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腳拐杖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四腳拐杖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忠一寫的 物理治療師教你 行動輔具怎麼選怎麼用 和杜韻如的 我很瞎,我是小米酒:台灣第一隻全盲狗醫生的勵志犬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橡樹林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工程研究所 蘇芳慶所指導 吳佳慶的 使用不同種類及長度的柺杖對中風患者姿勢穩定度的影響 (1999),提出四腳拐杖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風患者、柺杖、平衡、壓力中心、重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四腳拐杖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治療師教你 行動輔具怎麼選怎麼用

為了解決四腳拐杖推薦的問題,作者楊忠一 這樣論述:

  許多失能朋友或其家屬,錯估了個案的行動能力,沒有接受選用輔具的專業評估與建議,錯用不當輔具,不但增加個案往後復健的困難度,還可能波及照顧者,連帶受到傷害。   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輔具的選擇與使用,將逐漸成為生活必備常識的一環。以輪椅為例,扶手、靠腳、椅背高度......都會因為不同的個案狀況而有不同選擇,輔具細部的差別,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評估,才能符合實際的需求,這本書,作者楊忠一主任希望當有個案須要使用行動輔具時,能幫大家做最貼切的參考選擇。   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機轉、不同的功能受損程度,非專業難以了解;輔具需求其實是與個案功能缺損息息相關,因此「以功能狀況來確定輔具需求」是更直接、

更簡單、更有效率的選用方式。   以輪椅為例,協助個案推輪椅是高齡化社會很常見的動作,如何協助個案上下斜坡、台階、門檻、地面縫隙、崎嶇路面等,除了安全第一外,錯誤的行進方式常造成輪椅翻倒、乘坐個案滑落等危險突發,對照顧者來說不可不慎、不知。   作者簡介 楊忠一   新北市社會局輔具資源中心主任。   長年實務接觸各種失能病患,對各類新舊輔具了若指掌,還能教民眾如何DIY的修復輔具。   序 輔具,不是用病名來選的 / 楊忠一 第一章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好理解、好溝通 分級一、可以跑跳,上下樓梯不需扶欄杆 分級二,能放手行走,不能跑跳,上下樓梯需扶欄杆 分級

三,需扶持穩定物才能行走 分級四,無法行走,但能在無頭靠支撐下維持坐姿 分級五,無頭靠支撐下難以維持坐姿 第二章  幫助行走的輔具 步行輔具高度調整的原則 移位腰帶,步行訓練時預防跌倒的法寶 單點手杖. 要能放手走才適合 前臂拐杖省力好幾倍 四腳手杖,偏癱只剩單手能抓握最合適 腋下拐杖 助行器,加2個輪子會更穩 助步車,可走、可坐、可購物 第三章  輪椅怎麼選、怎麼用 輪椅尺寸怎麼選 腳踏板長度調好,輕鬆坐正少壓瘡 輪椅骨盆帶位置正確才有效 鬆緊可調背墊滿足人體工學需求 輪椅加桌板,能做事也坐得穩 可拆掀扶手、靠腳,是轉移位秘密武器 高椅背、有頭靠,可以仰躺、傾倒的輪椅 5招安穩入坐輪椅不

前滑 第四章  推輪椅的技巧 自己推輪椅也能趴趴走 中風,也能單手、單腳,推輪椅 協助上下緩坡、陡坡與崎嶇路面 協助上下台階、過門檻、縫隙 雙人協助輪椅上下樓梯 第五章  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 電動輪椅選「輕便型」還是「馬力型」 安全使用電動輪椅的訓練 電動代步車要能走路才合適 後記  一定要知道的各種輔具補助資源 長照輔具補助 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 特殊教育輔具提供資源 職務再設計輔具補助 自序 輔具,不是用病名來選的   2004 年10 月1 日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開幕,我跟夥伴們也從那天起,開始了全職的輔具服務工作。十多年來我們累積了許多輔具使用上常見的問題;也與失能者的家

屬、照顧服務員、長照專員、醫療人員、實習學生、輔具銷售人員等,分享輔具的種種適用狀況與使用技巧。   輔具,顧名思義是在輔助失能者的用具;並非是由病名來做依據,應該是以個案「功能狀況」所須要的為選擇標準。許多失能朋友或其家屬,錯估了個案的行動能力,沒有接受選用輔具的評估與建議,自行用了錯誤的輔具,往往增加個案往後復健及生活上的困難度。在我工作的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便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陪同身障朋友試用體驗,也提供了輔具補助的申請協助。   依目前我國現行的「CNS 15390 身心障礙者輔具-分類與術語」,將輔具定義為:特別生產或一般用於預防、補償、監測、減輕或緩和機能損傷、活動限制

