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王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夏威夷王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寫的 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 和的 各國獨立運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夏威夷主權運動 -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也說明:本文包含幾個部份:(1) 回顧夏威夷王國的歷史、其和西方勢力之間的關係,以及被美國兼併的過程;(2) 介紹夏威夷主權運動的重要事件、演變與現況,並分析其和內部政治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衛城 和翰蘆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研究所 謝筱玫所指導 羅澤軒的 從家庭出發的族裔認同角力:以五反田寬《松本姊妹》、《二世漁夫之歌》、《魚頭湯》為例 (2019),提出夏威夷王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五反田寬、種族認同、族裔認同、拘禁營、日裔美國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李亦園、陳中民所指導 馬騰嶽的 Pono ─當代「夏威夷人」的政治運動、國族主義與認同:法律與文明作為抵抗權力的策略 (2011),提出因為有 夏威夷、夏威夷人、波里尼西亞、土著、原住民、族裔國族主義、公民國族主義、政治運動、認同的重點而找出了 夏威夷王國的解答。

最後網站夏威夷女王Lili'uokalani則補充:關於女王Lili'uokalani(1838-1917). 知名人士:Liliuokalani女王是夏威夷王國的最後一位統治君主; 有關夏威夷群島150多首歌曲的作曲家; Kumulipo的翻譯,創作詠嘆調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夏威夷王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

為了解決夏威夷王國的問題,作者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 這樣論述:

  解答人類政治史上最大難題的偉大之書。──賈德.戴蒙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睽違七年 宏觀典範之作   問題已經不只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而是居然有國家能成功。   ***   為什麼有些國家能保障自由,有些國家卻宰割公民?還有些國家徒具形式,根本無法有效治理?   自由,意謂不受他人力量宰制,無須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可是,綜觀人類歷史數千年,自由十分罕見。多數時候,強者為所欲為,弱者任憑宰割。理當維持秩序的國家機器若非不存在,就是淪為壓迫的幫兇。為什麼會這樣?   艾塞默魯與羅賓森教授回顧古今中外,引領讀者走訪一個又一個文明故事。從雅典城邦、阿拉

伯與中東、非洲、夏威夷與大洋洲、前蘇聯、歐洲、中國與美國。兩位作者主張:國家機器強,社會更要強,互相制衡,踏入「窄廊」,自由才有保障。   本書結合兩位最優秀的政治與經濟學家,奠基於多年原創研究,建構一套清晰、具體的政治經濟學模型。非常適合回應當前全球關心的重大課題:   ◆ 如何約束國家機器、進入通往自由的窄廊?這是西方國家的專利嗎?   ◆ 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是自由嗎?專制國家締造經濟榮景後,能夠回頭保障公民自由嗎?數位極權國家崛起,會終結自由秩序嗎?   ◆ 國家在什麼狀況下無法繼續保障自由?國家機器失控,還是社會癱瘓國家?美國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失去自由的國度嗎?臺灣呢?   不折不

扣的大歷史分析,民主起源論最精彩的一說。──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本書特色   民主在退潮,自由在崩壞,身處動盪的時代,   馴服國家機器、保障公民自由的關鍵究竟何在?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跨越千年政治、經濟與歷史,   解答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政治難題。 各界推薦   專序推薦:   朱敬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專文導讀:   林明仁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陳嘉銘 中研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列名推薦:   王宏恩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吳叡人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沈榮欽 加拿大約

克大學副教授   范 雲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葉 浩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蔡依橙 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閻紀宇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戴興盛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顏擇雅 出版人、作家 好評推薦   ★★★★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各國媒體 一致推薦   ★★★★《金融時報》2019年度經濟學必讀書單第一名!《科克斯評論》2019年度選書   強大的國家機器如何能與公民的自由共存?這是人類政治史上最大的難題。因為人類社會在過去一萬年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從小部落變成強大、足以讓數百萬人社會維持運轉的中央集權國家。這本偉大

的書為這一根本難題提供了答案。您會發現它讀來發人深省,令人愉悅。──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普立茲獎得主   我們應如何看待當前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這本精彩、及時的書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強大的理論框架,評估各種不同的國家治理方式。本書的分析提醒我們必須保持警覺,維持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適當平衡──也就是維持在「自由的窄廊」裡──避免陷入無政府狀態或獨裁統治。──本特.荷姆斯壯(Bengt Holmstrom),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自由得來不易。有許多人仍受政府效率低下之苦,被困在社會規範和傳統的籠子裡。其他人則被專制的巨靈制服。在這本深具原創性且令人愉悅的曠世巨作中,兩

