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藝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大邱藝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安娜,高小琪寫的 姊妹揪團瘋釜山:地鐵暢遊x道地美食x購物攻略x打卡聖地,延伸暢遊新興旅遊勝地大邱 和金女煥的 在人生的最後旅館,學習說再見:接受生命離去,找到活在當下的力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邱哥也說明:大邱 時間(大邱,utc + 9:00)轉諾夫哥羅德(諾夫哥羅德,utc + 3:00)時間. ... 最想一起去賞花的藝人」排行榜冠軍,由此可見李敏鎬在日本當地的高人氣。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四塊玉文創 和高寶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厲復平所指導 鄭硯方的 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音樂劇創作理念及其所反映之家庭結構下的女性自主與束縛 (2021),提出大邱藝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音樂劇《飲食男女》、速食情感、父權體制資本主義、圓滿、華人女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劉華真所指導 吳澄澄的 第一次上街頭!社運新鮮人參與歷程 (2014),提出因為有 社會運動、社會運動參與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邱藝人的解答。

最後網站孫藝珍爲故鄉大邱捐獻1億韓元防治疫情 - Yahoo奇摩則補充:韓國女藝人孫藝珍向故鄉大邱的公益機構捐獻了1億韓元用於防治疫情。 孫藝珍表示大邱是她的故鄉,同時也是她的父母生活的地方,得知大邱爆發大規模疫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邱藝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姊妹揪團瘋釜山:地鐵暢遊x道地美食x購物攻略x打卡聖地,延伸暢遊新興旅遊勝地大邱

為了解決大邱藝人的問題,作者顏安娜,高小琪 這樣論述:

千萬人氣部落客--顏安娜 繼《姊妹揪團瘋首爾》好評,再推新作 專為女孩打造,帶你玩出最精采的釜山!   .結合韓巢地圖,路痴再也不用怕   與韓巢網合作,所有景點皆附上專屬QR code,附上中文地圖。本書附錄景點拉頁,用手機輕鬆規畫行程。   .一卡走透透!跟著達人搭地鐵玩遍釜山   輕鬆逛中央路站的藝術市集,享受文藝氛圍;吃著海雲台站的百利家炸雞;晚上再到南浦站的百貨展望台,把無敵海景盡收眼底。   .吃貨注意!釜山必嘗特色美食別錯過   可寄送「未來明信片」的特色咖啡館、在地人都要排隊的豬肉湯飯、超人氣特產古來思魚糕、讓人吮指回味的海鮮天堂、專為炸雞控設計的炸雞地圖……跟著達人

來一趟道地吃貨之旅。   .剁手也要買!衝向釜山購物天堂,豐富折價資訊報你知   流行指標的西面站地下街、匯集知名設計品牌的南浦洞商圈、最平價的保稅街……最完整的折價資訊,讓精打細算的你也能買得好開心。   .行前準備超詳盡,自由行也能安心玩   整理行李照單打勾,該帶有帶萬事OK,   換匯方式清清楚楚,地點清單一目了然,   交通工具簡單明瞭,買票儲值照步驟來。   .同場加映!延伸暢遊大邱行   逛一輪傳統的七星市場,看看韓國主婦都買些什麼;嘗一口以酒入味的珍味煎餅,感受傳統小吃的魅力……不到1小時的車程,帶你看見不同城市的風景。 本書特色   ★ 結合韓巢地圖,掃描QR co

de輕鬆達到目的地   ★ 規畫初體驗必玩重點,相關景點一次玩透透   ★ 網路定位詳細教學,路痴不用怕迷路   ★ 熱門美食附上中韓對照,不懂韓文也能吃透透   ★ 5張站點周邊街道圖,簡單掌握旅遊精華   ★ 2張釜山、大邱地鐵圖,快速對照,馬上出發 強力推薦   韓國旅遊資訊平台-韓國人告訴你的韓國旅遊 Creatrip   台韓藝人音樂產業經紀人-Chloe Chen   無脈絡LANDY玩韓國  版主/作家-LANDY陳怡均   資深媒體企劃-人青   部落客老小姐-Iris    愛美小教主-APPLE黃暐婷   知名創作歌手-光良   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吳建恆   資深音樂

