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飾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墜飾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簡媜寫的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增訂版):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和薇拉.西蘭達妮的 給媽媽的深夜日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WAROVSKI施華洛世奇英文字母鑲鑽長墜耳飾-金 - 博客來也說明:SWAROVSKI施華洛世奇英文字母鑲鑽長墜耳飾享譽國際盛名的奧地利品牌SWAROVSKI施華洛世奇,由DanielSwa-rovski於1895年創立憑藉著超卓的品質,獨特的創新設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小天下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林昭宏所指導 吳文馨的 精品業的行銷法則—以手工高階珠寶品為例 (2019),提出墜飾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創意產業、珠寶、行銷法則、情感連結、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造形藝術學系碩士班 柯啟慧所指導 林頴筠的 浮˙懸˙凝—林頴筠創作論述 (2018),提出因為有 失重、脫蠟鑄造的重點而找出了 墜飾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尺碼女裝 - 流行前線則補充:假兩件撞色碎花上衣垂墜領(3色) L-5XL【136600W】【現+預】-流行前線- ... 棉上衣連帽斜槓英文燙印(2色) M-4XL【426927W】【現+預】-流行前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墜飾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增訂版):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為了解決墜飾英文的問題,作者簡媜 這樣論述:

  人生的完整經歷  生命的終極叩問   人類必修學分:「老病死」共同通識課指定讀物   2025年,台灣將成超高齡社會   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老!   我們的一生花很長的時間與心力處理「生」的問題,卻只有很短的時間處理「老病死」,甚至,也有人抵死不願意面對這無人能免的終極課題。然而,不管願不願意,無論如何掙扎、號叫,「老病死」聯合帳單終會找上門。   這本書也可以說是直接從人生現場拓印下來的,視作導覽亦無不可,邀請讀者在風和日麗的時候預先紙上神遊。--簡媜   這是一本生者的「完全手冊」,老者的「百科全書」,病者的「照護指南」,逝者的「祈福禱文」。   五十歲以

上的人應該要隨身一本攜帶以防萬一,五十歲以下則應該每晚睡前翻讀一章,日日砥礪。完整涵蓋健康、心靈、理財、寓居、倫理親情、社會參與、長期照護、臨終準備與葬儀等層面,綜觀身與心的安頓、物與靈的處境,一面馳騁於浪漫空靈的想像裡,一面為現實際遇的悲歡離合拭淚。   從初老、漸老、耄耋、病役到死亡,簡媜以寓言式的魔幻奔想,仔細勾勒「老人共和國」裡的鎏銀歲月,以深情至性的柔筆追想至親晚年,娓娓述說人世浮生的悲欣交集及侍病伴老歷程之愛憎孤寂,既見機智幽默的優雅自嘲,亦是急急切切苦口婆心的警世諍言--肉身是浪蕩的獨木舟,每個人生都是一只裝著悲歡離合的包袱,包袱裡有各自的歡愉與憾恨。在她筆下,生老病死轉化為一

座蘊藏智慧寶石的礦脈,值得一生開採。   生   完整的人生應該五味雜陳,且不排除遍體鱗傷。   老   老,是一門高深奧妙的學問,必須學習。   病   什麼人生什麼病,不可臆測,也不重要。重要是,生了那種病,你變成什麼的人?      死   當我們大大方方地談論死亡,彷彿收回本來就屬於自己、最重的那一件生命證據,意謂著,我們強壯到能自己保管了。 本書特色   ★2015博客來年度暢銷榜華文創作TOP20   ★全新增訂版   ★限量作者簽名書   從「第二次青春期」的橘色世代,上溯「銀光級」輔具加身的鋼鐵人成員。收錄老年現場嘔心瀝血的實境觀察,體貼觀照生命最終食衣住行各種難以

啟齒的體感經驗。  

墜飾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春はゆく/ marie》
marie
作詞:aimerrhythm
作曲:横山裕章
編曲:玉井健二、百田留衣
歌:Aimer
翻譯:澄野(CH Music Channel)
意譯:CH(CH Music Channel)
English Translation: LyricalJourneys

版權聲明:
本頻道不握有任何音樂所有權,亦無任何營利,一切僅為推廣用途。音樂所有權歸原始創作者所有。請支持正版。

Copyright Info:
Be aware this channel is for promotion purpose only without any illegal profit. All music's ownership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reators.
Please support the original creator.