、參與侷限的任何產品。品項包括裝置、設備、儀器、技術和軟體,只要能夠幫助人類達到活動及各種功能目的,輔助器具與工具都算在列。從這定義中可以發現,輔具所要幫助的是「具體的功能」,而不是「治療或減輕疾病」。   不過一般人常在得到疾病或因意外造成身體的損傷,醫師做出診斷後,會建議病患:「開始需要使用輔具了。」但臨床上會有很多民眾會問:   「中風要用什麼輔具?」   「帕金森氏症要用什麼輔具?」   「失智症要用什麼輔具?」   諸如此類,就是典型的「用病名來選輔具」。   因為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機轉、不同的嚴重程度,一般非專業的人其實難以了解。而輔具需求其實是與功能相關,與疾病本身並不直接

相關,因此「以功能狀況來確定輔具需求」是更直接、更簡單、更有效率的方式。   臨床上我們常遇到慌張的家屬:   「我爸爸中風住院了,出院以後要怎麼照顧?要準備什麼輔具?可以申請什麼長照服務⋯⋯」   我們真的很想幫忙,可是問來問去就只知道:「爸爸中風、腦血管阻塞、住在醫院、不會自己走路、生活上很多需要別人協助⋯⋯」我們熱心的以經驗值向她推薦:「可以用四腳拐杖、輪椅等輔具。」但家屬聽不進去,會堅持己見:「聽人家說,好像須要氣墊床的病床⋯⋯」,就一直雞同鴨講怎麼辦呢?   事實,一般沒有經驗、沒有專業訓練的家屬,對於失能病患的細節功能描述是很不精確的,記憶也很薄弱,常只知道得的「是什麼病」

。病人家屬若能知道「粗大動作的功能分級」,就可以快速把失能者的動作功能分級,再針對每個分級的能力,系統性的媒合所需要的輔具;這個方式已經廣泛的運用在輔具專業服務體系之中。   事實上,以輪椅為例,踏板、扶手、靠背高度⋯⋯都會因為不同個案的功能狀況而有不同設計,輔具細部的差別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評估,才能更符合使用者實際上的需求;當有讀者朋友需要使用到行動輔具時,這本書能幫大家做最適合的選擇。   當病人須藉由輔具幫忙時,輔具「不是用疾病名稱」來選的,用「功能性」就對了!   楊忠一 助行器,加了2個輪子會更穩在臺灣,助行器可以說是失能的長者最常使用的步行輔具了,它有一個大底面提供足夠的穩定度

,使用者雙手同時抓握施力,平衡不好或是下肢受傷個案都非常適合。很多朋友幫老人家買的助行器沒有輪子,而是由四個橡皮腳墊組成的助行器,很多人覺得沒有輪子比較穩、比較安全,但事實上若仔細觀察,使用沒有輪子的助行器在走路時,每走一步就要抬起助行器往前移,這樣才有辦法往前走。助行器的四支腳,如果前面是輪子、後面是剎車,會發現助行器反而可以「平推移動」不需抬起,使用上對老人家輕鬆方便很多;而沒有輪子的助行器如果向前平移推動,反而會向前翻倒造成危險。如果已經買了助行器卻沒有輪子配件,只要居住在新北市或戶籍在新北市的長輩、或其家屬,可跟新北輔具中心連絡,中心會免費贈送輪椅與自動煞車配件。無輪助行器VS.加2輪

助行器好的助行器,除了能協助行動不便人的行走活動外,也可以預防跌倒的發生。無輪助行器,從抬起來到放下,需要動用到腰、手出力支撐,過程中所產生的搖晃,還可能造成跌倒。若是使用滾輪式助行器,個案不需把助行器使勁抬起來,就可免於懸空時,因支撐不住而跌倒的風險。滾輪式助行器,只要扶著前推便能平穩的走路,比無輪助行器少了「抬」的步驟,行進速度還可以快上近兩倍。兩輪助行器 反而穩、不會翻許多人誤解以為無輪助行器比較安全,其實那是一種直覺想法並不科學。一般人總以為輪子會滑,所以比較危險。事實上前面加兩個輪子,後面會有主動剎車輔助,往前推時輪子會平移而不翻倒。相反的,無輪助行器受到前推的力量反而會瞬間翻倒,因

此每一步向前都要抬起助行器,反而造成身體重心的晃動,整體步行過程反而更加不穩定。兩輪助行器 不用抬、不嫌慢病人往往在使用助行器時,常會因緊張而將身體重壓在助行器上,一不小心反而容易翻倒。很多長輩因抬不起助行器而放棄走路,讓他們試試加了兩輪的助行器吧!他們會發現只要用穩定的力量向前推,很容易便能往前平移,少了抬起的麻煩步驟,速度也加快,原本擔心煞不住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使用不同種類及長度的柺杖對中風患者姿勢穩定度的影響

