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卡鉗品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產卡鉗品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nathanTepper寫的 競爭之死:高度壟斷的資本主義,是延誤創新、壓低工資、拉大貧富差距的元凶 和邱言龍等(主編)的 磨工實用技術手冊(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刹车卡钳品牌排行榜,国产刹车卡钳品牌 - 太平洋汽车也說明:当然是少不了介绍国产刹车卡钳品牌——Nashin(台湾),成立于1994年,是台湾最专业的刹车系统制造商之一,也是台湾第一家制造竞技用浮动碟(Floating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中國電力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蔡憲唐所指導 蘇晉弘的 台灣手工具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 (2019),提出國產卡鉗品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商業模式、聚落效應、台灣手工具產業。

最後網站2023 Pgo tigra 250 油耗- caylarbenden.online則補充:國產 車廠pgo一路以來雖然都並非主流品牌,但素來敢給配備、敢於創新的pgo亦 ... 267mm碟盤+對向4活塞輻射卡鉗pgo tigra 250所搭載的油箱容量僅僅只有8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產卡鉗品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競爭之死:高度壟斷的資本主義,是延誤創新、壓低工資、拉大貧富差距的元凶

為了解決國產卡鉗品牌的問題,作者JonathanTepper 這樣論述: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經濟類選書 ★亞馬遜經濟類暢銷第一名   ★全球重量級人士推薦—— ▎麥可‧史班斯(Michael Spence)/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這次不一樣》作者 ▎馬丁‧沃夫(Martin Wolf)/《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提姆‧歐萊禮(Tim O’Reilly)/歐萊禮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 ……等人好評推薦 #當各行各業都被少數公司壟

斷時,我們以為的自由選擇只是假象   沒有競爭的資本主義,不是真的資本主義。號稱擁抱資本主義的美國,各產業都被少數大企業壟斷,過去20年,美國超過75%的產業都變得更集中化: ▎Google主宰90%網路搜尋市場; ▎臉書(Facebook)占有社群網路市場近80%; ▎亞馬遜(Amazon)在電商市場具有壓倒性地位; ▎手機作業系統由iOS與安卓(Android)把持; ▎威士卡(Visa)及萬事達卡(MasterCard)占據信用卡支付市場; ▎美國的天空被四大航空公司控制; ▎五間銀行握有全美近半的銀行資產; ▎美國牛肉市場被四間公司鉗制; ▎美國國內運輸業被優比速(UPS)與聯邦快遞

(FedEx)寡占…… 從科技業、金融業、運輸業,到食品業甚至殯葬業,族繁不及備載。然而不單單美國如此,舉世皆然。 #壟斷的惡果和我們的生活日常息息相關 「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與「市場失靈」並非與我們無關、只是出現在新聞或教科書中的名詞,而是會真真切切、每天都影響甚至形塑我們生活的實際存在。 壟斷的企業巨獸會透過遊說和關說,影響到每個人支付藥品、機票、有線電視帳單、銀行乃至智慧型手機的價格。壟斷的利益只獨厚少數富可敵國的寡頭,後果卻由其他人承擔…… #極具份量的著作,而且來的正是時候 本書以輕鬆的筆調、紮實的數據與圖表說明,為何壟斷橫行、缺乏競爭的資本主義,會造成物價高漲、工資

停滯、貧富差距擴大、創新貧乏、生產力不振等惡果。 作者更直言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數據與結論都是錯的,皮凱提認為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是(經濟)成長緩慢,但諸如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組織的研究卻不支持這樣的論點。作者認為,不均等之所以惡化正是因為市場變得集中,缺乏競爭,才讓富人愈富。 作者的分析一針見血,對現代資本主義的現實與矛盾,有不同以往的全新洞見,並提出強而有力的建議,讓我們得以扭轉弊端,回到更高的經濟成長、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薪資和人人都可公平競爭的時代。  

國產卡鉗品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4:22 因拍攝時程關係,表格內185萬為預售價,正式售價於 8/3 公佈,為新台幣179萬元。


