認同?他的認同發展是如何形成的?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其專業認同以及國族/族群認同的形成基礎是什麼,影響其認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本研究將羅大佑的生命史分成四個階段分析:(1)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954-1971)、(

2)音樂初放光芒時期(1972-1985)、(3)音樂專業時期(1986-1999)、(4)音樂政治時期(2000-2009)。就專業認同的部分而言,羅大佑在音樂初放光芒時期受困在醫學與音樂的掙扎中,面臨人生道路的重要選擇。這樣的不確定感,終於在音樂專業時期有了決定性的突破,羅大佑在這個時期捨棄醫師專業身分,堅定地擁抱音樂工作,完成他的音樂專業認同,展開他做為一個作曲家的身分認同,並於音樂政治時期朝向舞台音樂劇的作曲家邁進。 至於羅大佑各階段的國族認同狀態,不論是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954-1971)的「國民黨版的中國認同」、或是音樂初放光芒時期(1972-1985)的「反國民黨威權體制

的中國認同」、音樂專業時期(1986-1999)的「文化中國版的中國認同」、以及音樂政治時期(2000-2009)「反台獨的中國認同」,雖然沒有出現轉折性的改變,他的中國認同始終如一,但是因為各階段用以對照「我群」的「他群」是有所不同的,也因此形成羅大佑各階段「中國認同」強度上的差異,呈現了 「我群」之所以彰顯,其實是源於「他群」所刺激的實例證明。羅大佑的國族認同觀在台灣統獨爭議及國族認同分歧的架構脈絡下,反應了台灣中國國族主義之國族認同型態及價值。而他的族群認同發展狀態,雖然身為客家人與福佬人的綜合體,童年與青少年時期以及音樂初放光芒時期抱持著內在客家、外在福佬的雙重認同,但是為了抵抗福佬強

勢的「台灣民族主義」,逐漸以「我是客家人」的宣稱,將自己的族群認同與中國國族認同相互結合,並在音樂政治時期形成了自然平實的客家族群身分認同。

周公哪有這麼神:課本沒教的兩周史教室

為了解決周杰倫定居的問題,作者野蠻小邦周 這樣論述:

寫給臺灣人的商周史PART 2 不說教、不枯燥,只有讓你讀得想笑的兩周史話! 野蠻小邦周再度顛覆你的商周印象, 周公哪有這麼神?古人沒你想的那麼不一樣, 開發弊案、禁酒令、旅遊意外、官商勾結樣樣不缺, 滿滿笑哏又讓人讚嘆的兩周史教室~開講囉!   ‧上古聖人周公旦竟是個用祭品威脅神明的惡質信徒?老愛在《尚書》裡碎碎唸的他是如何成就小邦周價值,繼而影響中國文化三千年?   ‧古公亶父不喜歡打架,看見敵人入侵竟然落跑,說國家給夷狄統治也一樣!更妙的是,一大票死忠粉絲竟然舉家跟著他跑?   ‧天選之人周文王阿昌帶頭衝衝衝,立下小邦周的強國基業,姓姬名昌但稱呼他「姬昌」可是個千年大誤會啊!   ‧

靠爸不稀奇,靠舅才有力?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竟是個完全靠舅舅當工具人的軟爛中年……   近百年來考古學的發展,讓我們對商、周的認識已經遠遠超越古人古書的記載,在這本書裡,野蠻小邦周結合最新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重新解譯兩周史,帶著讀者一起回到上古時期,看看歷史人物活靈活現的超時空表現,除了悲喜、算計、勇敢,更有普通的私生活或惡趣味。   還有還有,本書各篇追加相關文字的前世今生,兩千年來,有些漢字挺過了殘酷的競爭;有些誤打誤撞、寄生上流;有些最終悉數消失,就像生物的演化史一樣高潮迭起,令人嘆為觀止! 推薦人   Cheap/知名YouTuber   黃聖松/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專文推薦   野蠻小邦周透過對於史料趣味而不失真實的解讀,用現代人能夠輕易理解的語言,把一個又一個好玩、稀奇的故事帶到讀者面前。這本《周公哪有這麼神》,真的不愧是近年最好懂的周史著作。讀者如對周史熟悉,不妨翻開來看看,是否有未曾發現的巧妙之處;如果對周史不熟悉,本書則不失為一本很好的上手讀物。──Cheap/知名YouTuber   野蠻小邦周以淺白、詼諧與年輕世代常用流行詞彙敘述兩周時代有趣故事,引人入勝欲罷不能。讀者既可輕鬆涉獵兩周史與漢字之梗概,更重要者是在讀者心田播下一顆種子,讓他們對歷史與文字不再感到陌生乃至於畏懼。對普遍講求效益的世代而言,《周公哪有這麼神》

