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接駁方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班 張俊郎所指導 莊芫欣的 心房顫動患者罹患缺血性中風之評估研究 (2017),提出天線接駁方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房顫動、缺血性中風、粒子群演算法、交叉熵演算法、基因邏輯斯迴歸演算法、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支援向量機、案例式推理。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金國生所指導 張鶴廷的 以LTCC製程進行28 GHz寬頻微帶貼片天線研製 (2009),提出因為有 28 GHz 天線、堆疊微帶貼片天線、貫孔牆結構、寬頻微帶貼片天線、LMDS天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線接駁方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線接駁方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心房顫動患者罹患缺血性中風之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天線接駁方法的問題,作者莊芫欣 這樣論述:

腦中風是腦血管堵塞或破裂,造成腦細胞受到傷害而引發神經症狀。中風成因甚廣,約10-15%與心臟疾病直接相關。而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依盛行率調查,估計約2%的民眾曾經有過心房顫動的發生且心房顫動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是正常人的五倍以上。故本研究利用台灣近年某醫療機構資料庫,心房顫動患者罹患缺血性中風之病歷資料做為研究對象,藉由蒐集相關文獻及與專業醫師訪談挑選出影響缺血性中風之因子變數,利用粒子群演算法、交叉熵演算法及基因邏輯斯迴歸演算法分別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支援向量機建構心房顫動患者罹患缺血性中風的六種預測模型;再利用三種演算法之權重值導入案例式推理技術建立心房顫動患者罹

患缺血性中風評估系統。研究結果顯示,預測模型方面,模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粒子群演算法結合的兩種模型最佳,平均準確率及平均ROC曲線下面積皆有88%及0.85以上;評估系統方面,三種演算法之間無顯著差異,皆適合做為評估系統之權重值,平均準確率及平均ROC曲線下面積皆有85%與0.80以上。本研究建構之預測模型及評估系統,能提供醫療機構與相關醫療人員做為輔助診斷與評估之參考依據,從預防醫學之角度對於早期發現疾病以避免醫療資源的耗用上,將會有所助益。

以LTCC製程進行28 GHz寬頻微帶貼片天線研製

為了解決天線接駁方法的問題,作者張鶴廷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論文提出3種28 GHz微帶貼片天線設計,可應用於區域多點分散服務(LMDS)系統上。LMDS是一種利用高頻微波傳輸之網際網路接駁方式,是頗受矚目之新興技術。因此LMDS天線之研究,已成為近幾年來國際文獻上所熱切討論的議題。LMDS天線操作頻率相當高,為Ka頻段27.5-31.225 GHz,頻寬約為3.75 GHz,此高操作頻率及大頻寬需求,均增加設計之難度。據此,我們對LMDS天線進行下列三項研究:(1)發展28 GHz微帶貼片天線與饋入網路之設計方法,建立28 GHz天線量測能量,並採用PCB製程完成28 GHz 2×2矩形貼片天線陣列試製。(2)採用堆疊結構來增加貼片天線之

頻寬,並以低溫共燒陶瓷(LTCC)製程來製作28 GHz 2×2堆疊貼片天線陣列,頻寬可達9%。(3)提出新創之貫孔牆型(Via walls)堆疊貼片天線結構,利用貫孔牆之電容耦合特性來增加天線頻寬,並設計兩種不同佈局之饋入走線方式,最後實作出LTCC 28 GHz貫孔牆式寬頻貼片天線,頻寬可高達25%。本論文針對上述研究主題共完成三組28 GHz微帶貼片天線模擬、實作及量測,相較於前人所提出之相關研究,的確具有良好實效,成果可運用於LMDS系統天線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