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旅遊解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大陸旅遊解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4】:有錢買不到藥?得稀土者得天下?COVID-19燒掉東南亞千億人民幣?「綠色長城」擋住全球沙漠化? 和吳秀雀的 舂辣椒的滋味:清境義民人群之認同內涵與變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解封近半年…兩岸旅遊仍卡關業界釀上街陳抗發聲也說明:台灣邊境與禁團令已解封近半年,民眾可參團前往各國家旅遊,唯獨對大陸仍未解禁,旅遊業抱怨許久,原以為1個月前開放增飛兩岸航點是好的開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開學文化所出版 。

中華大學 觀光學院碩士班 黃漢誠所指導 孫元良的 以層級分析法建立旅遊業從業人員之選擇評估模式-以領隊人員為例 (2021),提出大陸旅遊解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領隊人員、德菲法、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林建智所指導 林亭君的 新冠肺炎疫情下之風險管理—以旅行相關服務業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新冠肺炎、不可抗力情事、風險管理機制、旅行相關服務業、營業中斷保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陸旅遊解禁的解答。

最後網站準備好出國了嗎?超夯國家旅遊解禁、邊境檢疫及疫苗認定規則 ...則補充:熱門旅遊入境、疫苗接種認定相關管制 · 18 歲以上者須於抵達至少14天前,接種2劑完整新冠疫苗。 · 獨自前往之12-17歲旅客,須於抵達至少14天前,接種1劑新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陸旅遊解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4】:有錢買不到藥?得稀土者得天下?COVID-19燒掉東南亞千億人民幣?「綠色長城」擋住全球沙漠化?

為了解決大陸旅遊解禁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最視覺化的地緣戰略大解析★ 深入區域衝突前線 162張全彩焦點地圖 ╳ 127張精彩圖表 一手掌握世界關鍵趨勢!   ※ 80項最新世界情勢解析,重磅登場!   ※ 本集收錄【台灣獨立難題】【香港反送中】等精彩內容!   ※ 聯合國UN製圖學家 X 29位地緣政治作家 強強聯手!   ※ 突破單一視角的多元地圖 & 最詳盡的世界脈絡分析   ★培養時局思辨力,地緣政治圖解聖經!   本書直擊衝突核心,以最強大的地理圖表,解答諸多國際議題、地緣糾紛的根源。作者以歐陸視角分析、濃縮複雜資訊,用一張地圖就能展現政治、人口、經貿、文化等不同尺度的訊息,同時輔以極有條理的文字說明,清楚

梳理事件的「歷史脈絡→當前現況→演變趨勢→未來展望」,是所有關注世界局勢、重視國際觀的讀者,一手掌握地緣政治動態的必備圖輯!   ◎【俄烏衝突第一線】俄羅斯以克里米亞大橋封鎖亞速海咽喉,致使烏克蘭每年蒸發50萬噸出口貨物,八年來兩國海軍部署不斷升級,俄烏衝突早有跡可循?   →搭配精彩地圖:〔亞速海烏俄軍事部署地圖〕   ◎【有錢買不到藥】輝瑞、賽諾菲等歐美藥廠為節省成本,將生產線遷移至印度和中國,卻導致藥荒、疫苗荒頻繁發生,更讓假藥走私有機可趁?   →搭配精彩地圖:〔全球藥品消耗地圖〕+〔假藥走私地圖〕   ◎【得稀土者得天下】中國身為世界最大稀土生產國,頻頻以此要脅美國並壟斷全球市

場,各國為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紛紛投身新礦場的開採與探勘?   →搭配精彩地圖:〔稀土&戰略金屬元素表〕+〔全球稀土礦場分布圖〕   ◎【俄羅斯重返非洲】俄羅斯藉軍事合作與核子外交強化與非洲的雙邊關係,普丁親信更在中非部署軍隊、投資鑽石貿易,企圖以軍工業布局主導非洲局勢?   →搭配精彩地圖:〔俄羅斯的非洲布局地圖〕   ◎【拉丁美洲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在拉美遍地開花,2019年已成立43間,其中10間在巴西,隨著拉美15國加入「新絲路計畫」,中國有望成為拉美新霸主?   →搭配精彩地圖:〔拉丁美洲中國影響力地圖〕   ◎【東南亞力保觀光財】Covid-19疫情爆發後,泰國為保住