すべての権利は正当な所有者/作成者に帰属します。あなたがこの音楽(または画像)の作成者で、この動画に使用されたくない場合はメッセージまたはこのYoutubeチャンネルの概要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にご連絡ください。私はすぐに削除します。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不妨按下喜歡和訂閱,你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原動力!
If you like my videos, please click like and subscribe! Thx :)

粉絲團隨時獲得最新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Check my Facebook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背景 / Background - シソ3日目西A-36a - オーケストラガールズ :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72235617

中文翻譯 / Chinese Translation :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727092

英文翻譯 / English Translation :
https://lyricaljourneys.wordpress.com/2020/02/23/marie/

日文歌詞 / Japanese Lyrics :
毎夜 深紅の宴 泡沫に抱かれて
14の時にすぐに 迷子のまま

覚えのない言葉と 偽りの首飾りすら
壁の画の誰かの悲しみを語り出す

奪われることを恐れて 与えられること忘れて
終わりを告げていく美しい日々
10月の雨に打たれて 目を閉じた その時に
何を手に入れるのだろう? 教えてよ marie

毎夜 指輪の森で あの風に吹かれて
12の唄 紡いで 夢見ていた

縋る様に抱き合う 平然と狼狽ですら
壁の画のいつかの輝きを語り出す

麗しき天で結ばれ この地上で引き裂かれて
光を消していく 愛おしい日々
飾られた椅子に腰掛け 振り払うその腕に
何を手に入れるのだろう? 教えてよ marie

繋ぐために捨ててきた 境界を越えて
脱ぎ捨て去った白いドレスは 今も泣いてるの?

奪われることを恐れて 与えられること忘れて
終わりを告げていく美しい日々
10月の雨に打たれて 目を閉じた その時に
何を手に入れるのだろう? 教えてよ marie

中文歌詞 / Chinese Lyrics :
每夜,都被如泡沫般虛幻的深紅宴會環繞
一成十四歲,便與往昔告別如迷失般無助

就連不存在記憶中的種種交談話語,與虛偽的華麗墜飾
將一同講述起牆上繪畫中,曾幾何時某人的悲傷過往

畏懼失去所有一切、也忘卻自他人獲取的喜悅
被宣告終結的美好時日也早已逝去
在那十月的雨水曾放肆吹打、妳闔上眼眸之時
妳又領悟並習得了什麼呢?請妳告訴我吧瑪麗

每夜,伴隨吹徐而來的陣陣微風,在樹林的環繞下進入夢鄉
在如此沉靜的夢中,悄悄瞥見前人編寫的12首詩歌

就連過往的平淡無奇與狼狽,也能如相互扶持般擁抱
一同談起牆上繪畫中曾幾何時的光芒與榮耀

在絢麗的蒼穹下嫁入,但卻在這片土地迎來碎裂般的結尾
那段漸滅的輝煌,是曾令眾人思慕的日子
當妳倚在華麗的座椅上,優雅地揮著手、拍打著整理袖口
妳在那段時光中獲得了什麼呢?請妳和我說說吧瑪麗

穿越那為攀附而離去的國界
即使早已脫下並丟棄象徵離去的白洋裝,現在,妳還會哭泣嗎?

畏懼失去所有一切、也忘卻自他人獲取的喜悅
被宣告終結的美好時日也早已逝去
在那十月的雨水曾放肆吹打、妳闔上眼眸之時
妳又領悟並習得了什麼呢?請妳告訴我吧瑪麗

英文歌詞 / English Lyrics :
Every night, the banquet in crimson
as if enclosed in a water bubble
Soon as she turned fourteen
still as a lost child

Words not remembered and
even the fake necklace
I’m conveying someone’s sadness
whose painting hung on the wall

Fear for what was taken
Forget about the things given
I will tell of the beautiful days of the end
Drenched by the rain in October
The time when you finally closed your eyes
What have you actually achieved?
Please tell me, Marie

