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系出路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企系出路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anLyons寫的 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勞工如何落入血汗低薪的陷阱? 和艾美・奧康的 科學脫魯法:贏回你的主控權,活得有種,打造理想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給自己3 分鐘,了解商科就職出路也說明:因此,本刊替所有「商科人」整理出商管科系畢業的出路,幫助大家早日下定 ... 等等,薪資從3 萬出頭到4 萬不等,如果是碩士學歷,薪水還可往上跳。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新樂園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會計學系 林美鳳所指導 洪珮華的 中國大陸上市公司董事長異常低額薪酬與公司績效和會計保守性之關聯性分析 (2013),提出國企系出路薪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會計保守性、公司績效、異常薪酬。

而第二篇論文嶺東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葉智丞所指導 鄭景鴻的 美元指數、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關係 (2011),提出因為有 糧食危機、美元指數、原油價格、糧食價格、糧食價格指數、黃豆價格、小麥價格、玉米價 格、稻米價格、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向量自我迴歸模型、Granger因果關係 檢定、衝擊反應函數、變異數分解、EViews 6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企系出路薪水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際企業學系則補充:2020 國企人才培育營,設計思考大挑戰,身處臺灣,放眼全球,快加入兩天一夜的營隊,過癮的腦袋運動,教你怎麼玩出高水準的國際策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企系出路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勞工如何落入血汗低薪的陷阱?

為了解決國企系出路薪水的問題,作者DanLyons 這樣論述:

面對資方,為什麼我們自願為奴?   企業每年從勞工手上偷走的薪水高達兩兆美元。   我們該如何掙脫資本主義的控制,找到生存下來的方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經理人》年度推薦書《獨角獸與牠的產地》作者最新力作!   歷來最紅部落格「賈伯斯的祕密日記」作者   《新聞週刊》《富比世》資深科技記者   HBO影集《矽谷群瞎傳》編劇   ────丹.萊昂斯 Dan Lyons────   ★ 英國《衛報》2019年非虛構類年度選書   ★《Inc.》雜誌2018年商業選書   當今的企業文化、經營模式全是包裹在糖衣下的毒藥。   上位者的貪婪正讓資本主義走向極端,使職場文化面臨災難性的

崩壞。   當公司口口聲聲保證會顧及員工「身心健康」的同時,卻又要我們忍受低薪、加班度日。工作開始變得痛苦,究竟誰該認錯負責?   我們生在一個不安穩的時代,連全球最大的企業也瀕臨轉型甚至倒閉的危機,然而公司壓低員工薪水,從來不是為了共體時艱,其實是想讓錢流進自己口袋。   ◤ 社會本來就不公平,但我們有知道真相的權利。   本書揭露了一場關係到數兆美元的超大騙局――企業為了獲得短期收益,決定在員工身上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改造實驗、測試各種新創理論:開放式辦公室、如同咖啡廳的茶水間、吃不完的零食、專屬的戶外活動,你工作的地方從辦公室,變成由一群庸醫掌控的實驗室,而我們不過是其中一隻白老鼠……

  ◤ 歡迎來到本公司(或者說,血汗低薪工廠)──   「首先,你必須在壓力大、無隱私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我們會監視你,你的信件和聊天紀錄都逃不過我們的檢查,誰都不指望你能做得久,我們的目標是把你的價值榨乾,讓你筋疲力盡。順道一提,你的主管可能是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但這裡有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廚房裡有零食和啤酒,歡迎取用……」   如果你在人力銀行上看到了這樣一則工作招募──恭喜你,這絕對是你看過最誠實的公告。   ◤ 逃離失控的資本主義,重拾勞動者的尊嚴。   作者萊昂斯花費兩年,親身觀察了福特汽車瘋狂追求創新的總部、烏托邦式的「全體共治」工作坊,以及專精各種前瞻管理方式的企業培訓師後

,發現這些看似有理的經營模式,例如敏捷軟體開發、精實創業已經失靈,讓企業和資本家轉變為一個失控的、不負責任的血汗工廠……   在企業轉型的背後,到底造成了哪些犧牲?又如何摧毀了公司與員工之間的關係?連管理者都不曾察覺,這些轉變將帶來巨大的危險,甚至正一步步斷送企業的未來。   唯有認清企業用來剝削、控制我們的美好謊言和手段,才能贏回尊重、重拾尊嚴,為自己開創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   ◤ 現代職場令人絕望的「四大真相」!   1.     金錢:   我們現代人賺的錢根本不能和上一代人比,企業每年從美國勞工身上「盜取」的錢財多達數兆美元,而幫助企業訛詐勞工的幫凶,正是科技。   2.    不

