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石城定置漁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宜蘭石城定置漁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聖心,徐銘謙,古庭維,楊世泰,戴翊庭,謎卡,吳雲天寫的 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豆腐鯊誤闖定置漁場漁民助牠重歸大海 - 蘋果日報也說明:宜蘭 頭城鎮石城光榮定置漁場,昨漁民收網時,意外發現一條瀕危的保育類豆腐鯊誤闖定置網內,漁民們小心翼翼把牠拖離,讓牠重回大海懷抱,與牠道別後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歐慶賢所指導 鄭閔澤的 頭城定置漁場形成機制及其漁獲特性與經營之研究 (2020),提出宜蘭石城定置漁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宜蘭頭城地區、定置網漁業、定置漁場形成機制、損益平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李明安所指導 謝侑樺的 宜蘭灣復興定置網漁場漁業資源結構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宜蘭灣、定置網、漁業資源結構、相對重要性指數、多樣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宜蘭石城定置漁場的解答。

最後網站宜蘭大溪源興定置漁場震撼的起魚實況,附詳細位置說明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蘭石城定置漁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淡蘭古道:百年里山的長路慢行

為了解決宜蘭石城定置漁場的問題,作者周聖心,徐銘謙,古庭維,楊世泰,戴翊庭,謎卡,吳雲天 這樣論述:

  歷時六年公私協力,從選線、定線、串聯、命名,   這條總長超過200公里的淡蘭古道,正以嶄新面貌重現臺灣古道百年風華。     淡蘭古道全路徑,貫穿數十條古道秘境,見證臺灣百年歷史,可謂臺灣聖雅各之路,又稱臺灣朝聖之路。     本書以北中南三大篇章,開啟臺灣淡蘭古道穿越百年之旅。   ◆兩百年北宜交通史的身歷其境:淡蘭古道北路   ◆先民墾拓的淡蘭百年山徑:淡蘭古道中路   ◆百年茶聖之路:淡蘭古道南路     並透過「職人誌」介紹在淡蘭古道上默默耕耘的在地達人,   「手作步道」篇章,呈現承襲先民的百年古道修築工法,透過手作重新修護淡

蘭古道,   期待以最質樸之古道面貌,重現臺灣的自然生態之美。   本書特色     1.完整收錄淡蘭古道北路、中路、南路路徑,及近十位知名登山達人的淡蘭古道長距離步道之人文歷史第一手報導。     2.特邀金鼎獎山岳繪者沈恩民繪製全彩登山立體地圖,讓讀者能一眼看清登山路徑旁的建築物或山林樣貌。閱讀本書有如走入3D登山書,提前感受走在淡蘭百年山徑中的奇妙氛圍。

頭城定置漁場形成機制及其漁獲特性與經營之研究

為了解決宜蘭石城定置漁場的問題,作者鄭閔澤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旨在利用現地調查法,剖析宜蘭灣頭城海域自日據時代以來與生俱來形成優良定置漁場之機制與漁場之漁獲特性及其差異與優勢魚種,並探討其經營效率之良窳與當前面臨之問題與對策,期對該地區定置網漁業之永續發展能有所貢獻。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頭城地區海岸地形特殊,北有從釣魚臺下來的海流帶來的鯖科魚類,南有黑潮上來的洋流帶來的鰹魚等,自日據時代即由日本引進定置網漁業,等待不同季節自動洄游而來的魚群,長期成為沿岸的重要漁業,並帶來可觀的漁業經濟效益。二、頭城定置漁場之形成機制完全符合海底地形之等深線、岬灣、底質、魚礁、潮流、航道等要求,並依魚道妥適佈放垣網,與天俱來之好條件加上後天之技術經驗累積,

成為台灣東北部著名之定置漁場。三、頭城定置漁場之作業漁期約為每年10月到翌年6月,漁獲產量與產值由高至低依序為光榮、福長南、復興、北關、源興,漁獲最佳在3月與5月,其平均水溫分別為21.9°C與24.9°C,各漁場之主要漁獲魚種為鯖科、正鰹、帶魚科及日本竹筴魚。四、頭城定置網漁業106年至108年間每場平均漁獲量最高為107年473,488公斤,其次為106年285,021公斤,最低為108年272,951公斤;每場平均產值最高為107年24,022,889元,其次為108年17,654,046元,最低為106年14,004,886元。五、頭城定置網漁業108年度漁場之年平均產值約17,654

