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角蝦產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 劉文宏、丁國桓所指導 姚佩伶的 我國白蝦養殖產業價值鏈之研究 (2017),提出宜蘭角蝦產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白蝦養殖產業、產業價值鏈、五力分析、重要─滿意程度分析(IPA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蘭角蝦產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白蝦養殖產業價值鏈之研究

為了解決宜蘭角蝦產季的問題,作者姚佩伶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重要性與滿意度問卷,以分析業者對於我國白蝦養殖產業價值鏈各環節的看法,最後提出產業調整及優化適當措施與策略,作為漁政單位政策之參考。研究結果臚列如下:一、台灣目前白蝦養殖模式可分為單養和混養兩種,主要養殖產區以中南部為主,其年產量平均維持在10,826公噸,產值1,974,089千元。大多數的養殖戶會將白蝦完全交給批發商進行販售,造成批發商掌控市場價格的情形。此外,整體產業面臨到育成率過低、價格偏低、產品品質不一、業者缺乏行銷概念等問題。二、養殖產業價值鏈方面,養殖戶雖投入成本最高,但所得利潤卻不盡理想,反而增值比例最高的是二級產業,養殖戶在養殖產業價值鏈的地位相對越不利。

白蝦養殖產業價值鏈每一環節的價值變動,其成本及利潤表現,都可能影響價值的增加或減少。三、從重要程度分析結果發現,養殖業者對白蝦之育成率相當重視,亦是影響白蝦養殖產業最關鍵的構面,但對於人力管理不甚重視。滿意程度分析結果顯示,基本作業與設備在養殖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的組成,亦是支援主要活動最重要的構面。四、白蝦養殖產業價值鏈的競爭環境顯示,以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最高,最能影響白蝦養殖產業。對於養殖業者而言,雖然同業競爭、潛在進入者與替代品的威脅低,但苦於產量無法提升以及養殖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使得面對有限供應量的消費者,其議價能力更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