位作者帶我們穿越時空、穿越文明。這是一項只有他們才能達成的非凡成就,註定能再次締造《為什麼國家失敗》的出色表現。──尚.梯若爾(Jean Tirole),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自由的窄廊》帶我們踏上穿越大陸和人類歷史的迷人旅程,找到自由的關鍵要素。在眼下這個時刻,沒有比這更重要的發現,也沒有比它更重要的書。──喬治.艾克洛夫(George Akerlof),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又一本出色、有見地的書,兩位作者指出成功維持一個民主國家的重要與艱難。書中例證與分析族繁不及備載,讀來十分愉快。──彼得.戴蒙(Peter Diamond),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兩位世界上最優秀的社會科學家合寫的權威之作,有著無數真知灼見與值得學習之處,這是一本真正的大師傑作。本書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研究國家與社會之間的微妙平衡,得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結論,每位會思考的人都應該意識到:自由既罕見又脆弱,艱難地在暴政和無政府狀態之間撐出空隙。──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西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富裕的槓桿》作者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出版時,許多人仍然認為美國是廣納性制度的主要典範──該國保障財產權和法治,實現了民主和富足。今天,美國收入分配的扭曲程度不亞於任何財閥當政的社會,代表性政治體制在一位煽動者的攻擊下似乎異常脆弱。《自由的窄廊》自創了

術語「紅皇后效應」,用來代指為維護開放政治體制而進行的從不停歇的鬥爭。公民社會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跟上獨裁領袖的步伐,並遏制他們的專制傾向。──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全球化矛盾》作者   兩位作者列舉了不同文明的成功或失敗案例,分析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鍵平衡,十分過癮。《自由的窄廊》註定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書,替任何認真的政策制定者、學者或公民描繪了自由的未來。──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麻省理工管理學院教授,《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   並不是沒有國家壓迫就叫做自由,這是本書最關鍵、最正確的洞見。這本

新書比前作更具原創性、更刺激,不只關注制度,更著眼於國家究竟如何運作。──馬丁.沃夫(Martin Wolf),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首席經濟評論家   兩位作者問出了最根本的問題:如何解釋民主與專制的興衰?他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挑釁的框架來分析我們當前的民主危機,理解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願望在當今面臨著什麼樣的危險。──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本書的挑釁論點在直覺上是成立的,是一部獲益無窮的作品。──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星級評論   本書分析指出,自由是國家與社會不斷平衡的結果。

如果英國(乃至美國)正在失去這樣的平衡,我們所享有的自由會不會開倒車?這是一本重要且令人不安的作品,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讀來宛如警醒。──觀察者雜誌(The Spectator)   野心驚人之作,旨在解釋自由為何並不總是存在於世上每個角落。──新聞週刊(Newsweek)   必讀之作。──圖書館學報(Library Journal, starred review)星級評論   社會需要國家,國家也需要社會。兩位作者將豐富的全球史細節應用到一個簡單的分析框架中,針對當前的極權主義和無政府社會這兩個互相對立的風潮,提出了強有力的反駁論據。──保羅.克里爾爵士(Sir Paul Collie

r),《外交雜誌》譽為全球頂尖思想家,前世界銀行發展研究組主任   出色且具有洞見,對當前世局再合適不過的一本書。全世界的國家正在為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緊張局勢而一籌莫展,不分左派右派的民粹主義都只提出輕率且危險的答案。相比之下,本書的兩位作者證明,只有結合能幹的國家機器與強大的公民社會──缺一不可,才能走進自由的窄廊。這是通往繁榮的正途,但正如本書所說的,「絕非易事」。──麥可.巴柏爵士(Sir Michael Barber),英國教育學家,《如何管理政府》作者   《自由的窄廊》奠基於二十年比較研究的成果。雖然兩位作者都是經濟學家,但這本書並未充斥著經濟學術語或大量數字,而是和前作《國家為

什麼會失敗》一樣好讀。他們偏好制度分析,比較富裕民主國家和絕大多數貧困充斥的絕望國家之異同。他們有幸生長在前者,擁有充滿自信的社會與高效率的國家機器。自由就像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在對抗單頭的專制巨靈時,沒有失敗的空間。──保羅.卡特里奇(Paul Cartledge),劍橋大學現代史教授,《劍橋插圖古希臘史》主編   雄心勃勃且發人深省,本書分析了當今許多關鍵主題,並將它們與世界上許多不同地方的歷史證據巧妙地聯結在一起。──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金磚四國」一詞的發明者   作者簡介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學院