值得讀者一再品味。──黃聖松/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者簡介 野蠻小邦周   從上古穿越來現代的五顆星星,為了想找到回去的方法,目前正苦逼蹲結界讀上古史。   原生於網路,廣受喜愛和分享的商周歷史科普文。   臉書專頁: facebook.com/ XiauBanZhou 黃庭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專長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簡帛文字、古文字學,可能還有書法。著有《鑄勒功名:春秋青銅禮器銘文的演變與特色》、《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等書。 謝博霖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專長青銅器銘文、古文

字學以及在「野蠻小邦周」粉專中發沒人看的學術哏圖廢文,著有《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   推薦序 作者序   一、狠心生母無端懷孕,初生男嬰遭扔大排 二、成家難?周朝無殼蝸牛好辛苦 三、阿公指定真金孫,昌昌帶你衝衝衝 四、阿發狠嗆紂王,撿到槍?誰才是對的人? 五、大不敬!這款信徒居然當眾要脅神明 六、叔侄大鬥法──上古惡龍封印大陣竟一夕破功 七、來自西方的「新」中國? 八、江南開發新弊案? 九、地表最嚴禁酒令?誰將生存到最後? 十、旅遊意外頻傳,元首也難逃死劫 十一、井流發威!是福還是禍? 十二、西周經營之神──裘衛的致富之道 十三、員

工怒告上司,竟遭判決鞭刑一千 十四、厲王還是烈王?一場被抹黑的失敗改革 十五、西周王朝的影子軍團──武公和他的戰神們 十六、真人版大富翁竟玩出國安危機? 十七、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 十八、兩個太陽?一個天子豈能各表! 十九、女力天下——周王朝的關鍵少數 二十、兄「友」弟「攻」 二十一、靠爸不稀奇,靠舅才有力! 二十二、請世界別為我傾倒 二十三、魯蛇變鬼還是廢?子產揭露殘酷真相 二十四、讓古人教你「夢的解析」 二十五、今生不做周國人   【附錄】 本書兩周大事年代對照表 參考資料 西周至春秋時期周王室世系   作者序 開箱吧!穿越時空的包裹   「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

的玄武岩,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這是歌手周杰倫出道早期的名曲〈愛在西元前〉。我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家對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北歐的盧恩符文甚至是馬雅圖象文字如此感興趣,卻對甲骨文或金文無感呢?   「祭司、神殿、征戰、弓箭」,不只是巴比倫的從前,也是商周兩代的從前。然而我們卻對這商周時代既熟悉,又陌生。在儒家將夏商周三代渲染上禮義聖人的色彩後,那些曾經活生生的人們,都成了遙遠陌生的存在。   在課本上、古書裡,商紂王按慣例是大壞人,周武王則是正義化身,周幽王是好色昏君,褒姒是亡國妖女。我們彷彿只要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建立了制度,而誰又讓一切化為灰燼,這樣就是所謂的讀歷史了。   若

是如此,那讀歷史跟看電視機裡的戲劇表演又有什麼不同?我們不僅沒辦法因此鍛鍊出歷史的眼光,還只能像個觀眾或球迷般,討論著最喜歡的英雄人物或是最討厭的朝代。   可能也因為如此,新課綱中的歷史課本將這段遙遠而刻板的故事略去了,與其他古文明一樣,成為有興趣的人自行研讀的單元。當然,我們同意在有限的時間內,應該先學習與自身最為相關的歷史,瞭解是什麼形塑了我們當下的世界。然而我們也很難忽視,眼前記錄下這段想法的文字,也正是源於商周時代的文字。   商周時代留給漢文化相當多的遺產,有很多現代的問題,也可以在這個時代尋求答案。比方說簡化字問題,對此稍有瞭解的人應當知曉,這不是孰是孰非的問題,也不是可以一

棒子打死的事。必須要正確理解漢字的發展,尤其是古漢字,才有可能產生比較客觀的認知。   由於近百年來考古學的發展,商周時期的文物大量出土,我們對這個時代的認識已經遠遠突破古人、古書記載。我們漸漸地知道,古書中的那些歷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曾經活著的人。他們有悲喜、有算計、有歷史課本記載的光輝勇敢的一面,但也有普通的私生活或惡趣味。   這些出土文物,有些像龐貝城一樣,因為戰亂被定格在過去的時空;有些是出於主動,用墓葬打包成穿越時光的包裹,在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的爭論中,開箱、拆封、解密,並試著逐步還原當時的場景。   在我們研究上古史的時候,常會驚喜於當時的場景與現代有所重合。像是古人