新在哪裡?
●專為 WRC 賽事而開發的道路用車,不同於標準版 Yaris
●Toyota 首款導入碳纖維車頂車型
●車身外鈑件:鋁合金材質 (10%)、輕量化鋼材 (66%)
●平整化底盤(引擎下護板、底盤平整化護板、四輪輪弧定風翼)
●專屬開發 G16E-GTS 1.6 升直列 3 缸渦輪引擎,針對進排氣最適化、燃燒效率提昇 (D-4ST雙噴射系統、進氣道角度加大)、輕量化設計 (汽缸本體、曲軸、水套)、冷卻效率提昇 (大型引擎水泵、鋁合金機油冷卻器)
●iMT6 速手排變速箱,可自動偵測換檔、轉速訊號並自行於升、降檔補油,即使不跟趾也能避免頓挫。
●TAC (Travel Adjusted Clutch) 行程自動調整離合器,避免離合器片磨損導致踏行程變化, 維持一致操控感受。
●油門踏板加寬 5mm、煞車踏板增加邊框、離合器踏板圓弧度增加
●排檔桿長度縮短 20mm、排檔座高度提昇 75mm、倒車檔加入拉環
●GR-FOUR 四輪傳動,具備電子控制多片式離合器 (前後分配)及 Torsen® LSD 前後軸限滑差速器 (左右分配),支援 4 種模式,Normal 一般 (前 60 後 40)、Sport 運動 (前 30 後 70)、Track 賽道 (前 50 後 50) 及 Expert 專家 (關 VSC+Track 模式)
●專屬前麥花臣後雙 A 臂懸吊,增加前後外傾角
●煞車採用前-對向 4 活塞卡鉗 356mm 雙片式劃線通風碟盤 搭配 後-對向 2 活塞卡鉗 297mm 劃線通風碟盤

#Toyota
#GRYaris
#暴力鴨

說起 Toyota 近年來的競技歷史,可追溯到 2007 年時首度以 TEAM GAZOO 之名參加德國紐柏林賽道 24 小時耐久賽,開啟 Gazoo 參與賽事的篇章,2015 年旗下所有賽車業務納入 TOYOTA GAZOO Racing (TGR) 統籌,2017 年 GR 品牌正式誕生,同年 Yaris GRMN 正式登場。2018 年獲得 WRC 及 WEC 冠軍,在賽道創下佳績後,於 2019 年推出與 BMW 合作開發的 GR Supra,並在去年 (2020) 推出源於 WRC 賽事的本文主角 Yaris,今年則推出 GR 86 小跑車,使 GR 名號更為響亮。

國內市場方面,總代理和泰汽車也自 2019 年引進 GR Supra 以來持續推展 GR 品牌,2020 年推出國產的 Corolla Altis GR Sport 房車,今年則在 4/8 展開 GR Yaris 的預售作業,引進單一編成,預售價新台幣 185 萬元起,30 輛的配額迅速訂購一空,魅力可見一斑。經過近 4 個月預售期間,和泰汽車選在 8/3 正式發表,建議售價為新台幣 179 萬元起,配額也提高至 80 輛。

圖文報導: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75838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https://reurl.cc/O1xnWr
--------------------------------------
「小七哥」親自實測嚴選的商品都在【七車坊】
https://shop.7car.tw/
台灣商用車專屬網站【商車王】
https://www.truck.tw/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台灣手工具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產卡鉗品牌的問題,作者蘇晉弘 這樣論述:

台灣手工具產業產品行銷全世界,稱手工具王國,但近年受到削價競爭問題,國內手工具製造業經營日益艱難。台灣動力手工具雖累積技術優勢,但須面對中國產品崛起及先進國家精密級、工業級的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競爭壓力,故往製造業服務化的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實為必要,且面臨企業規模普遍不足,難以應付其跨領域技術需求與各項服務的門檻,而需以整合廠商的方式突破品牌經營或產品製造問題,這些皆有極大成長空間。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中常被引用的模式—商業模式作為分析架構,來探討中部六間手工具業者,透過拜訪手工具業六位經營者或二代,分析手工具業者的核心價值、核心資源、目標客戶、成本與通路等問題是否會影響績效者,除了可以建構出屬於台

