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轉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坐標轉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誠,白越,田彥濤寫的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與應用 和彭誠白越田彥濤的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與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千華駐科技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 饒見有所指導 林緯程的 以三維特徵地圖輔助相機定位之適應性與精度分析 (2021),提出坐標轉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ORB-SLAM、三維特徵地圖、坐標轉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趙鍵哲、徐百輝所指導 邱曉靖的 三維空間位相關係探討—以CityGML進行實作 (2021),提出因為有 位相關係、CityGML、位相關係規則、空間資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坐標轉換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坐標轉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與應用

為了解決坐標轉換的問題,作者彭誠,白越,田彥濤 這樣論述:

  本書從技術與應用相結合的角度,系統地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與應用示範。全書内容包括多旋翼無人機的基本概念、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系統搆成與實現、空氣動力學、導航資訊融合、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踪控制、故障容錯控制、載荷系統以及應用示範。   本書適合多旋翼無人機領域的技術人員閲讀,也可以作爲高等院校無人機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

坐標轉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以三維特徵地圖輔助相機定位之適應性與精度分析

為了解決坐標轉換的問題,作者林緯程 這樣論述:

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做為一個在未知環境同時進行感測器定位以及環境地圖建立的概念,常被用以處理無可靠GNSS訊號環境之定位問題。基於影像特徵點之視覺(Visual) SLAM(V-SLAM),透過重複的三維特徵地圖建立、影像特徵至三維特徵地圖的匹配和空間後方交會的過程來達成相機定位目的。倘若特徵點法V-SLAM建立之三維特徵地圖,能做為場景先驗控制重複使用,則無可靠GNSS訊號環境之定位問題即可獲解決。然而基於影像灰度值計算的影像特徵點萃取技術,其特徵萃取和匹配結果常受環境光照條件影響。因此對於不同光照條件下所建立之三維特徵地

圖,其光照條件的改變對相機定位之適應性值得被進一步探討。 得益於ORB-SLAM中的地圖再利用功能,本研究選擇其做為測試用之V-SLAM 系統。首先,本研究透過單眼相機,分別於不同光照條件下,以手持錄影的方式環繞位於戶外之測試場域,拍攝場景之影片。再將拍攝之影片,輸入ORB-SLAM中進行處理,建立不同光照條件下的三維特徵地圖。最後,再將前述步驟建立之三維特徵地圖輸入ORB-SLAM,以純定位模式(Localization Mode)對不同光照條件下拍攝之影片進行交叉定位測試,而輸出之相機外方位參數將和以SfM (Structure from Motion)方法建立之參考相機軌跡比較,進行精

度分析。然而本研究所使用之相機為單眼相機,使輸出成果缺乏尺度資訊,又ORB-SLAM之輸出為稀疏點雲,難以精確標記控制點進行座標轉換。為此,本研究基於混合模式平差及三維正形轉換的概念,提出藉由控制點以及相機軌跡進行坐標轉換的兩種坐標轉換模式,所提出之轉換結果,亦將和SLAM領域中常用的Umeyama’s Method進行比較。 本研究之實驗結果顯示,以ORB-SLAM建立之三維特徵地圖輔助相機定位,在相機定位部分,其定位精度主要決定於建立該特徵地圖之ORB-SLAM處理成果之精度,和光照條件的改變並無明顯關聯;而旋轉角部分,ORB-SLAM亦可以獲得穩定的成果,然而其回復之旋轉角正確程度,則

取決於後方交會時特徵點之分布涵蓋影像之面積比例。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與應用

為了解決坐標轉換的問題,作者彭誠白越田彥濤 這樣論述:

  本書從技術與應用相結合的角度,系統地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與應用示範。全書内容包括多旋翼無人機的基本概念、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系統搆成與實現、空氣動力學、導航資訊融合、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踪控制、故障容錯控制、載荷系統以及應用示範。   本書適合多旋翼無人機領域的技術人員閲讀,也可以作爲高等院校無人機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   第1章 緒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 2.1 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 2.2 多旋翼無人機的動力學建模 2.2.1 坐標及坐標轉換關係 2.2.2 多旋翼無人機動力學方程 2.2.3 多旋翼無人機

運動學方程 2.2.4 多旋翼無人機控制關係方程 2.2.5 多旋翼無人機運動方程組 2.2.6 多旋翼無人機的機動性能分析 2.3 多旋翼無人機穩定飛行基本條件 2.3.1 無人機硬件可靠性 2.3.2 無人機軟件可靠性 參考文獻 第3章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構成與實現 3.1 執行單元 3.1.1 螺旋槳 3.1.2 電機與電調 3.2 飛行控制系統 3.3 地面站系統 3.4 導航系統 3.5 測控鏈路 3.5.1 長距離遙控遙測裝置 3.5.2 高清無線數字視頻發射機 3.5.3 手持高清無線視頻接收機 3.6 多旋翼無人機系統自主控制體系結構 參考文獻 第4章 多旋翼無人機空氣動力學