經濟學教授,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2005年獲頒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專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是僅次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耀,也是未來最熱門的諾貝爾獎人選。2016年再獲BBVA基金會前沿知識獎(BBVA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表彰他在經濟、財務金融與管理學上的傑出貢獻。艾塞默魯是全球經濟學文獻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名經濟學者,他的論文產量驚人,是經濟學界最猛悍的新秀。 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   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既是政治學家也是經濟

學家。他是世界知名的非洲與拉丁美洲專家,目前在玻利維亞、剛果、獅子山共和國、海地與哥倫比亞各國皆主持研究計畫,每年夏季會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安地斯大學授課。 譯者簡介 劉道捷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等身,包括《大逃稅》、《世界不平等報告2018》、《這才是價值投資》等,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推薦序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導讀一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導讀二 陳嘉銘/中研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序言 什麼是自由?群起反抗政府的敘利亞人為何爭取失敗?古代

《吉爾迦美什史詩》與現代女權運動的故事,如何讓我們更瞭解自由的起源? 第一章 歷史如何終結? 生活在奈及利亞與剛果,納粹德國與共產中國的人,要面對怎樣不同的國家機器?人類如何約束國家機器,避免落入社會規範與專制獨裁的陷阱? 第二章 紅皇后 歷史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如何演變?古雅典城邦如何成功打造國家與社會的動態平衡,踏入自由的窄廊? 第三章 權力意志 為什麼會出現國家機器?國家機器如何改變社會?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祖魯戰士、夏威夷王國與喬治亞共和國的啟示。 第四章 走廊外的經濟學 國家機器讓人發大財?國家機器的有無如何影響經濟誘因?延續前章的四個例子,探討專制獨裁國家經濟成長的特色。

第五章 善政的譬喻 義大利城邦與墨西哥古文明如何制約國家機器,透過商業股票、產權保障與專業化貿易,創造與專制國家不同的經濟誘因? 第六章 歐洲剪刀 歐洲憑什麼?西北歐社會如何在雅典、義大利與墨西哥沒落後,重新穩住國家機器,重回自由的窄廊,締造近代史上前所未見的繁榮? 第七章 受命於天 從春秋戰國到現代中國,回顧「中央之國」的歷史,解析官僚科舉與商會之優劣,解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機器、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 第八章 紅皇后毀壞 有著民主傳統的印度,為何抹煞自由、創造貧窮的種性制度還是根深柢固?印度國家機器為何長期失靈? 第九章 魔鬼藏在細節裡 解釋歧異:戰爭、蘇聯解體與全球化,結構性因素如

何與社會互動,創造不同的國家?比較普魯士、瑞士與蒙特內哥羅;波蘭、俄羅斯與塔吉克,以及瓜地馬拉與哥斯大黎加。 第十章 佛格森出了什麼問題? 美國國家機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立憲精神與嚮往自由聞名的美國,為何會有著貧富不均、歧視黑人、犯罪猖獗的缺陷制度? 第十一章 紙老虎國家巨靈 為何拉丁美洲、非洲與亞洲許多後殖民國家,明明具備現代國家雛形,國家機器的能力卻被酬庸與貪腐侵蝕,既無法提供公共服務,也無能保障自由? 第十二章 瓦哈比的子女 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國家如何透過專制國家機器,維持社會規範的窠臼,種下自由喪失、暴力與不穩定的因子? 第十三章 紅皇后失控 德國威瑪共和與一九六○年代的智利

為何走向兩極化,導致強人與納粹崛起,最終掉出窄廊、喪失原本享有的自由?這對當代民粹政治又有何啟示? 第十四章 踏進窄廊 哪些條件才能幫助國家更順利轉型到自由的窄廊?南非、日本與土耳其等國的案例顯示,不同類型的國家在轉型時,會碰上截然不同的挑戰。 第十五章 和國家巨靈和平共存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與自動化,對政治經濟制度施加哪些危機與挑戰?迥異於美國的瑞典經驗,又有什麼地方值得學習,打造出更平衡、更能保障自由的國家與社會? 致謝 資料來源 引用書目 推薦序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自從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 and Steel)一書之後,坊間有不少人嘗試撰寫「大歷史」的類似分析。當年,賈德.戴蒙觀察幾億年來的地理環境,加上他的演化生物學知識,推論出物種遷徙、病菌傳播、圈養畜牧、移民分佈的可預期模式,驗之於最近五百年的人類歷史,頗有說服力。由於他的分析涵蓋範圍極廣且時間極長,所以稱之為「大歷史」。   另外,英國籍的歷史學家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二○○一一年寫了《西方憑什麼》(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一書,也算是另一種大歷史。摩里士比較幾千年來東、西方文化與社會制度的發展,據此推論為什麼航海發現新大陸與工業革命都發生在歐洲,又為什麼西方能在最近五

