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好機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埔里好機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卉君,劉崇鳳寫的 女子山海 和孫少英的 九二一傷痕孫少英素描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OYOTA也說明:全新TOYOTA官網,給您全新的賞車體驗與更優質貼心的e化服務,引領快速啟動、體驗未來生活!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盧安藝術文化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林耀豐所指導 陳致寬的 台灣匹克球運動參與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1),提出埔里好機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匹克球、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幸福感。

而第二篇論文育達科技大學 觀光休閒管理系碩士班 李義祥所指導 邱球盛的 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研究- 以貓裏休閒農業區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貓裏休閒農業區、休閒動機、休閒體驗、幸福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埔里好機車的解答。

最後網站職缺查詢 - 台灣就業通- 找工作則補充:汽機車銷售人員. 醫藥業務代表. 廣告AE業務人員. 駐校代表. 人資/法務/智財. 人力資源主管. 人力資源專員. 人力資源助理. 教育訓練人員. 人力/外勞仲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埔里好機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女子山海

為了解決埔里好機車的問題,作者張卉君,劉崇鳳 這樣論述:

————獻給母親臺灣———— 山與海—是孕育、是療癒、是追尋,也是回歸。 兩位女子寫自己, 也寫給彼此的陪伴之書。   【特別收錄—吳明益評「臺灣自然導向文學」專文】   陪你一起看山有多高,   海有多深,   我們有多勇敢。   海恆常翻覆,山永遠都在。   這是兩名女性書寫者向臺灣山與海的致敬之作。   兩人藉由「對話」書寫形式,   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回應山與海洋在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位置。   這些人生的轉折與過程,透過文字的重新梳理,   她們陪伴彼此,展開一場向內向外的探索旅程。   《女子山海》是對於青春生命的回視,   是對生命挑戰與歷練的挖掘,   

亦是對生態環境的關懷與探問。   我愛山,   也愛海,   我愛我們是女生。   ◎ 來自山與海   出生山城的她,過著人們口中的里山生活,然而偶然瞥見海的時刻,她訝異於大洋的深邃廣袤,內心開始豢養著屬於自己的海洋。而在島的南方另一頭,海港城市長大的她,將青春放牧在西子灣,卻在加入山社開啟了生命與山脈稜線的邂逅,找到了穩定生命的力量。   ◎ 匯流東岸   交會於大學校園,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她們決定一起走向大山大海的東岸。那是生命中共同對探索邊界最初的啟蒙,橫越了大武山,南迴公路沿岸拍擊的藍色海岸(洋)收服了她們的視野,在不斷的出走與回返之間,她們一同見證著東海岸的環境變化。   ◎

平行凝望   生命的際遇,如潮水漲落,也像山巒起伏。來自山城的她開始向海探索,帶領著更多關心海洋的人完成了一趟趟的環境行動。而來自港都的她則走向比山更深的地方,陪伴人們走向山,與另一群夥伴一起成為山的侍者。   ◎ 無限女子山海   有人說如果你只在陸地上,那麼認識的僅是一半的臺灣。如果不曾爬過高山,不會明白島嶼的壯碩;如果不曾潛入深海,無法想像海洋的豐美。山與海如同無限的循環,是構成生命的生態系,也是島嶼子民最珍貴的禮物。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安靜的演化—我對近幾年臺灣自然導向文學出版的看法〉——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一致推薦   川貝母(插畫家)| 楊士

毅(剪紙藝術家、導演)| 楊富閔(小說家)| 楊采陵(地方媽媽)| 郝譽翔(作家)|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崇鳳與卉君以往復信件形式來表現這些年來她們信仰、懷疑、轉變的剖白,這是她們的真情寫作。她們有時寫著自己的經歷,有時寫出對對方的想像,寫到面對自然時的寬闊、陰暗、死亡與救贖,重點放在敘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記憶,而又深深受文學影響的生命經驗。」——吳明益

埔里好機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每年春節我幾乎都會去機車環島旅行,和幾位朋友一起到處遊玩,共同寫下記憶的感覺真的很棒