In the ring-shaped forest
while being blown by the wind
Spin the twelve songs
and saw a dream

To embrace as if clinging onto something
Even as for the calmness and confusion
I’m conveying the brilliance of the time
depicted by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To be tied to a beautiful point
to be torn up of the ground
Lovely days where lights will be gone
Sitting on the decorated chair
shaking off that arm
What have you actually achieved?
Please tell me, Marie

Abandoned to connect
overcoming boundaries
The white dress being cast off
is still crying now

Fear for what was taken
Forget about the things given
I will tell of the beautiful days of the end
Drenched by the rain in October
The time when you finally closed your eyes
What have you actually achieved?
Please tell me, Marie

精品業的行銷法則—以手工高階珠寶品為例

為了解決墜飾英文的問題,作者吳文馨 這樣論述:

現今較少有研究探討精品業手工高階珠寶品該如何執行行銷,本研究發現東、西方之相關產業已逐漸發展出許多反傳統的行銷策略,藉以行銷其產品,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當前的手工高階珠寶品所面臨之行銷型態與相關待解決的問題,期盼能從行銷通路與服務流程兩個面向來填補現有的文獻缺口。本研究採用非實驗型研究,透過相關文獻之探索與分析,了解手工高階珠寶品之行銷現況與態勢,並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之研究方法,深究當前精品業之行銷策略的運用。本研究的結果期盼能為現今的精品業手工高階珠寶品彙整相關的行銷法則,進而提供新型態的的行銷思維與策略,讓相關精品業領域之人員,例如高階珠寶品品牌或個人工作室等,於未來執行行銷事務時,

有所依循。

給媽媽的深夜日記

為了解決墜飾英文的問題,作者薇拉.西蘭達妮 這樣論述:

被仇恨分割的世界,阻隔不了愛的召喚     「印巴分治」事件發生在遙遠的七十多年前,然而在本書第一人稱視角的書信體兼日記的形式之下,小人物在動盪大環境中經歷的痛苦顯得歷歷在目。主角妮夏自幼就沒有母親,她在日記裡向母親訴說日常、傾吐心事。自從國家分裂後,周遭不同信仰的人們原本相安無事,卻因為一條突如其來的人為分界線,開始彼此仇視並且被迫遠離家園。妮夏平靜無波的家庭、學校生活就此產生巨變。     妮夏不明白,只因為信仰不同,人們就得對立?家裡的廚師是穆斯林,所以就不能和他們一起前往新印度?妮夏單純直白的叩問,卻沒有一個大人能給出恰當的回答。面對艱險的環境,即使一家人多次受到生命威脅,她仍竭盡全力

凝聚家人情感,一同面對人生中無常的災厄。      十二歲生日那天,妮夏收到一本日記本,讓她寫下無法大聲說出來的思緒,以及那些周遭大人不願記錄下來的經過……     1947年,印度終於脫離英國將近兩百年的殖民統治,原本應該歡欣迎接自由的到來,人民卻發現國家即將一分為二: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們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被迫遷徙,在跨越印巴邊界時,不同宗教族群之間的爭執不斷,甚至演變為流血衝突。      妮夏的媽媽是穆斯林,在生下她和雙胞胎弟弟時難產而死。姊弟倆的爸爸是印度教徒,現在,一家人住的地方已不再被稱為「印度」,而被安上一個新名字「巴基斯坦」。妮夏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邊,為何又必須選擇陣營?  