灣手工具業業者的專屬商業模式,也可供其他手工具業業者檢視自身的公司體質與經營概況,本文分別針對台灣手工具具產業之顧客關係管理與行銷、台灣手工具產業之成本與收益分析及台灣手工具產業之聚落效應,個別探討以得到台灣手工具產業之競爭優劣勢。訪談結果發現,手工具業業者專注在本業的經營,以品質、效率與彈性來回應市場的需求,受限於原物料的品質與價格有既定的供應商,因此,只能以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少量多樣方式來生產,以回應不同需求的顧客。面對市場競爭日益強大,台灣的手工具業者除了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與迎合顧客的需求外,也積極的透過參展、網路與業務來開發與市場,並不斷的強化內部經營,包含財務健全度、人才深度與供貨穩定

性,以提供全世界賣家持續且穩定的MIT手工具產品。此次受訪的手工具業業者皆是專注於本業且充滿市場彈性的廠商,可以快速的回應市場的需求,但根據本研究觀察發現,台灣廠商間鮮少共同研發或者其他協同合作的行為產生,雖然具有產業群聚現象,但公司間仍少有技術共享與交流的情事,也較難發展出與國際大廠相抗衡的聯盟或組織,因此,本研究也提出相關建議。關鍵詞: 台灣手工具產業、商業模式、聚落效應

磨工實用技術手冊(第2版)

為了解決國產卡鉗品牌的問題,作者邱言龍等(主編) 這樣論述:

隨著“中國製造”的崛起,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強,技術更新也不斷加快。《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叢書應形勢的需求,進行再版,本套叢書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頒佈的《國家職業標準》相配套,內容新、資料全、操作講解詳細。 本書共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常用資料及其計算,磨工基礎知識,包括常用材料及金屬材料的熱處理,形狀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技術測量基礎與常用量具,磨床,磨削加工原理,磨床夾具,磨削加工工藝,特種零件磨削,成形面磨削,精密與高效磨削,刀具刃磨,數控磨削技術等。 本書可供廣大銑工和有關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學生參考。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磨工基礎知識 1

第一節 圖樣表示方法 1 一、投影法(GB/T14692—2008) 1 二、剖視圖與斷面圖的具體規定 7 第二節 尺寸與公差的標注 9 一、尺寸標注的基本規則 9 二、尺寸與公差簡化標注法 13 三、尺寸的未注公差值(GB/T1804—2000) 19 第三節 極限與配合基礎 21 一、互換性概述 21 二、基本術語及其定義 22 三、基本規定 30 四、公差帶與配合種類的選用 35 第四節 幾何公差 41 一、幾何誤差的產生及其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 41 二、幾何公差標準 42 第五節 表面結構 51 一、表面結構評定常用參數 51 二、表面結構符號、代號及標注 56 第四節 勞動保護與

安全生產 66 一、勞動保護 66 二、安全生產和全面安全管理 67 三、環保管理 69 第二章 磨床 71 第一節 磨床主要部件的名稱和用途 71 一、外圓磨床主要部件的名稱和用途 71 二、內圓磨床主要部件的名稱和用途 73 三、臥軸矩台平面磨床各部件的名稱和用途 75 第二節 磨床的型號 77 一、機床型號的編制方法 77 二、磨床型號及含義 90 第三節 主要磨床的性能參數 91 一、外圓磨床 91 二、無心磨床 94 三、內圓磨床 95 四、平面及端面磨床 96 五、萬能工具磨床 100 六、刀具刃磨床 104 第四節 磨床新結構及傳動系統分析 106 一、現代磨床新結構 106

二、砂輪自動平衡裝置 117 三、典型磨床傳動系統分析 120 第五節 磨床的精度檢驗 130 一、檢驗前的安裝調整 130 二、檢驗的專案及方法 132 三、常見磨床精度標準 138 四、磨床精度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141 第三章 磨削加工原理 149 第一節 磨削加工的基本知識 149 一、磨削加工方法分類 149 二、磨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150 三、砂輪 155 四、砂輪的平衡與修整 155 五、切削液的選擇 158 第二節 磨料和磨具 164 一、磨料 164 二、普通磨具 169 三、超硬磨具 189 第三節 磨削加工原理 203 一、磨削加工特點 203 二、磨削過程及切屑形成 2

