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速耐鏈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好速耐鏈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丹尼爾•德雷茲納寫的 話語權的世紀角力:從TED、論壇到智庫,公共知識分子及意見領袖面對「思想產業」的理念拉鋸與道德考驗 和翟文傑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禁忌(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引擎鏈鋸也說明:Day—525 前日到永源工具行買鏈鋸,本要買徳製STIHL-180c or 210c,但老闆介紹瑞典製Husqvarna(好速耐),山地人皆買此牌且較便宜。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鍾竺均所指導 張志豪的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2016),提出好速耐鏈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論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博碩士班 李建良所指導 劉哲廷的 鋸齒面鈀鉑奈米立方體與石墨烯作為觸媒應用於鹼性氧氣還原反應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石墨烯的重點而找出了 好速耐鏈鋸的解答。

最後網站好速耐鋰電式園藝工具 - 上鈦企業有限公司則補充:引擎鏈鋸 · 高枝鏈鋸 · 電鋸 · 剪枝機 · 好速耐鋰電式園藝工具 · 牧田鋰電園藝工具 · greenworks 80V鋰電式園藝工具 · greenworks 40V鋰電式園藝工具 · 充電式割草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好速耐鏈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話語權的世紀角力:從TED、論壇到智庫,公共知識分子及意見領袖面對「思想產業」的理念拉鋸與道德考驗

為了解決好速耐鏈鋸的問題,作者丹尼爾•德雷茲納 這樣論述:

知識「經紀」時代 思想「營利」傾銷 理解大眾意見領袖與公共知識分子「話語權角力戰」的第一本書! ★ 如果一場演講酬勞是七萬美金,知識分子還需要潛心學術、力保學院飯碗嗎?★ ★ 在「思想產業」中,為何經濟學一枝獨秀,而政治學卻僅勉強圖存?★ ★ TED Talk的十八分鐘,成就了多少幕後財閥的金流事業?★ ///////////////////////////////////////////////// 「要麼你以英雄身分死去,要麼活得夠久,久到看見自己淪為狗熊。」 ──哈維•丹特檢察官,《黑暗騎士》 而「思想產業」的殘酷抉擇是: 「要麼你沒沒無聞死去,要麼活得夠久,久到你變成自己

原本厭惡的那個樣子。」   【本書特色】 ☑ 第一本由學界紅人結合自身經歷與大環境實況,鎖定「理念市場」產業鏈的精采鳥瞰式大作 ☑ 作者為國際政治領域活躍分子,曾提出「殭屍國際關係理論」,更精闢歸結「思想產業」時代現象 ☑ 細膩檢視「公共知識分子」、「意見領袖」等公眾話語權把持者與「黨派/財閥」的互動角力關係 ☑ 探討數位輿論氾濫時代的「知識營利」現象,以及知識分子面對金錢誘因時的道德考驗與抉擇 ///////////////////////////////////////////////////////////////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角力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內容簡介】 ☉ 公共知識分子作為輿論守門人,根源已久,這批滿腔抱負的學術精英在各類高端媒體上,針對國際事務與政府政策發表真知灼見。但近年來,公共知識分子卻被另一類善於包裝理念、引領人氣、將思想「變現」的「意見領袖」所取代。 ☉ 這是一個知識創造利潤的時代,傳統的學院派知識分子亦不得不適時迎向大眾、轉型求生,接受贊助者的資金奧援。當他們能一稿多用、四處宣揚理念,而單場演講的酬勞是七萬美元起跳時,還需要苦苦鑽研、以保學院

飯碗嗎?當推特帳號或謠言網站的酸民口水蓄意誹謗他們的學術權威,使之疲於應付時,該如何守住精英形象,維繫優質的思想交流環境?在紅遍全球的TED講壇背後,又是哪位商人巨富的金流之手,操縱著以十八分鐘為單位的「意識型態實境秀」?所謂的智庫,真的有「思想坦克」的征服力道嗎? ☉ 作者為美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思想部落格經營者,身處在「思想產業」的核心地帶,他費時多年,對這個理念交流的「話語角力場」提出最深刻的觀察報告。他認為,政治兩極化、不平等加劇以及對權威專家的信任度衰退等因素,拆解了思想的壁壘,成就了財閥、黨派與意見領袖的「品牌市場」。他們猶如刺蝟,抓牢一樣東西,反覆兜售,至死方休,翻轉了過往的話

語權光譜。品牌大於內容,如果真出了錯,只要繼續談下一個重要的議題就行…… 【作者認為,公眾思想領袖有兩種……一者是狐狸,一者是刺蝟】 ☉ 公共知識分子:批評家/狐狸/懷疑論者/演繹的/專業優先/悲觀主義者 ☉ 意見領袖:創造者/刺蝟/福音傳播者/歸納的/經驗優先/樂觀主義者 >>> 公共知識分子是狐狸,思想領袖是刺蝟。前者是懷疑論者,而後者是真正的信仰者。前者是批評家,後者是創作者。公共知識分子已準備就緒,並且有能力告訴你,其他人的世界觀有何錯誤。意見領袖則不顧一切要告訴你,他們的「遠大理念」(Big Idea)多麼正確。如果歐巴馬和川普算得上知識分子,那麼前者扮演的是公