  爸爸說以他們的身分住在巴基斯坦太危險了,決定舉家搬遷到「新印度」。他們有時在烈日下的沙漠步行、有時搭乘暴動頻傳的火車,奮力越過不合理的人為疆界,尋找新的安身之處。     透過妮夏一封封寫給已逝母親的信,我們得以一窺印度在歷史上最悲劇性的一段時期,一個沉默堅毅的女孩如何尋找家鄉、定位自己,以及在最黑暗的境遇裡對未來抱持希望。   得獎紀錄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美國華特.狄恩.麥爾斯文學獎「童書類」銀獎   美國莫卡.潘人權兒童文學獎金獎   美國珍.艾登斯童書獎銀獎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柯克斯書評》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童書   推薦書評     國內佳評如潮   吳在瑛/兒童文學作家、99少年讀書會發起人   從一位十二歲少女的角度,觀看印巴分治這段歷史的悲傷……歷史紀錄有時無法呈現的深層傷痛,小說卻能加以細細描述。讀者透過本書文字,體驗當時每個家庭成員活生生的噩夢,以及每天必須面對的痛苦和疑惑:人們原本可以和睦相處,為什麼遇到了宗教、種族或政治議題,幸福就變得如此遙遠與困難?在人為的磨難下,我們連自己都不認識了?連做自己都變得奢侈?本書文字動人,每一句話,你都會想要好好品味。     張子樟/兒童文學評論家   由於戰亂頻仍,二十一世紀初出

現了不少以少女為主角的青少年小說,如《戰火下的小花》、《帕瓦娜的旅程》、《牧羊人的孫女》等,均與宗教信仰有關,《給媽媽的深夜日記》亦是如此。     一本關於英勇、逆境、恐懼、困惑、死亡、文化認同等議題的感人故事。人物生動、書寫格式令人讚歎,值得細讀。     黃楷君/「伊斯蘭沒有面紗」粉專創辦人   生在一個因國籍、宗教等種種標籤而破碎對立的世界,我相信這本書能帶來放下恐懼的可能,以及和解的力量。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優秀的歷史小說,能讓我們更深刻體會真實歷史,本書就是如此。印巴分治,導致超過五十萬人在遷徙過程中喪生,從書上看,就只是個數字,從小說看,更能體會那種

衝擊與無奈。豐衣足食的生活,離人道危機,原來就只是幾天的距離。少點指責,多些互助;少點仇恨,多些共好。在疫情來襲的今日,特別值得我們閱讀與學習。     蔡明灑/「朗朗小書房」創辦人   真正的歷史永遠都不是課本中的三言兩語所能概括。在這個故事裡,讀者透過十二歲少女寫給母親的真摯信函,觸摸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分裂的歷史傷口;感受流離、飢渴與接近死亡的切身苦痛;思索人我的關係、宗教的對立、國家的定義,以及政治領袖的責任等,宛如印度版的《安妮日記》,觸動人心,充滿警省。     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此書藉一名十二歲少女寫日記寄亡母的跨界獨白,勾勒二戰後印度即將脫英獨立、印巴旋即又要分治的

族裔衝突與離散歷史。書中充滿飲食描寫,包括採買、備餐、烹煮。食物既是族裔符號,也喻情、寄託、甚至成為噤啞女孩的發聲管道。此書文字平實誠懇,不啻窺見南亞文化的窗口。     鄭慧慈/阿拉伯語文學與伊斯蘭文化學者   一本開拓國際視野、感人肺腑、發人省思的兒童小說。描繪偏執的宗教衝突阻礙自由與和平,造成百姓淪為祖國難民的歷史經驗。     國際媒體盛讚   當妮莎的國家一分為二,她原本美好、受到妥善保護的世界一夕之間崩塌了。印度教徒必須住在印度;穆斯林得住在巴基斯坦。但妮莎兩者都是。對妮莎和她的家人而言,究竟哪裡才是安全的?西蘭達妮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普羅大眾並不熟悉的歷史年代裡,然而她成功的讓讀

者覺得親近、感同身受,故事有趣並極為真實。──金柏莉.布魯貝克.伯萊德利(紐伯瑞文學獎銀獎《飛越戰火的女孩》作者)     薇拉.西蘭達妮是說故事的高手。這本吸引人又重要的小說在世界被仇恨撕裂這個框架下,與讀者探討愛的力量,並提出懇切的問題,即使在印巴分治事件已發生超過七十年的現今社會,我們仍不能逃避她的叩問。──詹姆斯.豪伊(美國知名童書作家)     薇拉.西蘭達妮的敘事既細緻又極具說服力。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對妮莎而言,家是一個複雜的地方,而這部令人心碎同時又洋溢希望的小說提醒我們,即使一個地方的人民在煉獄般的經歷後失去了一切,仍有可能追求深刻的喜悅以及重建信念。本書是給那些在廣大世界裡尋