04 三、磨削力和功率 205 四、磨削熱和磨削溫度 207 五、砂輪的磨鈍及砂輪的壽命 212 第四章 磨床夾具 215 第一節 磨床通用夾具 215 一、頂尖和雞心夾具 217 二、心軸 217 三、中心孔柱塞 225 四、卡盤和花盤 226 五、彈簧夾頭 228 六、磁力吸盤和磁力過渡墊塊 228 七、精密平口虎鉗 230 八、磨直角用夾具(直角塊和多角形塊) 230 九、正弦夾具和正弦分度萬能夾具 232 第二節 典型專用磨床夾具 232 一、專用矩形電磁吸盤 232 二、真空吸盤 233 三、真空夾頭 234 四、圓形電磁無心磨削夾具 234 五、軸承外圈內圓磨削液壓夾具 235

六、錐齒輪端面及內圓磨削夾具 236 七、圓柱齒輪內孔磨削夾具 237 八、齒輪軸內孔磨削夾具 237 九、專用氣動內圓磨削夾具 238 十、異形工件專用磨削夾具 239 十一、磨扁方夾具 239 十二、磨齒夾具 240 第五章 磨削加工工藝 243 第一節 磨削用量的選擇 243 一、砂輪速度的選擇 243 二、工件速度的選擇 244 三、縱向進給量的選擇 244 四、背吃刀量的選擇 245 五、光磨次數的選擇 245 六、磨削餘量 246 第二節 外圓磨削 248 一、外圓砂輪及其正確使用 249 二、外圓磨削的方法 252 三、外圓磨削用量的選擇 260 四、外圓磨削對中心孔的要求 2

64 五、中心孔修研方法 265 六、軸類工件磨削工藝 266 七、外圓磨削常見工件缺陷及防止措施 279 第三節 內圓磨削 282 一、內圓磨頭 283 二、內圓磨削常用方法 290 三、內圓磨削用量的選擇 295 四、工件的安裝 301 五、幾種典型內孔的磨削加工工藝 306 六、內圓磨削產生缺陷的原因及預防方法 317 第四節 無心磨削 318 一、無心磨削的特點 319 二、無心磨削常用方法 319 三、無心磨削用量的選擇 326 四、影響無心外圓磨削品質的要素 329 五、典型零件的磨削工藝 339 六、無心磨削常見缺陷及消除方法 344 第五節 平面磨削 348 一、平面磨削常用方

法 348 二、典型工件的加工方法 355 三、平面磨削用量的選擇 367 四、平面磨削的工藝分析 372 五、平面零件的精度檢驗 376 第六節 圓錐面的磨削 380 一、圓錐尺寸計算及圓錐公差 380 二、圓錐面的磨削方法 388 三、圓錐的精度檢驗 391 四、錐度尺寸的控制方法 396 五、圓錐磨削常見缺陷及消除方法 397 第六章 特種零件磨削 399 第一節 細長軸磨削 399 一、細長軸磨削特點 399 二、細長軸的磨削方法 404 三、典型零件加工工藝 406 第二節 薄片和薄壁套零件磨削 411 一、薄片零件的磨削 412 二、薄壁套零件的磨削 414 第三節 螺紋磨削 4

19 一、螺紋磨削的方法、特點和應用 419 二、螺紋磨床使用注意事項 421 三、螺紋磨床的調整 423 四、砂輪的選擇及修整 425 五、工藝參數的選擇 427 六、切削液的選擇 430 七、螺紋磨削常見問題、產生原因與解決方法 430 第四節 齒輪磨削 437 一、齒輪磨削概述 437 二、砂輪的選擇、平衡及修形 440 三、磨齒工藝參數的選擇和計算 447 四、切削液的選擇 449 五、磨齒誤差產生的原因與消除方法 450 第五節 花鍵軸磨削 459 一、概述 459 二、花鍵軸的磨削方法 459 三、砂輪的選擇及修整 462 四、工藝參數的選擇 467 五、影響磨削加工品質的因素與解

