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非他命口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輔仁大學 生命科學系碩士班 陳雲翔所指導 邱育崧的 腸道益生菌表達特異性甲基安非他命單鏈抗體用於治療甲基安非他命成癮 (2021),提出安非他命口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乾酪乳桿菌、甲基安非他命成癮、被動免疫、益生菌、單鏈抗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公共衛生研究所 林逸芬所指導 鄭健禹的 HIV感染者在接受C型肝炎病毒治療後發生再感染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靜脈毒癮者、C型肝炎病毒再感染、HIV感染者、海洛因、安非他命濫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安非他命口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安非他命口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腸道益生菌表達特異性甲基安非他命單鏈抗體用於治療甲基安非他命成癮

為了解決安非他命口服的問題,作者邱育崧 這樣論述:

甲基安非他命 (Methamphetamine) 是一種高度成癮性的中樞神經興奮劑, 是濫用最廣泛的非法藥物之一。我們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重組腺相關病毒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 介導甲基安非他命高特異性抗體至小 鼠周邊表達,可以減弱甲基安非他命所引起的小鼠過動行為。然而,透過rAAV 載體遞送來維持體內大量抗體的費用相當昂貴,最終可能導致成癮患者的治療依 從性降低。本研究目的即探討基於益生菌的被動免疫成為治療甲基安非他命成癮 策略的可行性。對於益生菌中的基因表達,我們構築了兩個穿梭質體,分別攜帶 由乳酸脫氫酶 (ldhL) 和表面

層蛋白 (slp) 啟動子驅動的甲基安非他命特異性單鏈抗 體基因。原核生物大腸桿菌(用於質體擴增)透過熱休克法轉化這兩種質體;乾 酪乳桿菌(乳品益生菌)則透過電穿孔轉化這兩種質體。結合免疫沉澱和比色分 析結果,在 ldhL 與 slp 啟動子驅動的質體轉化大腸桿菌培養液中鑑定出甲基安非 他命特異性單鏈抗體。然而,乾酪乳桿菌無法從兩種質體中產生功能性單鏈抗 體。這種差異需要進一步探討。未來,我們將嘗試更換菌株,並探討口服帶有抗 體基因的益生菌是否可以降低甲基安非他命在小鼠體內的藥理作用。我們預計這 種基於益生菌的毒品特異性抗體基因遞送可能可以擴展到其他毒品的成癮治療。

HIV感染者在接受C型肝炎病毒治療後發生再感染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分析

為了解決安非他命口服的問題,作者鄭健禹 這樣論述:

目的C型肝炎病毒感染後無法造成誘導免疫,在高風險族群會因為不安全的行為再次接觸到病毒而被再感染。近年來在HIV感染者的族群中發現C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發生率逐年增加,風險對象包含有靜脈毒癮者共用針頭施打毒品和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者。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HIV感染者在完成C型肝炎病毒治療後發生再感染的危險因子和發生率分析。方法本研究是在桃園醫院執行的一個回溯性型世代研究。從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在HIV感染者實行了一個C型肝炎抗體的大規模篩檢,針對陽性個案進行治療。同時我們也會記錄每位個案的風險行為、醫療病史、年紀、性別和C型肝炎治療處方。用Kaplan-Meier方法來分析不同次族群再感染

的發生率,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分析危險因子。結果在2,419 位HIV感染者中,有516位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完成了治療,417位(78.9%)是靜脈毒癮者和105位(20.3%)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者,平均年齡42歲(標準差:9)。本研究的追蹤中位數為63.6週(四分位距:48.3-114.5),共有59人(11.4%)發生C型肝炎再感染,再感染的時間為85.3週(四分位距:57.0-150.0),發生率為每100人年6.67個案。具統計顯著意義之保護因子是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使用(風險比率:0.45, 95%信賴區間:0.23-.0.89)、而危險因子有海

洛因使用 (風險比:9.98, 95%信賴區間:4.58-22.77)和多重性伴侶及安非他命濫用 (風險比:57.36, 95%信賴區間:6.3-522.22)。結論C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發生率在HIV感染者的危險因子有海洛因使用和多重性伴侶及安非他命濫用。因此,本研究建議針對高風險族群使用預防行為干預和教育以減少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