唭 哩 岸 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唭 哩 岸 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求慧,陳嵩壽寫的 一山一故事:科技人的歷史旅記 和莊文松的 圖解台灣老地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水靈文創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張崑振所指導 黃慧真的 日本時代淡水線鐵道之研究 (2021),提出唭 哩 岸 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車站、鐵道、淡水線、淡水、臺北。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王怡辰所指導 張朝川的 國小四年級社區文化資源教學研究―以臺北市雨聲國小社會領域教學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國小四年級、社區文化資源、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唭 哩 岸 庄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唭 哩 岸 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山一故事:科技人的歷史旅記

為了解決唭 哩 岸 庄的問題,作者邱求慧,陳嵩壽 這樣論述:

  走進臺灣眾山,踏訪林間古道,從中探尋每座山的動人故事……   七星山百年前的積雪,   基隆山裡礦業鉅子的崛起事蹟,   草嶺古道上有關斯卡羅傳奇的歷史,   揭開唭哩岸山荷蘭基石的真相,   火炎山下三義第一家木雕公司的興起,   關刀山附近少見的中部大地震史,   一個又一個與山相關的歷史故事,   透過一步步體驗的足跡,重新展現於山友們的眼前!

日本時代淡水線鐵道之研究

為了解決唭 哩 岸 庄的問題,作者黃慧真 這樣論述:

淡水線是日本時代第一條鐵路支線,最初因淡水河貨物運輸需求而設立,亦是第一條由傳統火車軌道蛻變成高運量捷運系統的線路,一端連接著近代史很重要的淡水聚落,另一頭接著近代政經重鎮的臺北首府。淡水線全長21.2公里,1900年5月動工,1901年8月開業,沿線臺北、圓山、士林、北投、淡水共計5個車站,10月增加江頭站(後改名為關渡) ,1902年大稻埕驛新建完成,翌年更成為淡水線新起訖站。到了1915年再新設北門、大正街、雙連、宮ノ下與唭里岸等5個車站,其中宮ノ下驛為民眾前往圓山臺灣神社參拜而設。1916年淡水線起訖站改為北門,直至1923年廢除後,正式以臺北站為起訖站同時新增竹圍站,日治中期以後,

淡水港因河道淤積、船隻出入不便,終由基隆港取代了淡水港的地位,全線於1988年7月停止營運。本研究透過官方檔案、文獻史料、古地圖的收集與整理來了解淡水線之歷史發展與特色,進一步對各車站周遭聚落發展進行生活、產業、建築類型的探討,進一步分析了解沿線及各節點的紋理、建築特色、影響與變遷。

圖解台灣老地名

為了解決唭 哩 岸 庄的問題,作者莊文松 這樣論述:

老地名連繫人與土地情感,更是牽連幾輩子的記憶, 每個老地名的現代與歷史,人情、生活與產業都在此時空交錯……   老地名與每個人生長的土地息息相關,如同人的身世,地名也是一地的身世密碼,認識家鄉、了解家鄉就從老地名開始。當地名以在地的風土或自然界景物,或其他以鄉土發展特性命名時,也是理解台灣各地理特性最佳的知識百科。   本書從文獻資料、地理與聚落發展到庶民生活情狀,循序漸進發現台灣地名的脈絡,再從城市鄉鎮的老地號取名、人情趣事與在地故事,交織而成台灣老地名身世,適合一般通識教育與鄉土教學。 本書特色   1.老地名與每個人生長的土地息息相關,如同人的身世,地名也是一地的身世密碼,認

識家鄉、了解家鄉就從老地名開始。當地名以在地的風土或自然界景物,或其他在鄉土發展特性命名時,也是理解台灣各地理特性最佳的知識百科。   2.搭配過去地名所在的現況照片,認識在地鄉土,撫今追昔台灣社會文化背景與開發史蹟,極具教育意義。   3.從文獻資料、地理與聚落發展到庶民生活情狀,循序漸進發現台灣地名的脈絡,適合一般學子的通識教育與鄉土教學。

國小四年級社區文化資源教學研究―以臺北市雨聲國小社會領域教學為例

為了解決唭 哩 岸 庄的問題,作者張朝川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將社區文化資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生在本地特色文化認識與學習之成效,以及提供相關教案設計與研究結果。內容主要是以學校社區為研究範圍,藉由文獻搜集以及田野調查,來探討範圍內的文化資源背景及發展,並從中擷取適合四年級教學的教材資源,配合社會學習領域相關主題軸所對應的能力指標,參照目前坊間教科版本內容,而予以編製課程教案後加以實施,再透過實施過程當中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還有學生習寫產出各項文件表報資料的分析,並檢視本課程在設定的教學目標與能力指標的落實情形,來了解學生在課程實施完成後的學習成效,以為日後改善教學策略與精進課程的參考,而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動機,最後

獲得以下結論:一、社區文化資源教學能成為學校另一種校本課程。二、透過教學研究能讓老師省思解決教學現場困境。三、社區文化資源教學能提昇學生學習效果。四、擴大學習場域能促進學生學習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