中國旅客帶來的592億人民幣觀光財一再延遲鎖國,代價是確診人數一飛沖天?   →搭配精彩地圖:〔中國觀光客全球旅遊熱點地圖〕   ◎【土耳其影響力爆發】土耳其以愛情肥皂劇與歷史劇打進全球市場,推測2023年出口額上看10億美元,政府更冀望藉此掌控阿拉伯世界?   →搭配精彩地圖:〔土耳其電視劇軟實力地圖〕   更多精采議題詳見本書:   中國糧食新絲路│全球核能論戰│歐元歐盟不同調   俄白聯盟僵局│數位國愛沙尼亞│巴西毒泥漿悲劇   英德分裂危機│聖母峰觀光汙染│ISIS在亞洲 本書特色   1. 26 * 34 cm超大開本!穿線膠裝可攤平,翻閱更順手!   平均每張地圖都涵蓋超過

5種資訊(如政治、人口、經貿、軍事、地形、文化等),還能呈現不同尺度資訊之間的相互影響,內容豐富多元,大開本讓地圖細節更清楚呈現,穿線膠裝可攤平更好翻閱。   2. 關注面向最多元!   地緣政治X經濟貿易X軍事核武X能源環境X國際衝突X文藝觀光,是欲掌握國際整體視野的入門者的最佳讀本。   3. 脈絡化的情勢分析!   從「歷史根源→當前現況→演變過程→未來走向」一氣呵成,有條理地梳理出議題的前因後果,也提點出事件背後的關鍵考量,一本就能融會貫通地緣政治!   4. 最強的視覺化設計!   法國製圖專家完美結合各類型統計數據&世界地圖,呈現絕無僅有圖像分析,將複雜難懂的資訊迅速

簡化,吸收更快速!   5. 提供歐陸視角、中文媒體少見的觀察與分析!   作者群的選題範圍寬廣且視角新穎,提供了有別於英美的歐陸觀點,許多內容更是在中文書市及媒體相當少見。讀者可以透過本書,認識台灣經常忽視的國際議題。 專業推薦   Cheap|知識型YouTuber   Jet Lee|Jet Lee的投資隨筆版主   沈旭暉|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   林長揚|簡報顧問、暢銷作家   胡采蘋|財經網美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   敏 迪|國際新聞Podcaster   黃介正|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

問、《人生路引》作者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大陸旅遊解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台灣我們都知道貓的叫聲是喵,但是在韓國竟然不是!?韓文中有許多擬聲詞(狀聲詞),但是台灣並沒有這麼多,比如雞與鴿子的叫聲我們都寫成「咕咕」;但是在韓國人耳中,這些動物並不是這些聲音!為什麼?各國的文化差異實在太有趣了,趕快來打破你的認知吧!

影片授權: Hi A Day (https://youtu.be/m7L6Vta4md4)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以層級分析法建立旅遊業從業人員之選擇評估模式-以領隊人員為例

為了解決大陸旅遊解禁的問題,作者孫元良 這樣論述:

由於自2020年因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國的觀光旅遊幾乎都處於暫停階段,導致國內原從事領隊職業者因生計所需,許多已離職轉換其他工作,現疫情已逐漸趨緩,各國邊境管制亦將配合時機逐步解禁,出境的觀光旅遊已露曙光,對後續執行旅行社帶團出境之領隊人員,旅行社將會有所需求,由於領隊人員是除了門市的業務銷售人員外,實際站在第一線與顧客面對面之接觸者,也是最能讓顧客真實感受到旅遊行程的品質與服務,所以旅行社在面對重新評選領隊人選時尤顯重要;本文主要係在探討領隊人員之選擇條件,目的是在於讓旅行社業者能客觀、有效益的評選出適合的領隊人員,領隊人員雖不似導遊人員在旅遊活動中是主要的靈魂人物,但領隊人員也是整個旅