疫情關係悶了兩個月,翻影片翻著就開始回想起能夠到處旅遊充電的日子

這支影片是 2021 春節時期拍攝,都不知道到底算旅遊 vlog 還是 MV 拍攝花絮 XD

反正就,大家一起努力撐過到解封後,希望這支影片的資訊可以當作你旅遊的參考

by the way, 台中的住宿我已經二刷了,我覺得真的很讚又便宜

--- 景點筆記 ---
- 苗栗: 火炎山,建議 GPS 定位 (24.3508769, 120.7211889)
- 南投: 忘憂森林,騎車非常的陡,不想燒碗公跟煞車建議花錢坐車上去,尤其上面地濕有可能會有滑倒的風險,進去之後空氣很稀薄,要稍微注意一下身體狀況
- 花蓮: 台開心農場,這裡很多能玩,有滑翔翼、沙灘車等等,很容易一泡就泡上半天

--- 住宿 ---
Day 1 台中 - 62巷青年旅館 700 / 人
Day 2 南投 - 若瑟桃米民宿 (附早餐,1450 / 人)
Day 3 花蓮 - 洄瀾窩青年旅舍 1040 / 人

--- 路線 ---
Day 1 台北 - 台三 - 苗栗 - 台中
Day 2 台中 - 溪頭妖怪村 - 南投忘憂森林 - 南投埔里
Day 3 南投埔里 - 武嶺 - 花蓮火車站
Day 4 花蓮火車站 - 台開心農場 - 宜蘭 - 北宜 - 台北

共計約 700 KM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成為頻道會員的好處❓
✔ 影片、直播留言優先回覆
✔ 不定時在會員社群分享私有資源(學習資源、優惠卷等)
✔ 未來任何活動優先報名通道

一個月最低只要 45 元,立即加入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TB0Pv2k1LdtGeMB6ErtJQ/join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email protected]

#環半島 #大便的人不會寂寞 #機車旅行

台灣匹克球運動參與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為了解決埔里好機車的問題,作者陳致寬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匹克球運動參與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的現況,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影響因子的差異情形,進而了解其間之關係。本研究以台灣匹克球運動參與者為研究對象,預試問卷共發放125份,正式問卷共發放550份。  問卷以「休閒動機量表」、「休閒效益量表」、「幸福感量表」做為研究工具,問卷回收後本研究進行資料分析,將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Scheffe'事後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顯著水準為α=.05  研究結果發現,匹克球運動參與者在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幸福感在性別、年齡、職業、收

入、球齡、運動頻率、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上則有顯著差異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三者來源有相關,匹克球運動參與者在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構面出現越多,其得分就越高,三者皆互相影響並呈現正相關。

九二一傷痕孫少英素描集

為了解決埔里好機車的問題,作者孫少英 這樣論述:

《九二一傷痕孫少英素描集》921地震20週年再版紀念 | 地震素描 世界唯一 |   是孫少英水彩畫家用其生命之筆關懷台灣人的痛,他的圖像和文字充滿對家鄉的愛與關懷,歷史影像在他的素描畫中歷歷在目,提示了災難的可怕,卻也藏著許多溫暖的故事,鼓勵著我們要在危難中成長,讓我們看見藝術力量的偉大。   作者簡介 孫少英   經歷   1931      出生於山東諸城   青島市立李村師範肄業   1949      來到台灣   1955      政工幹校藝術系畢業   1962~68   光啟社負責電視教學節目製作及電視節目美術設計   1969~91   台灣電視公司美術指導及美術

組組長   1991~迄今 移居埔里,專事繪畫及寫作水彩畫,個展五十餘次   開場詩 / 福 ‧‧‧‧‧‧‧‧‧‧‧‧‧‧‧ 作者序 ‧‧‧‧‧‧‧‧‧‧‧‧‧‧‧‧‧ 作者在報刊發表作品選樣 ( 一 )‧‧‧‧‧‧ 作者照 ‧‧‧‧‧‧‧‧‧‧‧‧‧‧‧‧‧ 作者在報刊發表作品選樣(二)‧‧‧‧‧‧‧ 再版序 ‧‧‧‧‧‧‧‧‧‧‧‧‧‧‧‧‧ 作者在報刊發表作品選樣(三)‧‧‧‧‧‧‧ 九九峰 ‧‧‧‧‧‧‧‧‧‧‧‧‧‧‧‧ 牛耳藝術公園 ‧‧‧‧‧‧‧‧‧‧‧‧‧ 牛耳公園花之宴 ‧‧‧‧‧‧‧‧‧‧‧‧ 埔里酒廠儲酒庫 ‧‧‧‧‧‧‧‧‧‧‧‧ 埔里民眾服務站 ‧