穩定性:   我們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失業,背後的原因是愈來愈多業主不再把你當正式員工,而是用完即丟的短期零工。   3.    急遽變化:   公司致力於組織重整和轉型,卻忽略了工作環境變動對員工帶來的心理負荷。公司因為轉型而得到的獲利,遠遠不及對員工造成的巨大壓力與傷害。   4.    去人性化:   科技無時無刻都在監視、評估我們的工作表現,在追求效率、生產力的數位時代裡,這些數據將直接決定你在一間公司的去留。   ◤ 以人為本,才是未來企業的唯一出路。   獨角獸商業模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給投資者最多回饋,卻無法使企業永續發展,甚至會對員工身心造成重大危害。然而,近年來興起的另一種商業模

式──斑馬企業──開始追求平等分配收益,將員工視為人而非工具的管理文化,不以壟斷市場為最終目的。     以長遠的目光來看,斑馬企業也許能解決資本主義對職場文化造成的破壞。當企業願意負上更多社會責任,員工和企業都不用再當白老鼠,而是能像斑馬一樣,更具耐力,走更遠的路。 失控推薦   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 共同創辦人   陳嘉行(焦糖)/知性藝人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傅瑞德/語言行銷顧問、《吐納商業評論》創辦人   程九如/AppWorks 合夥人   詹益鑑/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者、AppWorks共同創辦人暨前合夥人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鄭雅文/台大公共衛生學系系主任、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各界讚譽   作者清楚點出巧取豪奪的資本家是如何介入科技新創圈,造成各地獨角獸的亂象,而世界各地的企業,正在不自覺地迅速複製並擴大那些致命的謬誤。看完這份精湛的著作,讓我更確定的是,如果企業家想要建構一個偉大的企業,想改變世界,想讓世界變得更好,先要從善待自己的員工開始。──程九如/AppWorks 合夥人   身處新創生態系前沿,我曾經相信變革才能創造偉業。但多次創業與投資的經歷,讓我發現團隊穩定性與向心力的重要。管理科學與精實創業固然創造了新典範,但也帶來新的困境。這本書讓我深思,穩定與安全感是

否必然造成企業衰退,而一味追求績效也可能帶來長期的後遺症。在消費者、企業股東、員工與經理人的各種衝突身分間,我們如何自處並追求更好的可能,本書雖然沒有給予答案,卻將問題根源清楚交代,也指引出值得參考的方向。──詹益鑑/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者、AppWorks共同創辦人暨前合夥人   近年來,許多創業故事以「新創」的姿態,在資本主場中主演以新經濟為名的華麗大戲,雖然不乏讓人感人肺腑的故事橋段,但我們亦可從許多轉折中察覺那不可一世的氣勢,掩飾了無新意,甚至只是一場騙局的真實劇碼。然而,在創業者孤注一擲、創投者任性揮霍的故事劇本中,被犧牲的往往是淪為實驗白老鼠的受僱勞工,身陷不安全就業環境任人擺佈

,「功德無量」!在失控的新經濟迷思中,也許我們應該反省如何以永續為核心,提出有利於企業、員工和社會的新商業模式。而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具體的線索。──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資訊科技不斷強化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卻讓許多工作者淪為實驗室裡的白老鼠,更加被嚴密監控。作者以懇切且富幽默感的筆觸,深刻分析美國企業金錢至上的管理邏輯,加上缺乏保障的工作契約、難以掌控的組織變動,以及把人當成工具的企業文化,如何對基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與人性尊嚴帶來傷害。不過,在令人憂心的發展趨勢下,仍有改變的可能。作者樂觀闡述各種在地行動,試圖讓企業重視公平正義與人性,讓工作重新獲得意義與價值。本書以美國矽谷地區的