生怪病會去問神明,神明不靈驗還可能會口出威脅之語。又或者是正當高房價的現代,古人也有土地兼併的問題。武裝殖民的封建,就像現在開發某某新市鎮一樣,有些開發案成功了,延續千年,有些則湮沒無聞。   此外,當我們釐清漢字的前世今生,也會驚訝於它們兩千年來的人擇變化。有些漢字挺過了殘酷的競爭而留存至今;有些誤打誤撞,寄生上流;有些則開枝散葉,最終悉數消失。漢字的變化有如生物的演化史一樣,令人嘆為觀止。   「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巴比倫也許只剩下難解的語言,但在我們身處的當下,仍隨處可見古漢字與上古史留給我們的遺產,感知它們與現代的連結。因此,我們希望在這本書裡,讓大家

跟我們一起體驗這種開箱的驚奇與喜悅,也希望大家能多瞭解漢文化與漢字的早期樣貌。   本書的完成感謝遠足文化前總編輯李進文先生、編輯王育涵女士,因為你們的信任,我們才有勇氣完成這本書。還有感謝野蠻小邦周的其他夥伴,慶幸大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讓我們彼此在古文字與上古史研究的路上,孤獨卻不寂寞。最後感謝教導過我們的師長,因為有前人的啟發與成果,這本書才有如此豐富的內容。 謝博霖、黃庭頎寫於二○二一年深坑總部 推薦序 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野蠻小邦周」新作《周公哪有這麼神:課本沒教的兩周史教室》,終於在萬千讀者引領企盼下與大家見面。作者邀我為新作撰序,得以先睹為快,誠是二○二一年一

大樂事。   中國先秦史因文獻資料顯寡,部分文字又詰屈聱牙不易通讀,再加以時空限制,因此世人對其瞭解甚少,甚或興趣缺缺。近世出土大批甲骨、金文、簡帛、璽印、陶片等第一手材料,使先秦史研究空前活絡,許多學者投入整理、分析、解讀地下資料,藉此補白、校對、類推傳世文獻,豐碩成果直追有清一代。先秦史研究有此盛況固然可喜,然仍僅限於學校與相關學門,其影響依然難以深遠。臺灣經學領域研究人員近二十年來一直思考幾個問題:如何將經典教育落實大學課程?如何將經學運用於日常生活?又如何能被二十一世紀新世代接受?許多學者各有創見,在此不一一列舉。若就個人想法與經驗略抒己見,大致不外「深入淺出」與「日常實用」八個字。

「深入淺出」是以淺顯易懂文字或語句讓閱聽人快速瞭解與吸收,「日常實用」指閱聽人能將所見所聞落實於生活,且能反覆操作以收實效。易言之,「深入淺出」是讓閱聽人輸入無障礙,「日常實用」謂閱聽人輸出得效益。至於實際操作方法,個人認為「深入淺出」不是白話翻譯,須陳述有人物、對白、情節且具戲劇張力的「故事」吸引閱聽人注意力。「日常實用」則可配合實際案例,告訴閱聽人如何將所讀所聽「故事」,經吸收、轉化與融會貫通後在生活實踐。一旦閱聽人能將所學發揮效益,自然願意投入時間與精神繼續深入學習。   「野蠻小邦周」《周公哪有這麼神》與個人所陳「深入淺出」與「日常實用」兩項觀點不謀而合,作者以淺白、詼諧與年輕世代常

用流行詞彙敘述兩周時代有趣故事,引人入勝欲罷不能。每單元「漢字文化專欄」則挑選與故事相關漢字,配合出土實物說解文字本義、字形演變與意義轉換,讓讀者瞭解文字背後承載造字原因、歷史淵源及相關史事連結。讀者既可輕鬆涉獵兩周史與漢字之梗概,更重要的是在讀者心田播下一顆種子。讓他們對歷史與文字不再感到陌生乃至於畏懼,未來願意撥出更多時間多讀一本歷史或文學作品,藉此撫慰心靈與昇華精神層次。對普遍講求效益的世代而言,《周公哪有這麼神》值得讀者一再品味。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黃聖松教授 古人沒你想的那麼不一樣   野蠻小邦周的新作《周公哪有這麼神:課本沒教的兩周史教室》,真的是很有趣的歷史讀物。一

般讀者在書架上看到歷史書籍,除非是歷史愛好者,否則常常是敬而遠之、興趣缺缺。   但在這本《周公哪有這麼神》裡面,我們看到的卻是周朝人與現代人共同的煩惱,如果去掉科技與現代化的用語,會覺得周朝人的生活好像跟現代人沒有兩樣。在那個遙遠的古代,一樣有生父不明的棄嬰,被偷偷放在少有人跡的地方,試圖讓他自生自滅;一樣有古代的無殼蝸牛,不知道應該定居何處,為自己的「房」事深深苦惱。再細讀下去,發現周朝人的生活,竟然一樣有開發弊案、有禁酒令,有旅遊意外、也有官商勾結。是不是作者故意穿鑿附會?不不不,這本書講的,確確實實是當時人的第一手記載,也就是真實的周朝人生。   透過作者對史料的趣味解讀,讀者可以