‧‧‧‧‧‧‧‧‧‧‧ 埔里陽明大廈 ‧‧‧‧‧‧‧‧‧‧‧‧‧ 陽明大廈另一角度 ‧‧‧‧‧‧‧‧‧‧‧ 危樓壓頂 ‧‧‧‧‧‧‧‧‧‧‧‧‧‧‧ 夫妻罹難 ‧‧‧‧‧‧‧‧‧‧‧‧‧‧‧ 扭曲變形 ‧‧‧‧‧‧‧‧‧‧‧‧‧‧‧ 幸虧在夜晚 ‧‧‧‧‧‧‧‧‧‧‧‧‧‧ 大樹下上課 ‧‧‧‧‧‧‧‧‧‧‧‧‧‧ 蚊帳教室 ‧‧‧‧‧‧‧‧‧‧‧‧‧‧‧ 埔里城隍廟 ‧‧‧‧‧‧‧‧‧‧‧‧‧‧ 埔里醒靈寺 ‧‧‧‧‧‧‧‧‧‧‧‧‧‧ 埔里靈巖山寺 ‧‧‧‧‧‧‧‧‧‧‧‧‧ 埔里包公廟 ‧‧‧‧‧‧‧‧‧‧‧‧‧‧ 埔里中華市場 ‧‧‧‧‧‧‧‧‧‧‧‧‧ 中華市場另一角度 ‧‧‧‧‧‧

‧‧‧‧‧ 超商不見了 ‧‧‧‧‧‧‧‧‧‧‧‧‧‧ 埔里鯉魚潭一夜夢碎 ‧‧‧‧‧‧‧‧‧‧ 一品軒大廈 ‧‧‧‧‧‧‧‧‧‧‧‧‧‧ 一品軒大廈開始拆除 ‧‧‧‧‧‧‧‧‧‧ 一品軒大廈拆除中 ‧‧‧‧‧‧‧‧‧‧‧ 暫時停業 ‧‧‧‧‧‧‧‧‧‧‧‧‧‧‧ 鴻褔超商 ‧‧‧‧‧‧‧‧‧‧‧‧‧‧‧ 農民銀行 ‧‧‧‧‧‧‧‧‧‧‧‧‧‧‧ 中小企業銀行 ‧‧‧‧‧‧‧‧‧‧‧‧‧ 埔里西安路 ‧‧‧‧‧‧‧‧‧‧‧‧‧‧ 埔里榮民醫院 ‧‧‧‧‧‧‧‧‧‧‧‧‧ 埔里基督教醫院 ‧‧‧‧‧‧‧‧‧‧‧‧ 不漲價 ‧‧‧‧‧‧‧‧‧‧‧‧‧‧‧‧ 土角厝 ‧‧‧‧‧‧‧‧‧‧‧‧‧‧‧‧

我的工作室 ‧‧‧‧‧‧‧‧‧‧‧‧‧‧ 集集車站重傷了 ‧‧‧‧‧‧‧‧‧‧‧‧ 親切也哀傷 ‧‧‧‧‧‧‧‧‧‧‧‧‧‧ 集集鎮武昌宮 ‧‧‧‧‧‧‧‧‧‧‧‧‧ 千斤頂救廟 ‧‧‧‧‧‧‧‧‧‧‧‧‧‧ 廢墟裏種菜 ‧‧‧‧‧‧‧‧‧‧‧‧‧‧ 林淵的家 ‧‧‧‧‧‧‧‧‧‧‧‧‧‧‧ 日月潭教師會館 ‧‧‧‧‧‧‧‧‧‧‧‧ 天廬大飯店 ‧‧‧‧‧‧‧‧‧‧‧‧‧‧ 九份二山 ‧‧‧‧‧‧‧‧‧‧‧‧‧‧‧ 形象改觀 ‧‧‧‧‧‧‧‧‧‧‧‧‧‧‧ 白布條 ‧‧‧‧‧‧‧‧‧‧‧‧‧‧‧‧ 大里市元寶天廈 ‧‧‧‧‧‧‧‧‧‧‧‧ 一江橋 ‧‧‧‧‧‧‧‧‧‧‧‧‧‧‧‧ 可以扶正 ‧