行銷企劃-周元綺   POP Radio節目行銷總監-楊川霖   大學眼科行銷副理-趙小葇   (順序按姓氏筆劃排列)  

大邱藝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位在藥令市場的「近代胡同豆沙麵包本店」,主打爆漿內餡豆沙麵包,被韓國多家媒體藝人認證,人氣最高的「抹茶鮮奶油紅豆麵包」和「鮮奶油紅豆麵包」到底有多好吃?一起來看看吧!

跟著韓劇玩大邱☞ https://niusne.ws/s53zi
最詳盡的玩樂行程介紹☞https://niusne.ws/hke9a


【Follow妞新聞】
☞Instagram►►http://bit.ly/2gVcESW
☞Line@►►http://bit.ly/2eZ7kgR
☞Facebook►►http://bit.ly/2wjHJBM

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音樂劇創作理念及其所反映之家庭結構下的女性自主與束縛

為了解決大邱藝人的問題,作者鄭硯方 這樣論述:

天作之合劇場音樂劇《飲食男女》2019年於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演,作為一改編劇作,其情節一定程度再製了1994年李安之電影原作《飲食男女》。類似的角色和劇情大綱,由於音樂劇的喜劇結局塑造出的大圓滿意象,以及其通俗劇結構之安排,將衝突、危機的能量於上半場揮發殆盡,下半場旋即進入和好與收尾,使音樂劇呈現出有別於電影原作的作品意象。本文以臺灣音樂劇發展進程為基礎,分析劇團創作理念與製作面商業考量對音樂劇產生的影響,進而探究作品價值思維所反映出的家庭結構與其中的女性形象;再以音樂劇中出現的「速食」飲食型態及戲劇文本所呈現的「速食」情感關係,輔以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提出之「父權體制資本主義」為切入點,質疑作

品結尾的圓滿結局。最後,藉由對劇中人「速食」情感和喜劇結局的觀察,則可以發現音樂劇父權體制語境的「圓滿」,以及女性對於終身歸宿的焦慮與母職自我規訓的反覆操演和傳承。

在人生的最後旅館,學習說再見:接受生命離去,找到活在當下的力量

為了解決大邱藝人的問題,作者金女煥 這樣論述:

今天如常地在臨終病房展開我的一天。 只不過,透過與人們的離別,我所學到的不是死,而是生。   死亡是一個結束,怎麼可能用樂觀的角度看待?   面對親友的病痛及離去,悲傷都來不及了,又怎麼可能平靜地說再見?   但或許,我們能這樣思考死亡……   從離去的人們身上,學習從反方向的角度看待我們此刻的生命;   如果現在覺得很辛苦,那麼,不妨先想想人生的結局吧!   這是一位安寧療護醫師──金女煥醫師的散文作品,記錄了她與臨終病人、以及病人與家人之間所發生的病房故事,並分享她面對生死的個人心境,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實用的建議。   她從這些比我們早一步離去的人們身上,學到了無比珍貴的人生經驗。因

此,她寫下每一則故事,以溫柔平靜的口吻,期盼帶著我們在面對親友的離開、經歷悲傷的階段之後,能學習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先從自己的人生結局展開思考、找出和自己這一段人生說再見的方式,或許,那將能讓我們對當下的生命浮現出全新的想法。   一旦從終點的角度往回追溯,我們將更能明白如何去享受每一個當下片刻、也更願意為自己的渴望付諸行動,甚至,很有可能可以產生扭轉當下情境的巨大力量。   透過平凡人們的生命結局故事,或許能隨時提醒著你我珍惜此時擁有的一切,而在抵達生命的終點之前,都能自在呼吸、盡情擁抱人生的所有滋味。   「死亡,不是一件可以自學的事情,不是從「我」,而是得從「別人」身上學來的,因此,

