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 黃金帝國 歷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羅俊雄所指導 沈瑞欽的 土壤液化潛能評估 (1999),提出員林 黃金帝國 歷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液化潛能、液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員林 黃金帝國 歷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壤液化潛能評估

為了解決員林 黃金帝國 歷史的問題,作者沈瑞欽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文藉由時變性(nonstationary)漫散震動(random vibration)理論,利用或然率分析方法計算水平土層在地震下孔隙水的累積發展,主要內容如下: 一. 輸入地震的建立:用一幅值調整方程式來考慮地震在強度上時變性(nonstationary)的特性;且用正規化Kanai -Tajimi 能量譜密度函數(power specyral density function)來描述地震的頻率內函。 二. 土層反應分析:利用漫散震動理論,計算出土層各深度反應的 能量譜(power spectrum)。且引

進頻率相依的剪切模數修正,使其反應更符合土壤的非線性行為。 三. 應用孔隙水壓或然率模型,代入土層反應的變異量(variance),以算出各深度的液化或然率。 四. 利用上述方法記算出此次921集集地震員林地區的液化危險度分析。 第一章 緒 論 研究動機 台灣位於位於還太平洋地震帶西側,地殼活動頻繁,歷史上經常有破壞性的地震,帶來嚴重的災害。因此,在規劃大型土木建設時,必須考慮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機會。 飽和的土壤液化現象,為地震時造成結構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壤液化的原因主要為地震時,土壤受反覆載重,在不排水的情況下,超額孔隙水壓逐漸增加,此超額孔隙水壓會導致有效覆土壓的喪失,造成土壤的剪力強度部分、甚至全部喪失,這種「液化」狀況通常可以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之久,因而引起基礎支承力降低、基礎沉陷、土壤側向湧出…等嚴重災害。1964年阿拉斯加(Alaska)地震和日本新瀉﹝1,2﹞(Niigata)地震及台灣這次921地震(台中港及員林地區土壤液化﹚均造成無數邊坡破壞和建築物嚴重傾斜和破壞。 對於沖積平原和海埔新生地上的各種設施,可能因為砂土液化而造成嚴重損害,因此,評估其液化潛能作為工程設計參考,是有必要的,土壤液化潛能亦

為維生管線如輸油管,輸水管的埋設之主要考慮因素。 本文採用或然率法來計算液化潛能, 利用Chameau(1980)計算孔隙水壓機率的模型 其中, 是 微分; 是土壤反覆載重強度曲線,在某個應力比s下所對應液化載重次數 的分布密度機率狀況;而 則是在土層在地震擾動下,剪應力的分布密度機率狀況,這個部分,是利用遭受時變性漫散振動下之系統反應(system response to nonstationary random) 與一維波傳理論,算出各土層的應力應變的變異量(variance),將這變異量當作是剪應力 機率分布平均值,藉以求出 的分布狀況.這機率模型

的推導將再第四章中討論,二至三章將討論漫散震動的系統反應及土層的系統特性。 第二章 漫散震動之系統反應 漫散過程(random process)是一個不能事先用數學關係式來描述的物理現象。每一個觀察到的現象都是唯一的,而且代表眾多可能發生結果中的一個。由地震引起的地表運動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這個過程是隨機的且遵守統計規則,則可藉由其統計平均值和或然率分佈來表示這個過程。依其各時間點的統計特性,又可分為非時變性(stationary)和時變性(nonstationary)。若其統計特性不隨著時間而變,這個漫散過程就是非時變性(stationar

y);反之,若其統計特性隨著時間而變,這個漫散過程就是時變性(nonstationary)。如果將地震視為一個漫散過程,那麼它引致的系統反應也會是一個漫散過程,本章將探討由漫散振動所引起的系統反應。 第三章 受震下的土層反應 在這章裡面,將會推導代表一水平土層動力反應特性的頻率反應函式,H( );描述一水平土層受 時變性漫散震動的反應已經在第二章推導出來((2-9)式),由(2-9)式中可看出土層的反應全看輸入的擾動與系統本身的動力特性;輸入擾動的特性由加速度強度函式 A(t)及和能量譜密度方程式(PSD) 來表示,也已於2.3.1和2.3.2兩

節中討論。 對一個單自由度的系統(SDOF),其頻率反應方程式為 但是對一個多自由度的系統,H( )就不再是一個這麼簡單的式子,其複雜的程度全看用來表示系統的分析模式的複雜程度。 這個研究考慮一水平土層,受一由岩盤向上傳的剪力波作用的反應;受到這樣的地震擾動,使得土壤只有剪力變形。在這樣的假設下,土層的動力反應可想像成類似一維的剪力梁。所以這章裡面,將藉由剪力梁推出頻率反應方程式H( )。 對一個非均質的土層需先將之分成 N 層,每一層的材料視為是均質的,第m 層土層的性質為土層厚度 ,剪力模數 ,