遊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而本研究透過德菲法蒐集專家意見後,以層級分析法將領隊人員之評選條件區予分層,分為個人條件、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服務態度、執行能力等五構面、十六項指標。基於最終研究的結果,期盼能提供於旅行社業者在選擇領隊人員時,能更客觀且有效益的尋找到適合的領隊人員。

舂辣椒的滋味:清境義民人群之認同內涵與變遷

為了解決大陸旅遊解禁的問題,作者吳秀雀 這樣論述:

  吃辣,料理中那不起眼的「舂辣椒」,對義民聚落的村人而言,是對過去的一份記憶、是日常裡的平凡味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關係,是交換、是互惠、是關懷,也是認同;而辣的程度,是「內」、「外」有分。     這是一本描述清境地區義民人群的民族誌   作者當年驚見「天堂」   彷彿置身   陌生國度   從此深深迷惑其中   她的經歷顛覆了多數人對這裡的刻板印象     冬天,對清境義民人群來說,是準備「做」食物和期待「吃」粑粑的好季節。   若逢寒流又天晴的日子,走在聚落裡,會發現家戶的屋簷下,用鉤子或衣架掛著一排排各式的臘肉臘腸;也可看到用竹編的圓形淺盤上,晾著黑黑的、一個一個用手捏成

手掌般大的豆豉,不僅隨風飄來陣陣特殊的氣味,更形成一幅冬天特有的景象。   大媽們親手做孩子們懷念的食物,成為一種儀式,透過「做給孩子們吃」的過程中,個人的情感藉由「做」與「吃」呈現,不僅個人得與過去的記憶連結,並且再現過去的家庭生活記憶。   飲食保存了清境義民人群之個人或群體的記憶過往。從歷史脈絡來看,食物是戰亂中與家人分離經驗的記憶,是從家鄉到他鄉的一種苦難的滋味,是對家鄉野味的懷念,是人群間的認同標誌,是一種生活中的樂趣,是人與人之間彼此關懷的一種表達方式。當然,也是適應社會變遷的一種生存機制。 作者簡介 吳秀雀   1966年出生於埔里農村,打從出生就被家人揹在身上下田,

常認為自己是離不開泥土的人。 年少時,除了喜歡寫那沒有人看得懂的詩句,也愛塗塗抹抹。   曾在廣告設計公司負責文案及平面設計;又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從事展示設計多年。博物館的工作,埋下我日後對人類學憧憬的種子,在年過四十以及兩個小孩漸大之際,考進暨大人類所,一頭栽進人類學領域,自此愛上人類學。   目前除了照顧後院的菜園、一隻貓和兒童美術工作之外,大部分的心力盡可能努力於清境義民人群的口述歷史紀錄。 推薦序/謝世忠 i 人類學的滋味/邱韻芳 v 串起撒落一地的珍珠/廖嘉展 x 那山人,這山事/李立劭 xiii 作者序 xvi   第一章 導論 003 驚見「天堂」? 004 我在田野的日

子 007 從滇緬邊區游擊部隊說起 013 走進清境義民聚落 021 ‧壽亭新村‧定遠新村‧博望新村   第二章 離散認同:多重的族群與異文化想像 043 我是誰?我們是誰? 044 不一樣的「外省人」 048 社區總體營造下的「社區」想像 051 觀光情境下的「異文化」想像 056   第三章 聽,大媽說故事:從離鄉到返鄉 063 說不完的逃難故事 066 亂世情緣 078 農場生活 090 ‧從荒山到良田 ‧百合花卉的美麗與哀愁 ‧蘋果樹變城堡 ‧只剩紅白帖 重返故鄉 117 ‧聞到花香的味道 ‧擺得長長的飯與菜 ‧不要忘記我們,帶歌回去聽 ‧家鄉的蝴蝶   第四章 生活的滋味:日常文化實

踐與認同 139 這娃也會「嘎」! 140 烤個粑粑來吃吧! 145 ‧苦難的滋味 ‧只要舂辣椒 ‧來自家鄉的氣味 ‧冬天到了 一請神,二請人 174 ‧壽亭宮:暖壽之夜 ‧慶安宮:大宴賓客的日子   第五章 說自己的故事:觀光下的文化建構 201 「競」與「合」的遊戲 203 上山找「擺夷」 215 ‧學習新族群名稱 ‧擺夷村/擺夷寨? ‧擺夷料理 ‧擺夷舞 關於清境火把節 237 ‧海報上的密碼 ‧看板上的答案 ‧大家說火把節 說自己故事的地方 255 ‧老照片旋風 ‧老皮箱裡的照片   第六章 結論:「異域」與「在地」的連結 267 離散記憶與認同 268 日常文化的展演與傳承 271