企業管理狀況為主軸,但對於科技產業密集、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且過勞問題嚴重的台灣職場而言,亦深具啟發性。──鄭雅文/台大公共衛生學系系主任、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沒有工廠想被稱為血汗工廠,但資本主義的制度使然,為了追求企業成長,以滿足投資人的股價翻倍欲望,這樣的資本制度也造就了失控的企業。市場的供需終有平衡的一刻,當需求飽和或是趨緩,這時候,能夠讓企業利潤快速提升的方法就是從員工身上省錢了。   所以這本書將為你揭露史上最大的企業管理騙局,假企業福利之名,透過免費咖啡、免費零食以及各種打卡、監視器數據,進行員工行為績效管理。   企業該如何改變制度、員工該如何識破騙局,這本書將為你完整解

答。──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一場關於科技行業的有趣辯論……作者認為世界不應該只關注獨角獸(新創公司價值超過十億美元),而應該尋找「斑馬」,它可以帶來獲利並同時改善社會,相信許多勞工都會舉雙手贊成。──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我們沒辦法用三言兩語形容丹.萊昂斯的《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這本書幽默卻不好笑。我讀得時而噴笑,時而哭到嗆著(親身經驗,絕無虛言)。確實,萊昂斯在這本書中給予矽谷應得的大力抨擊。但是,他也在本書使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為我們指出有效的改善方法――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企業優先考量員工身心健康、提供客戶有利潤的優良服務,還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工作方法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紐約時報》暢銷書《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   我非常喜歡丹.萊昂斯寫的《獨角獸與牠的產地》,而在《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一書中,作者更進一步檢視現代人的工作環境,點出矽谷一些詭異的員工待遇原則,以及那些原則對其他產業的勞工有何影響。作者透過這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詼諧,時而又令人痛心的書,詳細描述了現代工作文化的祕辛。──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紐約時報》#1暢銷書作家,《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與《理想生活的起點》(The Four Tend

encies)作者   本書的主張充滿說服力……它對蠻橫的工作文化提出了控訴。──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揭露了從矽谷滲透到其他產業的垃圾科學和令人質疑的管理策略。──沃頓知識(Knowledge@Wharton)   生活化又啟發人心的紀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獵奇又幽默地描述矽谷新創公司的黑暗面……諷刺又嚴厲的批判,一本針對當前日新月異的產業趨勢,所做的精闢又有趣的觀察報告。──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書評  

中國大陸上市公司董事長異常低額薪酬與公司績效和會計保守性之關聯性分析

為了解決國企系出路薪水的問題,作者洪珮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在探討董事長領取異常低額薪酬或零薪酬,對於公司績效和會計保守性之影響。首先使用2006年至2012年的董事長薪酬資料來計算董事長領取的薪酬是否異常低,探討若董事長領取的薪水過低,或不支薪是否影響公司績效以及會計保守性。本研究分別使用Basu(1997)盈餘/報酬迴歸法和Beaver and Ryan(2000)淨資產法衡量會計保守性。由於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企業目標、股權結構、投資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本文也將樣本區分為國有與民營企業進行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國有企業董事長若領取低額薪酬或零薪酬,會使公司績效下降,原因可能是董事長的薪水異常低或不支薪時,會使監督力下降或

加劇在職消費的情形,使公司績效遭受損害;而民營企業董事長若是領取異常低額薪酬則會使操縱後的公司績效提高。至於會計保守性方面,在盈餘/報酬迴歸法衡量法之下,沒有取得董事長低額薪酬或零薪酬對於會計保守性影響的證據;最後使用淨資產法的結果顯示,當國有企業董事長領取異常低額薪酬或零薪酬時,會使會計保守性提高,若民營企業董事長領取零薪酬,則會使會計保守性下降。

科學脫魯法:贏回你的主控權,活得有種,打造理想人生!

為了解決國企系出路薪水的問題,作者艾美・奧康 這樣論述:

魯蛇不是命中注定 用行為來改變大腦,活出最棒的人生!   ◆一個人做了什麼,就定義這個人是誰,成功者就有成功者的樣子和思維。◆   ◆現在就做「有科學根據的建議事項」,人生開始進化!◆   如果你有以下狀況:   因為怕別人討厭,所以不敢說不。   靠著不斷付出換取友誼,逃脫不了工具人宿命。   新年的願望是完成前年、去年的願望?   靠著意志力減肥老是失敗?   老是覺得自己不好,總是鞭打自己的錯誤。   快聽聽忠告女神艾美・奧康實證有效的脫魯建議。   以前,她是好用的工具人,現在的她,活出自信且滿意的人生。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她脫胎換骨,展開新生?   ……   作者艾美從小