必須投資時間和心力才能約略體會。」   「若能正面面對自己的死亡,原先崎嶇不平的人生就能變得平坦,也能產生克服困境的勇氣。」   「無論是什麼樣的結局等待著自己,都要竭盡所能地活下去。」――作者 金女煥醫師 本書特色   ◎陪伴800多位病人走向終點後,一個安寧病房醫師寫下了深刻的人生省思,並提出全新的觀點,只要我們願意學習死亡,將可以讓生命更加完整、讓人生變得不同。   ◎本書不僅呈現了醫生與臨終病人之間的真情互動故事,閱讀之後,也能讓人對於活著的當下,產生正面積極的想法,並因而卸下心中對於死亡的恐懼。   ◎這不是一本「罹癌後來到安寧病房,整理了人生種種問題,並幸福死去」的死亡

童話故事,而是那些因病痛而提前離開人世的人們,留給我們的心靈箴言。透過作者的闡述,溫柔描繪出了站在人生懸崖邊的人們,是如何克服了人生與死亡的階段,直視死亡、凝視生命,也為活著的親友帶來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國外推薦   一段放棄自我生命、枯坐等死的人生,和一段充實自我生命,做好死亡準備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願意面對死亡且好好做準備的話,對於要離開的人來說,可以算是一件喜事,而且能夠保存一段回憶給留下來的人。   因為有了一群守護安寧療護的人,讓「準備死亡」變得可能,在這群人之中,還好有金女煥醫師的存在。──孫英順‧卡利他修女(韓國瑪麗波特安寧療護神性研究中心)   法句經中有這麼一段話

:「不放逸是不死道,放逸是死路;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有如早已死去。」意識不到的幸福,並不是安然地屬於你,為了將此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生或死,我們都應該要鍥而不捨地且用心地去學習。   內容看來雖然像是在說明如何克服死亡,但是當中真正闡釋的卻是生命,讓大家得到了一盞正確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面對存在於生與死之間的混亂和不安。──靜法僧人   身為醫學記者的我,對於金女煥醫師在訪談中提到的一句話:「看看死,會讓我們看見生的起始」,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金女煥醫師用一種對立的手法,將真誠的人生省察收納在死亡的故事之中。讀完這本書之後,試著為自己的人生做做逆時針的規劃,我們的人生,應

該會因此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細膩吧!──金哲中(朝鮮日報醫學記者、影像診斷學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 金女煥 醫師   因為婚姻生活而中斷了醫學系的學業,13年後,她以39歲的年紀重返校園、攻讀家庭醫學科。之後,在韓國國立癌症中心完成了高階課程,自2008年迄今,以安寧療護醫師的身分,服務於韓國大邱醫療院安寧館,從事陪伴癌症病患走過痛苦的安寧療護工作,同時身兼緩和醫療中心主任與家醫科醫師。   作者認為自己過去13年的全職主婦經歷,對於如今從事安寧療護工作有莫大幫助。5年期間曾對800多位患者進行過臨終宣告,雖然至今仍無法非常坦然地面對「死亡」,但她持續鼓勵人們為了不錯過人生的最後瞬間,

必須藉由認真學習「死亡」,獲得使生命圓滿的力量。   曾於2009年獲頒韓國「國家癌症管理事業評價大會」安寧療護部保健福祉部長獎,以及2011年獲頒韓國「國立癌症中心安寧療護故事招募展」優秀獎。於〈每日新聞〉以安寧療護和抗癌食品為主題,進行專欄連載,並於KBS電視台〈晨間天地〉節目以童話故事為患者家屬傳遞死亡之意義、談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令觀眾熱淚盈眶。另著有《製作幸福料理的醫生》一書。 譯者簡介 王品涵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臺北。 自序  如果現在覺得很辛苦,那就先從結局開始吧! 第1章 正面積極,人生才會變得更美好 親近自己的人生 枯萎的花朵也很

