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道法地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際人道法地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根慶樹寫的 聯合國與裁軍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黃基禎所指導 李安邦的 軍事人道主義行動:國軍金門地區 人道排雷實證考察 (2016),提出國際人道法地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道主義、人道排雷、人道救援。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呂朝賢所指導 黃淑瓊的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的人權理念 (2010),提出因為有 人權教育、質性內容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際人道法地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際人道法地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聯合國與裁軍

為了解決國際人道法地雷的問題,作者美根慶樹 這樣論述:

United Nations And Disarmament   裁減軍備、防止核武擴散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聯合國努力的目標。   然而在當前國際衝突不斷的情況下,這個目標顯得困難重重!   ▍層層剖析錯綜複雜的國際裁軍關係!   《聯合國憲章》第1條第1項記載「聯合國的目的為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若想達成此一目的,核子武器是最大的課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社會關心的焦點也多半是核武問題。本書第一部為「裁減核武」,集中探討聯合國在核武議題上應扮演的角色,以及國際上廢除核武協商、全面裁軍交涉、日內瓦裁軍會議、核武不擴散體制等重要的裁軍主題。第二部為裁減「傳統武器」,1978年的聯

合國裁軍特別大會上,各國強調應該裁減和廢除傳統武器,因此發展出後續規範非人道武器的《特定傳統武器公約》、全面禁止人員殺傷地雷的《渥太華條約》和禁止集束彈的《奧斯陸條約》,本部份探究這些裁軍條約的成立、原型、發展和現況。 本書特色   ★前日本裁軍代表特命全權大使、防衛廳國際擔當參事官──美根慶樹,長期第一線觀察國際裁軍情勢,全面剖析聯合國推動裁軍的進程及發展!   ★中美兩國在亞太對峙,台灣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從國際裁軍關係,一窺亞太及台灣的安全情勢!  

軍事人道主義行動:國軍金門地區 人道排雷實證考察

為了解決國際人道法地雷的問題,作者李安邦 這樣論述:

我國2013年公告金門、馬祖地區雷區,近11萬枚地雷和未爆彈清除完畢。本文著眼於金門人道排雷經驗,採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期能記錄充實我國人道排雷過程,併評估我國參與國際人道排雷技術援助可行性。 藉期刊、文章、論文及官方、非官方網站記錄的工作經驗分享,與國內金門排雷進行分析比較,並以筆者具實際參與者視角,廣域綜整與梳理。本文研究發現,首先探測地雷人力仍是主流,其次我國地雷運用係武器管制成功案例,其三金門人道排雷達到專案管理標準。 基於金門人道排雷優越成果與經驗,建議人道排雷技術交流與國際援助,列為未來推動國際外交拓展,及海峽兩岸交流議題選項之一。此外,延續地雷防衛台灣歷史與

國防實際需要,兼顧人道主義精神,建議進行智慧地雷研發,繼續建造一條堅強可恃智慧型海岸防衛線。關鍵字:人道主義、人道排雷、人道救援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的人權理念

為了解決國際人道法地雷的問題,作者黃淑瓊 這樣論述:

  研究者從事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想藉由分析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權教育議題,來了解教科書中所呈現的人權教育理念,所以擬定以下三個研究問題:1.探討社會領域教科書中包含哪些人權概念?2.比較不同版本教科書所呈現的人權概念內容有何差異。3.探討教科書呈現什麼人權教育內容來達到認知、情意、技能三大教學目標?   為了探究以上的研究問題,研究者採用質性的內容分析法來分析翰林、康軒、南一三個版本教科書。首先,研究者擬先探討有關人權教育的國內外文獻做基礎,然後擷取教科書中有關人權的內容並透過開放編碼、群聚成範疇類目、抽取抽象核心概念,最後形成人權教育的概念架構並進行分析。   透過研究做成以下四點結論:

1.翰林、康軒、南一三個版本教科書所呈現的人權教育概念內容在主範疇上差異性並不大,但在次範疇以及下一層的編碼中卻有相當的差異性。2.偏向知識層面的建構:小朋友缺乏情境式的學習活動,經驗與文字難以連結;未透過演練,無法將所學落實在生活當中,學習局限在較低層次的「記憶理解」層面,較難達到高層次的學習。3.情意目標難以達成:態度的養成,攸關人權教育的良窳,而在教科書中情意層面的內容偏少,要型塑學生人權態度有其困難度。四、缺乏演練機會的情況下,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並不容易,人權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之後,如何進行人權教育考驗著教師的精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