就是魯蛇,她總是一直討好別人來交換友誼,不敢說不,也一直不敢表達真實的感受,總是委屈自己的她,在人際關係上卑微如塵土,曾經她以為自己永遠是魯蛇,直到有一天,她因為搬家找不到幫手,在紐約市的傾盆大雨中了悟:自己連一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   她驚覺,習慣自己是魯蛇的念頭和行為,導致身邊的人都當她是魯蛇。   她開始不再像隻搖尾乞憐的狗,開始說不,行為舉止開始像個有尊嚴的人,身邊的人對她的態度開始改變。她有了真正的朋友、愛她的男友,自信的人生。   ★你本來就有能力,只是沒有發揮而已   艾美在重生的過程中,發現了重要的關鍵字:體現認知。   你是什麼樣的人,不只是你怎麼思考,還包括了言行

舉止,因此只要持續改變行為,就能轉換你對自我的感受、別人看你或對待你的方式。   本書以行為科學為基礎,援引學術期刊和教科書,以微妙精細的手法,引介認知神經科學及人類演化學,並加上作者令人捧腹大笑的經歷,教你如何改變自己的舊習,蛻變為最好的自己。 好評推薦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及《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   暢銷職場作家  洪雪珍   閱讀人主編  鄭俊德 各方讚譽   「這輩子從來沒有讀過像這樣的書。現在,很少有科學家會把不同學科的研究結果整合起來;很少有思想家帶給我們偉大的觀點。艾美・奧康向我們展現,如何利

用某些研究領域,例如體現認知,來改變我們的人生。她給了我們兩件事:偉大的新觀點,以及捧腹大笑的樂趣。艾美・奧康就像戴夫・巴瑞(Dave Barry)或伍德豪斯(P.G.Wodehouse)那樣幽默風趣又極具創造力,這本書奠定她是最頂尖的應用科學專家。——霍華德・布魯姆(Howard Bloom) 《路西法定理》(The Lucifer Principle)及《我如何意外開啟六十人生》(How I Accidentally Started the Sixies)作者   「艾美・奧康就像慶典中的雞尾酒,混合了機智與風趣!《科學脫魯法》是一本好笑、智慧、極為實用的『科學方法成長』書,讓溫順的人終

於能夠統治地球了。」——陸賽靜 廣播節目《上陸談科學》(Loh in Science)主持人、《富豪車上的瘋婦》(The Madwoman in the Volvo)(按:中文書名暫譯)作者。   「在這本非常有趣的書中,艾美・奧康解釋了怎樣才能不成為魯蛇。有社交恐懼及絕望,可不是好玩的。而艾美為你指出自我轉化背後的科學基礎。不抄捷徑、不用空想的方式來找尋出路,而是採取漸進的、有目標的行動。」——凱斯・坎貝爾(W. Keith Cambell),喬治亞大學心理學教授,《自戀流行病》(The Narcissism)共同作者。(按:中文書名暫譯)   「《科學脫魯法》這本書真是超讚。這本書雖然

是自我成長類書籍,卻是寫給討厭自我成長類書籍的人看的。《別再作賤自己》具有穩固的實證研究基礎,絕不廢話、絕不呵護、絕不搞理想主義那套胡扯。而且,這本書相當有趣,每一頁都閃現著艾美玩世不恭的詼諧與智慧。強力推薦!」——史蒂夫・史都華-威廉斯博士(Dr. Steve Stewart-Williams),諾丁漢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科學脫魯法》是一本聰明、直爽、非常好笑的書。(艾美・奧康在詛咒方面真像個偉大的詩人。)但是,可別被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段落給唬弄了。《別再作賤自己》具有嚴謹科學與宏大願景的企圖,要把我們骨子裡的恐懼一掃而盡。這本書是一個強力的宣言,教人勇敢地活。——強納森・戈茲卻(Jo

nathan Gottschall)華盛頓及傑佛遜學院傑出研究員,《會說故事的動物》(The Storytelling Animal)及《籠子裡的教授》(The Professor in the Cage)作者(按:中文書名皆為暫譯)   「艾美・奧康在這本書中,顯示了徹底的原創性、猛烈有力、具有科學根據。奧康發明了以科學自我成長這個文章類型,而這本書正是她的寫作力高峰。艾美處理的人際及內心問題,既普遍,又獨特。這是一堂大師課程,教你做出人生重大改變,由你的爆笑好友執教,她既風趣又聰明,對自己的缺點看得犀利而誠實,她確實是一個不能被作賤的人。」——卡雅・裴瑞納(Kaja Perina)《當代