共知識分子的角色,後者則是檯面上最厚顏喧鬧的意見領袖。 【本書結構】 [第一章] 為什麼應該關注理念市場?理念十分重要,否則專家就不會將寫作視為第一要務。一個可運作的理念市場對於「動態民主」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 探討塑造新理念市場的三大系統性力量,亦即對既有權威之信任感的減弱、受眾在政治上的兩極分化以及經濟不平等的加劇提升了富豪的能力。三種趨勢結合起來,增加了各界對知識分子的需求,但對思想領袖來說尤其有益。 [第三章] 大學被指控犯下無數罪過,包括蒙昧主義、難與時代接軌以及政治上的同質化。真相其實更為複雜。象牙塔內的許多教授都設法在思想產業中生存下來…… [第四章] 比較了兩種

社會學科的命運。經濟學在現代的理念市場中蓬勃發展,而政治學卻只能勉強圖存。因為經濟學家的思想風格與理念市場新的驅動力能更快速地融合在一起。 [第五章] 理念市場的發展為智庫造成了新的壓力,唯有承受這種壓力,他們方能保持其身為抽象理論與具體政策間的橋樑地位。這可能會損害最初賦予他們自主性的初衷…… 〔第六章〕 不論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或「歐亞集團」這樣的企業智庫或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或是像「拼圖公司」一樣的混合機構,這些私營部門都將思想領導力視為一種商業策略。理念市場已經使得該策略成為可行的選項。 [第七章] 「超級巨星」級的知識分子就此登場。現代理念市場會回報那些能夠塑造自我品牌的知識分

子。理念市場已讓許多思想企業家變成巨人,在理念的天地裡,成為一個品牌會使人容易過度曝光。可與法理德.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或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等超級巨星比肩的知識分子,在世界上跌跌撞撞後,倖存下來的有多少? [第八章] 現代理念市場與金融部門一樣容易泡沫化。公共知識分子的影響力如果減弱,思想領袖便能將其思想的影響力擴大到超過恰當的範圍,有如資產泡沫化。知識一時的流行風潮源於一個引發各界興趣的理念萌芽,然後迅速膨脹,最終潰解…… [第九章] 探討理念市場與網路世界之間的關係。在二十一世紀,所有知識分子都必須與社交媒體互動以便推廣其政策思想。數位環境

中的「毒舌式攻訐」使知識分子更容易拒斥線上批評,它造成了「滑坡謬誤」,也使知識分子排斥更多的實質性批評。 【「黑暗騎士」的終局之戰?】 作者認為,知識分子與意見領袖的話語角力戰,有兩種可能的收尾方式── [第一種] 成為反派角色。成功的知識分子都有能力成為大聯盟級的混蛋。一旦他們成為品牌,一切都會變得比較容易,輕鬆發表、輕鬆演講、輕鬆經營人脈、輕鬆送孩子讀名牌大學、輕鬆忽略同事及朋友。直到後來糟糕到終於有人挺身而出揭露其缺點。在現代的思想產業中,將有許多知識分子不自覺地走上這條路。 [第二種] 成為「永續性」的知識分子,他們常常自我反省,主動傾聽並設法理解別人對自身的批判,但又不至於覺

得綁手綁腳。他們學會平衡知識事業應該兼有的玩興和虔誠這兩種推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智庫成員和私營部門分析員了解到思想產業的現狀,他們可能更傾向於選擇長期的永續性,而非短期的「超級明星」身分。這將使他們的職業生涯更能普遍受益。 「為了滿足急迫情況而犧牲掉重要的事,絕非只有決策者才會面臨這種誘惑。它也潛藏在雄心勃勃的知識分子心中。黑暗騎士的故事,有待續完。」 【精華看點】 ► 我們正處於外交政策上「思想產業」的微妙時間點,這是屬於「思想領袖」的最佳時期,卻也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寒冬時刻。「公共知識分子」,意指專家、學者等能夠對廣泛的公共政策問題發表意見的傳統社會評論家、政治學者、社會學者

。公共知識分子也是批評者,批評兜售糟糕政策的政府,但是當公共知識分子失去社會信譽時,他們極容易被政客或騙子藉民粹輿論擊垮,畢竟專業人士與普羅大眾的連結薄弱。相較來說,「意見領袖」更為小清新,如果說知識分子說的是文謅謅的之乎者也,思想領袖便是文言文的轉譯者,運用其獨特視角解釋世界,並傳播給一般民眾。兩者都從事知識創造,但風格迥異。知識守門人功能衰弱,以思想領袖為首的新貴大幅增長,得以挑戰傳統權威,加上民主化加持,人們普遍看好相對更為親近的思想領袖。 ► 從歐巴馬到川普,從一個精英知識分子領導人到善用推特的民粹主義者,美國政治似乎不再青睞傳統精英學者治國風格,川普蠻橫、多變、蔑視傳統、充滿爭議,

但他也傾聽那些保守派領導人不曾在乎的「底層之聲」。二○一六年,《經濟學人》將川普列為十大地緣政治風險之一,他沒有傳統精英團隊,缺乏智囊專家,發言刁鑽偏激,不屑於根深柢固的政治風格,零世界觀,非主流,但為何他那似乎不合乎當代邏輯的「美國第一」口號,得以在不少美國人的內心深處激起共鳴?歐巴馬和川普的故事讓我們得出結論:「思想產業」崛起,確實對傳統政治角色造成不小影響。 ► 群眾對二元政治感到疲憊,傾向跳脫傳統思維。貧富差距和M型社會加劇思想領袖的誕生,收入頂端的財富累積者為思想領袖提供資金來源,逐漸掌握知識守門人身份,創建自己的知識產權平台,有別於傳統掌握知識的威權領域,思想領袖也樂於尋找伯樂,

