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奶量不固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嬰兒奶量不固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馥寧(芬妮Fannie)寫的 練習不聽話: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成就自己,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 和鋤見的 漫畫科普冷知識王(1~4)套書(共四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育兒] 只需要一週就可以訓練寶寶睡過夜(親餵+瓶餵)也說明:就是把奶分成兩次喝,但兩次的奶量比一半還多. 因為他一餐喝120ml不夠的,所以他不會喝到睡著,喝完過半小時左右又會餓了,所以就可以再補奶.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碁峰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簡莉盈所指導 朱桂慧的 台北地區新生兒黃疸與母親焦慮對母乳哺育之影響 (2014),提出嬰兒奶量不固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生兒黃疸、母乳哺餵、母乳哺育持續時間、產後焦慮。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自然醫學研究所 陳秋媛所指導 陳嘉惠的 穴位按摩對減輕產後母嬰分離哺乳婦女乳房腫脹之成效 (2011),提出因為有 乳房腫脹、穴位按摩、產後母嬰分離、母乳哺餵的重點而找出了 嬰兒奶量不固定的解答。

最後網站瓶餵如何追奶?全瓶餵少奶量媽媽追奶記錄分享則補充:不過為了給寶寶抗體,也努力擠母乳餵了半年。 這胎也一樣希望能餵母乳,. 但不想親餵一直掛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奶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嬰兒奶量不固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練習不聽話: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成就自己,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

為了解決嬰兒奶量不固定的問題,作者劉馥寧(芬妮Fannie) 這樣論述:

  不聽話,是我對人生負責的第一步!   「療癒系說書人」芬妮Fannie首本作品   記錄蛻變歷程的淚與笑、暗與光、恨與愛      三十年來,在母親悉心栽培之下,芬妮按部就班地完成求學、結婚、生子等各階段大事。她從來不曾懷疑過母親的安排與社會的期待。高學歷、好工作、適婚年齡出嫁、適產年齡得子,都讓母親臉上有光,也符合傳統世俗眼光的欽羨。      日子確實過得順風順水,母親功不可没。然而一宗鄰居人倫慘劇意外成為她人生的破口,造成倉促搬回娘家的芬妮與母親衝突迭起:      ◆ 我想好好痛哭一場,卻被告知要立刻振作……   ◆ 我需要時間與低潮共處

,卻被期待要一絲不苟地打理生活細節……   ◆ 我的負面情緒渴望全然地被接納與包容,卻只得到忽略或苛責……   ◆ 事情未必是我的錯,為什麼總要我當先低頭的那個?      失眠、焦慮症、陰道炎紛紛纏身,還得苦撐著工作育兒兩頭燒。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低谷中,她看見了情緒素養的缺乏,長期以來總是被告知:好事不值得讚美與肯定,壞事更不需要放在嘴上說,彷彿任何一點情緒的洩漏,都會造成品格上的缺陷。      芬妮終究認出了在壓抑與隱忍之下,那個乖巧又努力的女兒,日漸稀薄的自我。於是她開始練習聽從內在的聲音,知道唯有打破家教與社會框架立下的慣性與限制,才能透過縫隙把自己一滴一點地找

回來。      這趟心靈成長與禮教反動之旅,芬妮走得跌跌撞撞,與其說是跟母親的對壘,更像是內外在自我的兩人三腳。唯有身心都成熟獨立,才能踏實擔起人生的諸多角色,理清不同的關係界線,並在正視恐懼與挑戰時,看見陰影中潛藏的愛與祝福。   感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仙女老師余懷瑾(作家)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尚瑞君(作家、講師)   林佳樺(作家)   葉妍伶(未來鑄造空間創辦人)   劉中薇(知名作家/編劇)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我們不想

要成為母親的複製品,卻又從媽媽身上 ,看見愛是如何的滋養,又是如何的一刀兩刃。讓人感受彼此的存在,卻又矛盾受傷害。──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她在閱讀中得到強大的能量,找到生命中的解答;她在書寫中釋放壓力,勇敢地自我揭露。面對千古不變的議題,她抽絲剝繭帶著我們解開愛的「家」鎖,讓愛自然地流動,享受與珍惜。 ──仙女老師余懷瑾(作家)     在我成為母親,開始寫教養專欄之後才知道,很多母女難相處,更多母女是不知道如何相愛!   如果妳跟母親有心結難解,有愛卻在代間中迷路,來看這本書,可以開啟妳們母女和解,而走進彼此心中好好相愛的契機。