觀光發展下的文化再思考 275   後記 279 看見蛻變 279 參加喪禮 282   參考書目 294 中文文獻 294 英文文獻 308 推薦序 謝世忠/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人類學者專門為各個角落人群寫故事,故事寫得親切,無論冰原老林沙漠山頭,凡有人居,必能動容讀者。本書此等效果鮮明,閱之喜悅,更一下拉人至亞洲地區萬里遷徙的大時代歷史情懷,對於敘事中的大媽大爹人物,不由產生敬佩之心。吳秀雀女士獲有人類學碩士學位,年輕熱忱,知道文化分析道理,也能細膩誠意與人交往,於是本書的成功,早有跡象。本人受邀寫序,感到榮幸,稿子帶在身邊,臺灣寫到寮國,又轉往東北亞,過年前交卷,為書的出

版祝福。   臺灣南投清境農場住有來自雲南軍隊配上大陸東南亞尤其是緬甸北部非漢族眷屬的人家。此事早有人知,當然就是人類學家,那是一九八0年代初期的宋光宇先生紀錄。二次關注該批多元族裔社群者,依舊人類學圈內人,本人其一,清華大學孟智慧同學其二,主要均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前三年的考察。又隔十年,如今的秀雀,集了大成,將擺夷(中國民族識別的傣族)與老黑(拉祜族)外加其他族民的資深女性,一一描繪,少女可憐,青年苦極,老來母性包容,自無邪童年緬甸一直到臺灣山林披荊斬棘,現在則觀光旅遊兼有文創營造。每一老媽媽,都是經典生命史的潛在報導人,她們記憶猶新,觀察敏銳,文化衝擊震撼,講出來的一件件事情,都是如此

有趣有淚。秀雀很會寫字,文筆清新,拿到新書,包準毫不含糊,一定一口氣看完。   本人在美國唸書時,被教授期待成為東南亞泰學專家,回臺教書之後,花比較長時間在原住民族群變遷議題,有點疏忽了泰寮文化專長本業,清境(事實上也包含桃園和高雄屏東的類同族裔組成社區)的研究,應是為自己重返東南亞作準備之舉,此後就真的專心寮國的課題,年年跑那邊田野。作為一名人類學家,實在不應就這麼放著這邊老田野地不管,當然心急得很,卻也分身無奈,秀雀是我學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邱韻芳副教授)的學生,跑上清境,從此駐足。師公怠忽,師孫接棒彌補,方才稍稍寬解心頭惦記著山上老友平安的壓力。謝謝秀雀,表現可圈可點。   本書的優

點不只是敘述了大媽們固有的「異族異邦異文化」老傳統,也點出她們數十年融於夫婿雲南地方生活方式的過程,更能加碼探討面對臺灣本土與當下全球意識濃烈狀況的景象。秀雀找題目,必花了一些時候,最終確定「舂辣椒的滋味」。這意味著作者認定特殊之製作與享用辣椒的種種行為觀點,足可代表現在的清境女性生活,它是文化,是懷鄉,也是族裔慣習,當年在山上,我也喜歡得要命,天天天下第一辣闖關,屢敗屢戰。   人類學的眼力,很快地可以分出清境「擺夷」三村的內部區辨情形,也可看透三村與村外資本家建蓋歐風大民宿的劃線所在,亦能聽聞農場變動和村民關係轉換的點滴。這些些都在延續,也不斷有所變化,我和秀雀間隔的十年,縱然不是人事全