推動與金主的想法共鳴,獲得更多支持。網路發達的社群交流使思想領袖的點子傳播無遠弗屆,形成思想領袖、資本家、大眾之間的三角鐵網。 ► 公共知識分子的知識累積是緩慢的,知識分子必須透過長期的研究、推敲、辯論、實證等步驟,得到一個高度可信的結果;而思想領袖卻彷彿曇花一現、煙花四起,炸出一場又一場的新高潮,卻不堪長時間鑽研查證,容易激發短期快速的影響力,卻可能失去本質。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思想市場集思廣益,以辯論他們為什麼要落實某件政治行為和決策,越複雜的問題,越需要冷靜有力的聲音提出止血點,這是公共知識分子仍舊不可取代的原因。 ► 作者其實並不讚賞思想領袖的存在,甚至處處擔心思想領袖淪為壞心人士的棋

子,大力強調公共知識分子在政策監督上的存在價值。與其說公共知識分子和思想領袖是兩條路線,不如說領導者仍須以知識分子做為主心骨,思想領袖適時鞭策碰撞,避免古板專斷,提醒知識分子世界的需求和聲音。如同一個生態圈,知識分子總會面臨定期的失寵衰退,如何與社會、創作者、閱聽人互利共生,才是永續關鍵。 ►「有機知識分子」走向歷史舞臺,時髦話題早已變成「知識分子的退場」:高校日益與世隔絕,學術思考日益狹窄,在在導致知識分子對公共議題的失語與「被迫」輕視。那些曾經作為知識分子從事有意義研究後盾的研究機構,也已被新的贊助人重塑。來自政府機構和慈善單位的資金幾乎耗盡,智庫需要從公司、政界精英處開源。他們在乎的是

為自己贊成的觀點提供政治方面的支持。或者更赤裸地說,他們想要「獲得回報」。結果智庫越來越劍走偏鋒..... ► 如果知識分子維持生計的手段影響了社會大眾的思考方式,那思想領袖的崛起可能會讓所有人缺乏深入思考。目前思想工業的需求與獎勵明顯傾向思想領袖,而非公知,原因在於三種趨勢:對體制權威信任的衰落、社會政治的極端化,以及經濟不平等快速加劇。這三種要素形成了高度不穩定的社會氣氛,也塑造了思想工業的供需結構。人們對新思想以及思考世界的方式產生強烈需求,迫切期待理念明確的思想領袖,而不是在學術上糾纏細節的知識分子。公領域的革命就像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會帶來贏者和輸家,引發知識階層大動盪,也會改變思

想生態系統。 ► 在思想領域中,實際情況遠比「今不如昔」的論調複雜得多。多年來,學者們一直抱怨大眾文化的粗俗,那麼面對更加廣泛的、對新思想的渴望,以及回應這種渴望的努力,我們不該沮喪或苛求。兩類人物在民主社會的公領域中都能發揮作用。公知常常被指責為具有精英主義傾向,但他們的批判揭露了「偽裝成智慧」的陳詞濫調。而思想領袖往往在學術上過於草率而受到嘲諷,但他們傳播的新觀念,能夠在變化多端的時代提供具有啟發性的視角和方法,激發人們重新去想像這個世界...... 【各界讚譽】 這是針對理念思想在美國政策制定中的處境一份引人入勝的調查。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時髦態度感到不耐,但他從不輕易出手。本書並未提

供他所謂的「對學院的標準起訴書」,也沒有充斥對學院的誹謗。相反地,書中毫不留情地審視了思想產業的問題,發出了改革的真誠呼求。 ──姬兒˙黎波爾(Jill Lepore)/哈佛大學美國史教授 本書是一本寓教於樂的深刻讀物。在這個假新聞和事實兩極化的年代,知識分子如何能成功地「對金錢說真話」?我們公共話語權的命運,乃至我們民主本身的命運,都取決於這個答案。 ──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新美國基金會首席執行長 在這份關於思想產業的啟發性研究中,作者呈現了當前思想市場的扭曲風氣,探求了一些補救措施,並透過引人入勝的案例,點出公共知識分子仍應堅持的任務與使命。

──約書亞˙科恩(Joshua Cohen)/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 本書講述了意見領袖的崛起現象,以及公共知識分子在一個專家貶值、政治兩極化和不平等擴大之時代的衰落。後真相時代必讀之書。 ──羅伯˙賴克(Rob Reich)/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

好速耐鏈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最近,有朋友到【汽車私房話】的FB社團、影片下方留言處捎來訊息,表示:
自己買了2019年式搭配「不是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及LDA車道偏移警示系統」的Toyota RAV4之後,最近總代理和泰汽車又推出了「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及LTA車道維持系統」規格的2020年式RAV4,讓一些車主們無法認同。並表示:
「目前正在集結車友的力量,必要時到台北總部車聚進行抗議活動,讓大家看見和泰是如何的罔顧顧客的權益,也讓他們知道不是把事情壓下來就當作沒有事情了。」

同時,他也希望:
「廖兄能夠替弱勢的消費者發聲,請公司講清楚,不能改的原因是甚麼??而不是隨便回應幾個字就想矇混過去,麻煩主持公道。」

首先,很謝謝車友們的支持,將我視為一個有份量的角色;而其實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曾經私訊給我(或是其他媒體的其他同業朋友),希望我(們)能出面解決某些事情。然而,這些希望常常都是落空的。