──尚瑞君(作家、講師)     作者年輕時對母諸多順從,但中年時由心理分娩出全新的自我,此時親子間拉扯力道甚鉅,作者在文中提起自己一生、只受過母親體罰兩次。然而有時語言更扎人。   觀完全文,赫然翹翹板另一端,坐的是自己。──林佳樺(作家)     芬妮毫不掩飾,真誠書寫母女間的相愛相殺,若說生孩子有什麼神聖之處,應該是芬妮本人的二次誕生,重新擁抱母親,最終與自己和解。恐懼與愛,有智慧的芬妮終究選擇了愛,也帶領讀者看到了愛的樣貌。──劉中薇(知名作家/編劇)     芬妮用她的書回答了我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成就超群但自我價值感超低?   媽媽是

最強大的催眠師,媽媽如何嚴格地評鑑孩子,孩子就如何苛刻地挑剔自己。那些「我知道你可以更好」的勉勵話都成了「我知道我還不夠好」的內心話。   練習不聽話吧,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體會內心最真摯的感受,擁抱內心最真實的自己。──葉妍伶(未來鑄造空間創辦人)

嬰兒奶量不固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鼠來寶如何睡過夜呢?
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分享給大家
1.一開始從半夜的餵奶時間做調整
鼠來寶每4小時起床喝一次奶
例如半夜4點整要喝
我們會先塞奶嘴給他
讓他延後個十分鐘喝
隔天再多延個5-10分鐘
2.讓寶寶分辨白天黑夜
白天時一定開窗或開著燈
晚上睡前一定要關燈哄睡
讓他習慣白天黑夜
3.睡前固定放同一首歌
久了他會習慣聽到那首歌表示要睡覺囉
4.白天我們會讓鼠來寶睡我們的床
(會翻身的話不建議 除非大人在旁陪伴)
這時候可以躺著抱他睡
也是讓他學習自己入睡的好機會
晚上再讓他回嬰兒床睡覺
5.白天可以陪他玩
晚上睡前盡量不要玩
不然會越玩越興奮
可以改用放故事或放音樂的方式給寶寶聽
6.睡前奶量增加10cc
讓他喝飽飽會睡比較久

❤️第二頻道(Bobo&Kira日常生活) ➡️https://goo.gl/kK3UkQ
❤️第三頻道(Kira) ➡️ https://pse.is/RUEZ4
❤️BoBo TV の Facebook ➡️https://goo.gl/g9wFWH
❤️BoBo TV の Instagram➡️https://goo.gl/PzN4JJ
❤️Kiraの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wobk/

我們的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8189070

夾娃娃特輯➡️ https://goo.gl/iib3pe
【Bobo懷孕日記】➡️ https://pse.is/LLTBG
【我們結婚了】Bobo_Kira➡️ https://pse.is/JUFNE
【PRANK】整人系列➡️ https://pse.is/LEH6W
【焦妻廚房】➡️ https://goo.gl/NFqYp8
Bobo_Kira 情侶間互動 特輯➡️ https://goo.gl/nAxdNx
Bobo_KIRA開箱系列➡️ https://goo.gl/w4cjeq
Bobo_KIRA住宿體驗➡️ https://goo.gl/3wUkV5
Bobo_KIRA VLOG生活樂趣➡️ https://goo.gl/Hbzg4B

❤️【 工商合作、活動邀約】
業務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台北地區新生兒黃疸與母親焦慮對母乳哺育之影響

為了解決嬰兒奶量不固定的問題,作者朱桂慧 這樣論述:

背景:隨著母乳哺育率增加,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也有增加的趨勢,母親擔心哺餵母乳會使黃疸加劇而增加照光的天數,可能顯現出焦慮的情緒同時抑制生理造成乳汁不足,因而產生放棄哺餵母乳的想法。過去研究較少針對新生兒黃疸處置及母親焦慮對母親後續純母乳哺育或持續母乳哺育嬰兒的影響;還有在親善政策下,對於母親哺餵母乳過程的影響及衝擊也較少被考量。目的:本研究希望瞭解婦女從孕期到產後哺乳過程中醫療環境及新生兒黃疸對於母乳哺育的影響與困境,並對母嬰親善措施之知覺、新生兒黃疸臨床處置、產後婦女焦慮程度,瞭解這些因子是否影響到母乳哺育的情形。方法:採質量混合研究方式,運用質性訪談及固定樣本追蹤研究收集相關資料,質性研