百年主宰世界秩序;這也是一種「分析幾百年大問題」的大歷史著作。哈佛大學語言學教授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最近寫了《當下的啟蒙》(Enlightenment Now)一書,記述中世紀啟蒙運動以來的種種人類成就,從民主法治到抗生素與量子力學,儼然也涵括了幾世紀一整箱的人類文明;這也是一個文明演進的大歷史。   《自由的窄廊》(The Narrow Corridor)一書是另外一種大歷史。此書想要解釋「民主自由」是如何產生的?孕育民主自由的土壤環境是什麼?民主自由為什麼在某些國家能生根、在其他國家又不行?這種跨文化的政治體制發展史,時間縱向數千年,地理橫向跨越北美、南美、非洲、西

歐、中國、北歐、中東等地,當然也是不折不扣的大歷史分析。   然而大歷史分析畢竟是不容易的。也因為不容易,過去數十年也就只有《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本廣受好評的作品,得到普立茲獎;其他幾本書即使有些正面書評,但都稱不上是鉅作,頂多是力作(tour de force)。我自己也寫過《西方憑什麼》以及《當下的啟蒙》的書評,欽佩之餘還是有些保留。   所謂大歷史,當然就是要在時間軸線或地理軸線或是跨領域理論軸線廣闊延伸。賈德.戴蒙的書與其說是大歷史,不如說是「大地理」、「大生物演化學」;他把地表特徵、動物遷徙、馴養畜牧、寄生蟲、傳染病等,對照地理特徵研究得清清楚楚,細緻串連。然後,他才能發驚人之論

,寫下具有絕對說服力的作品。但是,生物演化或地理變遷是冷冰冰的事實,少有前因後果的隱密、也沒有人云亦云的猜測、更沒有眾說紛紜的莫衷一是。是以大地理學好寫、大生物演化論也早就由達爾文一鎚定音,但是關於民主演變的大制度論、關於文明演進的大啟蒙論、關於現代史的大環境決定論,還真不容易形成一套令大家服氣的論述。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都是赫赫有名的經濟學者、政治學者,著作等身,論述質量絕佳。由他們共同撰寫關於「民主自由」的大歷史論,恐怕是地表上能夠找到的最佳人選了。如果他們處理不了這個議題,我懷疑當今學界還有誰能處理。

此外,民主自由涉及政治,而政治又涉及最醜陋最會勾心鬥角的政客,實在是詭譎多變又細緻陰柔的課題,幾乎需要有相當的文化社會背景,才可能進入狀況。作者之一的羅賓森長年研究拉丁美洲、非洲,已經是極為博學廣泛了。艾塞默魯則是經濟成長理論的權威,對於過去數十年各國政經多所涉獵。這樣的黃金組合,他們的論述是什麼呢?   艾塞默魯與羅賓森認為,民主是在一條「窄廊」中孕育出來的。既為「窄廊」,表示進入廊道不容易、進去之後也有極大的機率震盪溢出,因此民主自由多少有「路徑依循」(path-dependent)的偶然性與不可測性,甚至也不穩定。艾塞默魯與羅賓森指出,廊道之所以窄,是因為一邊有基於私慾亟思擴權的政治菁

英,而另一邊則是抑挫政治巨靈的社會力量,但是這股力量卻又始也疏、動也緩,未必是政治巨靈的對手。更嚴重的是,就算社會力量發動了、抑制菁英了,也要抑制得恰到好處,稍有不慎又會落入另一種政府效能不彰的困境。要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我們既需要有效能政府的服務,也需要抑制其政治脫軌的社會機制。兩者之間過猶不及,所以廊道極為狹窄。   前述「理論」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很有道理。但是要成為大歷史論述,就要把這一套理論拿到現實世界做檢驗。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中國、印度、菲律賓、美國;古代、近代、現代……這樣的檢驗工程何其困難!以我這樣一個熟讀中國歷史、臺灣歷史的人來說,若要我爬梳這些地方的巨靈政治勢力與社會

