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谷封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地熱谷封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卡塔琳娜.碧瓦德寫的 小鎮書情 和Alanna Stang and Christopher Hawthorne的 幸福綠住宅:滿足住得健康、又住得好看的全球永續建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宛如凝玉。北投地熱谷也說明:過了相當久的時間,地熱谷經歷封閉、重新整修,今日奇緣再回到小時候總是人聲與溫泉聲共同鼎沸的地熱谷。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知文化 和商周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黎俊蔚、丁健益所指導 李元曦的 溫泉水中氡氣活度濃度校正方法之建立 (2021),提出地熱谷封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氡氣、溫泉水、矽半導體偵檢器、逸出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林殿順所指導 費索的 臺灣西南海域深水區褶皺逆衝斷層帶:以震測成像、地層演育、天然氣水合物及地熱特徵觀點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深水、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學、地層學、天然氣水合物、地震成像、熱性能、造山帶、台灣、折疊推力帶、折疊推力帶的重點而找出了 地熱谷封閉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投溫泉景點地熱谷+北投梅庭(于右任故居)~一探白煙蒸騰的 ...則補充:步道前段泉水溫度較低, 以前是規劃為泡腳區,可以下去泡腳但目前已經封閉,只能在旁欣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熱谷封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鎮書情

為了解決地熱谷封閉的問題,作者卡塔琳娜.碧瓦德 這樣論述:

  ★ 一出版即掀起國際旋風!美、英、德、法、西、義等25國版權售出   ★ 美國亞馬遜書店當月最佳選書   ★ GOODREADS書評網站上萬名讀者推薦   ★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英國「理察與茱蒂」讀書俱樂部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 Indie Next #1 選書   ★ 博客來2016上半年外文選書   你我都是一本書,等著被翻閱、期待被了解。   饒富人情的可愛小鎮裡,一間令人著迷的小書店,一旦讓書本進入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   二十八歲的瑞典女子莎拉,常年在書店工作的她愛書成癡,與六十五歲的美國老太太艾美,透過信件往返,談文學也談人生。兩個素昧平生的女子,

因為對書的共同愛好,跨海展開了一段忘年友誼。某天,艾美邀請莎拉造訪她所居住的愛荷華州破輪鎮,從未離開家鄉的莎拉決定勇敢跨出第一步,帶著一卡皮箱的書、預訂了兩個月後返國的機票,計劃展開她的「美好假期」。   然而,當莎拉抵達時,迎接她的,竟是艾美的死訊。   這下可好,千里迢迢跑來異鄉,舉目無親,打道回府嗎?似乎有些不甘心。另一方面,古道熱腸的鎮居民決定代替艾美接待這位外國客人,雖然莎拉從沒來過這裡,卻早已從艾美的信中聽說了關於破輪鎮的種種,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街坊鄰居:可憐蟲喬治、剽悍老闆娘葛瑞絲、矜持熟女卡洛琳、編寫鎮上新聞的阿珍,以及封閉心靈的湯姆。   為了回饋鎮民們的熱情款待,莎拉

決定在這個連學校都早已廢了的破輪鎮,開一間書店,將艾美的藏書,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分類。例如:「字比較少」區適合不太看書的人;「性、暴力和手槍」區則代表犯罪小說;想好好哭上一場的人,請至「注意:悲慘結局!」區。   透過這間書店,莎拉和鎮民們的生命豐富了起來,人與人之間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聯繫。莎拉發現,每個人都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有人渴望冒險、有人等待被治癒,也有人需要來一段羅曼史。就連莎拉自己也找到了真命天子,但她的觀光簽證即將到期,為了把莎拉留下來,鎮民們竟然想出了一個瘋狂至極的點子……   被譽為是結合《珍.奧斯汀讀書會》、《親愛的茱麗葉》、《BJ單身日記》和《電子情書》等作品特色的《小

鎮書情》,是一部看了會忍不住微笑的動人小說,也是一部關於愛書人、為愛書人而寫的可愛作品。讀到最後,你一定會滿足地閤上書本,不論苦甜,都能笑看人生。 —悅讀人一致推薦—   王春子/插畫家   汪麗琴/好樣本事執行長   朱宥勳/作家   言叔夏/作家   林達陽/作家   陳栢青/作家   楊佳嫻/作家   〔專文推薦〕譚光磊/光磊國際版權創辦人 —各界好評—   卡塔琳娜.碧瓦德寫了一本令人讀來全然愉悅又迷人的書,它讚美小鎮之中友誼的治癒力量和愛情。看《小鎮書情》從頭到尾都是徹底的享受,我給它最高的讚賞。—《油炸綠番茄》作者芬妮.傅雷格   這本書絕對會偷走讀者的心,不僅巧妙、可

愛,又醉人、親切,一如書中所描寫的破輪鎮。所有相信書本能啟發人生、治療傷痛、修補心靈的人都會喜歡這本書,而且無論你來自何方,只要閱讀就一定能享受這本書!—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蘇珊.維格斯   彰顯賣書人、愛書人與友情的故事。我們都該珍惜這些小型書店,因為我們的靈魂能在這裡找到歸屬……令人好想住在書中世界暫時留駐的故事。—紐約時報暢銷書《巴黎小書店》作者妮娜.葛歐格   《小鎮書情》屬於天馬行空又愉悅歡樂的故事,我已經好多年沒有讀到如此令人驚喜的作品了。看似南轅北轍的兩個人,卻因對書本的共同愛好而建立起,衍生出甜美動人的發現之旅。風格獨特、超乎預期、歡樂有趣、清新動人,實屬佳作。—全球暢銷作家尼