非,也大有不同了,至少我的時代大爹報導仍多,而秀雀當今則全數大媽當家了。族人村民和外界互動增多,內在整合力道也有所加強,甚至加入投資賺錢或合作種花賣出等等,寫出了適應與創造的雙重努力。   人類學當然最重視文化。清境看到什麼文化?單是「擺夷」一項,就夠吸引人的了。不過,還是需要製造,才能產生效果。公部門和資本家首開宣揚與製作「擺夷文化」之舉,那是我上山的初期。意料之外地,它不僅延續至今,越來越多村民不是予以配合,就是自己也來開創發明,於是各種西南少數民族意象(如麗江與西雙版納之名的餐館),紛紛現身;「文化活動」如火把節和長街宴,就算根本不是擺夷家鄉傳統,也能短時間內習慣有它。觀光文化與在地生

活交融與共,寫下典例。秀雀對這些都很了解,所以,寫得清楚,也交代條理有序,值得好好閱讀。   有這麼一本書出版,留下人類刻骨銘心經驗故事,秀雀立了功,清境大媽和她們的家人也辛苦了。半個世紀流轉,異國異族變國人,大家應多多認識,用心體會皺紋乾膚底層藏有的大媽勇不曲撓精神。 寫於 大韓民國新濟州 二0一五年二月十五日 推薦序 人類學的滋味 邱韻芳/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副教授   如果你曾到著名的清境農場遊覽,除了與青青草原的羊群合照,入住如童話般不真實的歐風城堡民宿之外,可能也曾被那些寫著「雲南」、「滇緬」的招牌所吸引;嚐過「擺夷料理」、參加了非常具少數民族風味的「火把

節」,或聽過和他們有關的異域故事。   這些在觀光前台被標籤為「擺夷」的人群,就是本書的主角─清境社區裡的「義民」妻眷及其後裔。「義民」的前身是當年大陸淪陷後,投入滇緬地區的反共游擊隊,他們在異鄉孤軍奮戰的經歷,透過作家柏楊的《異域》一書,曾讓許多讀者為之動容鼻酸,但卻少人知悉,現實生活中的他們有一部分在一九六一年以「義民」身份,被國民政府安置於南投縣仁愛鄉的清境農場,成為原住民鄉中的非原住民,少數中的少數。一直到近年來,義民妻眷的西南少數族群身份被形塑成觀光賣點「擺夷」之後,舞台上的鎂光燈才又突然投射到他們身上。   比一般大眾幸運的是,因為與我情誼密切的倆人─指導老師謝世忠教授和指導學

生秀雀─先後在此做過民族誌研究,我因而得以藉由他們的人類學透鏡,穿越歷史,抵達觀光客的凝視所無法參與的後台。   回想此書之前身,也就是秀雀2011年碩論的產出,應該是我在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書至今、十幾次「助產」學生論文臨床經歷中,痛苦指數最低、成就感最高的一回。不像許多學生常在駛向碩論終點的路途中迷航失訊,秀雀總會主動前來「掛號」,尤其是一開始還抓不到哪些素材適合成為論文主題時。每回meeting,我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津津有味地聽她訴說田野裡的故事,然後關鍵時刻適時喊停:「等一下,這個很有意思,你再說清楚一點……」。   當初秀雀對我講述的許多人與事,如今轉換成鉛字,呈現在更多非學

院的讀者面前。身為催生者之一,興奮欣慰之餘,忍不住有很多感想與推薦的話想說。雖然先前已有一些學者做過清境義民的相關研究,但少有像秀雀的論文如此具有全面性:時間上從逃難、農場安置、回歸地方行政體系,一直談到返鄉,以及當代的社區營造與觀光;空間的範圍則涵括了三個義民新村(過去研究多只聚焦在較知名的博望),並且透過共食、廟宇節慶、社區會議、觀光等不同的鏡頭聚焦,細膩地探討三個義民聚落內部,以及對外─與週遭體面的「新移民」之間─微妙的人際互動關係。   不過如非特別提及,讀者們應該不太能感覺出這本書原是一本碩士論文,因為裡頭少有艱澀的學術詞彙或論述,而是由許多引人入勝的人、事,以及物所構成。人類學研