‧‧‧‧‧‧‧‧‧‧‧‧‧‧ 帳蓬村 ‧‧‧‧‧‧‧‧‧‧‧‧‧‧‧‧ 埔里實驗林帳蓬 ‧‧‧‧‧‧‧‧‧‧‧‧ 洪先生一家 ‧‧‧‧‧‧‧‧‧‧‧‧‧‧ 路邊帳棚 ‧‧‧‧‧‧‧‧‧‧‧‧‧‧‧ 法治村臨時安置中心 ‧‧‧‧‧‧‧‧‧‧  野外露營 ‧‧‧‧‧‧‧‧‧‧‧‧‧‧‧ 陶藝家林伯端 ‧‧‧‧‧‧‧‧‧‧‧‧‧ 新家 ‧‧‧‧‧‧‧‧‧‧‧‧‧‧‧‧‧  水彩畫家沈政瑩 ‧‧‧‧‧‧‧‧‧‧‧‧  雕刻家的貨櫃屋 ‧‧‧‧‧‧‧‧‧‧‧‧  貨櫃屋用處多 ‧‧‧‧‧‧‧‧‧‧‧‧‧  埔里鎮公所 ‧‧‧‧‧‧‧‧‧‧‧‧‧‧  一兵田洋雄 ‧‧‧‧‧‧‧‧‧‧‧‧‧‧  瓦礫堆中仔

細找 ‧‧‧‧‧‧‧‧‧‧‧‧  尋覓牠們的家 ‧‧‧‧‧‧‧‧‧‧‧‧‧  災後畸形屋 ‧‧‧‧‧‧‧‧‧‧‧‧‧‧  救災的巨無霸 ‧‧‧‧‧‧‧‧‧‧‧‧‧  埔里元寶大廈 ‧‧‧‧‧‧‧‧‧‧‧‧‧  高高在上 ‧‧‧‧‧‧‧‧‧‧‧‧‧‧‧ 樓上瓦礫運下來 ‧‧‧‧‧‧‧‧‧‧‧‧  無限淒涼 ‧‧‧‧‧‧‧‧‧‧‧‧‧‧‧ 原地站起來 ‧‧‧‧‧‧‧‧‧‧‧‧‧‧  災後攤販多 ‧‧‧‧‧‧‧‧‧‧‧‧‧‧  為災民日夜趕工 ‧‧‧‧‧‧‧‧‧‧‧‧ 排長陳猛裕 ‧‧‧‧‧‧‧‧‧‧‧‧‧‧  平頂組合屋 ‧‧‧‧‧‧‧‧‧‧‧‧‧‧  婆婆媽媽之家開幕 ‧‧‧‧‧‧‧‧‧‧‧ 

大地要呼吸 ‧‧‧‧‧‧‧‧‧‧‧‧‧‧  環境美化 ‧‧‧‧‧‧‧‧‧‧‧‧‧‧‧  醫療中心 ‧‧‧‧‧‧‧‧‧‧‧‧‧‧‧  走出陰霾 ‧‧‧‧‧‧‧‧‧‧‧‧‧‧‧  施工檢查 ‧‧‧‧‧‧‧‧‧‧‧‧‧‧‧  學生義工 ‧‧‧‧‧‧‧‧‧‧‧‧‧‧‧ 美籍義工 ‧‧‧‧‧‧‧‧‧‧‧‧‧‧‧  有朋自遠方來 ( 一 )‧‧‧‧‧‧‧‧‧‧  有朋自遠方來 ( 二 )‧‧‧‧‧‧‧‧‧‧ 日本青年盡心意 ‧‧‧‧‧‧‧‧‧‧‧‧  大專青年聯誼會 ‧‧‧‧‧‧‧‧‧‧‧‧ 補給站 ‧‧‧‧‧‧‧‧‧‧‧‧‧‧‧‧ 理想社區 ‧‧‧‧‧‧‧‧‧‧‧‧‧‧‧  地震紀念 ‧‧‧‧‧‧‧‧‧

‧‧‧‧‧‧  建築師陳明雄 ‧‧‧‧‧‧‧‧‧‧‧‧‧  大愛村 ‧‧‧‧‧‧‧‧‧‧‧‧‧‧‧‧  為住戶寫門聯 ‧‧‧‧‧‧‧‧‧‧‧‧‧  心眼 ‧‧‧‧‧‧‧‧‧‧‧‧‧‧‧‧‧  埔里情慈濟愛 ‧‧‧‧‧‧‧‧‧‧‧‧‧  重建過渡期 ‧‧‧‧‧‧‧‧‧‧‧‧‧‧  殘牆壁畫 ‧‧‧‧‧‧‧‧‧‧‧‧‧‧‧  初版序文 / 保池與我 ‧‧‧‧‧‧‧‧‧‧  初版序文 / 莫如沒有 ‧‧‧‧‧‧‧‧‧‧  初版序文 / 大地無情 人間有愛 ‧‧‧‧‧  初版序文 / 平靜面對繁難事 ‧‧‧‧‧‧‧  初版序文 / 孫少英的地震素描 ‧‧‧‧‧‧  初版序文 / 災後記事 ‧‧‧‧‧‧