究採立意取樣及深入訪談收集資料共有9位產後一年內有哺餵母乳且有新生兒黃疸經驗的婦女參與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資料。量性問卷調查收案場所為北部三家經母嬰親善認證之醫院,採自填問卷及電話追蹤方式,收案黃疸組為135人,非黃疸組為160人,收案條件為婦女在產後採行母乳哺育,且懷孕期及生產過程無疾病診斷並有健康足月的新生兒,追蹤時間為產後一週內、產後一及四個月,多變項分析以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logistic regression及cox regression model等統計方法進行統

計分析。結果:質性部分採回溯性訪談,針對婦女面臨新生兒黃疸對母乳哺育行為影響之經驗歷程,共四期分別為產前階段的經驗歷程共有「母乳哺育信念的建立」一個主題及「自然的母性表現」、「母乳至上的環境」等兩個次主題;產後初黃疸前期間的經驗歷程共有「實際不然的懷疑」、「母親專享的幸福體驗」兩個主題及「親餵就有奶」、「胸前的大石」、「親友的壓力」、「茫然無知的黃疸危機」、「黃疸處置的質疑」、「醫療環境壓力」、「認同哺餵母乳的好處」、「親密的連結,最佳的安撫」等八個次主題;黃疸期的經驗歷程共有「母親情緒的轉變」、「擺盪之後,回到最初」兩個主題及「親子分道揚鑣」、「焦慮」、「自責/不捨」、「黃疸的衝擊」、「不一

致的解釋」、「凡事靠自己」、「回到最初的信念」等七個次主題;黃疸消退後持續哺餵母乳期的經驗歷程共有「堅持與調適」一個主題及「哺乳不難,在於堅持」、「心中無奶量,胸中自有奶」等兩個次主題。量性部分,個案住院期間皆採行母乳哺餵,純母乳哺育率38.6%;產後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40.9%;產後四個月純母乳哺育率39.3%,停止母乳哺餵的原因以乳汁不足為最多(佔52.1%)。母乳哺育持續時間平均95.52(SD= 37.77)天,有新生兒黃疸的個案持續母乳哺育時間比沒有新生兒黃疸的個案母乳哺育時間長,兩組相差12.15天(SD= 8.1, p=0.008)。住院期間、產後一及四個月母親焦慮程度皆以輕度焦

慮佔最多(71.2% ~ 81.5%)。新生兒有黃疸現象佔45.8%,當中有33.3%新生兒進行照光治療。使用cox regression,在控制社會人口學及孕產健康史變項後結果顯示,沒有黃疸相對於有黃疸的產婦有1.68倍會停止母乳哺餵(adjusted hazard ratio [HR], 1.68; 95%CI:1.08-2.62)。經由對數迴歸分析預測影響產後四個月的因子,當控制社會人口學及孕產健康史變項時,結果顯示有新生兒黃疸較沒有黃疸的產婦比較會採行母乳哺餵(OR=1.79, 95%CI=1.03-3.10)。經GEE及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模式在控制

產婦年齡、生產方式後,結果顯示隨著時間,有新生兒黃疸的產婦比沒有新生兒黃疸的產婦餵配方奶的程度越少(OR=0.64, 95%CI=0.45 - 0.91)。結論:本研究兼具量性及質性的支持,顯示在現行母嬰親善大力推動母乳哺餵下,新生兒黃疸反而讓婦女哺餵母乳時間越長,且在產後階段哺餵母乳程度越高,顯現國內政策成效。產婦雖有產後焦慮且部分婦女在產後初期會感到對母嬰親善措施的壓力,不過並不影響之後的母乳哺餵,除了婦女本身堅持母乳最好的信念之外,當面對哺乳及黃疸,醫療人員宜適時的介入並提升家屬的支持讓哺餵母乳不再只有婦女的責任。

漫畫科普冷知識王(1~4)套書(共四冊)

為了解決嬰兒奶量不固定的問題,作者鋤見 這樣論述:

  網路書店年度百大暢銷書系列大集合,   長知識、在家解悶超值選擇!   網紅大推、精彩滿點,一次珍藏、四倍趣味!   【怪奇事物所所長】、【10秒鐘教室】、   【最近紅什麼】、【三個麻瓜】依序推薦   比知識有趣的冷知識原來這麼好玩,   用漫畫插圖一次解謎!   從古至今,從人類、萬物到外太空,   世界之大,千奇百怪,無奇不有,   現在就給你滿滿的趣味冷知識!   ◆儲備知識補充包 ◆活化大腦助燃劑 ◆擺脫冷場句點王   第1冊:《漫畫科普冷知識王:世界其實很有事,生活才會那麼有意思!》   【FB粉絲頁超過35萬人追蹤「怪奇事物所所長」歡樂推薦】

  知識是為了使用而存在,   但知識就一定是無聊的嗎?   人類、文化、生物、科技、地理和宇宙中…   總是有許多有意思的事。   你知道嗎?   ◎人是會發光的生物,所以請記住你會發光、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達96%,但也有50%與香蕉相同、我們不能把屁憋回去,相信我,那可能會憋出問題、我們永遠想不起夢境的開頭,每個夢好像都是從故事中間開始的、人的眼淚是一種特殊的藥,又能殺菌又能…   ◎母貓往往喜歡用右爪,公貓通常是左撇子、長頸鹿寶寶會上“幼兒園”,負責管理幼兒園的園長還每天都輪班、海獺會和同伴手牽著手一起睡覺,說穿了是為了避免失散、無尾熊為什麼總是愛抱樹,每次到動物園看到都這樣

、松鼠因為記性不好,所以每年種下幾百棵樹、海豚不僅有自己的語言也有自己的名字…   ◎覺得糖水不夠甜,加一點鹽就會更甜、雞蛋要倒立著放更能保鮮、原來鈔票也有直式的、打火機比火柴更早被發明出來、一張普通的紙最多只能對折8次、麵包可以吃,竟然還可以當橡皮擦來用…   ◎鍵盤上打亂順序的英文字母可以讓你打字速度更快、點擊滑鼠1000萬次可以消耗1卡路里的熱量、黑盒子其實不是黑色的盒子、賽車竟然沒有配備安全氣囊…   ◎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古埃及裡的聖甲蟲原來是這種蟲、曾在地球生活過的人類高達1155億人、古時候的壓歲錢不是錢、古代女子十四歲以後還不嫁人是要罰錢的…   ◎南北極地

區幾乎不會發生地震、復活節島石像大都穿著褲子、為什麼颱風眼區域反而風力最小、其實非洲並不是一年四季都熱,冬天也會很冷…   ◎恆星大都是成雙成對的、所有物質都能變成黑洞,包括人體、流星不一定是隕石,也有可能是糞便…   第2冊:《漫畫科普冷知識王2:世界其實很有趣,生活應該多一點療癒!》   【FB粉絲頁超過20萬人追蹤超人氣科普插畫家 | 【10秒鐘教室】 開心推薦】   日子太無聊,   但世界其實很有趣,   名人軼事、生活科學、神秘事件、自然奇觀…   真相背後鮮為人知的冷知識才是經典。   你知道嗎?   ◎牛頓有看到掉下來的蘋果,但沒被砸到頭、貝多芬也愛喝咖啡,但有一個原

則、愛迪生是自學團的,所以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達爾文其實是個吃貨、林肯不只是總統還是摔角冠軍、服部半藏是日本史上最強的忍者家族、武田信玄則是日本第一個精通《孫子兵法》的名將、孔子力氣超大又精通武藝、屈原原來愛化妝、曹操根本不姓曹、張飛可是個美男子、李白又吃霸王餐、白居易為什麼一年只洗一次頭、乾隆皇帝根本是個寫詩狂人……   ◎在恐龍出現之前,奇蝦早稱霸了地球、蛇頸龍長長的脖子不如你想像中的靈活、最早的烏龜根本沒有強大的硬派龜殼、六角恐龍不但可以再生四肢,還能再生大腦和心臟、有位叫海參的但卻不會游泳、變色龍變色的目的才不是只為了偽裝、蝴蝶的鼻子其實長在觸角上、食蟻獸很長舌、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的