究所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裡頭的老師和學生們原先所學大多非人類學,這些五花八門的背景、技藝不僅讓教學相長,也不時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秀雀學的是美術與設計,我讀論文草稿時深為其細緻筆觸所構圖出的畫面美感所吸引,便鼓勵她放膽寫下去;秀雀非常熱情,她的指導老師也不遑多讓,倆人加起來的double份熱力,讓這本書處處可感受到「人」的實質溫度,如大媽們在飯桌前娓娓道來的離鄉與逃難經歷,不時抒發感慨用家鄉語唱起歌來的場景等,在在讓秀雀的論文讀來能獲得情感與感官上的雙重觸動。   如此偏散文式的抒情風格,讓這本書看似不那麼學術,但其實本質上是一部非常「人類學」的作品。每回課堂或演講上提到「文化」,這個如

今彷彿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概念時,我總會特別強調,真正重要的文化絕大部分無法從報導人口中「訪談」出來,而是蘊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細節當中。而這正是人類學者的專長所在。秀雀的論文最精彩之處,就是對於「日常」的細膩描寫與分析,其中,又以「食物」這個主題最為精彩。在她香味俱全的文字引領之下,讀者可以看到舂辣椒、冬天醃製的臘腸臘肉、烤粑粑等這些報導人所暱稱之「我們的菜」,如何透過食材的取得、烹煮、製作到分享一步步的過程,成為傳遞清境義民人群兩代之間情感與認同的最真實媒介。   然而如何才能領略、進而以文字再現這些報導人「說不出」的文化?秘訣就是所謂的「田野工作」(fieldwork)。許多人誤以為到了研

究地點,與當地人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就是做田野,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人類學的田野是一個漫長而漸進的過程,需先建立關係,然後藉由「參與觀察」慢慢地讓自己浸淫其中,熟悉當地日常生活的紋理。我自己在田野中常是透過吃來建立關係,秀雀更厲害,她不只和報導人共食,還和大媽們一起做菜,並且成為家戶之間私家口味的傳遞者。   但沒有一個田野是容易的,且如同人生,絕不可能只會上演平順、美好的戲碼。還記得秀雀初進田野未久時,曾和我提及參加一個社區會議的實況,兩方人馬發生激烈爭執,非常「雞婆」性格的她一開始不知所措,但最後決定站出來安撫雙方的情緒。我聽得心驚膽跳,沒料到結局是她不但讓現場降溫,還因這個突發事件拉近了與

報導人之間的距離。衝突其實是人際互動的常態之一,但要選擇閃躲還是面對,無論是在田野當下或是日後的論文呈現,都是身為研究者需要非常小心拿捏的課題。秀雀的論文不避諱談衝突,但很重要的是,她能以有厚度的描述讓讀者深入衝突背後的脈絡和情理,進而理解無論是上(博望)、下村(壽亭、定遠)或是內(自己人)、外(新移民)之間,關係乃是流動的,看似難解的對立可能只是人生某個橫斷面的顯影。   出版前夕,秀雀邀請她的「師公」,同時也是碩論口試委員謝世忠教授寫序。謝老師爽快地應允,讓這本書非常難得的同時收納了我們師生三代的文字。老師回覆秀雀的信中還俏皮地問了一句:「妳書出版,萬一比妳們邱老師太魯閣大作賣得好,怎辦

?哈!」   怎辦?再好不過了啊!學生青出於藍是身為老師的榮耀,而且我相信,透過秀雀這本書,能讓更多讀者得以穿越炫目但缺乏厚度的觀光前景,發現後台更精彩的日常人生;同時也期待,他們能因此認識人類學,並且開始懂得細細去品嚐它平實卻又如此迷人的滋味。 2015/2/6 于埔里 推薦序 串起撒落一地的珍珠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坐在門口,老耄的一群義民吸著「呼嚕,呼嚕」響的、大大圓圓竹管子做的煙斗,嘴角冒出一縷縷白煙。冬天,白煙映著對面奇萊山頭的白雪;夏天,映著如棉花糖般的朵朵雲海。這一呼一吸,流去55年,只是,老耄的義民一個一個掉了,那滿臉鬍腮,說話「嘎來嘎去」的鄉音也越