約制,我都會覺得力有未逮。我也做過三年駐外大使,與各國外交官討論聊天上百次,對世界各地有些瞭解。但是即使如此,要討論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大歷史,大部分時間我也只能瞠目結舌,插不上話。兩位作者學識遠勝於我,但是除非他們智商是我智商的平方,否則這樣的研究工作也是極為艱鉅的。   至少對於中國政治體制的分析,我認為艾塞默魯與羅賓森的分析還有補充的空間。兩位作者認為,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在法家與儒家之間擺盪,我覺得太過簡化了。儒家,誰說不是一種「以禮義束框架,協助君主控制臣民」的法家?儒家、法家,有分得那麼清楚嗎?法家也許像是霍布斯所說的巨靈,但是若說儒家是約制巨靈的社會力,我認為還需要輔助論述。許多人都

說,政治菁英其實是儒、法交互為用的,沒有誰制約誰的問題。   此外,書中也提到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分析這兩個地方為什麼無法產生民主自由體制。我自己的想法是:共產黨與共產主義是最近一個世紀的「異形」怪獸。它是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怪獸所反彈出來的變種,既有集中財產的強制,又加上變種孕育時期法西斯主義的污染,遂形成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以集體主義為名的集權控制體系。時至今日,全世界控制思想最嚴重、封鎖網路最嚴重、濫用暴力最嚴重、洗腦民眾最嚴重的政府,一是中國二是北韓。如果硬要用「窄廊」框架分析中國與北韓,就像分析「狂犬病為什麼會咬人」一樣,我總覺得辛苦了一點。   如前所述,我基本上是同意兩位作者的

「窄廊說」的,也認他們的理論是坊間「民主起源論」最精彩的一說。但是大歷史不容易研究,制度大歷史更是涉及複雜的文化社會背景。我們讀這本書,既要欣賞其大框架,也要仔細觀照其與現實現象的對比;既要學習也要思考。這樣,你才能體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讀書求知能否使自己成長,恐怕也是在一條「窄廊」中掙扎的過程。   第一段:人類自由的未來? 本書要探討自由、探討人類社會爭取自由成敗得失的歷程和原因,也要檢討隨之而來的後果,尤其是對繁榮造成的影響。我們遵循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所定義的自由,他主張: 如果人可以十分自在、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行動、處分自己的

財產和人員......不必請准或仰人鼻息,就是擁有自由。 這樣的自由是所有人類的基本渴望,洛克強調: 任何人都不應該傷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財產。 但顯然自由在歷史上很罕見,今天也一樣。每年中東、非洲、亞洲和中美洲都有數百萬人出生入死、逃離家園,不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所得,或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設法保護自己和家人,免於暴力與恐懼。 哲學家提過的自由定義很多,但洛克承認,最基本水準的自由,起碼必須是人民能夠免於暴力、恐嚇和其他貶損行為之害,人民必須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能夠在不受不合理懲罰或嚴厲社會制裁的威脅下,過著自己選擇的生活。 *** 一九八九年,法蘭西斯.福山預測「歷史的終結」,所有國

家會趨向美國式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形成他所謂的「經濟與政治自由主義定於一尊」。僅僅五年後,羅伯.柯普蘭(Robert Kaplan)就在論著《無政府狀態山雨欲來》(Coming Anarchy)中,描繪出截然不同的未來景象。 二○一八年,尤瓦爾.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文章〈為什麼科技對暴政有利〉(Why Technology Favors Tyranny)中預測未來時,認定人工智慧的進步,預示「數位獨裁政權」會興起,政府會擁有監視和控制能力,甚至會主導我們的互動、通訊和思考。 因此,歷史仍然可能結束,只是結束的方式和福山所想像的大不相同。但究竟會怎麼樣結束呢?是福山預見的

民主制度贏得勝利,還是無政府狀態或數位獨裁政權獲勝?中國國家機器加強控制網際網路、媒體和人民生活,可能顯示我們正朝數位獨裁政權的方向前進;同時,中東和非洲最近的歷史提醒我們,無政府狀態的前景並非遙不可及。 但是,我們需要一個有系統的方法來思考這一切。