找自身定位、無論到何處都將家鄉情懷帶在身邊的青少年讀者的一份寶藏。──芮妮.華生(紐伯瑞文學獎銀獎《將我拼湊起來》作者)   *閱讀年齡:10歲以上   作者簡介   薇拉.西蘭達妮(Veera Hiranandani)     西蘭達妮在成為兒童文學作家之前,曾經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也曾當過童書編輯,目前在美國莎拉勞倫斯學院教授創意寫作。著有《半個女孩的完整故事》(The Whole Story of Half a Girl)、《菲比葛林》(Phoebe G. Green)系列書。     她的父親來自印度、信仰印度教,母親是猶太裔美國人,西蘭達妮從小就發現自己與眾不同。來自兩種不同文化背

景,使得她格外堅強、善於觀察人群。她愛吃、懂吃,更熱愛與食物有關的書籍,相信食物有把不同族群凝聚在一起的魔力。     她自述年輕時,有時會希望可以成為其他人,但現在即使拿整個世界來交換,她也不願放棄至今經歷過的人生。   想更了解她,請瀏覽:veerahiranandani.com。   譯者簡介   鄒嘉容     資深譯者。曾任高中英文教師,對青少年成長及社會弱勢者等議題一向關注。視文學翻譯為一種社會責任,平日則優遊於音樂及繪畫之中。譯作屢獲《中國時報》開卷及「好書大家讀」等年度好書,並曾獲頒國立編譯館人權出版品翻譯獎項。譯有《木屋下的守護者》、《達爾文女孩》、《那又怎樣的一年》、《留下

來的孩子》、《便當尋人啟事》、《不能沒有你,奧多》、《戰火下的小花》等。 導讀   同源共生、相異共存的願景 游鎮維(佛光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二十世紀中期,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因宗教政治的因素,隨即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作者薇拉.西蘭達妮以此為背景,在小說《給媽媽的深夜日記》用日記的形式,透過十二歲女孩妮夏的筆,說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妮夏不善言辭,大多依賴文字表達自己,日記裡的字字句句,記錄她內心的真實情感,以及周遭人事給她和家人帶來的影響。她嘗試著從大人的言語行為、同學的對待,一點一滴了解世界的劇變。在宗教政治對立下,她所認知的單純世界和原有的人際關係開始有

了變化,原本不分彼此的親友,慢慢貼上「我們」和「他們」的標籤,小孩更因此失去原有的朋友。     人們在時代的洪流裡,往往身不由己,妮夏一家就在一夕之間成為住在巴基斯坦的印度人。為了免於迫害和生命威脅,他們必須移居到所謂的「新印度」。被迫離開家園,途中飽受饑渴,已是痛苦,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雙方對立所引出來的仇恨,更使得過程艱辛萬分。從妮夏對火車上暴力血腥衝突的那段簡潔描述,讀者可以想像妮夏所見的情景,實際上應是慘烈百倍,更可進一步遙想那段歷史裡印巴人民的悲慘遭遇。     作者善用一些人事物,來隱喻凡事皆有一體兩面、相互依存的關係。妮夏一家在步行移居途中,弟弟阿米爾因缺水,瀕臨死亡,後來天降甘

霖,讓眾人如獲新生之際,雨水瞬間氾濫成災,又使阿米爾差點失溫而死,如同人們迎接印度脫英獨立歡欣的同時,隨即面對的卻是分割對立的痛苦。     妮夏在夜裡睡前寫日記,同時也是一封封向亡故母親傾訴白日紛擾的書信,在字裡行間裡傳達的雙邊身分認同,蘊含著對族群和平共存的希求。妮夏的母親是一位穆斯林,父親則是一位印度教徒,他們儘管信仰不同,卻不顧他人反對,相愛結婚。母親生下妮夏和弟弟阿米爾時,不幸難產死亡。妮夏和弟弟身上流著父母的血,一半是印度教徒,一半是穆斯林,雖然性格長相截然不同,卻能相親相愛,不分彼此,此情況隱喻著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應該也能這樣和平相處。每當妮夏看到他人因宗教而對立時,總想公開說明她