這裡,關於對這事情始末的看法,因為在留言串裡已有很大量的聲音是跟我想法類似的,所以我就跳過省略。我主要是針對「車輛客訴找廖剛到底行不行」這個點來做個說明,而這段說明也是先前就講過的了。

說真的,找別人會有什麼效果我不曉得,就我這邊來說,就是沒有能力幫忙所謂的「主持公道」。

有些媒體跟廠家的合作關係密切,就算手下的人想幫車友出頭,可能老闆也不願意。有些媒體就算幫車友發聲,但車廠冷處理之後也就不了了之。
至於我,一沒公權力、二不是當事人、三也不是律師身份接受誰的委託了...所以廠家完全會無視於我的存在,直接把我晾著而已。

下面,我編一段善意敷衍的劇情給大家瞧瞧:
「廖大哥,事情是這樣的,關於這個車門關不緊的問題,其實我們服務廠已經有幫車主處理過了,目前車子也交由車主開回去再使用看看。請問他現在還有什麼問題嗎?」
「他就說修了五次都沒修好,這次也是沒修好。」
「那可以請他回廠再次徹底檢查嗎?因為據我們技術部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每部車都是這樣,這是正常的。可能是他沒理解好,我們可以再次跟車主溝通看看。」
「說真的,你們自己知道,已經有好多車門問題的案例了,這是個問題吧?」
「廖大哥跟您報告一下,關於這個車門關不緊的問題,母廠給我們的答覆是說:台灣的濕氣太嚴重,而母廠本國是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現在只要回廠的車輛,我們都會另外在車門鉸鏈的地方做特殊處理來解決這個現象,後來車友們的反應都很好了呢。實際來說,其實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不曉得廖大哥這邊還有什麼問題嗎?」
......(以下省略幾萬字)

這種類似的對答,發生過太多次了,終究是無疾而終~真正會讓車廠正視問題的方式,仍是消費者自己拿出主張才行!

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爭取權益的作法,就是當事人自己必須「提出具體的索求/索賠方案給車廠」評估,如果可行,就有談下去的空間。很多時候,就是要有耐性慢慢磨~

就我多次跟車廠交涉類似事情的經驗來說,車廠經常告訴我的一個情形,就是-「其實車主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就是一直表示不爽......」又或者是,車主只給車廠一個單選題,例如「我要廠家原價買回!」但車廠辦不到就僵在那邊了。

就車廠來說,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會評估「這個問題可能會帶來多少損失?」,然後有哪些解決方案?最後,「取其輕來執行」;也就是選一個可以將損失減到最小的方案來做為解決之道。

而萬一某天真的要跟車廠談判時,最好備妥幾個具體方案作為拉鋸的籌碼,例如:
1.修到好之外,另外再賠點大錢。(大錢沒有再換小錢)
2.修到好之外,另外再多幾年保固。
3.修到好之外,另外再多幾年免費保養。
4.修不好之後,原車高價購回,談中古價。
5.修不好之後,原車高價購回,貼錢換購別款,談新車價。
6.這次維修費車廠負擔大部分。
7......(諸如此類)
都不滿意,就走司法途徑吧。

不要第一直覺就是走「輿論壓力」這招,因為這招最沒用,你永遠不曉得輿論是幫手還是幫兇?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最厚的東西,叫做「臉皮」。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好速耐鏈鋸的問題,作者張志豪 這樣論述:

台灣部分產業在生產、營運或作業過程常常會排放或逸散一些毒性氣體,部分毒性氣體還兼具臭味之特性,這些逸散物質若未能妥善處理,除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將對環境與生態造成極大之威脅。對於氣體之去除,現行之技術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學吸收法、氣體氧化法、電極氧化法、焚化法及生物處理技術等。其中物/化處理技術或熱處理技術受限於技術之層次、廣用性、效果與成本,未能實際應用於實場處理。而生物處理對於環境相當友善且處理成本低廉,因此,本研究擬利用改良生物製劑活性、催化礦石與改良生物反應器之硬體構形,來連續去除進氣中之毒氣或臭味。研究結果顯示,在去除氨氣200 ppm而言,以添加500倍之生物製劑效果最適合

,在停留時間20秒下,處理6小時,去除率達95.6%。相對脫氮處理,本系統在除硫處理效果較差,但經過增殖培養後,去除率可顯著提升,但仍無法令人滿意。透過固定化生物製劑、添加催化礦石與使用新製備生物製劑後,系統除硫效能又再度提升至97.5%。操作期間菌數穩定於8.5×106-3.5×107 CFU/mL,而系統pH值約在6.3-7.2,顯示反應過程處於穩定之操作環境,影響本系統之效能,主要為生物製劑活性與組成、氣體停留時間與進氣氣泡孔徑,與光照無顯著關係,若進一步進行菌相分析,發現兩株具有脫臭能力之菌株(Paludibaculum fermentans與Ectothiorhodosinus mo

ngolicum)。目前之結果顯示此改良式之生物反應系統具有應用至實場去除特定毒氣物質之潛力。關鍵詞:生物降解、生物反應器、減毒、催化礦石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禁忌(第二版)