夏威夷王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你覺得它們真實存在過嗎?
十個你慶幸它們已經絕種的動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Q40U7phig
十個你最常發的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JXMQQoYKI&t=11s
十個初版的格林童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trU229id8&t=19s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世界各地存在著至今也無法做得到的遺跡,例如好像是金字塔,瑪雅族的神殿,或是柬埔寨的Angkor wat等等,但是卻沒有真實的歷史記載著它們如何消失的?這些高文明的國度真實存在過嗎?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這些奇異影片,記得訂閱HenHenTV!謝謝
好!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有些說是傳說,也有人堅信它是真實存在過的。考古學家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它們的。
好,我們開始吧!
10. 阿瓦隆 (Avalon)
這個在亞瑟王傳說中的阿瓦隆,是亞瑟王臨終的地方,你可以看看這幅叫亞瑟王在阿瓦隆,或是這一幅亞瑟之死的畫。在亞瑟王傳說裡面,這個阿瓦隆象徵來世和身後的世界,當亞瑟王死了後,由九位仙后之一的摩根女皇,和兩位女巫用黑色小船將他的遺體送到這裡埋葬。在這幅畫裡面黑色頭巾的那一位就是摩根女皇。阿瓦隆也等於是蘋果的意思,因為島上充滿蘋果樹,也可能這是比喻像伊甸園的世界
9.黃金國 El Dorado
最早時期是源自於一個儀式,族長把金粉塗抹在自己身上,然後到山中的神湖洗淨,而祭司和貴族們就把黃金投進湖里獻給神。有人說黃金國其實是指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Cusco,由於庫斯科生產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大部分的太陽神殿都用黃金和白銀來裝飾,就是因為這樣,引來西班牙的入侵,大部分的黃金都被掠走。也有一個地圖顯示黃金國是位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北方的瓜達維達湖Lake Guadavita附近,附近沒有什麼宮殿或城市,但是西班牙人竟然在湖中打撈到300多件黃金器物。
8.古巴沉沒的城市
一隊探測小組在古巴海域海床進行掃描時,在海底2200尺下面找到石頭建築的遺跡,像是一個城市的中心,也發現好像金字塔的建築。現在有專案小組開始研究這個遺跡,但是至今也不知道它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何會沉入海底2200尺下面。有人說這就是亞特蘭提斯,但是很多考古學者質疑這個說法。
7.吳哥窟(angkor wat)
這個位於柬埔寨西北部世界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水上城市。在十二世紀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用了三十五年來完成,是用來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吳哥王朝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澳洲,法國和柬埔寨的考古學家掃描埋藏在地底下的高棉王朝古城遺跡,發現佔地三千多平方公里,比預計的還大十倍!人口可能有一百萬人以上。問題是為何一夜之間人去城空?有人說是暹羅國的入侵,人民逃亡去到金邊,但是就算是外敵入侵最多也是改朝換代,解釋不到為何百萬人民一夜消失。也有人說吳哥王朝是外星文明,一下子消失的吳哥人是回到了天龍星座。因為建築材料不像是1000多年前的。
6. Lemuria 雷姆利亞
Lemuria意思是:他們來自火星,昂宿星和天狼星,是傳說中的史前超文明大陸,雷姆利亞也稱之為Mo,就是motherland的mo,據說是人類的起源地,島上充滿美麗的現在已絕種的動植物。那為何一夜之間消失呢?它可能是發生某種天災(例如海嘯)或是地塊變動而淹沒了,或是分散到整個太平洋區,其中可能就是復活島,大溪地,夏威夷和薩摩亞等等的島嶼。但是很多考古學家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和亞特蘭提斯有很多類似的超文明。
5.古瑪雅文明
現今位於與墨西哥東南部,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但是對於天文學,數學,藝術,文字都有極高的成就,與印加帝國,阿茲克特帝國並列美洲三大文明。最強盛的時期為公元250年,但為什麼這個文明會沒落呢?有人說是天災或是發生戰爭,或發生大飢荒,人民遷居到其他地方。現今只保留下來的瑪雅建築有瑪雅金字塔和一些建築。這張圖是在1949年,在瑪雅神殿地下隱藏的國王陵墓裡面,看起來好像是飛船的感覺,但是有學者解釋為神話圖案而已。還有之前在2012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末日論,也是源自於瑪雅日曆,但是對於他們的信仰來說,第十三個伯克盾的世界末日並不存在,而是重生的時刻。(現今還有三百多萬瑪雅族居住在猶加敦半島。)
(注:一個伯克盾 = 144000天,就是394.3年)
4. 印加帝國
剛才有說到的印加帝國,最出名的遺跡為馬丘峰和華伊納峰之間的馬丘比丘,相信是建於1440年,但它並不是普通的建築,而是給貴族修養的場所,離庫斯科130公里以外,海拔兩千多尺的高山上,由於是地利的關係,馬丘比丘也可能是軍事策劃的地方。從高空看下去的馬丘比丘是這個樣子的。那印加帝國為何消失呢?第一:是因為天花和其他瘟疫,過後被西班牙人侵略而王朝結束。
他們信奉太陽神教,在庫斯科還保留下來太陽神殿,其他的古蹟在戰爭中被西班牙人摧毀了。
3. 古埃及王朝 (古王國)
古埃及的歷史並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是大概是在公元前3200年前,經歷了1000年的豐盛,為何突然瓦解呢?在1971年,考古學家在一座古墓裡面發現有象形文字的記載,當時古王國發生非常嚴重的大飢荒,甚至有人吃自己的孩子。據推斷是因為尼羅河,如果尼羅河洪水比平常的低一兩米,土地就不可耕種而引發飢荒。
由於每個埃及王朝都會把不光彩的歷史刪除掉,因此找不到任何的記錄,留下的只有讓人驚嘆的金字塔和人首獅身像。
2. 亞特蘭提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形容過亞特蘭提斯為失落的島嶼,它是一個傳說中高文明的國度,它有著華麗的宮殿和神殿,有數不清的黃金和白銀,設備完善的港口和船隻,還有可以載人飛翔的飛船。曾經在公元前9000年前西歐和北非,但在入侵雅典失敗後,整個島突然就沉沒消失了。透過對希臘聖托里尼島(Santorini)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這些群島中間真的有一座沉沒的島嶼。至於在古巴發現的海底王國究竟是不是亞特蘭提斯,就真的不清楚了。但是傳說中亞特蘭提斯有一種能量晶石,可以用於發動摧毀性武器,也可能是因為這樣而滅亡。
1.地下王國
這個也跟亞特蘭提斯人息息相關,在1989年一位考古學家公佈了一張地下王國的地圖,一共有九個入口或以上,其中一個據說是在敦煌。在南極也發現有巨型的地下隧道,有多大呢?296公尺高!在美國海軍拜爾德日記,也有曾經記載他從北極進入內部,發現裡面竟然有已經絕種的猛獁,森林和小溪,還發現高科技建築和地心人(有可能就是亞特蘭提斯人),也有探險家由墨西哥地下隧道通往地心王國。這就是是不是真的呢?到現在還是個謎!
這些失落的文明有時也是警惕我們人類不要再做摧毀地球的事,好像是發明毀滅性武器,戰爭,自相殘殺和污染這個地球。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做破壞大自然了!
今天我的影片就到這裡,下個影片我會做關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納粹黨消失的寶藏,敬請期待,喜歡就訂閱我的頻道和分享我的影片。我是Tommy,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從家庭出發的族裔認同角力:以五反田寬《松本姊妹》、《二世漁夫之歌》、《魚頭湯》為例