美麗 若想要一場完美結局,就請面對「痛苦的真相」 比起「過去的人生」,更應緊握「剩下的人生」 積極面對世上所有事物,即便是「死亡」 第2章 不要被情緒操弄 「對不起」巡房法 必須成為彼此的老師 生病的「人生」,會造就生病的「死亡」 成為「超讚醫師」的理由 束手無策的話,就請等到回來為止吧! 第3章 有時候,輸,才是贏 那條要獨自踏上的路途,讓我們一起走吧! 請從現在開始準備耀眼的結局 他們正在和辛苦的生路奮鬥著,而不是死路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裡旅行 請現在就停止無法致勝的搏鬥 第4章 笑一個,世界就會變得不同 救人的醫生,殺人的醫生 嗎啡,神賜予人間的最佳禮物 幸福送貨員,「楊董和那些員

工們」 別為他擔心,就哭吧! 痛的話,就請說痛吧! 第5章 現在,請放下吧 好慌張,因為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保證明天會怎樣 從這裡開始,「得一個人走了」 有什麼應該要被裝進人生的行囊裡呢? 對我們而言,何謂「死亡和瀕死」? 堆起人生最後一個箱子的法則 尾聲 生命的最後,會告訴你答案 附錄 安寧療護醫師金女煥的十個善終真心提醒 作者序   對於所有人來說,死亡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體驗。   無論任何事,「第一次」總是不熟練、不自然的;初戀時,我們對於戀愛技巧一無所知,相信只要憑著一顆深愛對方的心便能長久,於是,在我們練習愛、談戀愛、情感和技巧的同時,可能也會輸得一敗塗地。幸好,愛情這

回事,還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機會,也可以將過去的慘痛經驗當作教訓,談一場比過往經歷還要轟轟烈烈的戀情。   然而,死亡卻不相同。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無法預先體驗「死亡」,也無法有一次又一次重來的機會,要是像初戀一樣以失敗收場,那可是要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人生以相同的故事開場,只要結局不同,就會變成截然不同的故事,要是我的結局與我一路走來的人生旅程不相符,那便會成為其他陌生人的人生,而非專屬於我的了。   「沒有什麼事是比死神來臨更確定,也沒有什麼事是比死神究竟何時會來更不確定。」如同這句德國格言所說的,死亡並非只會找上我的那些癌症末期病患,它也很可能明天就找上身心健康的我們。死亡並不會

對它所找上的那個人抱持任何好奇,無論那個人的人生創下多少輝煌成就,或者還有多少未完成的事在等著他,都不會斟酌考量,也不會施予任何慈悲或憐憫。   因此,在我們死前,來不及之前,應該要試著與我們的「結局」接觸。與其關注那些一面難求,甚至以後也不可能見到面的藝人動向,或者把時間虛耗在死背那些一次也不會從嘴巴吐出來的英文單字……我很感嘆,居然很少人會認真思考那條遲早要步上的「死亡之路」。   不過,要一個身體健康、活力四射的人自己靜下來想像死亡這件事,確實相當詭異,因為我也是個在到安寧療護病房工作前,都從未想過人生結局會是如何的人。   身為醫生,見證過無數患者的死亡,然而當自己真正要面對自身

的死亡時,反而會因為恐懼混雜了惆悵,而想要不斷逃避。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如今這光是腦海中浮現死亡,就會馬上被貼上人生失敗者和醫學失敗標籤的社會當中,因此才會不斷逃避面對死亡的真面目,非要等到失去父母、配偶或是小孩等親人時,才會開始思考這有如禁忌一般的議題。但是,這樣的思考也只是一時,往往我們又會被「活著的人還是要好好活著」這句話敲醒,重新專注於活著的每一刻。   我已經當了五年的安寧療護醫師,然而不論對方是誰、過去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我在病房裡能做的事情,只有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但是離開病房後,我作為一位照顧「死亡」和「瀕死」的人,身上背負著必須為大眾解開關於「死亡」的誤會之使命,我認為和