母親的身分,以弭平紛爭。妮夏在日記裡描寫的家園,一景一物皆有母親的身影。印度脫英獨立之前,是一個各宗教族群都還能和諧共處的國家,而印度獨立後,妮夏一家被迫離開家園,也如同印巴人民被迫離開長久養育他們的母親,讓妮夏聯想起她和弟弟的誕生,母親卻死亡的遺憾,也難怪她會無奈和感慨的寫道:「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我的家卻要死了」。     除了寫日記給母親這件事之外,食物也承載著妮夏對族群和平共存的希求。妮夏日記裡提到各種食物,都是人們生活中,不管是日常三餐或宴會時,與家人親友享用的菜餚,它們香氣濃郁,營養豐富,如同母親一般養育孩子,撫慰心靈,連結著家的溫馨感受。家裡的廚師卡齊是一位穆斯林,在妮夏心中的地

位不亞於父親。他會煮妮夏母親喜愛的食物,妮夏不善於跟他人交談,卻能與他溝通,他了解妮夏,妮夏能從他的一舉一動感受到愛,與他在廚房裡共同準備食物,如同在夜裡寫日記,是妮夏最喜歡的事。後來因為被迫搬離家園,妮夏必須與卡齊分開,那種感覺有如與母親分開那樣心如刀割。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平共處的願景,也在妮夏移居途中與其他友善的穆斯林互動裡呈現。穆斯林舅舅拉西德接納妮夏一家人,提供庇護,無法說話的他用筆對妮夏提到媽媽對她和弟弟的愛;妮夏與穆斯林小女孩哈法建立的單純友誼,這些事都令她振奮。小說末尾,卡齊不顧危險,千里迢迢來到久德浦,與妮夏一家團聚。卡齊帶來妮夏母親所畫的那幅畫,描繪一隻捧著蛋的手,

不僅象徵著印度的新生,也比喻這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能共同生活的家又再次完整。每日卡齊的誦經聲和妮夏祖母的印度教歌聲,交融混合,在她耳裡聽來,皆是美妙的樂音。     這本美國紐伯瑞銀牌獎小說,題材獨特,以綿密的象徵手法,向年輕讀者傳達著,不同宗教文化族群應要共生共存的願景。   作者的話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至八月十五日之間,印度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並分裂成兩個共和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印度的印度教教徒與印度的穆斯林之間的對立,已經持續了好幾個世紀。有許多人不希望印度分裂成兩個國家,但幾位重要的領袖最終還是達成了協議。     在印度某些特定的地方,宗教衝突事件時有所聞。然而,在

分治之前,也有不少地方,各種宗教的信徒,包括穆斯林、印度教教徒、錫克教教徒,以及信仰人數較少的,例如帕西人(Parsis,信仰瑣羅亞斯德教、俗稱拜火教)、基督教徒和耆那教徒(Jains),一直相處得很和睦。在跨越邊界的遷徙期間,局勢變得緊張,在要遷入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以及要遷入印度的印度教徒和其他教徒之間,發生許多打鬥和殺戮事件。多數暴亂事件甚至蔓延到原本和平的地方。根據估計,在這段期間有超過一千四百萬人跨越邊界,其中至少有一百萬人喪生(有人說更多,也有人說不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遷徙。     小說中虛構的家庭就是住在像這樣的一個地方,他們的經歷基本上是取自於我父親的家族所經歷的事