為了解決夏威夷王國的問題,作者羅澤軒 這樣論述:

移民美國的日本人,由於生理上與白人的明顯差異,在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中面臨了許多阻礙,不論是社會上的種族歧視,政治、法律制度上的差別待遇,或是戰爭、重大歷史事件如二戰期間的日裔拘禁營,皆對不同世代日裔移民的自我身分認同建立產生影響,使其必須在多種認同之間尋得平衡點、進而確立自身的身份並融入所處的社會。身為日裔三世的五反田寬則在劇作中藉由書寫探詢日裔歷史、家庭對認同的影響以及族裔的認同。本論文採用心理學者珍‧金(Jean Kim)的亞裔美國人種族認同發展理論以及詹姆斯‧富士‧柯林斯(James Fuji Collins)以日裔美國人為對象的雙族群/雙文化認同發展研究為依據,觀察分析五反田寬《松本

姐妹》、《二世漁夫之歌》、《魚頭湯》三部劇作中日裔人物群像,探討角色的認同狀態。許多角色一方面延續日式的生活習慣作為對日本文化認同的體現,一方面又因渴望被白人主宰的主流社會接納而認同美國文化,因而擺盪在日本與美國兩種文化的認同之間,無法決定自己的認同、亦無法整合自己的雙重身份認同。此外,不同日裔世代角色的認同發展也顯現出不同的認同狀態與適應策略。日裔一世為經濟利益前來美國,卻始終是被美國整體敘事排除的一群他者;二世夾在日本與美國兩種文化中無法決定自己的認同,認同發展步調不一;三世則較能以日裔美國人來定義自己的雙重身分。透過此三部劇作,可以看到不同世代的日裔美國人皆面臨了程度不一的認同困境,要能

在認同發展上達到整合的地步並非易事,這也暗示了認同議題之於在美日裔乃是其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各國獨立運動

