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研究院徵才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輔仁大學 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 陳子瑋所指導 陳柏宇的 嚮往譯事工作者的冒險之地:以批踢踢臺大實業坊譯案板為例 (2014),提出國家教育研究院徵才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翻譯社群、批踢踢實業坊、譯案板。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家教育研究院徵才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嚮往譯事工作者的冒險之地:以批踢踢臺大實業坊譯案板為例

為了解決國家教育研究院徵才ptt的問題,作者陳柏宇 這樣論述:

批踢踢台大實業坊譯案板於 2004 年成立,不僅是譯案媒合的市場,也是譯者討論交流的園地。由於譯案板沒有抽取中介費用,因此吸引了許多譯者和案主,但也因為沒有強制譯者和案主必須簽訂合約,所以翻譯服務的供需雙方都面臨很高的風險,而有時會出現譯事糾紛。至今,每天不計風險、尋求媒合的機會的譯者和案主依然絡繹不絕,可見這個翻譯社群對於譯者和案主的重要性,譯案板能於 2014 年仍屹立不搖,其特殊之處值得探究。除了工作機會外,板上常有譯者討論工作問題,也有案主分享徵才經驗,從這些文章的內容來看,這個虛擬社群的譯事活動相當熱絡,板上的譯案的類型、價格、翻譯方向、媒合成功比率,以及譯者的背景與屬性值得進一步

觀察與分析。目前,相關翻譯社群的研究只探討社群中的討論,而沒有觸及交易層面。此外,台灣已有宏觀的翻譯產業研究,但微觀的翻譯市場分析較少,而譯案板正是值得研究的小型市場,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 2013 年這個翻譯社群的討論與交易兩個層面,深究相關問題,並探討譯者的背景與特質。為達以上目標,本研究將對譯案板的文章內容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然後透過問卷及訪談瞭解譯者的背景及使用者經驗,最後以目的、參與者、管理、內容這四個面向,對譯案板進行通盤分析。結果發現譯案板面臨其他網路翻譯社群的競爭,使用者匿名會產生信任問題,而且譯案板有留不住資深譯者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