阻尼比 ,密度 。利用兩相鄰土層交界面力平衡與位移連續的關係, 相鄰土層的遞回公式,藉以求出土層的反應方程式。 第四章 孔隙水壓的產生 這個研究主要的目的就是求在一時變性(nonstationary)漫散地震載重下土層的反應,包括孔隙水壓的發展。因為在時變性(nonstationary)漫散振動分析下,反覆剪應力(cyclic shear stress)與反覆剪應變(cyclic shear strain)是以或然性(probabilistically)的方式表示,所以對孔隙水壓發生的評估有自然也應該是以或然性的方式。 這個或然率模式

是Wang 和 Kavazanjian(1985)對Chameau 和 Clough (1983)所提出的模式修正得到的,兩者主要的差異是Wang 和 Kavazanjian所提出的模式考慮了(1)時變性(nonstationary) 的漫散運動,(2)與應力比(stress ratio)相關的孔隙水壓產生曲線。最後將探討應力比(stress ratio)相關的孔隙水壓產生曲線對液化評估的敏感度。 第五章 液化潛能評估 若有土層的的鑽探資料,就可得知土層的性質,套用第二章的公式,求出土層的反應方程式, (w)及 (w);再利用2-3節中的方法,將

輸入具有時變性特性的地震表示成強度方程式A(t)及正規劃能量譜密度方程式 ;將之代入(2-9)式,就得到土層的剪應變及剪應力的能量譜密度方程式 。透過(4-3)式與(5-3)式,就可以得到(4-5a)(4-5b)式中所需要的機率分佈方程式。最後利用(4-6)式(4-6)式: 各個深度土層的液化機率就能計算出來 有了各深度的液化機率後,在經由下列公式,計算各工址孔號的危險度 : (5-6) 上式中 :各孔各深度之液化機率 :各孔危險度

:權重函數,z為深度(公尺) 第六章 員林地區土壤液化潛能評估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47分發生於台灣中部的集集大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3.38度,東經120.81度,及日月潭西偏南12.5公里處,地震規模高達7.3,造成2,300多人因此喪生,約18,000棟房屋全倒或半倒,災情極為慘重。 地震當時,許多地方發生土壤液化現象,建築物及道路地基沉陷情況嚴重。其中又以彰化縣員林鎮地區最為嚴重,地面出現噴砂、道路沉陷或破裂,員林鎮崙雅里大部分得房舍均因土壤發生液化,造成建築物沉陷、傾斜及受損情形。員林平原是由濁水溪、

大肚溪兩條河沖刷而成的沖積扇,因造山運動而逐漸形成。員林火車站前的黃金帝國大樓十年前興建時,就曾冒出流砂,造成附近房屋傾斜。 本章就對針對員林地區,利用地震後,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對員林地區所做的地質鑽探資料,以前面所提的液化潛能評估方法,對員林地區的土層做液化潛能的評估。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 依本文之研究分析,可獲以下之結論: 1. 以或然率模型來評估土壤液化潛能,可考慮地震與土壤強度的不確定性,以減少單一樣本不 具代表性及試驗測量的誤差的影響。

2. 以本文方法進行液化分析時,發現地下水位對土壤液化機率的影響十分顯著,地震時地下水 位的高低將是液化與否的關鍵。 3. 相對密度在本文採用的分析方法中,是一個很敏感的參數,是影響土層液化與否的主要因素。 4. 由非線性分析與等值線性分析的比較中可發現,等值線性分析會高估高頻的阻尼,以致低估 了土壤高頻的反應;將剪應變隨著個別的頻率分別做修正,可改善等值線性分析的這個缺點。 5. 本文所採用的孔隙水壓產生曲線(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Curve)中

,B1,B2雖是土壤性 質與應力比相關的參數,但其對此液化評估方法的敏感度並不大,所以取其保守值來做計算。 6、一般土層鑽探,因經濟因素的考量,鑽探深度有限,以這次員林地區所做的鑽探來說,都在 30公尺左右,因此較深土層,土壤的物理性參數不易取得;本次員林地區的分析皆用地表所 測得的地震記錄,做摺積(deconvolution)分析,以避開深層土壤物理性參數不易取得的缺點。 建議 1、 土壤的土層分佈狀況相當複雜,並非僅含砂質土層;對於黏土層,在受震反應分析

時,雖然可以模擬其非線性行為,但是在推算黏土土層最大剪切模數 ,是由標準貫入直N推算的;如此處理會有下面的缺點:黏土受衝擊載重後,其強度會驟減,所以用SPT-N方法來評估黏土層,會低估了黏土的最大剪切模數 。以致土層的應力分佈會真實際上不符。雖然計算危險度 時,以先將黏土層去除,但是最初在計算應力分佈時還是將黏土層考慮在內。所以以是由標準貫入直N推算黏土層最大剪切模數 的缺點,仍會影響到危險度的計算。 2、 此次員林液化評估,相對密度 皆是由標準貫入值推求,而此公式是由回歸分析求的,有一定的偏差在;而由5-4節的分析比較得知,相對密度 的變化對液化機率影響敏感度大,

最好能直接由試體做試驗得到 ,若不允許的話,應慎選SPT-N值與 的相關回歸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