健康的人聊聊死亡議題、改善一般人對死亡的既有想法是有必要的。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在《悲傷的五個階段》中提到,人們面對死亡的階段可分為:「否定→憤怒→妥協→沮喪→接受」。就像隨著歲月流逝而逐漸老化的肉體一樣,要是我們的心理也能隨著身體的老化,自然地來到「接受」這個階段該有多好。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隨心所欲的。   能夠坦然接受死亡的人,一定是從摯愛身上學習而來,要不就是曾在人生旅途中近距離接觸過死亡。以我過去的經驗來看,通常是遭遇過坎坷人生、經歷過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父母或殘障人士,較能懂得如何坦然面對死亡。這樣說來,人生似乎還是公平的。另外,看著健康的代理人陪伴患者經

歷同樣的心理階段變化時也不禁感慨,或許死亡的五階段與人生的五階段,其本質道理是一樣的。   死亡,雖然是一項不經預告就突然奪走我們身邊寶貴人事物的暴力行為,但,無論是誰,這輩子都一定會面對一次,所以其實相當公平。為了能夠「好好地」死那麼一回,我們必須學習死亡。近年來有些人會在活著的時候嘗試披麻帶孝,或預先體驗生命走到終點後被抬進棺材入殮的感受,但事實上,我們並不會以完好健康的狀態離開人世,因此那樣的體驗並沒有太大幫助。   我希望大家可以到安寧療護病房來試著接觸自己的「結局」;並不是一定得等到死亡已經窮追自己不放時,才要到安寧療護病房來,而是希望大家能在身體還很健康的時候,就能到這裡來跟提

早離開人世的前輩們學習死亡。你必須經歷過和已產生感情的病人道別,才會懂得當自己離開人世時,如何留下一些美好的話語給那些還在世的人,也才會知道如何寫下妥善的事前醫療指示書與遺書。死亡,不是一件可以自學的事情,不是從「我」,而是得從「別人」身上學來的,因此,必須投資時間和心力才能約略體會。   學習死亡,不會讓死亡變得有所不同,而是讓人生變得不同。若能正面面對自己的死亡,原先崎嶇不平的人生就能變得平坦,也能產生克服困境的勇氣。在安寧療護病房的我,親眼見證過許多人是如何享受自己所剩不多的人生,那就像是一場活動的最後尾聲總是會達到最高潮一樣,我也相信,在安寧療護病房裡也會展現出人生的高潮。   這

本書並不是一本敘述著「罹癌後來到安寧療護病房,整理了人生種種問題,並幸福死去」的死亡童話故事,而是提前離開人世的人們,留給我們的心靈小語,述說著他們站在人生的懸崖邊,如何克服了人生與死亡的五個階段。   而我在編寫這本書時,並非只是「寫作」,而是一個「見證」病人故事的過程。當我見證著這些結局,我想要告訴各位的事實是,在安寧療護病房裡的人並非「死去」,而是「活下去」;他們不是被動地「被救活」,而是主動地「活下去」。   你我都應該像他們一樣,無論是什麼樣的結局等待著自己,都要竭盡所能地活下去,並且,我們都必須有一份勇氣,在死亡找上我們之前,絕對不能主動先去尋找死亡。此外,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本書

告訴大家一些醫學常識,只要病人願意接受治療,還是能在死去之前舒服地活著;也想告訴各位,唯有仰賴社福志工的強大治癒力,才能將我們從冷不防找上門的死亡暴力中,成功地救援出來。   我想要與你分享的正是這些關於「死亡」,亦是「活著」的故事。透過我在安寧病房的這些經歷,願能幫助你找到克服死亡恐懼的希望訊息,並讓這些平凡人的結局故事,成為你面對自己最後一程時的一盞明燈。 積極面對世上所有事物,即便是「死亡」春子大嬸的肚子,脹得跟南山差不多一樣高。由於胰臟癌末期擴散到十二指腸,因而造成了腸子嚴重堵塞,當她從首爾某家醫院轉到我們醫院時,就已經因為腸子堵塞而引起了嚴重的疼痛感。她身邊有老公和三個女兒,其中