可拉斯.巴特勒   瑞典作家碧瓦德的處女作,非常溫暖、極度可人。故事以美國中西部為背景,筆觸溫柔,蘊含文化。喜歡安東.羅罕《巴黎找找愛》、妮娜.葛歐格《巴黎小書店》、嘉布莉.麗文《A.J.的書店人生》等書的讀者,一定會為此書著迷。此書讓我們重新體會為何熱愛閱讀、為何圓滿結局令人欣喜。—《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暖心的故事,描述文學的力量如何改變生命。—《時人》雜誌   故事迷人又具有原創性……其實其中有相當多的題材,要寫成續集或是開展成一個系列都行……迷人的獨創風格……可愛又獨具魅力。—《華盛頓郵報》權威書評作家貝瑟安.派翠克   這個屬於愛書人的美妙故事從第一頁便擄獲讀者的心……

機智、療癒的情節,不流於浮面,喜歡這類故事的愛書人不容錯過。—《浪漫時潮書評》四點五顆星首選   一個瑞典籍書店店員在愛荷華州的破輪鎮找到了友誼、愛情和更多的好書……本書流轉於許多被引用書籍以及田園詩集般的環境之間,就連讀者都不會願意離開破輪鎮的。—寇克斯評論   瑞典作家碧瓦德美妙地描寫出讀者和書籍之間的關係。—Bookpage書評網站   這是一本極為歡樂的小說,當你讀完之後將會有愉悅的心情,也會掛上笑容。—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溫暖又帶有惡趣味的視角,帶我們看到小鎮之中的浪漫故事!—紐約時報書評   一個關於社群、關於需要和內心歸屬的故事……一個溫暖、舒心、富有情感的故事!—英

國獨立報 作者簡介 卡塔琳娜.碧瓦德|Katarina Bivald   還是十四歲的少女時,就已在書店打工,認為這種被書籍包圍的環境,是讓人產生寫作動機的幸福。現在居住在瑞典的城市阿爾塔,家中成員有她的姐妹,以及持續擴增的書籍,她喜歡在房間中擺滿小說,而客廳中擺放歷史、文化等綜合書籍。和她作品中的人物一樣,她還沒有想好在人與書之間,她該選哪個才好。   《小鎮書情》是她的第一本小說作品。 譯者簡介 康學慧   英國里茲大學應用翻譯研究所畢業,從事專職翻譯多年。現居於寶島後山的小鎮,沉醉於書香、稻香與米飯香。譯作有《闇影少女:重生》、《最好的妳》、《迷幻之境》等。   寫給

台灣讀者—   破輪鎮的大夥兒,竟然來到了遙遠的台灣,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他們自己也絕對無法想像吧,連我也是,剛開始動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絕不可能想到會有這一天。不過呢,我或許不該覺得驚訝,因為故事總是可以在世界上找到專屬的道路。這也是我熱愛故事的原因之一。   如果問我喜歡書還是人,我的答案絕對是「書」,永遠是書。   在家人眼中,我的名字就是卡特琳娜.讀完這章就好.畢沃德。   每次父母叫我(如「吃飯嘍」、「該睡覺嘍」、「再過十分鐘就出發嘍」、「快下水!游泳比賽馬上要開始嘍」),我的回答永遠都一樣,而且絕對不是真的,我才不會只讀完這章。   我躲在安全的書本裡看世界,雖然

這句話確實描述了我的狀況,但並無法形容在我眼中世界是多麼不真實,因為我只需要垂下視線,閱讀印在白紙上的黑字,就能永遠沉浸在冒險的國度;悲劇、喜劇,我想要怎樣的情節都唾手可得。各種世界、體驗、情感,在封面與封底之間流傳數百年,終於讓這個戴著眼鏡的瑞典書呆子少女讀到,而所謂的「真實」人生,依舊日復一日、波瀾不興。   喔,以前的我多麼唾棄現實啊。   在書中,如果有人夢想要去做一件事,到了故事尾聲,肯定會成功的。但在現實人生中,如果有人夢想要去做一件事,很可能大半輩子都在做其他別的事。   如果書中有個多金、帥氣、邪佞的男人惹妳發火,瞭解他之後,一定會發現他其實善良又迷人。但在現實人生中,可

不是這樣。多金、帥氣、邪佞又惹人火大的男人,一定是爛人無誤,相信我。   現實生活亂七八糟的,沒有條理、沒有邏輯,嚴重欠缺角色動機與美滿結局,我一直覺得上帝很不會編排情節。   從十四歲開始,我就在書店工作。有時候,我覺得這麼小就整天在書堆裡好像不太對,但有時候我又覺得這個年紀剛剛好。那間書店位在斯德哥爾摩城外的郊區,灰塵遍佈、陳設雜亂,但我在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我發現到推薦書本的樂趣,將一本書介紹給一定會非常喜歡的人。曾有個少年進來書店,問我有沒有關於龍的書,或是內容有龍的書,其實只要和龍沾上一點邊就行。我看著他的臉,就給他一本《龍騎士》。   我常搬書,一堆又一堆的書,我發現書

非常重,傳遞故事這件事可以讓人累到挺不直腰。   我躲在儲藏室裡,發現書本的氣味各不相同。雖然每本書都有精彩冒險的迷人香氣,但除此之外,精裝書的氣味和平裝書不同、驚悚小說的氣味與都會女性小說不同、而紙張薄如蟬翼、白如初雪,字體超小的經典文學作品,更有非常獨特的香氣。大學用書和高中課本的氣味完全不同,後者很可能是我唯一無法喜歡的書,大概是因為強迫閱讀加上長期放在不通風的教室裡,所以那個味道讓我無法忍受。   不知不覺中,我發現來書店的人們各有千秋。   當然,也少不了那個龍少年。我曾幫一位小姐找到芬妮.傅雷格的《紅雀聖誕》,結果她買了十本,打算去探望朋友的時候就不送花了,而改送這本書。曾有