為了解決好速耐鏈鋸的問題,作者翟文傑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優選、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靠前外優選、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2篇  零件結構設計 第1章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1.1機械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2-3 1.1.1功能使用要求2-3 1.1.2零件結構設計工藝性要求2-3 1.1.3其他要求2-3 1.2結構設計的內容2-3 1.2.1滿足功能要求的結構設計2-3 1.2.1.1利用功能面的結構設計2-3 1

.2.1.2利用自由度分析法的零件結構設計2-3 1.2.1.3功能面法結構設計示例2-6 1.2.1.4自由度法結構分析及示例2-8 1.2.1.5現代機械結構及功能分析示例2-9 1.2.2滿足工作能力要求的結構設計2-12 1.2.2.1提高強度和剛度的結構設計2-12 1.2.2.2提高耐磨性的結構設計2-19 1.2.2.3提高精度的結構設計2-22 1.2.2.4考慮發熱、雜訊、腐蝕等問題的結構設計2-25 第2章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2.1常用鑄造金屬材料和鑄造方法2-29 2.1.1常用鑄造金屬材料的鑄造性和鑄件的結構特點2-29 2.1.2常用鑄造方法的特點和應用範圍2-30

2.2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32 2.2.1簡化鑄造工藝2-32 2.2.2提高鑄造性能2-39 2.2.3受力合理2-43 2.2.4便於切削加工2-44 2.2.5組合鑄件2-46 2.3對鑄造結構要素的具體尺寸要求2-47 2.3.1鑄件壁厚2-47 2.3.2加強肋2-47 2.3.3壁的連接與過渡2-49 2.3.4孔邊凸台、內腔、鑄孔2-53 2.3.5鑄件尺寸公差2-55 2.4特種鑄造對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56 2.4.1壓力鑄件的結構工藝性2-56 2.4.2熔模鑄件的結構特點2-57 2.4.3金屬型鑄件的結構特點2-59 2.5組合鑄件結構2-59 2.6

鑄件缺陷與改進措施2-62 2.7鑄造技術發展趨勢及現代精確鑄造技術2-71 第3章鍛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3.1鍛造方法與金屬的可鍛性2-82 3.1.1各種鍛造方法及其特點2-82 3.1.2金屬材料的可鍛性2-84 3.2鍛造方法對鍛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85 3.2.1自由鍛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2-85 3.2.2模鍛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2-87 3.2.2.1模鍛件的結構要素(JB/T 9177—2015)2-88 3.2.2.2鍛件尺寸標注及其測量法2-91 3.3模鍛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91 第4章衝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4.1衝壓方法和衝壓材料的選用2-96 4.1.1衝壓

的基本工序2-96 4.1.2衝壓材料的選用2-98 4.2衝壓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2-99 4.2.1沖裁件2-99 4.2.2彎曲件2-102 4.2.3拉伸件2-104 4.2.4成形件2-105 4.3衝壓件的尺寸和角度、形狀和位置的相關公差與極限偏差2-108 4.4衝壓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113 第5章切削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5.1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性2-118 5.2切削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120 5.2.1保證加工品質2-120 5.2.2減少切削加工量2-126 5.2.3提高加工效率2-126 5.2.4減少生產準備和輔助工時2-133 5.2.5結構的精度設計及尺寸標

注符合加工能力和工藝性要求2-141 5.3金屬切削件結構設計中的常用標準2-148 5.3.1標準尺寸2-148 5.3.2圓錐的錐度與錐角系列2-149 5.3.3棱體的角度與斜度2-150 5.3.4中心孔2-151 5.3.5零件倒圓與倒角2-152 5.3.6球面半徑2-153 5.3.7滾花2-153 5.3.8砂輪越程槽2-154 5.3.9刨切、插、珩磨越程槽2-155 5.3.10退刀槽2-155 5.3.11插齒、滾齒退刀槽2-157 5.3.12T形槽2-158 5.3.13燕尾槽2-160 5.3.14潤滑槽2-160 5.3.15鋸縫尺寸2-161 5.3.16弧形槽

端部半徑2-161 5.3.17普通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3—1997)2-162 5.3.18緊固件用孔2-164 5.4切削件結構工藝性設計注意事項2-166 第6章熱處理零件設計的工藝性要求 6.1零件熱處理方法的選擇2-170 6.1.1退火與正火2-170 6.1.2淬火與回火2-171 6.1.3表面淬火2-171 6.1.4鋼的化學熱處理2-171 6.2影響熱處理零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因素2-175 6.2.1零件材料的熱處理性能2-175 6.2.2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和表面品質2-176 6.3對零件的熱處理要求的表達2-176 6.3.1在工作圖上應

標明的熱處理要求2-176 6.3.2金屬熱處理工藝分類及代號2-177 6.4熱處理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178 6.4.1防止熱處理零件開裂的注意事項2-178 6.4.2防止熱處理零件變形的注意事項2-181 6.4.3防止熱處理零件硬度不均的注意事項2-183 6.5幾類典型零件的熱處理實例2-185 第7章快速成形零件的加工工藝性 7.1快速成形製造技術的原理、特點及應用2-192 7.2快速成形製造用材料2-192 7.2.1快速成形對材料的要求2-192 7.2.2快速成形材料的分類和使用方法2-193 7.2.3國外主要快速成形材料的產品及用途2-193 7.2.4國內主