‧‧‧‧  孫少英簡歷 ‧‧‧‧‧‧‧‧‧‧‧‧‧‧   推薦序 福 孫少英 / 開場詩   山有起伏 海有波浪   人生   有平順   有挫折   「無爭無求享清福,有筆有彩富一生」   平順時   我會自娛   「平靜面對一切繁難事,安康相隨所有達觀人」   挫折時 我會自勉   諺云   平安是福   其實   平淡也是福 作者序 危難中成長   盧安藝術公司要再版這本《九二一傷痕素描集》。我再翻閱一遍,特別仔細閱讀了幾位好友為我寫的序文,他們深情的記述,令我無限感動,數度淚下。   林耀堂老師是埔里人,對家鄉的災難特別關懷,在他的序文中有這麼一段:「還記得多年前,當我

倦遊思歸時,在家鄉埔里見到孫少英老師,他甫自台灣電視公司退休,移居埔里,日子的安排,除了教教學生外,就是四處寫生,生活安排得閒適又充實,當時曾向他提過一個建議,希望由他來描繪家鄉的景物,出版一本畫集」。我的《埔里情素描集》就是在耀堂的鼓勵下完成的。沒想到書剛出版,就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許多景物,一夕劇變,當我再去畫這些熟悉的景物時,大多殘破傾倒,成了廢墟。現在我再讀耀堂的序文,他用的標題是〈莫如沒有〉,我想想當時我畫災區素描時,也的確是這種心境。   涂進萬主任在序文中說:「地震後的埔里山城宛如浩劫後的煉獄,破碎的家園帶走了原有的歡樂和希望,一百位鄉親竟在瞬間天人永隔,悲苦、哀痛、無奈充斥在

每個人的心裡。地震後的第二天,想到了孫老師是否安好?在埔基受創之下,意菁的醫療是否受影響?和小孩騎機車去探望,映入眼簾的景象,令人心碎。古厝已是斷垣殘壁,昔日充滿溫馨笑語做為畫室的土角厝已倒塌。孫老師也因意菁的醫療而奔波」。   進萬與女兒地震次日來看我,我陪意菁到台中洗腎,不在家,進萬看到倒塌的畫室中堆滿了剛印好的《埔里情素描集》。這本書進萬幫我寫序,他深有印象,我雖不在家,他主動找來朋友全部幫我搶救出來,我從台中回來,已是晚上,看到進萬對我如此熱誠厚愛,不禁熱淚盈眶。   廖嘉展董事長在序文中這麼記述:「一直和孫老師在埔里生活的小女兒意菁,一度因血糖升高危及其他器官,必須面臨洗腎與否的

抉擇。看著痛苦的意菁,我相信,在慈父的心中,是何等的不忍,但孫老師總是堅強、鎮定;家族中有人洗腎後,狀況並不是很好,讓意菁陷入極度的低潮。真不知道,那時候,這一家人是怎麼走過來的。   「最後在埔基醫療人員的鼓勵與開導下,意菁終於答應去洗腎。『嘉展,意菁去洗腎了!』在電話那頭隱約傳來孫老師略帶興奮的話語,他好像鬆了一大口氣。   「等意菁好轉後,不管晴天或下雨,孫老師總是騎著他那部老摩托車,定時的載著愛女到埔基的洗腎室報到。父女深情,是我看過最美的一幅畫!」   我再讀這段序文,記述的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二十年後,我再重溫嘉展對我的真切關注,現在想想,嘉展對我,從前如此,現在依然,真是