決方法 472 第六節 偏心零件的磨削 474 一、偏心的磨削 474 二、偏心軸磨削工藝 476 三、曲軸的磨削方法 477 四、曲軸的磨削工藝 481   第七章 成形面磨削 485 第一節 成形磨削概述 485 一、成形面的分類 485 二、成形面的磨削方法 486 三、成形砂輪的修整方法 488 四、成形砂輪修整要點 507 五、成形面的磨削實例 508 第二節 成形夾具磨削 510 一、用分度夾具磨削成形面 510 二、用萬能夾具磨削成形面 516 第三節 仿形磨削 520 一、縮放尺曲線磨床磨削 520 二、光學曲線磨床磨削 521 三、靠模仿形磨削 524 第四節 座標磨床磨削

527 一、基本磨削方法 527 二、座標磨床磨削實例 530 第八章 精密與高效磨削 534 第一節 精密與超精密磨削 534 一、概述 534 二、加工方法 534 三、精密磨削與超精密磨削機理 539 四、精密磨削與超精密磨削砂輪的選擇 539 五、砂輪的修整 541 六、磨削用量的選擇 545 七、精密磨削與超精密磨削的機床 548 八、加工實例 550 第二節 研磨 552 一、研磨的特點和分類 552 二、研磨機理和運動軌跡 553 三、研具及研磨劑的選擇 556 四、精密和超精密研磨 568 五、研磨工藝參數的選擇 570 六、研磨方法與實例 572 七、研磨常見缺陷及消除方法

585 第三節 拋光 587 一、拋光概述 587 二、拋光用磨料與拋光劑 590 三、拋光機 593 四、滾磨 598 五、幾種新型精密和超精密拋光方法 601 六、拋光工藝參數的選擇 611 第四節 高速磨削 612 一、概述 612 二、高速磨削砂輪選擇 613 三、砂輪的平衡與修整 615 四、高速磨削用量的選擇 616 五、高速磨削對機床的要求 617 第五節 緩進給磨削 623 一、概述 623 二、緩進給磨削砂輪的選擇與修整 624 三、緩進給磨削對機床的要求 626 四、兩種特殊的緩進給磨削簡介 632 五、典型零件加工實例 634 第六節 寬砂輪與多砂輪磨削 636 一、寬

砂輪磨削 636 二、多砂輪磨削 640 第七節 恒壓力磨削 641 一、概述 641 二、恒壓力磨削機理 642 三、恒壓力磨削實例 644 四、恒壓力磨削中的幾個問題分析 644 第八節 硬磨料磨具磨削 646 一、金剛石砂輪磨削 646 二、立方氮化硼(CBN)砂輪磨削 648 三、使用超硬磨料砂輪對機床的要求 649 四、切削液的選擇 649 五、超硬磨料砂輪使用實例 649 第九章 刀具刃磨 652 第一節 刀具刃磨的基本知識 652 一、刀具的幾何參數 652 二、刃磨機床 663 三、刃磨砂輪的選用 673 四、刃磨的方法及步驟 674 第二節 鉸刀的刃磨 675 一、鉸刀的結

構及幾何角度 675 二、鉸刀的刃磨 677 第三節 銑刀的刃磨 695 一、銑刀的分類 695 二、銑刀的刃磨 696 三、銑刀刃磨實例 705 第十章 數控磨削技術 708 第一節 數控磨床概述 708 一、數控機床的特點 709 二、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 711 三、數控磨床常用裝置 713 第二節 數控機床的坐標系 721 一、數控機床的坐標軸和運動方向 721 二、絕對座標系統與相對座標系統 723 第三節 數控程式設計技術基礎 724 一、數控程式設計概述 724 二、程式編制有關術語及含義 726 三、數控程式設計過程 730 四、程式編制中的數學處理概念 736 第四節 數控外