一個半醉半醒的酒鬼來到店裡,花了半個小時和我聊印度記者潘卡傑.米什拉(Pankaj Mishras)的佛教著作《世間佛陀》(Buddha in the World),不過最後他什麼也沒買。   也曾有一位太太在我們店裡地待了一個小時,她非常緊張慌亂,因為她的大女兒正在動腦部手術,我一直覺得這個疲憊而苦惱的女人,背後一定有個故事。為什麼她沒有在醫院陪女兒,而是在這裡扭手指,緊張地拿起一本書又立刻放下,文字似乎只是由她眼前飄過,她想盡辦法要分散心思、和店員聊天,偏偏我這個不知所措的書呆子,卻根本不曉得面對現實中的慘劇時又該說些什麼。   當然,我始終不知道這對母女的關係最後有何發展。但我知道手

術很成功,她女兒平安無事,因為她第二天特地來店裡告訴我這件事。      一開始,當我決定要將書店寫進書裡時,我以為這將會是一本完全關於書本的書。但是,當我真正動筆之後,我察覺到在書店裡的那些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書籍,而是那些來來去去的人。他們通常有點怪,也有些人對書本根本毫無興趣,但他們全都非常……有人情味。   不過,這本書也是在寫一個埋首閱讀的人,如何慢慢學會從書本之中抬起頭來,先是膽怯地觀察周遭世界發生的事情,最後甚至大膽邁出腳步走入這世界,在過程中找到勇氣,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   當然,她還是會在口袋裡藏一本平裝書,以防萬一嘛。   卡塔琳娜.碧瓦德 推薦序     小

鎮、書店,有時還有人生 譚光磊/光磊國際版權創辦人   請想像一下:你生長於一個小國,從來沒出去看過世界。你個性有點害羞,不擅長與人交往,但是沒關係,因為你愛書成癡,喜歡在文字裡冒險,只要有書,就能滿足你所有的喜怒哀樂。某天,你因為賣書(你當然在書店裡工作)而和地球彼端某個素未謀面的人開始通信,並且結為忘年之交。終於你鼓起勇氣,用為數不多的積蓄買了機票,去那個遙遠大國的偏鄉小鎮跟「網友」見面。   然後你發現朋友死了,就在你翻山越嶺飛度重洋的時候。   這就是《小鎮書情》的開場。來自瑞典的年輕女生莎拉,剛抵達美國愛荷華州鄉下的破輪鎮,就得知了筆友艾美的死訊。她沒有轉頭就跑,也來不及驚慌失

措,便被各有怪癖可是熱情好客的鎮民留下來,因為「艾美的客人就是我們的客人」。是的,鎮民都有點怪:愛管閒事的貴婦兼一人報社社長阿珍、與男友回鄉開酒吧的帥哥安迪、恪守教規見不得別人亂來的卡洛琳、剛剛戒酒手還有點抖的失憶大叔喬治,他們各有自己的美麗與哀愁,困守在這個逐漸凋零的破輪鎮,卻不約而同向莎拉伸出了友誼之手。   莎拉何以回報?她居然異想天開,決定用艾美幾千冊的藏書為基礎,在這個沒人看書的鎮上開一家書店。   瘋了嗎這是?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就連一個小時車程之外,比較繁榮因此趾高氣昂瞧不起人的「希望鎮」居民也不例外。他們會專程開車過來一探究竟,進書店晃兩圈鼻子還抬得高高,意思是「果然沒猜錯,

這種破地方哪會有人看書,這書店不倒才怪。」   莎拉不信邪不服輸,憑著她對書的熱愛,要打一場不可能的仗。她想方設法讓鎮民翻開書,絞盡腦汁推薦對的書給對的人,還要在賺錢的同時給希望鎮民一點顏色瞧瞧。她甚至想出與眾不同的分類法,不再是文學非文學歷史推理童書食譜,而是更「功能取向」的犀利標籤,例如「字比較少」適合不太看書的人,「性、暴力、武器」則代表犯罪小說。為了怕故事沒有皆大歡喜,讀者不開心,還貼心附上警告「注意:悲慘結局!」   可是她的旅遊簽證只有兩個月,書店才剛上軌道就得打道回府。她想留下,鎮民也希望她留下,他們又會想出什麼荒謬可笑的解決辦法呢?   《小鎮書情》是瑞典作家卡塔琳娜.碧

瓦德的出道作,被出版社歸類為「療癒系小說」(feel-good novel),但這更像是一首寫給愛書人和書店的情歌,閱讀過程中你會想到《查令十字路84號》、《親愛的茱莉葉》和《AJ的書店人生》,也會想到《BJ的單身日記》,而書中提及的每一本書,不論經典還是當代,你都會想去找來看看(或者翻出來重讀)。這本書二○一三年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二十五種外語,在瑞典、法國、英國和美國都登上暢銷排行榜,可見其超凡魅力。   在這個數位娛樂充塞、電子書方興未艾的後網路時代,看到莎拉近乎執拗地熱愛紙本書,我輩愛書人在大受感動之餘,或許也要捫心自問:文字和紙本書究竟有何不可取代的魅力,讓人願意放棄更輕易取得和享

受的影視或電玩,傻傻地陷進一個只存在於自己腦袋裡的想像世界?是因為文字不提供預設好的畫面,一切得靠讀者「腦補」,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模樣都獨一無二嗎?   在這個時間點閱讀《小鎮書情》,心裡五味雜陳。凋零的小鎮、眾人毫不看好的書店,還有經濟壓倒性強勢的鄰鎮,這一切難道不像台灣當下的某種隱喻?我們的圖書產業逐年衰退,原已稀少的媒體版面關到幾乎一個不剩,文學閱讀(不論華文還是翻譯)全面式微,除非得到影視加持。   對照書中世界與現實人生,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也許沒有直接的解藥良方,但是《小鎮書情》讓我們重新看見書和文字的力量,書店凝聚社群的力量,文學洗滌和撫慰人心的力量,以及只要有人就有希望的力

