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鎮江 寫的 綠色能源(第三版)  和孔為 等的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理論分析與結構優化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07年中華民國陶業研究學會會員大會論文格式也說明: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因為是使用固體電解質材料 ...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圖1,將陽極、電解質和陰極組成三明治的結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林景崎所指導 成昕的 鉍摻雜至La0.6Sr0.4Co0.2Fe0.8O3 作為質子傳導型SOFC陰極之可行性研究 (2021),提出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鑭鍶鈷鐵氧化物、陰極材料、鉍摻雜、質子傳導型陰極。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林景崎所指導 王泰傑的 以BaCe0.6Zr0.2Y0.2O3-δ為骨架浸潤La0.6Sr0.4Co0.8Fe0.2製備為複合陰極 應用於質子傳導型SOFC之可行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P-SOFC、浸潤法、複合陰極、電化學交流阻抗的重點而找出了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淺談機車新能源 燃料電池(下) -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則補充:主要技術領先廠商為國內的亞太燃料電池公司與日本的YAMAHA公司,前者係以PEMFC技術 ... 鹽燃料電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 MCFC)與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色能源(第三版) 

為了解決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黃鎮江  這樣論述:

  綠色能源泛指對生態環境低污染或無污染的能源,而人類可開發和利用的綠色能源有風能、太陽能、熱核能和氫能源等。面對石油即將枯竭的年代,如何利用這些綠色能源來取代石油已經是件非常迫切的課題。   本書將介紹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生物能源,特別針對綠色能源之一的氫能源作詳盡介紹,特別是以氫能源所作的燃料電池發展的相當亮眼,不僅可以小到取代一般電池,甚至可以大到作為發電站和發電廠,將來勢必成為支配人類生活的重要動力來源。本書跳脫傳統死板的解說方式,以全彩印刷加上圖文並茂的活潑版面,向大家說明使用氫能源的好處,以及期許大家共同打造一個低污染又取之不盡的綠色能源世界。本書適用於私立大

學、科大電機、環工、機械系「綠色能源」之課程。 本書特色   1.本書能幫助讀者瞭解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生物能源等綠色能源的發展現況。   2.氫能源為清潔又豐富的新能源,為了使大家對於氫能源有更深的了解,全書特別針對氫能源的基本性質到實質運作做全盤的解說。   3.本書打破一般傳統書籍的死板印象,以全彩印刷、圖文並茂的方式說明,期許大家同打造出一個低污染的綠色家園。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由聖工坊授權提供

鉍摻雜至La0.6Sr0.4Co0.2Fe0.8O3 作為質子傳導型SOFC陰極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成昕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在以燃燒合成法製作之鈣鈦礦結構La0.6-xSr0.4Co0.2Fe0.8O3陰極材料中摻雜鉍,形成La0.6-xSr0.4BixCo0.2Fe0.8O3-δ(X=0、0.1、0.2、0.3、0.4、0.5;分別標示為LSB1CF、LSB2CF、LSB3CF、LSB4CF、LSB5CF) ,以探討其作為質子傳導型固態燃料電池陰極材料的可行性。燃燒過程中經由調整LSCF前驅硝酸鹽水溶液之酸鹼值(pH值: 1、2、3、4)與甘胺酸-硝酸根比值(G/N比: 0.75、1.00、1.25、1.50),觀察經1000 °C、2 h煆燒後粉末之結晶結構,再以最佳燃燒法合成參數(G/N比、pH值

)進行LSBxCF之合成,並分析其電化學性質。在LSCF實驗結果所示,在LSCF1.25/3、LSCF1.25/4、LSCF1.50/3與LSCF1.50/4等樣品中,LSCF1.50/3為所有燃燒法合成參數中結晶結構最符合作為SOFC陰極之結果,故以此參數作為後續LSBxCF合成之燃燒參數。經X光晶體繞射分析LSBxCF陰極粉末可發現,因摻雜離子半徑較小之Bi3+進入A-site,所以出現整體特徵峰的 2θ 有變大之趨勢,並且在LSB4CF、LSB5CF中出現些微雜項,其餘之參數接並未出現雜項。由四點式直流電量測導電度,LSCF雖隨著Bi的摻雜會導致電子導電度下降,但同時質子導電度會從原本無

法導通質子,而隨Bi摻雜量上升而有些微提升。LSB3CF之單電池在800°C時擁有最高功率密度358.4 mW cm-2,比LSCF單電池140.6 mW cm-2高了155%,以及最低極化阻抗0.09 Ω cm2,比LSCF單電池降低25%;並且分別在700°C和600°C下皆具有最高功率密度183.5 mW cm-2、134.3 mW cm-2。本研究結果可知,LSB3CF陰極材料可有效提升質子在陰極中之傳導,在800 ℃操作溫度之電化學性能表現良好具有最高功率密度358.4 mW/cm2,並且在700°C及600°C下皆有最佳之電化學性能表現。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理論分析與結構優化設計

為了解決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孔為 等 這樣論述:

與火力發電原理不同,燃料電池是直接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因此燃料電池的效率比火力發電的效率高得多。燃料電池作為繼水電、火電、核電之後的第四代新型發電技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與其他類型的燃料電池相比,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具有燃料靈活、全固態、不需要昂貴的催化劑、高溫餘熱等突出的優勢。《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理論分析與結構優化設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氣體傳質模型和電極孔隙結構的重構、曲率的推導、紡絲電極的三相線模型構建、支撐結構對性能的影響、雙電極支撐SOFC提出及分析、電極厚度的優化、肋尺寸的影響及優化、新型連接體及電堆的設計、SOFC多場模型的開發等方面進行了重點介紹。

本書適合從事新能源、能源化學,特別是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使用,也可供能源行業相關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參考。

以BaCe0.6Zr0.2Y0.2O3-δ為骨架浸潤La0.6Sr0.4Co0.8Fe0.2製備為複合陰極 應用於質子傳導型SOFC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王泰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固態反應法製備之電解質BCZY粉末,以濕行星式球磨將粒徑減小增加表面積作為陰極骨架材料,將三種不同燒結溫度作為變數個別為1000 ℃、1100 ℃、1200 ℃,製備出具有足夠孔隙率且與電解質連接性良好的BCZY陰極骨架,以最佳的燒結參數1100 ℃進行後續之浸潤實驗。浸潤溶液使用兩種配方進行比較,一為添加甘胺酸做為螯合劑並使用乙醇做為界面活性劑,為燃燒合成法之浸潤溶液配方,另一為使用乙二醇使前驅溶液脂化,烘乾後添加乙二醇單丁醚作為界面活性劑,以熔膠凝膠法之浸潤溶液配方,進行表面形貌、微觀結構以及孔隙率之探討,接著提升浸潤溶液負載量增加電化學活性位點,並獲得製備複合陰極之最佳負載量

。經由I-V直流極化曲線和電化學交流阻抗頻譜進行深入分析,以瞭解不同陰極結構在質子傳輸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中的反應差異,隨著浸潤含量的提升可以增加三相界面的反應面積,導致極化阻抗之下降,並且得知過度的添加會造成孔隙率的不足,使陰極端氧氣無法充分擴散,進行氧還原反應造成額外阻抗的產生。最佳效能參數為使用乙二醇浸潤溶液,負載量為55.8 wt.%之複合陰極,全電池於800 ℃下測得之效能:開路電壓為0.96 V、功率密度為388 mW/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