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irRonaldCohen寫的 影響力革命:重塑資本主義,推動實質變革,特斯拉、聯合利華、IKEA都積極投入 和何偉歡,羅金義的 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國際視野下的香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牌出版 和中華所出版 。

逢甲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賴奇厚所指導 曾心妤的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2021),提出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碳足跡、碳排放、生命週期評估、碳價比、價碳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申永順、胡憲倫所指導 張簡健利的 我國2050淨零政策下電動自用小客車發展對減碳及環境衝擊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淨零排放、電動汽車、減碳效益、系統動力學、動態生命週期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影響力革命:重塑資本主義,推動實質變革,特斯拉、聯合利華、IKEA都積極投入

為了解決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問題,作者SirRonaldCohen 這樣論述:

──終極版ESG策略── 未來投資規模達40兆美元潛力 全球超過30個國家、500名領袖響應 以有效的商業模式,應對環境與社會挑戰, 一場改變世界與經濟舊有秩序的革命正醞釀成形。   ★《金融時報》最佳經濟學類書籍   ★英國創投之父──開創力作   「影響力投資」指投資除了追求金錢獲利,也重視解決社會、環境問題。而本書作者羅納德・柯恩爵士,是重要的「影響力投資」推手。柯恩爵士享譽英國創投界與全球社企界、人稱「英國創投教父」與「社企投資之父」。   在書中,柯恩爵士闡釋道,消費者、企業家、投資人、企業、慈善家和政府,該如何創造綜效、打造切實且可衡量的影響力,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奪回失土

。   Adidas、摩根大通、百事公司,各大企業積極參與,   新時代最值得關注的趨勢。   「影響力投資教父」獨家傳授──   改變產官學研界的新顯學!   透過影響力投資,讓投資的每一元都創造出大於一元的效益──   ● 企業不僅對股東負責,也為客戶、員工、社區和環境服務   ● 推動全球經濟下一波的創新和產能成長   ● 重建經濟體制,整頓主流商業運作   ● 整合產官學研的力量,實現永續價值   ● 不分組織型態,人人都能受益   ● 加速產業創新與升級   ● 調動市場資本,共創公共利益   如今,一場逆勢崛起的運動,正開創資本市場的新篇章。這個市場寵兒就是「影響力投資」,指

除了追求金錢獲利之外,也重視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本書集「影響力投資推手」思想之大成,描述面對危機重重的困局,人類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用「影響力」改變世界! 本書特色   1. 跟著「影響力投資教父」,了解未來必備的創新思維   向影響力投資教父學行善與獲利兼具的創新,跳脫單一思維,了解這一代投資人、工作者、社福組織、企業家該追求什麼?人類該如何用比ESG更進一步發揮威力的「影響力投資」,扭轉危機、打造永續未來!   2. 未來最值得關注的趨勢,各大知名企業紛紛投入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致力於減少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全球消費品領導企業聯合利華,徹底改革產品線,以減少碳足跡;家具零售

業龍頭IKEA致力永續發展生活提案;Adidas則長期投入海洋減塑計畫。面對未來的減碳、永續大商機,如果能透過影響力投資,找出解決環境、社會挑戰的方法,投資人不僅能夠賺取財務報酬,更有望加速產業創新與升級。   3. 政府官員、投資人、商界人士都該具備的思考框架   無論是政策制定者、普羅大眾、商界領袖,「既要賺錢,又要創造影響力」才是應對棘手困境和社會議題的根本思維。 影響力推薦   「來自影響力投資教父的必讀之作!」──《富比士》   「在重塑跟拯救經濟體系上,影響力投資是非常重要的新穎理念。」──保羅.羅默(Paul Romer),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本合乎