為了解決夏威夷王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在臺灣的我們是誰?我們歸屬何方?   我們側身於什麼樣的共同體?   我們該如何界定自己的主要認同?   臺灣的現狀是不是一種「被國際流放」?   臺灣是否能產生國族主義來建構自己的國家?   那又該如何「再生」、「再發現」、「再強調」、「再創造」臺灣自己的國族主義?   而臺灣四大族群跟國族國家之間,要如何聯繫?   本書先從臺灣的外交現況,點出臺灣建國的困難點,再以附錄集結媒體社論,細談臺灣政壇明星言談背後的政治語言與意識型態。接著,各領域學者以專題研究探討不同地區的獨立運動,如越南、琉球、孟加拉、夏威夷、東帝汶、愛爾蘭、拉丁美洲等,深入剖析每個獨立運動背後的歷史

脈絡與其中的衝突矛盾,藉他方經驗醒思臺灣的下一步,希冀讓更多的人更自信地認同臺灣,使臺灣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Pono ─當代「夏威夷人」的政治運動、國族主義與認同:法律與文明作為抵抗權力的策略

為了解決夏威夷王國的問題,作者馬騰嶽 這樣論述:

摘 要夏威夷群島是北太平洋最重要的航運中心,關鍵性的戰略地理位置帶給它不 平凡的現代化歷史。夏威夷群島由8個主要島嶼所組成,原有眾多的傳統波里尼西亞土著王國分佈其中。1778年1月,Cook船長在從Society Islands向北美西北海岸航行的路程中,意外的「發現」了夏威夷群島,開始西方世界與夏威夷群島的接觸。1810年Kamehameha一世國王統一夏威夷群島,建立夏威夷王國。1820年美國傳教士進入夏威夷宣教,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夏威夷人改信基督宗教。在歐美西方人的協助下,1840年夏威夷頒布第一部憲法,揚棄傳統的絕對王權,成為君主立憲國家。透過外交努力,1843年夏威夷王國透過「

英法聯合公報」得到英國與法國的正式承認,而成為全世界非西方世界第一個民族國家。19世紀中葉起,國際海運的發展與熱帶農場的興起,進一步的將夏威夷推向成經濟發達的現代國家。1893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夏威夷王國被白人推翻,1898年美國進一步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以攻打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為名義佔領夏威夷。由於美國從未合法的完成對於夏威夷的兼併(annexation),反抗美國統治的運動延續至今。本文所指的「夏威夷人」的政治運動,主要包括兩種目的與策略的政治運動。首先是以去殖民(de-colonization)政治運動,其目的爭取土著在政治上的自主或是獨立。它包括強調原住民族的自治權利,要求美國政府承認夏

威夷人在美國境內的原住民族地位,建立類同於美國印地安人的保留區政府,來實施自治。或是脫離美國統治,建立以土著為主體的獨立國家。另一目的與策略則是「去佔領」(de-occupation)運動,它主張美國與夏威夷的關係自始為一軍事佔領關係,目的在於終止美國對於夏威夷持續的軍事佔領,回復十九世紀夏威夷王國。此一運動主張夏威夷王國主權依舊在在,僅是政府因美國佔領而時停止。我認為,去殖民運動發展出「族裔國族主義」(ethnic nationalism)認同,運動主體為夏威夷土著(native Hawaiian),人群的認同是基於「血」的連結。而去佔領運動則發展出「公民國族主義」(civic nation

alism),運動主體為夏威夷王國臣民,成員不限族裔,彼此間的認同乃基於法律身份。Pono是夏威夷人的文化核心,由pono所構成的價值體系,是夏威夷人最重要的文化結構。我主張pono是當代夏威夷人政治運動中,行動者對抗權力的主要資源,它是結構與能動性(agency)的交匯點。我認為當代夏威夷人的政治運動,是以pono,即善、正義、正確、道德等為名的政治實踐。唯不同的歷史詮釋,卻讓今日的夏威夷人在認同與政治運動上,呈現出多元與競爭的面貌。不同組織在政治立場與認同上雖有差異,卻都視法律與文明為抵抗西方強權的最佳策略。而這種抵抗的策略,早於夏威夷王國時期,便被夏威夷人所熟悉與應用。本文是一篇關於當代

夏威夷政治運動的人類學研究。我以歷史材料與田野資料呈現夏威夷人自18世紀後期以來,在西方帝國主義威脅下,如何透過對於西方的妥協、學習、模仿,來展現其高度的政治能動性,逐步建立政治與經濟上的自主。夏威夷人的成就,反證了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世界體系理論下,亞、非、大洋洲土著,僅能被動的被吸納於西方帝國主義所構築的世界體系的悲觀觀點。面對帝國主義強權,夏威夷人提供了人類社會一個極為珍有的例子,見證了人類能動性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