要快速成形材料的產品及用途2-193 7.3金屬粉末的鐳射快速成形工藝參數對成形精度的影響2-195 7.3.1鐳射燒結工藝參數對成形精度的影響2-195 7.3.2鐳射燒結快速成形精度的評價方法和標準2-197 7.4快速成形設備技術參數、加工精度2-198 第8章其他材料零件及焊接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 8.1粉末冶金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01 8.1.1粉末冶金材料的分類和選用2-201 8.1.2傳統粉末冶金零件製造工藝2-201 8.1.3可以壓制成形的粉末冶金零件結構2-205 8.1.4需要機械加工輔助成形的粉末冶金零件結構2-206 8.1.5粉末冶金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2-2

06 8.1.6粉末冶金零件的形位元公差及標注2-208 8.1.7粉末冶金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210 8.2工程塑料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12 8.2.1工程塑料的選用2-212 8.2.2工程塑料件的製造方法2-212 8.2.3工程塑料零件設計的基本參數2-214 8.2.4工程塑料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216 8.3橡膠件結構設計的工藝性2-218 8.3.1橡膠件材料的選用2-218 8.3.2橡膠件結構與參數2-218 8.3.3橡膠件的精度2-220 8.3.4膠輥尺寸公差2-223 8.3.5橡膠製品的尺寸測量2-226 8.4焊接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26 8.4.

1常用金屬的焊接性2-226 8.4.2焊接方法及適用範圍2-228 8.4.3焊接接頭的形式2-232 8.4.4焊接坡口的基本形式與尺寸2-233 8.4.5焊接件結構的設計原則和注意事項2-239 8.4.6焊接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公差2-241 第9章零部件設計的裝配與維修工藝性要求 9.1一般裝配對零部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243 9.1.1組成單獨的部件或裝配單元2-243 9.1.2結合工藝特點考慮結構的合理性2-244 9.1.3便於裝配操作2-245 9.1.4便於拆卸和維修2-247 9.2零部件的維修工藝性要求2-250 9.2.1保證拆卸的方便性2-250 9.2.

2考慮零件磨損後修復的可能性和方便性2-250 9.2.3減少機器的停工維修時間2-251 9.3過盈配合結構的裝配工藝性2-252 9.4自動裝配對零部件結構設計的要求2-254 參考文獻2-259 第2篇  機械零部件設計禁忌 第2章連接零部件設計禁忌 1.1螺紋連接12-3 1.1.1螺紋類型選擇禁忌12-3 1.1.2螺紋連接類型選用禁忌12-4 1.1.3螺栓組連接的受力分析禁忌12-6 1.1.4螺紋連接的結構設計禁忌12-7 1.1.5提高螺栓連接強度、剛度設計禁忌12-12 1.1.6螺紋連接的防松方法設計禁忌12-14 1.2鍵連接12-15 1.2.1平鍵連接設計禁忌12

-15 1.2.2斜鍵與半圓鍵設計禁忌12-17 1.3花鍵連接12-18 1.4銷連接12-19 1.5過盈連接12-21 1.6焊接12-25 1.7膠接12-32 1.8鉚接12-35 第2章傳動零部件設計禁忌 2.1帶傳動12-37 2.1.1帶傳動形式選擇禁忌12-37 2.1.2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8 2.1.2.1平帶傳動的小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8 2.1.2.2V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8 2.1.2.3同步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9 2.1.3帶傳動設計技巧與禁忌12-39 2.1.4帶傳動張緊設計技巧與禁忌12-41 2.1.4.1使用張緊

輪的張緊裝置12-42 2.1.4.2定期張緊裝置長外伸軸的支承12-43 2.1.4.3自動張緊裝置12-43 2.1.4.4帶傳動支承裝置要便於更換帶12-44 2.1.5帶傳動設計案例12-44 2.2鏈傳動12-45 2.2.1滾子鏈和鏈輪結構設計禁忌12-45 2.2.2鏈傳動設計禁忌12-46 2.2.3鏈傳動的佈置、張緊和潤滑禁忌12-47 2.2.4鏈傳動設計案例12-49 2.3齒輪傳動12-51 2.3.1齒輪機構中應注意的問題與禁忌12-51 2.3.2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中應注意的問題與禁忌12-52 2.3.3降低載荷係數的措施與禁忌12-53 2.3.3.1

減小動載係數Kv的措施12-53 2.3.3.2減小齒間載荷分配係數Kα的措施12-54 2.3.3.3減小齒向載荷分佈係數Kβ的措施12-54 2.3.4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應注意的問題與禁忌12-55 2.3.5齒輪結構設計禁忌12-57 2.3.5.1從齒輪受力合理性考慮齒輪結構的設計禁忌12-57 2.3.5.2從齒輪製造工藝性考慮齒輪結構的設計禁忌12-62 2.3.6齒輪傳動的潤滑技巧與禁忌12-64 2.3.7齒輪傳動設計案例12-66 2.4蝸杆傳動12-70 2.4.1蝸杆傳動設計技巧與禁忌12-70 2.4.2蝸杆傳動的潤滑及散熱技巧與禁忌12-72 2.4.3蝸杆傳動設計案

例12-74 2.5滑動螺旋傳動12-76 2.5.1螺旋傳動材料選擇禁忌12-76 2.5.2滑動螺旋傳動設計計算技巧與禁忌12-78 2.5.3螺旋千斤頂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78 2.6減速器12-79 2.6.1常用減速器形式選擇禁忌12-79 2.6.1.1二級展開式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選擇禁忌12-79 2.6.1.2分流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選擇禁忌12-80 2.6.1.3同軸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選型分析12-82 2.6.1.4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選擇及禁忌12-82 2.6.1.5蝸杆減速器選型分析對比12-83 2.6.1.6蝸杆-齒輪減速器選型分析對比12-83