時宜、有遠見、膽識……且極具說服力的著作。」──強納森・薩克斯拉比(Rabbi Lord Jonathan Sacks),世界級宗教領袖及哲學家   「本書的目標相當不簡單,那就是打造出承擔社會使命的創新資本主義。任何對此改革有興趣的人,都該拜讀此書。」──馬丁.沃夫(Martin Wolf),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在本書中,柯恩爵士為那些想行善並獲利的商界人士,提供了指引,實為從商者的核心操作守則。」──波諾(Bono),搖滾樂團U2主唱、影響力投資基金Rise Fund共同創辦人   「我們面臨著不確定的經濟形勢。唯有所有人,包括政府、企業、民間社會和人民攜手合作,才

能扭轉乾坤。在書中,柯恩爵士重申道,在影響力投資的滋養下,人類能掌握命運,並為充滿希望的未來,描繪了迷人的藍圖。」──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前世界銀行執行長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問題,作者曾心妤 這樣論述:

全球由人類管理的最大生態系統是農業,仰賴外來資源與維護大面積單一作物為主要耕種方式,促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碳足跡是衡量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積累的溫室氣體,是各國政府及企業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工具之一。本研究使用生命週期評估法分析台中市東勢區的有機柑橘,以及有機柑橘加工製成柑橘果醬,還有以柑橘果醬製成精釀啤酒的碳排放情形。透過實地盤查及訪談取得相關資訊及數據,計算自原料取得階段、產品製造階段、銷售配送階段、消費者使用階段至廢棄處理階段之碳排放量,分析排放熱點進行減量評估。有機柑橘種植分別依照(1)盤點年度實況(適逢旱災減產)、(2)未逢重大災害、(

3)慣行農法栽種(使用化學肥料)三種情境進行碳足跡計算及分析,結果顯示氣候變遷導致果樹減產對於碳排放量的影響最甚,有機耕作除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更間接產生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作用。柑橘果醬的主要排放熱點為產品製造階段使用液化石油氣,若能善用果園每年夏、秋二季整枝修剪的木材作為燃料,可以降低49.9%的碳排放量。精釀啤酒製程的排放熱點為(1)玻璃瓶、(2)能源使用、(3)原料運輸,以使用回收玻璃瓶、購買綠電憑證、使用國產麥芽等策略,降低原生產程序58.5%的碳排放量。本研究參考本益比及性價比概念,提出碳足跡與收益淨利或成本支出相關聯的評估指標-碳價比及價碳比。在初級農產及加工加值過程中

,柑橘果醬的碳價比(0.0037 kg CO2e/元)較有機柑橘(0.004 kg CO2e/元)及精釀啤酒(0.0068 kg CO2e/元)來得低,柑橘果醬使用不具市場價值的次級柑橘作為原料,不僅減少食物浪費,更賦予原先無法販售的產品新價值,提升經濟效益。精釀啤酒的價碳比(133.7 元/kg CO2e)較有機柑橘(104.8 元/kg CO2e)及柑橘果醬(35.28元/kg CO2e)來得高,表示精釀啤酒投入的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碳排放量較少,具有相對高的減碳效益。在小農經濟的型態下,透過地方創生盤點各地核心元素,結合六級化產業的推動,是提升農民獲利的關鍵方向,透過異業合作打造特色加值農產

創造行銷效益,提高農業附加價值,輔以產品碳標籤的申請,使消費者透過經濟活動支持友善環境且低碳的產品,促進生產者以低碳方式進行生產。

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國際視野下的香港

為了解決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問題,作者何偉歡,羅金義 這樣論述:

  一百年後,地球會變成怎樣?     1980 年代以來環境問題備受全球關注,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成為國際間的重要議題。「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當時是亞洲最富裕的地方之一,然而享受經濟奇跡帶來的繁榮富裕之餘,與之共生的是急劇惡化的環境污染。四十年來,環保署的成立、「去工業化」等,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污染問題;然而在整體環保政策上,成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香港,似乎對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完全不感興趣。     在香港講環保並不討好。但事實是,氣候變遷的確在進行中,我們的確需要作出改變—— 儘管很多人懷疑甚或否認這個事實,又或對氣候變遷的言論習以為常、無動於衷。     本書以「問

