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歌歌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大地之歌歌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基敏、梅樂亙等寫的 大地之歌:馬勒的人世心聲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吳義芳所指導 楊雅涵的 歌舞電影《紅磨坊》之舞孃角色詮釋分析 (2021),提出大地之歌歌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舞孃、歌舞電影、《紅磨坊》、《舞孃俱樂部》、女性。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敬介所指導 陳怡津的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現代民歌、歌詞、現代詩、修辭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地之歌歌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地之歌歌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地之歌:馬勒的人世心聲

為了解決大地之歌歌詞的問題,作者羅基敏、梅樂亙等 這樣論述:

  今年是馬勒《大地之歌》首演100年,世界各地均有紀念活動,台灣的國家音樂廳亦有相關的展覽與演出。本社特別出版這本書,希望喜歡音樂的讀者們,透過本書對於馬勒的創作、對於《大地之歌》,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廿日首演開始,《大地之歌》一直受各方矚目。馬勒選取歌詞的內容和排序,傳達了作曲家創作時的心境和人生觀,有蒼涼的嘆息,也有對人生的讚頌與不捨。作品結束的「無盡時」,在一百年後,還屢屢震撼著聽者。   本書聚焦於相關的基本議題,探討歌詞來源,並結合一手史料,展現作品複雜的形成歷史、透視作曲家的音樂思想、解析作品的音樂內涵,並揭示馬勒如何巧手讓樂團奏出狂放、也有寂寥,更不乏詩

情畫意,並泰然面對生死,進入作品靜謐的高潮。   本書由多位作者聯手創作,依據個人的研究專長,分從不同的面向解析《大地之歌》的創作緣起、音樂類型、音樂本質、樂團處理與音色配置,以及《大地之歌》所依據的中國詩歌原文本問題,並廣及比較文學上的重要議題:譯詩、仿作詩與詩意的轉化。書末也整理了馬勒交響曲的編製表、《大地之歌》的研究資料選編、馬勒交響曲創作、首演和出版資訊一覽表,對於想更進一步研究馬勒的讀者而言,助益頗大。 作者簡介 羅基敏   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音樂史、歌劇研究、音樂美學、文學與音樂、音樂與文化等。經常受邀於國內外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

重要中文著作有《文話/文化音樂:音樂與文學之文化場域》(台北:高談,1999)、《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台北:時報,2005)、《「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等專書及數十篇學術文章。 梅樂亙   瑞士伯恩大學音樂學博士,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及「浦契尼研究中心」主持人,並曾作曲及導演歌劇。其學術足跡遍及歐、美、亞洲

,除有以德、義、英、法等語言發表之數百篇學術論文外,並經常接受委託專案籌組學術會議,以及受邀為歐洲各大劇院、音樂節以及各大唱片公司撰文,對歌劇研究及推廣貢獻良多。其以中文出版之重要著作有《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 、《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等專書及其他學術文章。

大地之歌歌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 一鍵收聽你想聽的歌 ♫
❖ 抖音/TikTok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wduBTjBHknz5U4_ZM4n6qm
❖ 華語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5t_T2v2iuW1pqnj89kY4F
❖ 廣東歌/粵語歌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xBtfYS-CM3UXto2VbUL8hA
❖ RAP/說唱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D5qKNqumkTXqtPiYj3mlr
❖ 古風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9uWRObrUifsgJBdpBEq-y
❖ 翻唱/改編/Remix/EDM 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9-257u_Eknjf0sjW6HDjH
❖ 更多分類歌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45x_D7DgK5313D3ftM_EQ/playlists?view=50&sort=dd&shelf_id=17
----------------------------------------------------------------------------------------------------------
❖歌詞在下面❖

演唱:林怡婕
作詞 : 木裡的鹿
作曲 : 王潮/ciyo
編曲 : 卡其漠羅洋/王灝
鍵盤:王灝
吉他:大牛用腳彈琴
錄音:黃小文Arvin@廈門御洲文化傳媒
混音母帶工程;姜冉
和聲編寫及演唱:周弦
製作人:馬也_crabbit/姜冉
藝人統籌:Mia
企宣:子甜君
監制:何敏珊