值得我深深珍惜。   嘉展在序文中還有一段更使我感動:「地震過後半年,危屋大都已被拆除,地震的影像只能印記在心海裡。素描本身,已成為極佳的歷史紀錄。看見這些集結成冊的素描集,內心泛起的竟然不是恐懼,而是一股力量,一股與土地相愛的人,所煥發出來的堅韌力量。他將鼓舞著更多的人,懷抱著信心與希望,投入重建工作。   「『無爭無求享清福,有筆有彩富一生』,這對地震前孫老師自撰的對聯,展現了這位『默默地做一個有作品的愉快人』的風格;地震後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他寫下:『平靜面對一切繁難事,安康相隨所有達觀人』自勉,更祝福別人。」   每年春節,我都是自撰對聯貼在門上,自娛也自勉,沒想到嘉展這麼細心

,把我的春聯一字不差的記下來,寫在序文裡。說實在話,要不是再讀嘉展的序文,這兩幅對聯我完全不記得了,什麼是知己朋友,我有了深深的體認。   俗語說:「危機就是轉機」,我在多位好友的關注下,度過了多次危難。我雖已年邁,在危難中也是會成長的。意菁病況穩定後,我開始了系列寫生計畫,二十年下來,完成了二十本旅遊寫生圖文繪書,舉辦數十次水彩素描個展。再版的書有兩本,《九二一傷痕素描集》再版之外,另外一本《從鉛筆到水彩》已三次再版。二十年來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是「旅遊寫生」促進了我的健康;雖已暮年,仍有許多想法可實現,仍有許多年輕畫友一起寫生,這就是「有筆有彩富一生」啊!   孫少英 再版序 鳥兒也在

尋覓牠們的家   20 年過去了,九二一地震那劇烈的102 秒震動在我的記憶中還是常常 湧現。那時候我住埔里,整個小鎮像是戰爭後的電影場景,空中的直升機趴 達趴達地響;軍用卡車、挖土機匡噹匡噹地挖;滿鎮的塵土飛揚即使戴上口 罩,一到夜晚鼻孔比礦坑還黑。鎮公所的水車除了送水給居民使用,為了抑 制飛塵還有噗哧噗哧的水聲。再加上公所宣導服務的廣告車,告訴鎮民哪裡 有用品發送,哪裡有送餐賑災;也因全鎮中小學全倒,學童放空在家或在帳 篷區玩耍嬉鬧聲充斥;這些混雜刺耳的聲浪、塵土漫漫的街道、成山坡高的 瓦礫、扭曲變形的鋼筋和鐵皮,把場景時間都凍住了。地震後在埔里真不知日子是怎麼過的,坐困瓦礫廢土,每天想

的就是生 存問題,圖個溫飽平安就謝天謝地了,好像與外界都斷了音訊一般;也想不 起來再一次看到文明的報紙到底是地震後幾天的事兒了。   震後各大媒體出動最頂尖的團隊深入災區報導,生動的照片帶來很大的 震撼,引起海內外的矚目。當時在這些報紙媒體的篇幅中,讓我最為驚豔的 報導是在《勁報副刊》看到孫少英老師的地震素描連載;很奇怪的感覺是看 照片容易感傷,看素描反而產生了藝術轉化悲傷情緒功能。後來陸陸續續 《新生報》、《聯合報》、《中國時報》…甚至雜誌都刊登了孫老師的素描 和文字稿。這種駐災區藝術家第一手的寫生圖文刊在各大報副刊的報導方 式,還真是最接地氣的藝術紀錄,放眼全世界真是一個創舉;後來在20

00 年孫老師還集結所有圖文出版一本《九二一傷痕 - 地震災後素描集》。   素描集中有一張〈尋覓牠們的家〉的素描,孫老師文曰:「這是埔里北 澤街的一棟奇特老屋,他前面的樓震倒,也被清運走了,這棟老屋雖已殘破, 但卻傲然屹立著。老屋的頂上和周圍飛滿了燕子,也有鴿子在盤旋,牠們似 乎是在尋覓牠們的家,牠們破碎的家。」畫面上天空中,左右散佈不對稱的 短線和折線象徵著幾隻鳥,盤旋在殘骸和老屋上空仿彿在找牠們的家一般; 這種聚焦式的構圖,讓空中的鳥群顯得特別孤單無助,作者以鳥兒為主角來 描繪地震後的惶恐與無助,這張素描不只是素描,早已達到一個人文關懷的 境界了。      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內