2.6.2減速器傳動比分配禁忌12-84 2.6.2.1儘量使傳動裝置外廓尺寸緊湊或重量較小12-84 2.6.2.2儘量使各級大齒輪浸油深度合理12-84 2.6.2.3使各級傳動承載能力近於相等的傳動比分配原則12-85 2.6.2.4禁忌各傳動件彼此之間發生干涉碰撞12-85 2.6.2.5提高傳動精度的傳動比分配原則12-86 2.6.3減速器的箱體結構設計禁忌12-87 2.6.3.1保證箱體剛度的結構禁忌12-87 2.6.3.2箱體結構要具有良好的工藝性12-88 2.6.4減速器的潤滑設計禁忌12-90 2.6.4.1油池深度的設計禁忌12-90 2.6.4.2輸油溝與軸承蓋導

油孔的設計禁忌12-91 2.6.4.3油面指示裝置設計12-92 2.6.5減速器分箱面結構設計禁忌12-93 2.6.6窺視孔與通氣器的結構設計禁忌12-94 2.6.7起吊裝置的設計禁忌12-95 2.6.8放油裝置的設計禁忌12-95 第3章軸系零部件設計禁忌 3.1軸12-97 3.1.1軸的強度計算禁忌12-97 3.1.1.1軸上傳動零件作用力方向判斷禁忌12-97 3.1.1.2傳動零件作用力所處平面判斷禁忌12-98 3.1.1.3彎矩圖繪製禁忌12-99 3.1.1.4轉矩圖繪製禁忌12-102 3.1.2軸的結構設計禁忌12-102 3.1.2.1符合力學要求的軸上零件

佈置禁忌12-103 3.1.2.2合理的軸上零件裝配方案禁忌12-104 3.1.2.3軸上零件的定位與固定禁忌12-105 3.1.2.4軸的結構工藝性設計禁忌12-109 3.1.2.5提高軸的疲勞強度措施及禁忌12-111 3.1.2.6空心軸的結構設計及禁忌12-112 3.1.3軸的剛度計算及相關結構禁忌12-113 3.1.3.1軸的剛度計算12-113 3.1.3.2軸的剛度與軸上零件佈置設計禁忌12-114 3.1.3.3軸的剛度與軸上零件結構設計禁忌12-116 3.2滑動軸承12-116 3.2.1滑動軸承支撐結構設計禁忌12-116 3.2.2滑動軸承的固定禁忌12-1

18 3.2.3滑動軸承的安裝與拆卸禁忌12-119 3.2.4滑動軸承的調整禁忌12-121 3.2.5滑動軸承的供油禁忌12-122 3.2.5.1滑動軸承油孔的設計禁忌12-122 3.2.5.2滑動軸承油溝的設計禁忌12-123 3.2.5.3滑動軸承油路的設計禁忌12-124 3.2.6防止滑動軸承階梯磨損禁忌12-125 3.3滾動軸承12-126 3.3.1滾動軸承類型選擇禁忌12-126 3.3.1.1滾動軸承類型選擇應考慮受力合理12-126 3.3.1.2軸系剛性與軸承類型選擇禁忌12-128 3.3.1.3高轉速條件下滾動軸承類型選擇禁忌12-129 3.3.2滾動軸承承

載能力計算禁忌12-129 3.3.2.1滾動軸承軸向載荷計算禁忌12-129 3.3.2.2滾動軸承徑向載荷計算禁忌12-132 3.3.2.3滾動軸承當量動載荷計算禁忌12-133 3.3.2.4滾動軸承承載能力計算禁忌12-133 3.3.3滾動軸承軸系支承固定形式設計禁忌12-134 3.3.4滾動軸承的配置設計禁忌12-136 3.3.4.1角接觸軸承正裝與反裝的性能對比12-136 3.3.4.2軸承配置對提高軸系旋轉精度的設計禁忌12-137 3.3.5滾動軸承對軸上零件位置的調整設計禁忌12-139 3.3.6滾動軸承的配合禁忌12-139 3.3.7滾動軸承的裝配禁忌12-1

40 3.3.8滾動軸承的拆卸禁忌12-143 3.3.9滾動軸承的潤滑禁忌12-144 3.3.10滾動軸承的密封禁忌12-145 3.4聯軸器與離合器12-148 3.4.1聯軸器類型選擇禁忌12-148 3.4.2聯軸器位置設計禁忌12-150 3.4.3聯軸器結構設計禁忌12-151 3.4.4離合器設計禁忌12-153 參考文獻12-156

鋸齒面鈀鉑奈米立方體與石墨烯作為觸媒應用於鹼性氧氣還原反應之研究

為了解決好速耐鏈鋸的問題,作者劉哲廷 這樣論述:

1. 鋸齒面鈀鉑奈米立方體作為觸媒應用於鹼性氧氣還原反應 本研究利用鈀與鉑之間氧化還原電位的不同,將氯鉑酸與鈀立方體反應形成迦凡尼置換,成功製備出鋸齒面鈀鉑奈米合金立方體並作為鹼性氧氣還原觸媒。在合成方面,分別控制鈀鉑反應莫爾比為1:1/10與1:1/18分別可得到Pd0.945Pt0.055 與Pd0.972Pt0.028兩種比例的鋸齒面立方體。經由微區化學元素分析鑑定鋸齒面立方體發現鈀鉑原子共存於立方體表面並形成表面富含鉑之結構。作為氧氣反應觸媒測試後顯示28.2 nm Pd0.945Pt0.055 與27.6 nm Pd0.972Pt0.028立方體的動力學電流於0.9 V (vs