我們說了再見啊
也許就會再見吧 某天
當你繞過世界一圈
坐下和我聊聊這些年
先是一個人冒險
後來燈火闌珊遇見她
終於明白人生寡淡 也感到心安

夏天離開幾個星期
樹葉落大地
等風來再掀起嘆息

聽說你找到下個目的地
帶走所有行李
留我在灰塵裡

我們說了再見啊
也許就會再見吧 某天
當你繞過世界一圈
坐下和我聊聊這些年
先是一個人冒險
後來燈火闌珊遇見她
終於明白人生寡淡 也感到心安

落日燃燒的天際線
流浪的時間
故事都被拆成碎片

預設的未來都與你有關
曾許下的心願
換另一種成全

我們說了再見啊
也許就會再見吧 某天
當你繞過世界一圈
坐下和我聊聊這些年
先是一個人冒險
後來燈火闌珊遇見她
終於明白人生寡淡 也感到心安

我們說了再見啊
也許就會再見吧 某天
等你繞過世界一圈
我們坐下回想那幾年
忘了為何說抱歉
都覺得有點遺憾 懷念
最後像老朋友一樣 還說再見

忘了為何說抱歉
都覺得有點遺憾 懷念
最後像老朋友一樣 笑著說再見
----------------------------------------------------------------------------------------------------------
❖歌曲上架平台
➸ 網易云音樂 | http://music.163.com/song?id=1825648314&userid=1450149887
➸ QQ音樂 |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Sdr0yDM
----------------------------------------------------------------------------------------------------------
❖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EHPMusicChannel(id:xy-z1315)
(歡迎查詢合作/投稿音樂/攝影作品等等)

❖Original Photo by Prapoth Panchuea

❖歌曲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到以上平台鏈接購買歌曲支持。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歌舞電影《紅磨坊》之舞孃角色詮釋分析

為了解決大地之歌歌詞的問題,作者楊雅涵 這樣論述:

「舞孃」所指的是女性的舞者,以表演舞蹈為業的女郎。其演出服裝都十分華麗,表演的舞蹈非常豔麗、以性感著稱,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亦或是電影劇情中,角色皆十分鮮明。「歌舞電影」則是一種以歌唱、舞蹈貫穿劇情的電影類型,其更是一種文化,是一門獨特的敘事藝術。  本論文研究對象為歌舞電影《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探究其舞孃角色詮釋分析。將於第一章緒論描述研究者的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於第二章文獻探討介紹各國舞孃、法國巴黎紅磨坊(Moulin Rouge)歌舞廳、歌舞類型電影之介紹,以及紅磨坊相關的作品……等等。於第三章介紹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架構與流程,以及主要

研究對象、輔助研究對象……等等。於第四章進行本論文之重點,介紹作品之劇情大綱、角色結構,並於該章節以表格之形式進行歌曲表演詮釋之分析。探討同以「舞孃」作為故事主軸的歌舞電影《舞孃俱樂部》(Burlesque, 2010),並列舉兩部電影之同異處。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為本論文最後一個章節,將於此章節提及研究結果、結論、研究心得、未來研究方向建議……等等。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運用以下兩種:一,「文獻資料分析法」,蒐集國內外文獻資料,經分析、分類、歸納、整合於第二章節。二,「表演詮釋分析法」,於第四章節進行大篇幅角色詮釋分析。本文以歌舞電影《紅磨坊》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者試圖從中挖掘「舞孃」之起源與發

展、女性之精神,並探究演員之角色詮釋。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大地之歌歌詞的問題,作者陳怡津 這樣論述:

自古以來音樂與詩歌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歌詞就是音樂與文學激盪下的產物,本文將剖析臺灣現代民歌時期(1970-2000年)的時空背景下,現代詩入歌的特殊現象。臺灣從1970年代因政治環境陷入定位窘境,民族思潮湧起;以及社會情況,因外來文化衝擊,知識階層遂生發民族探尋的意識;繼而影響樂壇發展——流行歌曲退潮,民歌應運而生;至於詩壇情況,則因文學傳統失根,鄉土文學論戰發起,本文即從此四大面向講述臺灣現代民歌的脫胎與變種,進而暸解現代民歌由萌芽、醞釀至發展的概況。此外本文將以楊弦將余光中詩集譜曲入歌為開端,至李泰祥將鄭愁予、向陽、洛夫、羅青等眾多現代詩人作品譜曲入歌為巔峰;進而探究詩人們作品中譬

喻、映襯、誇飾、象徵、轉化等修辭在歌詞上的應用。同時釐清現代詩與歌詞間本質上的相同處,諸如兩者源頭相同、講求節奏、情志諧和、具有音樂性、繼承抒情傳統等特色。也分析現代詩與歌詞在語言、意象運用、服務受眾、視覺形式、題材、情感渲染性上的差異性。最後探究現代詩與歌詞間的交互作用、越界書寫及兩者應該如何相互借鑒並革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