為了解決四腳拐杖推薦的問題,作者吳佳慶 這樣論述:

藉由拐杖的使用可使許多中風病患增加其行走能力,然不良拐杖卻可能會導致跌倒,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不同嚴重程度之中風患者在使用不同種類及長度的拐杖對其靜態及動態姿勢穩定度的影響,並藉由量化的參數找出適合不同程度病患的拐杖。利用動作分析系統及兩塊壓力板量測病患在站立及行走時的姿勢穩定度,站立期的姿勢穩定度可藉由壓力中心參數(COP)及身體重心參數(COM)加以探討,而動態行走時,則由身體重心參數來探討(COM)。上述三種參數在本實驗中除量化其移動距離、範圍及速度外,在靜態壓力中心參數中,病患雙腳站在一塊力板而拐杖放在另一塊力板上,如此,皆可分別量測病患與拐杖之壓力中心,且可量測到不同柺杖的承重。本

研究利用20 顆反光球來量測各身體肢段的空間位置並配合人體計測資料求得站立及行走時身體重心的位置,藉由計算重心與兩髖關節中點之距離,量化其身體偏移程度,而支撐面積的前後/左右長度及重心左右移動在支撐面積下的比例,亦可藉由反光球的位置加以求得。本研究讓每一位受試者皆使用下列3種拐仗:1) 正常長度四腳拐杖、2)正常長度單腳拐杖(肘關節彎曲30度)、3) 較高長度單腳拐杖(肘關節彎曲45度),來比較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在使用拐杖的情況。 在收集14位不同程度的中風患者及12位年齡相符的正常老年人做比較後 發現,在靜態站立期間,無論是何種嚴重程度的患者在使用3種拐仗後皆顯示在使用四

腳拐杖時,拐杖承重較使用其他兩種單腳拐多(p=0.008),而使用不同長度的單腳拐間則沒有差異,且拐杖壓力中心的位移範圍中,四腳拐杖的壓力中心移動範圍較其他兩種拐杖來得大(前後p

我很瞎,我是小米酒:台灣第一隻全盲狗醫生的勵志犬生

為了解決四腳拐杖推薦的問題,作者杜韻如 這樣論述:

有笑有淚的勵志犬生,台灣第一隻「全盲狗醫生」 看不見的小米酒,帶領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生命視野   從沒想過,幫牠取了「小米酒」的名字,竟讓牠這一生像喝醉酒般跌跌撞撞,但也正如其名,與牠接觸過的人,都被迷得神魂顛倒! 小米酒從小就是一隻特別的長毛臘腸,不僅擁有少見的咖啡毛色,牠的眼睛尤其明亮,夜晚時更是像兩顆夜明珠般閃閃發亮,然而這一切的與眾不同,竟是因為罹患了「犬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症」! 「犬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症」是一種先天性的遺傳疾病,會讓狗狗視網膜退化而最終失明,且目前無藥可醫。罹患這種疾病的小米酒,還因為併發青光眼導致眼壓過高造成兩眼突出,為避免更多的疼痛,只好進行兩眼摘除手術。但小米酒

的苦難還不止於此,又因為椎間盤突出而一度癱瘓……。 但是,小米酒才不走苦情路線!牠以鼻子作為導盲杖,靈活的就如一般狗狗,甚至與牠玩耍半天的人,還疑惑「怎麼眼睛一直閉著呢?」 慢半拍的個性讓牠相較其他狗狗溫馴且安定,天然呆萌的屬性使接觸的人自然心生歡喜,小米酒始終以熱情與樂觀開朗的態度面對難關,甚至現在成為台灣第一隻全盲狗醫生! 曾經的辛酸與難受,都轉化為療癒他人的力量,小米酒與全台不到百隻的狗醫生,一起出勤各個護理之家、療養中心、學校等,搭配照片與案例分享,讓你感受小米酒是如何激勵主人,並透過互動與陪伴撫慰許多大、小朋友。 本書特色: 撫慰人心的勵志故事❚即使因為先天基因疾病而眼盲、二度癱

瘓,仍然開朗面對狗生,甚至成為台灣第一隻全盲狗醫生,不只療癒大小朋友,也照顧家裡新加入的數隻奶貓 了解狗醫生❚一窺狗醫生考核過程、實際出勤狀況,以及具體的服務內容 意趣照片❚狗醫生服務年邁長輩、特教小朋友,與3隻貓咪住在一起,小米酒生活照等 暖心推薦❚知名演員/隋棠、知名藝人/米可白、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台灣狗醫生協會理事長/張泮崇、動物行為訓練師/曾馨怡(晴天媽) 、資深狗醫生大使/Simba 辛(巴拔、辛巴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