發現有些煩惱是古今相通的,而人性似乎也是亙古不變的。有人靠爸靠舅,富二代再起霸業;也有人想要打倒權貴惡勢力,小蝦米拚大鯨魚。而且,在這些趣味的故事中,讀者會發覺一些過去沒有發現的歷史人物面向。比如儒家思想的創始者周公,感覺上應該是溫文儒雅的大學者,但是他卻膽敢在祭祖儀式上威脅祖先,是不是有點衝?而威風凜凜的周天子,理論上應該是天底下最有權勢的人,結果竟然死於旅遊意外,下面的人還不敢明說?野蠻小邦周透過對於史料趣味而不失真實的解讀,用現代人能夠輕易理解的語言,把一個又一個稀奇有趣的故事帶到讀者面前。這本《周公哪有這麼神》,真的不愧是近年最好懂的周史著作。讀者如對周史熟悉,不妨翻開來看看,是否有未

曾發現的巧妙之處;如果對周史不熟悉,本書則不失為一本很好的上手讀物。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本書除了趣味解讀周朝人生之外,也加入了不少漢字故事、各式史料以為佐證,左引一段《詩經》、右帶一篇《史記》,上講一個甲骨文、下解一個金文,兼顧了文字的可讀性與故事的深度。書中不僅對於各類文字古今意義的不同加以解釋,也讓讀者知道這些故事典出何處。不少有趣之處,讀來不禁令人莞爾一笑,更有許多地方令人點頭稱是,大有原來如此的開悟感。一遍遍地翻閱本書,好像看到作者就站在跟前認真指點,告訴我們這些古人是如何思考、如何過活,又是如何應對問題的,以史為鏡,不只可以知興替,還可以明得失、增智慧。再次推薦讀

者,在世局多變的現代,閱讀這本《周公哪有這麼神》,你會發現,其實古人跟現代人,真的沒有那麼不一樣,而這些精彩的故事,更是讓人受益良多。 Cheap/知名YouTuber 14 厲王還是烈王?一場被抹黑的失敗改革 在強大而殘酷的殷商滅亡之後,上古中國經歷了一段波濤洶湧的混亂期。有賴周公旦在文治武功上的苦心經營,開創了連孔子都魂牽夢縈的周代精神文明,周人體認到神與人的分際,人須盡力於行德,上天才會賜福賜壽,祭祀只是這種「德」的體現手段之一,不是全部。 這個重視德治的王國統治了兩百年後,上從天子,下到士大夫,雖然嘴上說的是仁義道德,做的卻是兼併田地、阿附高層的事情。〈散氏盤〉書寫貴族之間田界糾紛

的現實問題;〈五祀衛鼎〉暴露貴族為了取得階級表徵的玉器而販賣土地的事實;〈訓匜〉更是殘酷地書寫底層人士被上層貴族打壓的案例。 沒有任何建制是可以百年不變的,古老的制度勢必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做出相應的改革。開國以來的封建制度建立在那時日闢地千里的輝煌之上,貴族享受著周公旦在山東血戰建構的封建防禦網,直到周昭王南征失敗,周王國的征途才宣告終止。但是封建制度不會停止,有功有恩的勳舊都要封地,可是周圍已經沒有更多更好的領土可以安插。統治階級開始玩弄各種文創小物,用各種制服與器物販賣天子的無上權威。 這個由實轉虛的轉向進程,在一位天子的手中被短暫中斷,史書說他愛財,想方設法地聚斂各種財富,重用跟他一樣貪

婪的大臣汲取國家的金錢。這位天子就是周厲王,西周第十位天子,他橫徵暴斂的行為引起人民的反感,各種批評的言論如旋風一般在市井流行。 我們可以想像,一位每天上朝都被群臣歌頌的天子,在聽到這些批評時能有多憤怒。他不顧大臣的勸阻,組建特務機構抓捕那些異議者。這當然是非常愚蠢的粗糙作法,他以為讓人民不能溝通,彼此成為孤立的個體,反對的風向也就會消散。人民雖然不能發表反對言論,不知道現實的民調風向究竟如何,但他們每天在街上還是能用眼神傳遞不滿的訊息。不滿就是不滿,不可能因為民調蓋牌而自己消失,更不會因為上位者把這些看成黑厲王產業鏈而自動消解。然而得意洋洋的周厲王跟大臣召公說:「我可以消滅那些黑我的言論。」

蓋住民調,大有自以為贏得民心的自信。召公卻說:「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召公更激烈地對天子說:「你試著蓋住民調,堵住大家的悠悠之口,你根本撐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