。我的父親跟隨他的父母及兄弟姊妹(我的祖父母、叔叔及姑姑們)從米爾浦卡斯長途跋涉,越過邊界到久德浦,就像書中的主角妮夏一樣。我父親一家人平安度過了這段旅程,但是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許多財產,必須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如同難民般重新展開生活。我希望對親戚的這段生命歷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這段期間的幾位主要掌權者,包括穆斯林聯盟的領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納(Mohammed Ali Jinnah)、印度國大黨的領袖—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被派任到印度並領導過渡到獨立這段時期的英國總督──蒙巴頓伯爵(Lord Mountb

atten),以及印度國大黨的前任黨主席及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者──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真納覺得人數較少的穆斯林在新的印度政府裡無法得到充分的代表,希望另外成立一個單獨的政府。尼赫魯及甘地則不希望看到印度分裂,並相信一個統一的印度會是更好的印度。雖然各掌權者希望族群之間能夠和平往來,但對於達成這個目標的最好辦法卻有了歧見。     對於引發衝突的主要罪魁禍首是誰,始終眾說紛紜。許多人都將暴力事件的起因歸咎於「對方」,而許多遭逢不幸、失去家人的人,永遠無法對攻擊者有所諒解。妮夏和她家人的旅程比有些人的艱辛,例如我父親的家人,但也比許多其他人輕鬆。這本書結合了已知的歷史和想像的場

景,塑造出一個當時可能發生的故事。     時至今日,在某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團體之間,以及全世界的許多宗教團體之間,仍然存在著緊張對立的情況。記取過去的錯誤,我們才能懷抱希望開創一個更光明、包容也更和平的未來。接納彼此的差異誠然是對人性的巨大挑戰,但也是眾多解決之道的其中一種。 親愛的媽媽: 我想妳知道十二年前的今天早上六點鐘發生了什麼事。妳怎麼可能不知道呢?那一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而妳卻離開了,可是我今天不想傷心。我想要高高興興的,把所有的事情告訴妳。我會從頭開始說起。妳也許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了,也許不知道。也許妳並沒有在看著我們。 我開始喜歡上十二歲的感覺了。有生以來,十二是

我最大的年齡數字,但也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字──好說,好數,也很容易對分成兩半。不知道阿米爾今天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在想著妳。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十二歲? 我們在快要七點的時候起床。我和阿米爾以往都是在睡夢中度過出生的時辰,等我們醒來之後,會站在去年用尖銳石頭刻在牆上的身高記號旁。其他人並不知道記號在那裡。我幫阿米爾刻,他幫我刻,然後比較這一年我們長高了多少。阿米爾終於追上我的身高了。爸爸說有一天他的身高會超過我們。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爸爸將妳那條懸著一顆小小紅寶石墜飾的金項鍊給了我。他從我七歲生日開始給我妳的珠寶首飾。如今我有兩隻金鐲子、兩枚金戒指、鑲有祖母綠和黃金的小圓圈耳環,以及這條紅寶石項鍊。爸

爸說我應該等到特別的場合再戴,可是最近根本沒有什麼特別的場合,所以我把首飾全部戴上,不再拿下來。我不知道他把這些首飾收藏在哪裡,但是每年生日那天,我的床邊就會出現一件新的首飾,裝在一只滾金邊的深藍色天鵝絨盒子裡。一打開盒子,藍色的絲緞襯墊就會在眼前閃閃發亮。我把首飾拿出來以後,爸爸總是會把盒子要回去。 偷偷告訴妳,比起首飾,我更想要的是那個盒子。我希望它可以完完全全屬於我,永遠不必再還回去。我可以把隨手找來的東西──一顆鵝卵石、一片葉子、一個開心果殼—放進盒子裡。而且,就像有魔法一樣,那些東西會變得很特別,至少在那一天是如此。也許等妳的首飾都給完了,爸爸就會讓我把盒子留下來。

浮˙懸˙凝—林頴筠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墜飾英文的問題,作者林頴筠 這樣論述:

思想、情感,自我感知和疑惑,沉積成記憶的重量。「失重」的靈感體察自個人存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空,在面對物質與精神雙重的壓力下,生活如同缺少著力點,如在水中漂流、沈浮,因此有感而做。藉由實驗蠟材對抗相依物質的溫度與力量,彷彿個人對外在的人、事、物等多重壓力所呈現的狀態。全系列,以脫蠟鑄造的方式,將瞬間成形的液態蠟轉化為較堅固的銀材。實驗的蠟材從無具體形狀的液態,經過不同設定的冷卻過程後,所呈現的形態,轉為金屬;以首飾的形式與人產生感官與心靈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