4.1 概述 4.2 低雷諾數下的多旋翼系統 4.2.1 考慮空氣黏度的旋翼氣動理論計算 4.2.2 考慮旋翼間干擾的多旋翼系統 4.2.3 黏性效應和翼間干擾的影響 4.3 數值模擬方法及驗證 4.3.1 旋翼數值模擬方法 4.3.2 單旋翼數值模擬 4.3.3 單旋翼實驗驗證 4.4 共軸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分析 4.5 非平面式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分析 4.5.1 非平面雙旋翼實驗研究 4.5.2 非平面雙旋翼氣動特性數值模擬 4.6 非平面式雙旋翼單元來流實驗研究 4.6.1 實驗設計 4.6.2 非平面旋翼實驗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多旋翼無人機導航資訊融合 5.1 引言 5.2

傳感器特性分析與數據預處理 5.2.1 傳感器介紹與特性分析 5.2.2 傳感器誤差分析與校正 5.3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資訊融合 5.3.1 非線性姿態角資訊融合系統建模 5.3.2 姿態資訊融合算法設計 5.3.3 姿態資訊融合實驗與分析 5.4 多旋翼無人機位置、速度資訊融合 5.4.1 水平方向速度和位置資訊融合 5.4.2 垂直方向速度和位置資訊融合 5.5 低成本組合導航傳感器特性分析與預處理 5.5.1 組合導航傳感器特性分析 5.5.2 INS誤差源分析及預處理 5.5.3 磁力計/氣壓高度計/GNSS誤差建模和預處理 5.6 低成本組合導航資訊融合 5.6.1 組合導航資訊算

法選定 5.6.2 高維數EKF算法設計 5.6.3 組合導航EKF初始對準及方差自適應整定 5.6.4 EKF-CPF動態容錯算法 5.6.5 組合導航EKF-CPF仿真設計與驗證 5.6.6 組合導航EKF-CPF算法實測分析 5.7 多旋翼無人機狀態感知 參考文獻 第6章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踪控制 6.1 概述 6.2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穩定控制器設計與實驗 6.2.1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穩定控制模型 6.2.2 自適應徑向基神經網絡的反步滑模姿態穩定控制器設計 6.2.3 自適應徑向基神經網絡的反步滑模姿態穩定控制仿真驗證 6.3 多旋翼無人機航跡跟踪控制器設計與實驗 6.3.

1 自抗擾航跡跟踪控制器 6.3.2 線性自抗擾航跡跟踪控制器 6.3.3 傾斜轉彎模式自主軌跡跟踪控制器 6.4 多旋翼無人機姿態抗飽和控制器設計與實驗 6.4.1 無人機偏航靜態抗飽和控制 6.4.2 無人機偏航抗積分飽和控制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旋翼無人機的故障容錯控制 7.1 概述 7.2 多旋翼無人機執行單元的故障模型 7.2.1 直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 7.2.2 驅動電路板故障 7.2.3 旋翼的升力模型 7.2.4 執行單元升力故障模型 7.3 十二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容錯控制 7.3.1 增益型故障情況下十二旋翼無人機的數學模型 7.3.2 十二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檢測算法設

計 7.3.3 多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重構容錯控制器設計 7.3.4 十二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容錯控制仿真實驗 7.3.5 對比四旋翼無人機增益型故障容錯控制 7.4 十二旋翼無人機執行單元失效型故障容錯控制 7.4.1 四旋翼無人機故障下的動力學特性 7.4.2 十二旋翼無人機的失效型故障下的動力學分析 7.4.3 十二旋翼無人機失效型故障的故障檢測算法 7.4.4 十二旋翼無人機失效型故障容錯控制仿真實驗 7.5 六旋翼無人機容錯控制 7.5.1 執行單元故障檢測與診斷系統 7.5.2 基於最優分類面的故障診斷算法 7.5.3 基於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的故障觀測器 7.5.4 自重構控制算法

參考文獻 第8章 多旋翼無人機載荷系統 8.1 光電載荷雲台設計 8.1.1 光電載荷雲台 8.1.2 光電載荷雲台靜力學分析 8.1.3 光電載荷雲台振動分析 8.1.4 光電載荷雲台結構優化 8.1.5 光電載荷雲台控制系統設計 8.1.6 光電載荷雲台複合補償控制方法 8.1.7 系統設計與實驗分析 8.2 生物製劑投放裝置設計 8.3 農藥噴灑裝置設計 參考文獻 第9章 多旋翼無人機應用示範 9.1 生物防治應用 9.1.1 基於多旋翼無人機的智能投放系統應用示範 9.1.2 基於多旋翼無人機的智能投放系統標準化操作流程 9.2 精準農業應用 9.2.1 多旋翼無人機光譜遙感系統