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總編輯   「如何改變行為的建議,應該要以行為科學為基礎,但實情卻很少如此。《科學脫魯法》這本書徵引學術期刊和教科書,以微妙精細的手法,引介認知神經科學及人類演化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克里斯多福・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聯合學院心理學副教授,《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共同作者。   「如果你最想要的是,有人在你的屁股上大踢一腳把你踢向你的夢想,那麼,大膽又爆笑的艾美・奧康,就是你在找的人。」——海瑟・哈瑞斯基(Heather Havrilesky)〈去問波莉〉

(Ask Polly)專欄作家及暢銷書《如何在世上做人》(How to Be A Person in the World)作者。   「《科學脫魯法》這本書以具有科學根據的熠熠洞見,指出你的恐懼、馴服你的恐懼;揭示你的希望、讓你的希望更有力量,而且幽默到讓你無法抵抗。光是管理意志力那一章節,就是一個人生大轉變。」——泰瑞・羅西歐(Terry Rossio),《史瑞克》編劇,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艾美・奧康通向勇氣、自信、自尊的指引,來得正是時候。愈來愈多學院毫無骨氣,動不動就被手勢和形容詞給冒犯,造就這種局面的是同樣軟弱的校方及行政人員。現今企業以電腦為王道,認為每個人在每項工作

上都一樣勝任,膽敢對此挑戰的員工會遭到公司懲戒。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需要重大的修正,要更了解科學角度所看待的人類天性,而不要像後現代主義的教條,主張每個想法都是真實的。應該要指定《科學脫魯法》這本書給所有學生,作為新科學的教科書,「長出脊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麥可・薛莫(Michael Shermer),查普曼大學總統研究員,《地球上的天堂樂園》(Heavens on Earth)作者  

美元指數、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關係

為了解決國企系出路薪水的問題,作者鄭景鴻 這樣論述:

糧食不僅僅只是人類賴以維生的物品,更是一種國際重要的戰略物資與外交籌碼。一旦國際糧食價格受外在因素影響而暴漲,勢將對台灣人民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甚至引爆糧食革命。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影響糧食價格的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有6點發現:1.透過文獻調查法發現糧食危機為:人口因素、全球暖化、農業政策、跨國農業綜合企業、食品安全、美元因素、原油價格、生質燃料等因素相互影響下之結果。2.美元指數與糧食價格變數之間為負相關;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變數之間為正相關。3.美元指數以及原油價格兩項變數與稻米價格;食糖價格指數以及油和油脂價格指數兩項變數與原油價格:美元指數與大豆價格皆存在長期均衡

關係。4.2007年以前美元指數領先原油價格與大豆價格;原油價格領先糖類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領先美元指數。2007年以後美元指數領先稻米價格;原油價格領先肉類價格指數與乳製品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與黃豆價格領先美元指數;糧食價格指數、油和油脂價格指數、稻米價格三項變數領先原油價格。美元指數與穀物價格指數則存在回饋關係。5.原油價格對於美元指數、糧食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大豆價格、稻米價格之衝擊影響皆非常顯著。2000年原油價格對糖類價格指數衝擊影響顯著,2007年以後則趨緩。2007年以後原油價格對於玉米價格之衝擊影響非常顯著。6.以2000年與2007年進行比較,自我解釋能力減少之變數為

:肉類價格指數(-31.85);乳製品價格指數(-14.30);稻米價格(-11.77);原油價格(-14.58)。美元指數解釋能力增加之變數為:糧食價格指數(+20.66);穀物價格指數(+15.69);油和油脂價格指數(+10.83);小麥價格(+11.59);玉米價格(+13.67)之解釋能力增加。原油價格解釋能力增加之變數為:糧食價格指數(+35.11);肉類價格指數(+22.51);穀物價格指數(+13.49);油和油脂價格指數(+36.13);美元指數(+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