題探究法」(issue inquiry approach)寫作,探討全球氣候變化下的香港、廢物何去何從、與動植物共融、過綠色生活四個重大範疇,涵蓋再生能源、垃圾分類、保育海洋生物、糧食安全危機、綠色本地遊、古蹟保育等二十多項與每個香港人息息相關的議題,分析香港政府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及推出的政策,又以其他國家的環保政策作對比、借鑒。期望能為理論和哲學層面的考掘先邁開第一步,讓我們切實地在國際視野下反省自身的不足。

我國2050淨零政策下電動自用小客車發展對減碳及環境衝擊之影響

為了解決在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的問題,作者張簡健利 這樣論述:

為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臺灣已於2022年3月正式公告國家淨零轉型路徑圖,推動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四大轉型策略,並提出十二項關鍵策略,其中第七項即為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然而電動汽車之減排效果在國內尚未獲致完整的論述,因此本研究將依據油井到車輪 (Well-to-Wheel, WTW) 理論,針對以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並進行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之探討。雖然 LCA 是常用的環境衝擊評估工具,但時間因素一直是其發展的挑戰與限制,而系統動力學 (System Dynamics, SD) 能用來模擬具時間變化且複雜性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將結合S

D與LCA,以動態生命週期評估法來推估以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至2050年之減排潛力及降低之環境衝擊。本研究以能源局公告之能源平衡熱值表 (2020) 及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6.0.4版) ,計算出臺灣各發電廠之排放係數,以非核家園政策及國家淨零排放路徑據以推估2050年前我國之能源結構變化,並推估出各年度之電力排放係數,進行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減碳及環境衝擊之計算。在數據蒐集與預測部分是使用系統動力學軟體STELLA來建構系統動力學模型,以推估未來用電量及用油量之變化,配合前述本研究推估之電力排放係數,以及環保署碳足跡資料平台之燃料係數及SimaPro之環境衝擊係數,計算電動汽車之減排潛力及

環境衝擊,並使用openLCA進行蒙地卡羅分析,對其結果進行不確定性分析。此外,本研究亦比較不同再生能源,以及碳捕獲儲存及再利用(CCUS)技術發展情境與結構,探討各情境之減排潛力及環境衝擊。本研究結果顯示,依據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圖之規劃以及本研究能源結構改變之推估,電力排放係數至2050年會下降至0.139 kg CO2e/kWh,較目前0.504 kg CO2e/kWh,顯著下降72%。推動電動汽車有助於臺灣減少碳排放,自2039年後電動汽車的GHG排放量將會隨電力排放係數之降低而逐年降低,總自小客車(含燃油車及電動車)GHG排放將逐年下降,由2020年的1.45×107 tCO2e降至20

50的1.97×106 tCO2e,下降約86%。經本研究生命週期衝擊評估計算得知,電力環境衝擊係數會從2020年的20.2 mPt/kWh降至2050年的5.67 mPt/kWh,減少約72%,但因電動車數量增加而使電力使用量增加之電力環境衝擊會從2020年的1.67×107 Pt提高至2050的2.6×107 Pt,提高約55%。根據不確定性分析結果,在95%信賴區間內,2050年時電動汽車的GHG排放量介於6.359×105 ~ 1.068×106 tCO2e,燃油汽車的GHG排放量介於1.441×106 ~ 3.36×106 tCO2e,電動汽車之減排潛力則介於1.925×106 ~

8.433×106 tCO2e。在本研究以再生能源 (30%~70%) 及CCUS (5%~25%)比例為主要變數之能源情境假設中發現,對環境衝擊最大之情境為再生能源30%且CCUS 5%。當再生能源70%且 CCUS 在25%時電力排放係數最低,所計算出之電動汽車GHG排放亦為最低,減排潛力最大。在總環境衝擊部分,最佳情境為再生能源60%且CCUS 25%。本研究針對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減碳及環境衝擊之研究結果,可提供國內政府機關、電動車業者及利害關係人,未來制定相關政策、商業決策及研究方向等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