9.2.2 水稻氮元素光譜實驗分析 9.2.3 水稻葉片資訊獲取與分析 9.2.4 基於多旋翼無人機的遙感數據採集系統標準化操作流程 參考文獻   序   多旋翼無人機作為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潜力的新興産品,得到了中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重視。作者所在研究團隊自2007年成立以來,進行了一系列多旋翼無人機相關關鍵技術突破和整機的研發工作,經過11年的研究積累,研製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H6、CQ8、CH12、CQ16、CQH36系列10餘款的工業無人機産品,完成了實驗室技術研發及批量試用,目前正在農牧業、警察、電力、應急搶險等領域進行産業化推廣。   本書是作者在多旋翼無人機研究工作的基

礎上,結合所在團隊的研究成果及中國內外研究進展編著而成的,系統地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與應用示範。   本書在介紹多旋翼無人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當前多旋翼無人機相關領域的先進研究、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第1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研究概況與應用。第2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原理與動力學建模,給出了多旋翼無人機穩定飛行的基本條件。第3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系統構成與實現,針對多旋翼無人機系統中的執行單元、飛行控制系統、地面站系統、導航系統、測控鏈路及其自主控制體系結構分別加以闡述。第4章主要討論了多旋翼無人機的空氣動力學,分別分析了在低雷諾數條件

下的共軸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與非平面式雙旋翼單元氣動特性。第5章主要研究了多旋翼無人機導航資訊融合,設計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姿態資訊融合算法與位置、速度資訊融合算法。考慮到多旋翼無人機的低成本化趨勢,進一步設計了低成本組合導航系統及具有主動容錯能力的數據融合算法。最後簡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的狀態感知理論。第6章主要研究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姿態穩定與航跡跟蹤控制,為保證無人機達到姿態穩定,設計了姿態穩定控制器。在執行器飽和情況下,設計了姿態抗飽和控制器。進一步為實現精確航跡跟蹤目標,設計了航跡跟蹤控制器。第7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故障容錯控制。針對十二旋翼無人機與六旋翼無人機分別設計了增益型故障的容錯控

制策略與執行單元失效故障容錯控制策略。第8章主要介紹了多旋翼無人機載荷系統。重點介紹了作者團隊自主研發的機載光電載荷裝置、機載雲臺及其穩像控制、生物製劑投放載荷裝置以及農藥噴灑載荷裝置。第9章主要介紹了作者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旋翼無人機相關應用示範,重點介紹了在生物防治與精準農業上的應用。   本書的研究内容總結了作者團隊的研究成果,特別感謝與作者共同研究並對這些研究成果做出貢獻的研究人員:宫勛、雷瑶、趙常均、張欣、王日俊、徐東甫、裴信彪、王純陽、裴彦華。   近年來,多旋翼無人機研究發展迅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作者雖然力圖在本書中能夠體現多旋翼無人機的主要進展,但由於多旋翼無人機技術不斷發展

,再加之作者水平有限,難以全面、完整地對當前研究前沿及熱點問題一一探討。書中存在的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在此不勝感激。  

三維空間位相關係探討—以CityGML進行實作

為了解決坐標轉換的問題,作者邱曉靖 這樣論述:

三維地理資訊系統(3-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D GIS)可廣泛適用於各種情況,像是城市導覽、防災規劃等。但目前而言,大多應用僅著重在視覺化的呈現,而缺乏位相關係和位相關係的描述,因此難以發揮其在空間分析上的優勢。位相關係為空間關係的一個分支,主要描述空間物件間的鄰接性及連接性。一套良好的位相關係模式將有助於驗證空間資料的正確性、定義空間物件間的關係,以及實現空間查詢等,進而促進三維空間資料的多元應用發展。CityGML(城市地理標記語言)為目前三維資料的標準,其內容包含幾何及位相關係模型,也包含各式語意主題的屬性規範。CityG

ML在幾何資料模式上主要繼承GML3,但是為了降低資料的複雜度,其並沒有使用GML3的位相關係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透過一種超連結的方式—XLink引用共有部分進而將有關係的物件串聯起來。雖然這種方法的確較為簡便,但是卻無法表達空間物件間實際的幾何相交情況亦無法透過語意得知位相關係類型。因此,本文致力於建立一套可與CityGML相容的三維位相關係模式。本文首先界定各維度基礎物件之定義並釐清位相關係述詞種類,接著統整形成一組完整的位相關係成果。再進一步依據已訂定之位相關係延伸發展成位相關係規則,以便進行資料的篩選與除錯工作。最後為保持資料的流通與互操作性,設計一可與CityGML相容之位相關係儲存框

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