,045.8元、總成本約15,06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平均3,140,000元、變動成本平均11,920,000元)、利潤約2,594,045.8元、獲利率約9.8%。六、頭城定置網漁業108年度5家業者達到損益平衡的有4家業者,其損益平衡天數介於131天至234天,各家業者損益平衡金額介於5,354,807元至12,063,906元不等,而每家業者各自達到損益平衡總產量量為83,835公斤至159,803公斤之間,惟僅一家業者於108年整體經營虧損。七、頭城定置網漁業當前面臨(一)漁獲資源量的不確定、(二)本地船員無人傳承、(三)外籍漁工年限問題、(四)漁業技術停滯、(五)魚價不穩定、

(六)經營成本逐年提高等六大問題急需解決。八、頭城定置網漁業當前持續發展之對策為:(一)加強行銷新鮮活海鮮的定置網漁獲之販售、(二)加強推動定置網產學合作專班與鬆綁外籍漁工之僱用年限、(三)加強漁業技術之交流與輔導、建立品牌、發展定置網之海上觀光。九、日本定置網漁業為其沿岸漁業之核心產業,對地區漁業發展、漁村經濟、漁村繁榮上,均為地方創生之關鍵支柱,因此日本產官學仍持續一直關注定置網漁業技術之研發,積極解決業者碰到的任何相關問題,值得台灣借鑑,建議今後台灣仍應密切注意日本定置漁業新技術之發展,並多與之交流。關鍵字:宜蘭頭城地區、定置網漁業、定置漁場形成機制、損益平衡 

宜蘭灣復興定置網漁場漁業資源結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宜蘭石城定置漁場的問題,作者謝侑樺 這樣論述:

定置網漁業為台灣重要沿岸漁業之一,由於定置網漁法可長期收集來游至沿岸水域的生物資源,已成為觀測沿岸漁業資源結構之重要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宜蘭石城復興定置網漁場的日別漁獲統計資料,計算各年別及季別的平均單位努力漁獲量CPUE以分析漁業作業動態,以物種豐富度指數、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進行群落多樣性分析。在生態優勢度方面,利用相對重要性指數、群落季節更替指數、遷移指數與種類相似性係數掌握本海域資源結構變動特性。結果顯示,在調查期間宜蘭灣復興定置網漁場年度作業日數介於240~284日間,各年CPUE介於728~1288 kg/day之間,季節變動則以春季為主要漁期, CP

UE最高可達1619 kg/ day、而冬季為淡季,CPUE最低為388 kg/ day。另篩選研究期間1%以上之物種共計20類,依生物量而言不同年度前三種優勢物種並不相同,2011年為正鰹55.74%、白帶魚9.41%、真鰺8.20%;2012年為正鰹31.91%、白帶魚20.95%、鱵科8.76%;2013年為正鰹32.89%、藍圓鰺14.89%、紅甘鰺11.23%;2014年為正鰹40.42%、鯔11.64%、真鰺11.03%。漁場四季多樣性指數物種豐富度指數、均勻度指數以及多樣性指數都以夏季最低,秋天以後開始上升,在冬季達到最高點;四年間的物種豐富度指數介於1.35至1.47間波動,而

歧異度及均勻度的最低值都出現在2011年,分別為2.06與0.71,最高值都出現在2014年,分別為2.41與0.80。在群落季節變動與種類相似性上,群落季節更替指數總體趨勢呈現夏季及冬季下降、春季及秋季升高的動態,與遷移指數互相對照,結果顯示此區冬季是群落最穩定的季節,春季則是變動較大的時候、而秋季是最接近動態平衡的季節。比較同季節在不同年間的種類相似性,2014年的各季節出現的種類是與其他三年相似度最低的;年度內各季節的相似性,以2013年內四季種類最相近,各年間秋冬的種類相似性又低於春夏;如以年別進行比較時,則以2011&2013年種類相似度最高(77%),2012&2014年種類相似度

最低(56%)。此外,文中亦就颱風對漁獲量之變動及生物多樣性之影響加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