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法一般管制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輔仁大學 商學研究所博士班 呂奇傑所指導 曹修章的 以特徵價格模型與階層迴歸分析新穎噪音變數下航空噪音管制區之噪音外部成本 (2021),提出國家公園法一般管制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航空噪音、機場噪音管制區、外部成本、特徵價格模型、階層迴歸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旅遊與休閒學系 張馨文、陳瑋苓所指導 歐書真的 陽明山國家公園旅遊氣候舒適度與遊客人數關係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熱舒適、休閒活動、保護區經營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家公園法一般管制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家公園法一般管制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特徵價格模型與階層迴歸分析新穎噪音變數下航空噪音管制區之噪音外部成本

為了解決國家公園法一般管制區的問題,作者曹修章 這樣論述:

機場的建設與發展會對環境發生影響深遠的課題。機場所帶來的航空噪音污染,為機場所產生的重要外部性成本之一,尤其是在航空噪音管制區內。為更有效地評估在航空噪音管制區內,機場噪音污染所產生的外部性成本,本研究使用兩個新穎的噪音屬性變數於分析模式中,一為本研究創新提出之航空噪音推估值變數,另一則是本研究創先使用之航空噪音回饋金變數。本研究以住宅價格為代理目標變數,運用特徵價格法與階層迴歸分析評估噪音屬性、住宅屬性與可及性屬性等特徵變數對機場外部性成本的影響。特徵價格模型為評估環境財外部成本時常用之方法。階層迴歸分析則是用於探討變數間影響的有效模式。 本研究運用2015年到2019年桃園

國際機場18個航空噪音監測站及航空噪音管制區內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料為實證資料,以等噪音線60分貝區(第一級)與65分貝區(第二級)之航空噪音管制區為研究範圍。實證結果發現,相較使用傳統監測站噪音值變數,應用所提之航空噪音推估值變數的雙對數特徵價格模式的模式配適度與解釋力最佳;且在階層迴歸分析結果中,同時應用所提之航空噪音推估值變數與創先使用之航空噪音回饋金變數之模式解釋效果也較佳。而根據本研究所建構之最適模式的結果,航空噪音60及65分貝區之噪音外部成本每分貝約為新台幣7.61萬與11.71萬元。 本研究在噪音變數的研究結果可納入於機場擴建經濟效益評估之中,使成本(效益)內容之評估更加

完備與周延,並提供機場主管機關在航空噪音相關作業之參考,執行更好的土地規劃決策,同時實踐國營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陽明山國家公園旅遊氣候舒適度與遊客人數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國家公園法一般管制區的問題,作者歐書真 這樣論述:

觀光氣候學研究始於 1970 年代初期,著重探討氣候如何影響觀光旅遊業的發展。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極大轉變。為此,聯合國與世界觀光組織提出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SDGs),其中第 13 項永續發展目標為氣候行動,涵蓋氣候如何影響旅遊領域。過去研究指出天氣與氣候是自然環境中影響遊客進行戶外遊憩活動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Scott et al., 2012, 轉引自Micah J. Hewer, Daniel Scott & William A. Gough, 2015)。 陽明山國家公園為都會型國家公園

,提供大台北地區供給、支持、調節及文化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也是全球國家公園系統中,極少數位於首都大都會區的國家公園。旅遊與氣候變化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經營的重要議題之一,因此本研究以環境保護視角關注陽明山國家公園2000-2019年間,氣候對遊客前往不同海拔地區之影響。使用中央氣象局在鞍部與竹子湖氣象測站收集到的數據,運算出旅遊氣候指標(Tourism Climate Index , TCI)。檢視兩個測站資料可知,陽明山國家公園內高海拔地區遊憩據點,適合進行旅遊的時期為夏秋兩季,而低海拔地區遊憩據點則為春季。 以多元迴歸分析,探討園內各遊憩據點在不同時間尺度之 TCI 次指標與遊客人數之間

關係,在季資料中顯示,TCI 舒適級數與遊客人數在時間趨勢上達到顯著,接續以不同海拔範圍與遊憩據點之遊客人數,進行 TCI 指標分析影響氣候旅遊因素為何,並以本研究各遊憩據點之訪談紀錄進行討論,發現高海拔地區遊憩據點的實證數據與訪談遊客遊憩活動習性和當地氣候推測結果相符,因此本研究將提出相關後續研究及實務經營管理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