量。我們依然熱切討論圖書定價制的可能,探索獨立書店的可能,思考文化媒體轉型的可能,以及不斷書寫、閱讀、編輯、出版與販售的可能。破輪鎮都能開書店,我們的出版業為何不能走出谷底、另闢新局?   但是閱讀《小鎮書情》其實大可不必這麼嚴肅。別忘了這是一本feel-good小說,這裡有五花八門的人生百態,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好書、好故事、好朋友,還有真愛。讀到最後,當我們滿足地閤上書本,我們知道只要有著對文字和故事的熱愛,我們就能直達彼此內心的最深處,任何文化或國境的隔閡都不是問題。那就夠了。 誠心誠意感謝樹木 有一些破輪鎮的鎮民漸漸習慣鎮上有一家新書店了,還有整天待在店裡的怪怪瑞典遊客。認識莎拉的

人們去書店,都只是為了要找她聊天。然而,住在鎮上的其他鎮民或是附近區域的住民大多是一頭霧水。怎麼會這樣呢?突然就出現一個遊客,還有一家書店?他們需要很多不一樣的店鋪,但怎麼會有人選擇開書店?為什麼要大老遠從瑞典跑來開書店? 大部分的人經過時只會搖頭,但他們不知不覺就習慣街上多了一個新櫥窗,以及那個站在櫃台後面發呆的奇怪女人,有些人甚至還會糊裡糊塗地對她頷首、打招呼,而她總是報以燦爛的怪怪笑容。 那天下午,她就坐在一張單椅上讀書,有兩個鎮上的孩子在櫥窗外停下腳步。他們剛下校車,但一點也不急著回家寫作業。從街上看過來,莎拉有如櫥窗擺設的一部分。櫥窗上漆著店名「橡樹書店」,字體呈現寬大的弧形,她就坐

在溫馨的黃色大字下方。 她窩在椅子裡,長髮有如簾幕垂落並遮住臉,腿上放著一本書,旁邊的茶几上還有一堆高高的書,她正用纖細而修長的手指不停翻頁,速度之快,讓那兩個孩子納悶她是否來得及讀。 他們忍不住駐足觀看。一開始,他們只是希望她會點頭打招呼,或是趕他們走,但一個小時過去了,她完全沒有察覺他們站在外面。喬治來的時候,那個比較小的孩子鼻子貼在玻璃上對她做了一個鬼臉。但這招也沒能讓她開口罵人或是無奈地請他們離開,好奇怪。 「你們在幹嘛?」和莎拉有關的事,喬治總是有點過分的保護。 「我們想看她能一次不停地讀多久。」比較大的孩子說。 「她根本沒發現我們。」小的那個孩子說。 喬治彎腰探頭看著櫥窗,雖然知道

不應該,但還是忍不住好奇。「你們在這裡站多久了?」 「一個小時了。」 「她都沒有抬頭?」 「沒有。」 小的那個加入對話:「我一直做鬼臉她都沒看見。」喬治對他皺眉頭,後退遠離櫥窗一些,擔心萬一莎拉若在這刻剛好抬頭,會以為他和兩個小鬼一起搗蛋。 「我們要待在這裡,直到她抬頭為止。」小的那個信心滿滿。「我們要幫她計時,對不對,史蒂芬?」 他哥哥點頭。「我是一定不會走的,你想回家就先走。」他的語氣有全然地不在乎,身為哥哥的他很清楚弟弟絕對會跟進。

地熱谷封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北投地熱谷是一處硫氣及溫泉的出口,位在台灣北投中山路的陽明山山谷窪地,當地人又稱「磺水頭」或「鬼湖」 ,因長年蒸氣瀰漫、熱氣騰騰,使人聯想成恐怖的地獄,早年亦曾有遊客失足跌入高溫泉水中,被活活燙死,因而另有別名「地獄谷」。

在日治時期,地熱谷被評為台灣八景十二勝之一,有「磺泉玉霧」美譽。原因是日出晨光照射在溫泉冒起的蒸氣,幻化出變化多端的光影,如身處如夢似幻的仙境當中。泉水清澈微綠似玉,所以有人稱為「玉泉谷」。

地熱谷的泉水屬酸性硫磺泉,水溫高達攝氏90度,水質清澈且呈微綠似玉的色澤,俗稱青磺泉。水中酸鹼度達PH值1.4~1.6,腐蝕性極高,因此不宜久泡。

地熱谷溫泉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原因是泉中含微量放射性元素鐳,對人體有保健的功效,主要是供應為新北投公園一帶的溫泉浴室或旅館,包括歷史悠久的瀧乃湯。

早期當地民眾常攜帶雞蛋到地熱谷煮「溫泉蛋」,後來發生燙傷及環境保護考量封閉。維護管理的台北自來水事業處,也表示地熱谷溫泉屬於硫酸鹽泉、硫酸鹽氯化物泉,含有重金屬,有危害人體健康之虞,不建議引水煮蛋。

台北市政府重整地熱谷景觀,導引泉流,蓄水成湖,並建設步道扶欄環繞四周,步道一旁設有賞景涼亭,週邊還有以石子與水泥築成親水溝渠,遊客可免費將雙腳泡在溫泉中,市政府已將新北投公園,連同地熱谷規劃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搭乘捷運新北投支線,從新北投捷運站出口出站後,一路循山上行,至地熱谷公園,約需20分鐘步程,沿途會經過北投公園、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北投溫泉等等觀光景點,附近大小型溫泉飯店、民宿到浴池林立,從高價到平價任君選擇。

溫泉水中氡氣活度濃度校正方法之建立

為了解決地熱谷封閉的問題,作者李元曦 這樣論述:

氡是重要的環境致肺癌危險因子,泡溫泉已是國人常見的休閒活動,但是溫泉水中逸散出的氡氣會造成多大的健康危害尚不明確,故能準確量測溫泉水中氡氣活度濃度並制定安全準則將可降低危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不同溫度、pH值與氡氣逸出率之相關性,進而建立氡氣活度濃度測量之校正方法,將其應用於測量不同地質溫泉水,以得到水中實際的氡氣活度濃度。本研究方法,先配製已知活度濃度之氡氣標準樣品及標準射源,以儀器RAD7來量測氡氣,經由(1)量測氡氣標準樣品所測得數據之精密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找出量測氡氣所需最小時間;(2)評估管線封閉迴路系統洩漏率及儀器偵測效率來得到整體評估值以校正系統誤差;(3)量測不同溫度及pH

值下氡氣之逸出率,以建立不同溫度及酸鹼值水樣品中氡氣活度濃度測量之校正方法;(4)實測不同地質區溫泉水氡氣活度濃度,並校正之。本研究結果顯示(1)氡氣量測最小時間為35分鐘;(2)標準射源之氡氣活度濃度與RAD7測得之氡氣活度濃度相比,得到整體評估值為0.992,可供實測校正用;(3)運用多項式迴歸分析法求得迴歸方程式:氡氣之逸出率= 0.008 * (pH值)^2 * 0.114 * pH值 + 9.545 * 10^(-5) * pH值 * 溫度 + 1.381 * 10^(-5) * (溫度)^2 * 0.001 * 溫度 + 0.949 (r=0.950;R^2=0.903),表示此迴

歸方程式具有90.3%的解釋能力;(4)不同地質溫泉水中氡氣活度濃度之實測結果,經氡氣逸出率方程式校正後之氡氣活度濃度分別為:北投地熱谷231±41 Bq/m^3、綠島朝日溫泉27679±2876 Bq/m^3、中崙濁水潭2166±588 Bq/m^3及烏來野溪溫泉7044±1113 Bq/m^3。本研究之重要性在於應用多項式迴歸法來分析溫度、pH值與氡氣之逸出率的相關性,得到預測氡氣逸出率的迴歸分析方程式,以此建立氡氣活度濃度校正方法,將其應用於不同地質溫泉水中氡氣活度濃度之實測之校正。

幸福綠住宅:滿足住得健康、又住得好看的全球永續建築

為了解決地熱谷封閉的問題,作者Alanna Stang and Christopher Hawthorne 這樣論述:

滿足住得健康、又住得好看的全球永續住宅每位建築師都想完成的設計夢想;每位居家人都想擁有的幸福空間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策劃嚴選21世紀全球29個最具綠色意識的環境友善住宅.建築大師史帝芬.霍爾原來也愛綠建築!他為自己的渡假住宅增建時,加入了從太陽能板到一套原創設計的自然通風換氣系統!.瑞士建築師專利的超高效率Power Glass半透明複合玻璃材料,可以高效率吸收太陽能量,還能讓部分陽光進入室內協助照明!.輻射暖房、熱能堆、被動式日光收集、低輻射三層式隔熱玻璃等節能技術,同時出現在像是科幻電影場景般的太陽管住宅上!.一道U型的彎曲厚牆不僅是視覺焦點,更有如煙囪作用般達成能源驚人效率——夏天為室內導

入冷空氣,冬天反射日光讓空間更溫暖!.善用都市密度優點的集合住宅,是比郊區擴張更省能環保的綠色都市主張!.廢棄木材再利用的LenoTec大型層板,一樣能承重與隔熱!.為達成「與自然共生的簡單生活」而設計製造的移動式預製房屋系統,工程廢料少、可選擇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不同版本,還能依據基地環境調整房屋座向!.巴哈馬荒僻小島的上下顛倒傘狀屋頂,不但成就了獨特造型,更一口氣解決雨水回收系統、日曬遮蔭、及自然通風!.70%面積遮陽、30%透光的多孔隙金屬遮陽屏幕窗戶,有效遮擋炙熱陽光之外,卻不會阻礙室內往外眺看的穿透視線!◎不再只是太陽能板的21世紀幸福綠住宅!上個世代對於永續綠住宅的普遍想像,總是不出

斜屋頂上鋪滿了太陽能板、又或者是利用各種回收物七拼八湊地蓋成缺乏整體感的建築。許多這類大喇喇地表現出「友善地球」的建築,也因此極易成為建築純粹主義者嘲弄認為這簡直是粗鄙的手法打敗了高尚的審美觀。然而這些早期典型的綠住宅,還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讓社會大眾意識到,人居環境是造成有限自然資源被極度地剝削耗用,最大的劊子手。正如同大部分社會政治運動的發展模式,在最一開始充滿激進精神的時期,關鍵要點就是要將其主張赤裸裸地表現出來;繼而這些主張的哲學才會一點一滴地滲入主流領域之中,儘管常常只是外在型式的模仿。比如有些建築師會挪用環保主義的「外觀」,把建築物裝上了遮光罩,但卻不太去考慮建物座向和日照的關係等

等。透過本書,我們會認識到永續運動(sustainability movement)這愈來愈普遍的用詞,正邁向成熟階段。許多建築師、工程師、規劃師、開發商以及業主,都開始更有策略地思考建築物對環境的可能影響。這個風潮尤其在住宅建築方面較其它類型建築更為明顯。現在已不再是點到為止採用幾種綠色建材或做出綠建築的樣子便可心滿意足的年代了,人們愈發地將住宅構劃為一個調合完整的系統,同時整個設計階段都必須將建物之後的生命週期事先考慮入內。雖然環境考量理所當然影響著建築設計,但是設計成果也還是可以在美學上取得成就。永續設計因此取得了一個全新的兼具設計美學及環境意識的面向。 作者簡介Alanna Sta

ng and Christopher Hawthorne策劃: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National Building Museum)1980年成立,是美國唯一專事於建築及住宅生活的國家級美術館,引領設計師及一般居者更重視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自2000年起,緣於永續、綠色及環保概念,對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及其上的人們愈來愈重要,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開始策劃了一系列綠色展覽,並將其中重要成果撰述出版成書,編著:艾蘭娜.史丹(Alanna Stang)建築與設計雜誌撰稿人,包括美國建築師協會的《建築》(Architecture)雜誌、《印刷》(Print)雙月刊、《室內》(Interiors)雜誌等。曾