、馬常站著睡覺的……   ◎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原來是獨木舟、為什麼大輪船的螺旋槳反而那麼小、世界上第一輛地鐵的車廂是露天的啦、剎車和油門為什麼要一高一低、熱氣球的第一批乘客竟然是幾隻小動物、史上第一架飛機原來只飛了12秒、為什麼噴射機飛過天空會留下一道白煙、你知道買一件太空衣要多少錢嗎……   ◎辣味不是味覺而是痛覺、火苗向上卻是因為受重力影響、石英鐘停下來時,秒針總是停在9、失眠的時候千萬不要再數綿羊、夢遊的人也算是在做夢嗎、起雞皮疙瘩不是只有一種原因、鑽石可不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質、樹葉為什麼會變顏色、地球平均每天變重60噸、宇宙也有味道……   ◎聖誕老人原本是穿綠衣服、古希臘

的雕塑為什麼都要裸體、拍馬屁是怎麼來的、說大話為什麼叫吹牛、為什麼有錢的女婿叫金龜婿、在古代粽子是夏至的標配啦……   ◎巨石陣很可能是音箱、尼斯湖水怪到底有沒有真相、金字塔的顏色原本是白的、巨人畫了納斯卡線、傳說中的亞特蘭提斯文明有個神秘的能源系統、馬雅文明擁有超強的天文知識、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原本是彩色的、民間流傳的海妖的確有原型、地球上有一個不會說話的神秘民族、如何在夢裡控制夢的走向……   ◎地球可能曾有過一個名叫忒伊亞的姐妹行星、森林中的樹會互相幫助、雲是有重量的,而且還不輕、地球的自轉速度正逐漸變慢、月球的外形更像一顆雞蛋、水星是一個大金屬球、如果沒有木星,可能就沒有地球和人類、

天王星和海王星上或許有數百萬克拉鑽石,你心動了嗎……   第3冊:《漫畫科普冷知識王3:世界其實很精采,生活就要這麼嗨!》   【YouTube頻道近45萬人訂閱網紅團隊「最近紅什麼」 有梗推薦】   生活太平淡,   但世界其實很精采,   萬物奧妙、世界秘辛、科普趣談、奇聞妙事…   意想不到的冷知識才是話題。   你知道嗎?   ◎有些植物受傷時會尖叫、柑橘家族的關係真的有夠亂、   小貓的叫聲其實是為了吸引人注意,貓族之間的溝通卻是用別招、   沒想到免子會吃自己的便便、浣熊還會在吃東西前先用水清洗食物、   不是所有的螃蟹都橫著走路、土撥鼠看似呆萌,其實很危險、   最接近狼

的狗根本不是哈士奇、貓頭鷹為什麼不能轉動眼睛、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企鵝的雙腳為什麼不會被凍傷……   ◎人類愛吃垃圾食品是本能、站著其實比走路更累、   裝三秒膠的容器為什麼不會被黏住、泡麵為什麼要泡三分鐘、   為什麼蚊香都是漩渦狀、可樂不僅僅能喝,還有其他妙用、   啤酒瓶蓋上一共有多少個鋸齒、黑猩猩的短暫記憶力可能比你好、   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動物居然是一隻狗、看恐怖電影可以減肥、   北極那麼冷卻還是要用冰箱……   ◎沒電的乾電池竟然可以手動充電、物質其實不只有固態、液態與氣態、   顏色其實會讓人覺得有重量的、心情不好時應該要吃甜的、   地球的核心溫度簡直可媲美太陽表面

溫度、地球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   有一艘名叫斥候星的“外星飛船……   第4冊:《漫畫科普冷知識王4:世界其實很有哏,生活可以多點彈性!》   【頻道近4千萬點閱YouTuber「三個麻瓜」 肯定推薦】   日子過得太平凡,   但這世界每天都有奇妙的事在上演,   古今奇談、動物趣聞、生活妙事、宇宙奧秘…   新奇有趣的冷知識才是重點。   你知道嗎?   ◎毒蛇咬到自己的舌頭到底會不會中毒、對牛彈琴真的有用、   螢火蟲可是從小到大都會發光的、羊駝吐口水是表達不滿、   山羊都是攀岩高手、海裡也有醫生、有一種長得像豬的章魚、   貓為人類發明了一套專用的貓語、水獺寶寶游泳全靠媽媽