尤以未婚的二女兒對媽媽有著較深的情感。春子大嬸住進安寧療護醫院後,疼痛感終於得到舒緩,腫脹的肚子也消了下去,她和她的家人們也才總算鬆了一口氣。過去幾年為了想要徹底根治癌症而導致意志消沉的他們,到了此刻,才有了一起歡笑一起流淚的閒情餘裕。他們真的很快樂。「所以,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入院十天左右後的一個大清早,我從護士那裡接到通知,說春子大嬸想要出院。了解事情原委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二女兒在大邱的某家醫院有認識的外科醫生,因此想要請他替媽媽開刀。但對於胰臟癌末期的病人來說,手術其實只是徒勞無功。雖然從我到大嬸的老公,所有人都勸阻二女兒這麼做,仍然拗不過她的堅持。聽說二女兒在高中時曾經離家出走,

是一個讓大嬸很傷腦筋的女兒,所以,背負著不孝之名的她,如今想要以這個舉動,多少為媽媽盡點孝心,也是情有可原,但做為主治醫師的我,看著這個情況只有無限感慨,因為她越是這樣,就越要花更多的心力去照顧媽媽所剩不多的人生啊……。雖然大女兒和小女兒拜託我幫忙,兩週之後再度把春子大嬸帶了過來,然而再帶來時,大嬸已經到了彌留之際。她們說,大嬸轉去那家醫院之後,根本開不成刀,她就只是不斷地被疼痛折磨,然後就變成如今這種情況。更別說留下什麼遺言了,臨終前的她一直處於意識不清的狀態,因此迷迷糊糊之中就閉上了雙眼。慌忙地送走春子大嬸之後,我去了一趟書店,見到一本叫做《死神放長假》的書,立刻毫不猶豫地將它買了下來。這

本書是之前寫了《盲目》(Ensaio sobre a cegueira)的作者若澤•薩拉馬戈的新長篇小說。在二○一○年,以八十七歲的年紀辭世的這位葡萄牙老人,他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穿梭在現實與幻想之間,寫下了多部對人性反思及苦惱的作品。

第一次上街頭!社運新鮮人參與歷程

為了解決大邱藝人的問題,作者吳澄澄 這樣論述:

近年台灣社會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召喚出一批又一批的新興參與者,這些社運新鮮人,在社運參與之路上,最終會走到哪裡?究竟社運只是船過水無痕的生活插曲,還是足以不斷發酵成強烈的社運參與信念與長期的承諾。在參加完自己第一次的街頭初體驗後,這些各自回到自己生活岡位的新鮮人們,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質變呢?我的研究把社運先人分成「社團新鮮人」、「營隊新鮮人」、「散客新鮮人」,社團新鮮人和散客新鮮人「自我覺醒」這種脫胎換骨式的敘事相比,傾向以組織為單位思考行動。而散客新鮮人不處在社運人際網絡的關係,更有機會可以傳遞、捲動更多非社運圈的潛在參與者一同參與,讓參與者背景更多元化、激起不同社經背景的人際網絡,

得以取得進入的起點。社運新鮮人在第一次行動過後會經歷「爆發力階段」,是後續行動得以開展的關鍵時期。三種管道的新鮮人所面臨的人際網絡衝突也有所差異,社團新鮮人交友圈的轉變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不因特定的社會運動事件而起,所以有較多的緩衝期可以處理新、舊交友圈的立場差異;營隊新鮮人雖然會因未進入的管道而增加許多社運組織者的人脈資源,但是與這些人的交流大多是在網路上,自己的交友圈形成壁壘分明的「社運派」和「非社運派」;散客新鮮人則往往是自己人際網絡中的孤立無援者,這時候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散客新鮮人斷捨離、直接加入社運組織或團體尋求新的認同、另一種是成為自己交友圈當中的「社運代表」,透過日常的實踐與

親友溝通。最後,在三種管道新鮮人未來的發展上,散客新鮮人自述自己有意願加入NGO的比例比營隊和社團來得多,但就他們現在的參與程度來看,似乎處於不上不下、無法「破關」的參與狀態。這群新興的參與者,和現今台灣社運部門的規模是不成正比,這些限制使得許多社運參與者雖然對於在NGO工作有憧憬,但是卻苦無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