(Oscar-Claude Monet 1840 年 -1926 年 ) 曾經說過 :「風景只是一個印象,每個時刻都在變化。」 (The landscape is just an impression, it's changing at every moment。 ) 的確如此,一個畫家在現場寫生,光影物像是持續在改變移動的,畫家當下要搶時間去構圖,按部就班去安排 主從順序,抓住所要表現的情境,所以才會有印象派的產生。     時光倒轉 20 年,想像年近 70 歲的孫老師在地震災區街頭,無視混雜刺 耳的聲浪、瀰漫的塵土,只顧搶時間埋頭寫生。救災現場的場景是動態的,光影是混亂繁雜的,當下根本

沒有甚麼印象不印象的問題,應該就是家鄉落 難了,捲起袖子,當一個藝術家就該用最擅長的方式為家鄉做點事兒。於是他每天帶著素描板、礦泉水、口糧,騎著機車就出門寫生去了;坐把小凳子, 在巨大瓦礫堆前,倒塌大樓邊,日以繼夜地畫災後各地的素描。素描集裡每 張畫作下筆強烈、篤定、線條帶勁有力,張張都是動態素描的神品。畫作包 含有禿了頭的九九峰、倒塌的埔里酒廠、滿是帳篷的國中操場、救災一兵、 外籍義工等等;不只地景地貌,連人物都畫得極為傳神,百多張素描全都是 現場寫生的作品,真是台灣人的珍貴藝術文化資產。這批珍貴的藝術文化資 產後來由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收藏,最後捐贈給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納入 永久館藏,也說

明了這批素描畫作在台灣近代藝術史的重要地位。      今年是九二一地震的20 周年紀念,盧安藝術再版《九二一傷痕 - 地震 災後素描集》之際,特別感激孫少英老師的授權;我們也保留了初版時,林 耀堂老師、涂進萬主任、廖嘉展董事長的序文、潘樵老師的文章和孫老師對 保池先生的感謝文,感念諸位先進對孫老師的深厚情意。再版是因為我們要 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台灣有一位藝術家孫少英,他是用生命之筆來關懷台灣人 的痛,台灣土地的傷痕;透過最單純的黑灰白素描讓我們看到藝術力量的偉 大;讓我們知道家雖破碎,家還是在這裡,遇到災難,就捲起我們的袖子為 家園再造打拼吧!      鳥兒都知道盤旋上空尋覓牠們的家,更

何況是我們人哪!   盧安藝術總經理 康翠敏

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研究- 以貓裏休閒農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埔里好機車的問題,作者邱球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擬探討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對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現況看法。其次,分析不同背景變項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對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看法是否有顯著差異。最後,探討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三個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本研究以問卷發出調查作為研究工具,且回收問卷後,以SPSS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重點摘錄如下:(一)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對休閒動機的看法為中等程度,其中「紓緩壓力」構面最能獲得遊客喜愛認同,大多數遊客喜歡將紓緩壓力相關的活動當作優先選項,顯示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重視休閒活動能讓自身感到滿足與愉悅。(二)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休閒體驗看法為中高程度,其中「

感官體驗」構面最能獲得遊客對於貓裏休閒農業區能夠得到感受相當重視,顯示遊客對貓裏休閒農業區,能感知自身體驗感受來源,達到放鬆休閒是重要的。(三)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幸福感看法為中高程度,其中「身心健康」構面是目前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認同感最高的,顯示遊客對貓裏休閒農業區能感知自身幸福感來源,找到放鬆快樂是重要的。(四)不同婚姻狀況的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對休閒動機的看法,其中「紓緩壓力」構面,已婚有子女未同住的認同度高於未婚單身、已婚未有子女、已婚有子女。結果顯示,具有部分差異。(五)不同婚姻狀況的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對休閒體驗的看法,其中「感官體驗」構面,已婚有子女未同住的認同度高於未婚單身、已婚未有

子女、已婚有子女。結果顯示,具有部分差異。(六)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之休閒動機對休閒體驗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其中自我實現構面對休閒體驗的影響比較顯著,人際互動構面次之,紓緩壓力構面再次之,健康需求構面之影響最小。(七)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之休閒動機對幸福感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其中自我實現構面對休閒體驗的影響比較顯著,人際互動構面次之,紓緩壓力構面再次之,健康需求構面之 影響最小。(八)貓裏休閒農業區遊客之休閒體驗對幸福感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其中關聯體驗構面對休閒體驗的影響比較顯著,思考體驗構面次之,行動體驗構面再次之,感官體驗構面之影響最小,而情感體驗構面對幸福感不具有顯著的影響。關鍵詞:貓裏休閒

農業區、休閒動機、休閒體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