來越少了。   28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這山上,中山堂內,牆上高高掛著泛黃的照片,是顆顆流離的勳章。這勳章是用血淚,用生命換來的;是用思念故鄉,是用沒有未來換來的。如今,配戴這勳章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28年前是青壯人口大出走時期,會讀書的二代,開始在外面打拼。留在山上的,學著務農,從蘋果、梨子,開始毀木闢土,種上一片片高山高麗菜,濁水溪對岸靜觀、平靜部落的泰雅族人來幫忙,用頭頸勾著一簍簍的菜,穿梭在甚陡的山坡上。無法務農的,慢慢地把土地租給平地人;平地資本漫漫上山,接待外來遊客的旅館發達起來。義民的村落淹沒在一棟棟的歐風洋樓中,不僅不起眼,有了自卑感,甚至懷疑起自己,「我是甚麼人?」

  比起對岸的部落,他們稱作「原住民」,可享有各種少數民族的福利。這裡男男女女,義民們和眷屬約有十來族,有漢人的阿兵哥和雲南緬甸一帶的少數民族,因著國民黨的敗退,因緣際會的結伴而行,從《舂辣椒的滋味》書中,我們才一窺這些大叔大嬸們如何歷經千辛萬苦,如何忍受異地孤寂,如何重返故里,如何重新思索自己的身分,如何重新勇於面對自己身分,挑戰自己的身分;在蒼茫的天地中,又遭遇921地震及之後的多次颱風的嚴重侵襲,大清境地區的這些不被政府正視的少數民族,他們如何在地震之後的社區營造與觀光發展走出自己的道路來。   回想28年前初訪這些村落,充滿神祕感與不信任感,義民們排排坐在中山堂前吸著水菸斗,眼神望

著遠方,不知他們想著的是甚麼。台灣是他們陌生的地方,地處一隅,也鮮有台灣人認識他們。在那遙遠封閉的環境裡,彼此的神祕與不信任,成為在台灣少數民族中最特殊的地方之一。「自己人」和「外人」成為這互相理解與接受的關鍵。秀雀從一個外人,透過同學的關係,長期的往來,漸漸從一個「外人」變成「類自己人」,以至於有相當的信任關係為我們探索那秘境,不管是地理的或心理的,讓《舂辣椒的滋味》這本書成為水沙連研究的重要著作。   對於「自己人」來說,這本書也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從中肯的口述裡,讓彼此的想法被看見;對於「自己人」的歷史與情感,無疑發揮重要的傳承與典範移轉作用,讓這些部落的大叔大嬸們重新躍然於紙上,讓屬於

義民們的精神與價值,再經過55年之後,被有系統的詮釋;與現代社會的發展連結,讓台灣社會撒落一地的珍珠,重新被串起,被欣賞,成為台灣多元文化共生不可或缺的一員,就像舂辣椒的滋味一樣,是那麼強烈。在令人無法逃避且必須面對的過程中,《舂辣椒的滋味》自有其歷史定位與貢獻。 推薦序 那山人,這山事 李立劭/滇緬游擊部隊三部曲之《邊城啟示錄》、《南國小兵》導演   民國一○○年初,紀錄片《邊城啓示錄》正在進行後製作。夜半時,我常在剪接台上望著這些滇緬游擊隊老兵們的面孔,一字一句來回咀嚼著他們身上的歷史,斟酌著在有限的篇幅完全展現他們的思維,並望著鏡頭中秀麗山景下這群被歷史遺忘的人們,我心想「在一九六

一年的大撤退時,這群疲憊的游擊隊攜著泰緬山境裡的老婆,不管是擺夷、阿卡還是佬黑……,當他們來到這個南方的島國,是用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未知的人生路?」   這個想法,讓我決定要用影像繼續來完成他們到台灣後的故事,也催生了「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的系列紀錄片計劃。就在那年初春,我開著吉普車來到了清境,從博望新村開始走訪。三月初,理應是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但那天卻是酷寒不已,隔天合歡山邊竟下起了三月雪。我走在博望的村內,一陣陣濃霧迎面而來,淹沒了遠方的山影。就跟那些村中大爹的水煙一樣,一吐一吶中,他們在叢林裡的記憶油然而生……。   接下來的兩年,我陸續在臺北─清萊─帕黨─埔里─清境山間跑來跑去,認