教、   有的鳥愛裝鬼臉、原來的企鵝竟然不是現在看到的南極企鵝、   蛛絲馬跡的馬非一般馬、在牛的屁股上畫眼睛可以保護牠、   動物共同的祖先可能是一種蠕蟲、天竺鼠高興的時候會暴走、   狗才是最早被訓練去抓老鼠的動物、烏賊的墨汁可以用來寫字、   魚也會口渴、蜜蜂消失對人類的影響是很大的……   ◎常吃橘子會改變膚色、在石器時代人就開始養寵物、   自言自語對身體也有好處、打哈欠根本不會傳染、   可愛會讓人喜愛,其實也會引起破壞慾、哭不宜超過15分鐘、   痘痘不是突然長出來的、為什麼大多數人都習慣使用右手、   雙胞胎之間有存在心靈感應的案例但卻沒有科學結論、   學新東西會讓大腦越聰

明、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尾巴……   ◎招財貓會舉右手,也會舉左手、羽毛球上的羽毛是16根、   有的咖啡是來自動物的糞便、元宵和湯圓其實大不同、   不倒翁為什麼推不倒、在什麼樣的溫度下睡眠最舒服、   天氣愈冷,手機耗電越快、水其實是藍色的、   吃蛋糕吹蠟燭是因為月亮女神……   ◎地球上所有人一起大喊會怎樣、太陽可能曾有孿生兄弟、   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擁有液態鑽石海洋、地球上的水究竟從何而來、   地球曾送給外星人一張唱片、地球正在讓月球漸漸地生鏽、   假設能從地球走路到月球,那需要多久…

穴位按摩對減輕產後母嬰分離哺乳婦女乳房腫脹之成效

為了解決嬰兒奶量不固定的問題,作者陳嘉惠 這樣論述:

  背景及目的: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哺餵母乳是提供新生兒營養最理想的方式,建議純母乳哺餵需達嬰兒六個月,當嬰兒六個月後添加營養補充食品後繼續哺餵母乳可長達兩年或更久。哺餵母乳好處甚多,但哺餵母乳過程中,乳房腫脹導致的疼痛是許多哺乳婦女放棄繼續哺乳之主要原因。乳房腫脹的一般處理方法為鼓勵儘早開始哺乳及增加哺乳次數,但母嬰分離之產婦因嬰兒吸吮次數不夠,無法有效改善乳房腫脹疼痛,減少母乳哺餵意願。中醫穴位按摩是藉由穴點按壓以達疏通經絡,可促進乳汁排出,減輕脹乳疼痛。本研究目的即在探討穴位按摩法對減緩母嬰分離之產婦乳房腫脹疼痛之成效。   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0位嘉義某區域教學醫院產後護理之家採母嬰分

離併有乳房腫脹之產婦,隨機分派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人。兩組受試者填寫個別之同意書,以排除受試者安慰劑效應。產後3-5天起實施介入措施,每天一次,連續三天。實驗組以穴位按摩法為介入方案,依據中醫穴位按摩手法,於乳房周圍俞穴屋翳、膺窗、乳根、膻中進行穴點按壓,接著以一般護理步驟將乳汁擠出。對照組僅以一般護理步驟將乳汁擠出。評量工具為個案脹奶症狀自覺評量表、脹奶生理狀況評估表及基本資料量表。介入措施皆由研究員本人以固定的手法及力道進行介入,脹奶症狀評量表由另一位護理人員協助受試者填寫。以Excel 2007及SPSS 18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以獨立樣本t檢定及卡方檢定比較人口學資料;

以成對樣本t檢定及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內各組組內及組間之平均值差異;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檢定脹奶程度與基本屬性之相關性。最後以Fisher’s精確檢定比較介入後脹乳不適之追蹤分析。   結果:兩組人口學資料未達顯著差異性。兩組於第一天、第二天及第三天,介入後5分鐘及30分鐘之自覺乳房疼痛程度、自覺乳房腫脹程度、自覺乳房發熱程度及自覺乳房不舒適程度與介入前相比有顯著差異 (p < 0.001)。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前後測組間比較,實驗組較對照組有顯著成效 (p < 0.001)。將人口學變項加入為共變數進行分析,其差異亦未改變,因此排除其影響。於介入結束後一個月電話追蹤訪問結果發現,實驗組全數表示無

乳房疼痛現象,對照組則有39.3%表示仍有乳房疼痛現象;3.3%實驗組有局部腫塊,對照組則為53.6%。   結論:穴位按摩是一種安全及經濟的自然療法,對減輕產婦乳房腫脹成效顯著,日後可加以推廣穴位按摩,以幫助更多哺乳婦女成功哺餵母乳。本研究結果可作為產科乳房腫脹護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