. RHE)下,分別為0.3673 mA與0.3525 mA,皆顯著高於7.4 nm Pt nanoparticles的0.2099 mA與27 nm Pd nanocubes的0.215 mA。在耐久性測試中,兩種鋸齒面立方體於1000圈線性掃描伏安反應後,比較其反應前後的活性差異,發現活性皆能維持恆定;線性掃描元素分析證明鋸齒面立方體在耐久性測試後仍維持鉑鈀雙金屬結構,表示反應後活性的提升來自其穩定的結構,推斷粒子受表面鈀鉑共組成影響所產生之協同效應,提升鋸齒面鈀鉑奈米催化活性與耐久性。2. 超聲電化學法製備石墨烯和石墨奈米粒子: 嵌入劑碳鏈長短與超聲震盪功率的影響及其在氧氣還原觸媒與感測

過氧化氫應用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碳鏈長度之烷基硫酸鈉作為電極嵌入劑時,對超聲電化學製備法製備石墨烯膠體溶液的影響。由X-光繞射光譜分析與電子顯微鏡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在固定超聲波震盪功率為640W下,以十四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與十烷基硫酸鈉作為嵌入劑時,主產物為石墨烯溶液。然而,以八烷基硫酸鈉嵌入石墨電極後可製備出以石墨奈米粒子為主的膠體溶液。此外,以拉曼光譜儀分析結果顯示嵌入劑碳鏈長度越長時,D與G band強度比值隨之降低,輔以X光光電子光譜儀分析結果顯示,所製備石墨烯與石墨奈米粒子表面含氧官能基數量與嵌入劑碳鏈長短無關,證明隨嵌入劑碳鏈減短之石墨烯與石墨粒子表面缺陷來源為物理

缺陷。再者,調控不同超聲震盪強度時對製備石墨烯影響對超聲電化學製備石墨烯與石墨奈米粒子的影響時,發現隨著震盪功率的增加拉曼峰之D與G band強度比值進而稍微增加,說明所製備之石墨烯表面缺陷數量會稍微增加。在電化學觸媒應用方面,以八烷基硫酸鈉製備之石墨奈米粒子與十、十二和十四烷基硫酸鈉製備之石墨烯直接作為觸媒催化鹼性氧氣還原反應與非酵素型過氧化氫感測,由氧氣還原反應結果得知,以石墨奈米粒子與十、十二和十四烷基硫酸鈉製備之石墨烯的動力學電流於0.8 V (vs. RHE)下,分別為1.88×10-2、9.90×10-3、4.66×10-4與2.25×10-4 mA;並經由3000圈耐久性分析後,

發現石墨奈米粒子與石墨烯其剩餘動力性活性皆仍剩餘80%以上。另外,電化學分析石墨奈米粒子與石墨烯感測過氧化氫結果得知於 -0.4 V (vs. Ag/AgCl)下石墨奈米粒子與十、十二和十四烷基硫酸鈉製備之石墨烯其靈敏度值分別為0.889、0.674、0.41、0.0728 mA mM-1 cm-2,並以石墨奈米粒子於真實樣品分析中得知其具有良好的回收率,綜合以上結果得知,石墨奈米粒子於催化鹼性氧氣還原反應與非酵素型過氧化氫感測具有較佳之活性。3. 氮摻雜不同種類之奈米碳材之合成及催化鹼性氧氣還原反應 本研究以反-2-吡啶二氮雜菲作為氮源,利用水熱反應使氮摻雜於表面物理缺陷為主之石墨烯、

表面含氧官能基缺陷為主之石墨烯、單層奈米碳管與多層奈米碳管上,並應用於催化氧氣還原反應。由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碳能譜與氮能譜結果中得知,水熱反應氮摻雜後之物理缺陷石墨烯、化學缺陷石墨烯、單層奈米碳管與多層奈米碳管,其氮元素含量分別為2.7、3.6、1.3與0.9%,且物理缺陷石墨烯上以石墨氮鍵結為主,含氧官能基缺陷為主之石墨烯上以吡咯氮原子為主,單層奈米碳管與多層奈米碳管上皆形成石墨氮與吡咯氮數量幾乎相等之共存結。同時,旋轉環盤電極分析催化氧氣還原反應結果顯示之物理缺陷石墨烯、化學缺陷石墨烯、單層奈米碳管與多層奈米碳管經摻氮後,其動力學電流於0.8 V (vs. RHE)下,分別為0.1658

、0.1073、0.2844與0.0502 mA,而未摻雜氮之物理缺陷石墨烯、化學缺陷石墨烯、單層奈米碳管與多層奈米碳管其動力學電流,分別為0.0409、0.0451、0.1342與0.0193 mA。相比較之下,發現參氮後奈米碳材其動力學電流皆有明顯提升的趨勢,其中以石墨氮鍵結為主之氮摻雜物理缺陷石墨烯為最,其動力學活性約可提升4倍之多,證實氮摻雜於奈米碳材確實對催化氧氣還原反應具有提升催化活性之能力,且以石墨氮鍵結為最具有提升活性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