圓磨床的程式設計 737 一、程式設計概述 737 二、機床控制功能 738 三、程式設計實例 741 第五節 數控座標磨床的程式設計 745 一、程式設計概述 745 二、數控座標磨削工藝原理 746 三、數控座標磨床的主要結構 747 四、典型形狀的磨削方法 750 五、NC程式編制 754 第六節 數控磨床的操作簡介 758 一、光學曲線數控磨床的主要技術參數 758 二、光學曲線數控磨床操作簡介 759 三、數控磨削程式分析 767 第七節 數控磨床的維護與保養 769 一、數控磨床的安裝與調試 769 二、數控機床的檢測與驗收 771 三、數控機床的設備管理 774 四、數控機床機械

故障診斷方法 775 五、數控機床的日常維護 777 六、數控磨床故障分析 780 第十一章 典型零件磨削工藝分析 784 第一節 機械加工精度和表面品質 784 一、機械加工精度 784 二、加工誤差 787 三、機械加工表面品質 791 四、各種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 797 第二節 基準和定位基準的選擇 802 一、工件的裝夾和基準 802 二、定位基準的選擇 803 第三節 工藝規程的制訂 808 一、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 808 二、工藝規程概述 810 三、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制訂 813 四、制訂工藝規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815 第四節 典型零件的磨削工藝分析 821 一

、磨削工藝分析基礎 821 二、中等複雜零件磨削工藝分析 825 三、車床主軸加工工藝分析 828 四、支架套筒加工工藝分析 832 五、精密軸類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 834 六、精密套類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 843 七、螺紋磨床主軸的工藝分析 849 八、座標鏜床主軸套筒加工工藝 853 第五節 磨削常見缺陷產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859 一、通用磨削中產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859 二、其他磨削中產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874 三、磨削缺陷產生原因的綜合分析 877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徵。這場變革是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是以

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核心,建立在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基礎上,同時疊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發的新一輪變革,給世界範圍內的製造業帶來了廣泛而深刻影響。 十年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不斷快速發展,為適應我國工業化改革進程的需要,特別是機械工業和汽車工業的蓬勃興起,對機械工人的技術水準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滿足機械製造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一套內容起點低、層次結構合理的初、中級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我們特組織了一批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有多年豐富理論教學經驗和高超的實際操作技能水準的教師,編寫了這套《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叢書。首批叢書包括:

《車工實用技術手冊》《鉗工實用技術手冊》《銑工實用技術手冊》《磨工實用技術手冊》《裝配鉗工實用技術手冊》《機修鉗工實用技術手冊》《模具鉗工實用技術手冊》《工具鉗工實用技術手冊》和《焊工實用技術手冊》一共九本,後續又增加了《鈑金工實用技術手冊》《電工實用技術手冊》和《維修電工實用技術手冊》。這套叢書的出版發行,為廣大機械工人理論水準的提升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由百余名院士專家著手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為中國製造業未來10年設計頂層規劃和路線圖,通過努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

現工業化,邁入製造強國行列。“中國製造2025”的總體目標:2025年前,大力支持對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與船舶、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必爭產業優先發展;選擇與國際先進水準已較為接近的航太裝備、通信網路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優勢產業,進行重點突破。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我國製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需要,圍繞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關鍵環節,以及先進製造、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

,提出了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增效的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政策舉措,力爭到2025年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由此看來,技術技能型人才資源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擁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專業化技能人才和一支訓練有素的技術隊伍,已經日益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機械工人就是這樣一支肩負歷史使命和時代需求的特殊隊伍,他們將為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做出巨大貢獻。 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進程中,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充滿了機遇 和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廣大機械工人迫切需要知識更新,特別是學習和掌握與新的應用領域有關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提高核心競

爭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叢書進行修訂再版。刪除第一版中過於陳舊的知識和用處不大的理論基礎,新增加的知識點、技能點涵蓋了當前的較為熱門的新技術、新設備,更加能夠滿足廣大讀者對知識增長和技術更新的要求。 本書由邱言龍、李德富任主編,參與編寫的人員還有王秋傑、李銀濤、劉迎久、丁軼、林莉等,本書由王兵、雷振國、汪友英擔任審稿工作,王兵任主審,全書由邱言龍統稿。 由於編者水準所限,加之時間倉促,以及搜集整理資料方面的局限,知識更新不及時,掛一漏十,書中錯誤在所難免,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利提高! 編 者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