任《I.D.》執行編輯,現在同時為《餅乾》(Cookie)雜誌擔任執行編輯。現居紐約。編著:克里斯多夫.霍桑(Christopher Hawthorne)耶魯大學畢業。《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常任建築評論專欄作家,亦曾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大都會》(Metropolis)雜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等撰述藝術、休閒、住宅居家等方面文章。現居加州帕薩迪那。譯者簡介鄭建科譯者簡介:鄭建科現為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建築博士候選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研究領域以都市設計為主,包含永續都市設計、都市計劃與設計制度、都市空間與社會理論。現正以台北市與芝加哥市永續都市設計之比較分析為主題進行博士論文研究。 ◎序言 Foreword 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 執行總監 查斯.W.林德(Chase W. Rynd)◎前言 Introduction上相的綠設計 Camera-Ready Green Design◎都市City寄生蟲計劃P.A.R.A.S.I.T.E. Project/荷蘭 鹿特丹瑞德街156號156 Reade Street/美國 紐約州 紐約市科羅拉多庭院Colorado Court/美國 加州 聖塔摩尼

卡維基新區Viikki/芬蘭 赫爾辛基東聯合街1310號1310 East Union Street/美國 華盛頓州 西雅圖海洋列車之屋Sea Train House/美國 加州 洛杉磯陽光華廈The Solaire/美國 紐約州 紐約市◎郊區Suburb太陽管住宅Solar Tube/奧地利 維也納夏洛特住宅Charlotte Residenc/e美國 北卡羅萊那州 夏洛特USA薩里別墅Villa Sari/芬蘭 波里小超立方體LITTLE TESSERACT/美國 紐約州 萊茵貝克鎮磨坊谷麥稈屋Mill Valley Straw-Bale House/美國 加州 馬林郡裸之屋Naked H

ouse/日本 琦玉縣 川越市◎山區Mountainside遮陽屋House with Shades/德國 巴登符騰堡州 耶本豪森鎮日光屋三號SolarHausⅢ/瑞士 艾比那卡佩鎮竹屋Bamboo Wall/中國 北京a羅馬街128號R128/德國 斯圖加特y◎水岸Waterside霍華德家屋Howard House/加拿大 新斯科夏省 西平南鎮史瓦特住宅Swart Residence/澳洲 墨爾本華盛頓湖別墅Lake Washington House/美國 華盛頓州 莫瑟島華拉溫巴接待會館Walla Womba Guest House/澳洲 塔斯馬尼亞麥金利住宅Mckinley House

/美國 加州 威尼斯◎沙漠Desert土桑山屋Tucson Mountain House/美國 亞利桑那州 土桑吉勒斯挑高工作室住宅Giles Loft/Studio/美國 德州 聖安東尼奧羅洛瑪五棟挑高公寓Loloma 5 Lofts/美國 亞利桑那州 史考特代爾◎熱帶Tropics木麻黃海灘住宅Casuarina Beach House/澳洲 新南威爾斯省 國王崖泰勒別墅TAYLOR HOUSE/巴哈馬 蘇格蘭岩礁卡門之家Casa de Carmen/墨西哥 南下加利福尼亞州◎任意地點Anywhere滑翔之屋Glide House 前言本書與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Nati

onal Building Museum)策劃的同名展覽,有項崇高的訴求,雖然帶了那麼點反諷: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與展覽,讓「綠」建築在大眾生活中變得稀鬆平常(unremarkable)。書中所選取的代表性作品因此具備了以下要件:它們都是卓越的(remarkable)建築作品,同時不管是否彰顯於外,環境責任都必需是整體設計不可或缺的部分。上個世代對於永續住宅的普遍想像,總是不出像是坡度陡峭的斜屋頂上鋪滿了太陽能板、大型土坡道上突出的粗糙牆壁,又或者是就地取材隨意利用各種回收廢棄物、七拼八湊地蓋成缺乏整體感的建築物。許多這類大喇喇地表現出「友善地球」的建築,也因此極易成為建築純粹主義者嘲弄的對象,

語帶不屑地認為這簡直是粗鄙的問題解決手法打敗了高尚的審美觀。然而,這些早期典型的綠色住宅,卻還是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們開始讓社會大眾意識到,人居環境是造成有限自然資源被極度地剝削耗用,最大的劊子手。正如同大部分社會政治運動的發展模式,在最一開始充滿激進精神的時期,關鍵要點就是要將其主張赤裸裸地表現出來;繼而這些主張的哲學才會一點一滴地滲入主流領域之中,儘管常常只是種外在型式的模仿。比如有些建築師會挪用環保主義的「外觀」,把建築物裝上了遮光罩,但卻不太去考慮建物座向和日照的關係;同時還是有一些人會積極地採取反對的態勢,尤其是當大多數建築師與社會大眾又開始偏好歷史主義的建築,而開發商(至少是在美