識了村中大爹大媽,以及他們的孩子;也認識了秀雀,以及她的這本論文。   與其說這是部人類學的論文,倒不如說這是本關於這座山中的食物、歷史與文化的踏查書。秀雀有別於其他關於滇緬游擊隊來台的論述,她以食物及女性的視角,來觀看這群淹沒在清境觀光表象下的真實生活;從滇緬少數民族大媽們的眼中,來表述遷台後,被安置在清境農場這群墾荒者的記憶。   自古以來,對滇緬地區的少數民族來說,國界是模糊的、是移動的,從雲南撤退的國軍與地方民兵、馬幫和逃出的難民與其相結合,為了對抗共同的敵人,組成了命運共同體;從雲南邊境到緬北,組成了綿密的游擊隊防線,在高山叢林中生活與作戰。   初期為了反攻雲南的需要,底層的

游擊士兵是不允許結婚的,直到了戰爭末期才解禁。當地的少數民族婦女,也就順理成章成了阿兵哥擇偶的對象,因此撤退來台的滇緬游擊隊配偶們,多達十幾個種族。在漢人大歷史的書寫中,她們自然是被忽略的一群。   由於「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的第二部《這山人那山事》,是同步拍攝清萊的帕黨與南投的清境,描述滇緬游擊隊落腳山林的墾荒史。這同一群生命共同體,在一九六一年後,卻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歷史樣貌。除語言與文化某種共通性外,留在這群人身上,最能夠被體現傳承的,便是那「媽媽的味道」。獨特的飲食文化將這兩座相距千里的山頭,連成了一直線;相同的米線、相同的粑粑、相同的臘肉與辣椒,香料,靠著品嚐,直覺地驗證了他們的血脈關

係。秀雀用女性特有的微觀,講述了因戰爭而離散的歷史心情,在困苦的見晴(清境)農場生活初期,這群女性,她們如何把孩子們一個個拉拔到大,直到第二代長大成人,變成仁愛鄉原民山區中的少數外省人;他們下山就學、工作、討生活之後,試圖融入都會的尷尬,終究繞了一圈卻又回到兒時的清境山上,重新開始尋找媽媽們的味道。流連在舌尖的記憶,成了尋找認同的起點……。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大時代悲劇歷史下的溫暖懷想,一切只因那令人懷念的舂辣椒的滋味……

新冠肺炎疫情下之風險管理—以旅行相關服務業為例

為了解決大陸旅遊解禁的問題,作者林亭君 這樣論述:

在二〇一九年底開始肆虐全球之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許多人之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也對我們的生活型態造成很大的改變,許多人因新冠肺炎而導致失業、放無薪假,而影響最大之產業可謂是旅行相關服務業。在新冠肺炎之肆虐下,多數國家為防止新冠肺炎擴散,對於其邊境政策有許多之限制,不僅是強制隔離或是直接限制非本國籍之旅客入境,我們無法再像疫情之前自由的往來於不同國家,根據世界旅遊組織之調查,二〇二〇年之國際遊客相較於二〇一九年下跌了百分之七十四,而因邊境封鎖政策及觀光旅行之困難,旅行相關服務業受到之挑戰不容小覷。然在面臨如新冠肺炎此種不可抗力情事時,旅行相關服務業風險管理之重要性即不言而喻。本文以本次新冠肺

炎疫情出發,檢視我國旅行相關服務業現行之風險管理機制及其優劣之處,並從風險管理之四大面向來分類,另也分析比較英國、歐盟、新加坡及日本旅行相關服務業之現況及其風險管理機制,試圖討論旅行相關服務業投保營業中斷險之可行性,希冀本論文之分析討論,能具體提供完善我國旅行相關服務業風險管理機制之參考價值。結論與建議上,本文認為應適度調整現行旅行相關服務業之風險管理機制,如修正定型化契約或責任保險,並且可參照國外旅行相關服務業投保營業中斷險之例,來衡量我國試行之可能性,且最為重要者為加強我國旅行相關服務業對於風險管理之重視及對風險之意識。過往研究關於旅行相關服務業風險管理較少,希望能透過本論文讓相關單位更加

重視旅行相關服務業風險管理機制之體制上之缺失,且能協同相關單位一同強化旅行相關服務業之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