國)也繼續向熱切的消費者提供規模愈來愈大的獨棟住宅。透過這本書與這次展覽的內容,我們會知道永續運動(sustainability movement,這是目前普遍的用詞)正邁向成熟的階段。許多建築師、工程師、規劃師、開發商以及業主,都開始更有策略地思考建築物對環境的可能影響。這個風潮尤其在住宅建築方面較其它類型建築更為明顯。現在已不再是點到為止採用幾種綠色建材或做出綠建築的樣子便可心滿意足的年代了,人們愈發地將住宅構劃為一個調合完整的系統,同時整個設計的階段都必須將建物之後的生命週期事先考慮入內。雖然環境考量理所當然地影響著建築設計,但是設計成果也還是可以在美學上取得成就,與最為抽象與最具理論性

的作品相比也不遑多讓。永續設計因此取得了一個全新的面向,從此不再只是限於務實的或道德層面上的討論。《幸福綠住宅》(The Green House: New Directions In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是國家建築博物館一系列永續設計展覽的其中一項。這個系列的開幕作,是2003年的《大而綠: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永續建築》(Big & Green: Toward Sustanable Architecture in the 21st Century),檢視了摩天大樓以及其他大尺度的建築要怎樣才能成功地實現環境訴求。本館將會繼續探究這個重要的議題、規劃各種展覽與大眾教育活

動,致力於環保的願景,希冀所有相關從業人員在所有建築的各個層面上,都必然會將環保設想於其中。查斯.W.林德(Chase W. Rynd)國家建築博物館 執行總監 小超立方體史蒂芬.霍爾(Steven Holl)建築師事務所/美國紐約州萊茵貝克鎮史蒂芬.霍爾(Steven Holl)是當今最傑出的美國建築師之一。知名設計作品包括芬蘭赫爾辛基的奇亞斯瑪美術館(Kiasma Museum)、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宿舍賽門館(Simmons Hall)等。他也曾與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爾斯.格瓦斯密(Charles Gwathmey)以及理查.邁爾(Richard Meier

)等世界重量級建築師合組了一支「夢幻團隊」,參與紐約世貿大樓重建總體規劃的競圖,並獲得決選資格。然而不太為外界所知的是,他對永續建築其實也投注了相當多的心力。 不過現在建築圈、評論人和環保人士或許會因為「小超立方體」(Little Tesseract)這個作品而開始改觀了。這是他私人的渡假別墅增建案,別墅位於紐約州萊茵貝克鎮(Rhinebeck)這個曼哈頓北方約80英哩處的小鎮上。基地上原本就有一個1950年代的石造小屋,增建部分則有兩層樓共約1200平方英尺(約33.7坪)的空間。儘管直到現在,霍爾還在陸續增添各種細節,不過建築主體在2004年就大約完成了。這棟增建案或許是霍爾近來設計作品中

比較不那麼驚世駭俗的個案,但是不管我們從那個標準來看,這個小建築都非常的綠建築。建築師表示,其實他在最近的幾個案子中,都嘗試採取永續建築的手法,其中包括在中國南京運用了地熱技術的作品。在這個案子裡霍爾採用的第一個永續理念,就是完全保留舊有建物不予拆除。舊房子材料全部都是本來就在這塊土地上的石頭。建築師說:「老屋子很小,但我想,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要拆掉?何不留著擴建?」不過說起來容易,就這個房子來說,做起來可沒那麼輕鬆。按常理,增建最可行的作法就是在舊房子南側增加一些採光充足的空間,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冬天的陽光了。但老房子本身呈U型配置,而U型的封閉端又剛好就在南方,這使得在這個方位增建反而是很

不實際的作法。於是建築師就只好換到相反的那邊,在北側U型開口處增建。增建部分是由L型的玻璃鋼構量體圍著往上微微翹曲的方塊體兩邊。灰泥塗覆的方塊體不規則的按上鋼框窗戶,而位在它西側及南側大面開窗的L型量體,形成了霍爾所稱的「溫和地帶」(temperate zone),冬天時可以讓溫暖的陽光照射進來,夏天則引進涼爽的微風。大約在霍爾正要開始這個增建案的草圖設計時,他也正著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新館的設計案。康乃爾這個案子後來並沒有實現,不過它所用的概念正是數學上所謂的「超立方體」(tesseract),亦即三維立方體的四維版本。這個造型像是一種指引標誌,象徵著傳統建築方塊體的延伸。霍爾解釋:「超立方體

對於立方體來說,就像是立方體對平面二維正方形那樣。」這個2500萬美元預算的案子,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所以康乃爾一案的想法很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霍爾的渡假小屋設計中,這便是房屋命名為「小超立方體」的由來。在康乃爾設計裡,霍爾打算在建築物東側與南側牆上設置由玻璃板構成的大型塊體,讓室內產生「煙囪效應」。在冬天這些玻璃板可以吸收日光,再緩慢地釋放在室內;夏天時,玻璃板則導引熱空氣向上,並從建築頂部排出室外。建材廠商給了霍爾一些玻璃板樣品,後來這些多餘的材料便被拿來用在萊茵貝克的別墅上。「我一開始只是想實驗看看,」他說,「但後來證明相當成功。冬天好天氣時,室外30℉(約零下1℃)時,但二樓工作室內不

需要開暖氣就有70℉(21℃)。」除了這些玻璃板,還有一些其他設計也一起運作,在天氣熱時,助於室內降溫。比如屋頂排水管收集來的雨水會導入到特別設計的水池中,微風吹過流經水池後,然後氣流再沿著受日光照射的牆面導引向上吹,最後熱氣經過屋頂的夏天專用排風口排出。霍爾也解釋:「L型鋼構體的玻璃窗都設計成可以向外旋轉整個打開,於是這個室內空間在夏天幾乎就像是室外空間了,風可以輕鬆通過。我們沒裝冷氣,而且住在這邊也從來不覺得有需要裝。在天氣非常熱而室內窗戶都關著的時候,只要都把窗戶打開,大概十五分鐘室內溫度就可以下降多達20度(約是攝氏11度左右)之譜。」霍爾在增建上所用的最後一個綠建築手法就是在屋頂鋪滿

景天草(sedum),這樣可在夏天時幫助室內降溫。而舊石屋的屋頂早在1990年代末,霍爾就在上面鋪滿了太陽能板,這也顯現了他一直以來對綠建築的興趣。「有次大規模的大停電時(2003年夏天),」霍爾回憶道,「我與家人剛好在別墅。鄰居們都跑出門去買汽油發電機,還在加油站大排長龍。」當鄰居們辛苦地架起發電機時,霍爾與家人在家樂得輕鬆,因為太陽能板的能源相當足夠。「我們的發電量比起一般日常需求其實很小,」他說,「只是點亮幾個燈泡、開一台音響,和其中一個房間需要用到的電扇。但在那幾晚,這樣的電量就讓一切很完美了。」

臺灣西南海域深水區褶皺逆衝斷層帶:以震測成像、地層演育、天然氣水合物及地熱特徵觀點探討

為了解決地熱谷封閉的問題,作者費索 這樣論述:

臺灣西南海域位於馬尼拉隱沒帶的北緣,為一地體活動的過渡帶,地體活動由南往北逐漸由隱沒作用轉變為弧陸碰撞。因特殊的地體架構,使得此區域關於震測影像處理與解釋、深水層序演化,以及天然氣水合物系統與其相關熱流特徵的研究有諸多挑戰。本研究重新處理兩條2009年收集,通過南中國海北坡張裂大陸邊緣深水區與台灣增積岩體的2維多頻道反射震測剖面MGL0905-10與MGL0905-27。此外,亦配合深鑽資料、震測層序地層與震測相分析,解析南中國海北部的層序演化。除上述MGL0905-10 與 MGL0905-27兩條測線外,本研究亦使用了MGL0905-05與MGL0905-20這兩條2維多頻道反射震測時間

剖面,進行研究區域地層與構造演育的研究。本研究依據震測訊號的特徵,劃分出6個關鍵層面與11個震測相,並建立新的年代地層以解釋南中國海東北部深水區層序的演化。結果顯示,古近紀張裂活動形成的半地塹系統,以分離不整合為面為界,與晚漸新世的淺海沉積物接觸。於後張裂早期之晚期漸新世至早中新世之間,有局部的海底火山與岩床發育。於晚期中新世,有廣泛的海底峽谷發育,在中新世最晚期,弧陸碰撞開始發育。在更新世時期,有許多的崩積物與沉積物波堆積。張裂大陸邊緣之外緣,因弧陸碰撞作用,廣泛發育褶皺逆衝斷層帶和斜坡盆地。以前陸基底不整合面為界,可分開下伏的後張裂時期地層與上覆的前陸盆地堆積。相較於張裂大陸邊緣區域,於台

灣增積岩體區之斜坡盆地,多為各自獨立且少有水道發育,以半遠洋沉積物為主。除上述特徵外,在增積岩體上有可能為活動斷層的分岐斷層(其常切穿海床並且造成明顯的坡折),以及位於海床下約3 - 12公里深處、角度平均在 4–6 度之間的滑脫面。在距離海床深度約 300–600公尺處,廣泛的海底仿擬反射,顯示了無論是張裂大陸邊緣或台灣增積岩體上皆有天然氣水合物富集,可能受控於活躍的流體活動。弧陸碰撞的聚合作用則造成了增積岩體內泥貫入體的發育與墾丁高原基盤岩的隆起。根據震測解釋的結果,發現在增積岩體的上部斜坡區域,有廣泛的海底仿擬反射及泥貫入體分布,暗示這區域存在許多天然氣水合物及游離氣。下枋寮盆地為增積岩

體上部斜坡區的一個半封閉盆地,由3維 MCS937與2維MGL0908-TST震測資料得知,下枋寮盆地的海底仿擬反射大多橫切此區域傾斜的地層與泥貫入體,而海底仿擬反射可能代表著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的底部界面。由3維震測屬性顯示,海底仿擬反射的上方有天然氣水合物與游離氣的富集,而海底仿擬反射的下方則富集游離氣。泥貫入體及其相關的斷層可能為深處熱成熟甲烷氣的通道,甲烷氣可沿著此通道向上移棲至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 (GHSZ)。本研究以蒙特卡羅模擬為估算的基礎,初步估計在 60 平方公里的研究區域內,天然氣總體積為 2,048 Bcf。海底仿擬反射在增積岩體上通常位於較淺的深度,而下枋寮盆地的海底仿擬反

射深度與其他上部增積楔斜坡區域相比則較深。地溫梯度和熱流估計值分別為 33 oC.km-1 和 41 mW.m-2,顯示熱毯作用仍為控制當今盆地溫度的主因;此外,以熱探測器和紅外成像儀對淺層活塞岩心密集量測的結果,顯示此區域地溫梯度和熱流平均值分別為 55 °C.km-1 和 62 mW.m-2,此一量測結果與上述估計的結果有明顯的差異。造成此一差異的原因,可能與直接熱測量對淺層流體通量的敏感度有關,區域性的淺層地溫梯度會隨著流體向上移棲而增加。由高解析度的海底地形、震測相解釋(包含有3維的MCS937,以及2維的 MW9006-01與 MW9006-02測線),以及熱異常分佈的資料顯示,古高

屏峽谷曾流經現在的下部枋寮盆地,並堆積了一系列的砂質濁流沉積物。由於沉積物快速的堆積,可能會導致古高屏峽谷區域沉積物的孔隙水來不及排出,造成了孔隙壓力處於超壓的狀態,因而導致了此區域有較低的熱流與地溫梯度,有助於加深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 (GHSZ)的底部界面。另外,古高屏峽谷由於後來的泥貫入體入侵與區域海床的抬升改變了原本的流向,逐漸往南遷移演變成現今的高屏峽谷,而原本的古高屏峽谷則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