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克.皮爾金頓寫的 實體店之死與復活:與其怪罪「網路購物」,這裡有11個讓實體店復活的方法,零售專家用英美案例大解析 和艾米麗.內格爾.格林的 ANYWHERE:引爆無所不連的隨處經濟效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石二鍋- 三重家樂福重新店- 遊客評語- 滷肉飯需加強 - Tripadvisor也說明:Tripadvisor提供新北石二鍋- 三重家樂福重新店網友評論,可以進行新北石二鍋- ... 消費金額可以折抵停車費,很方便,既不用浪費時間找尋停車位,又可享用美食,物美價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所出版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韓子健所指導 李文智的 離島零售業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分析–以農會超市與全聯社為例 (2010),提出家樂福重新店停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零售業、顧客滿意度、服務品質、品質機能展開。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所指導 張紹賢的 御宅族生活空間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網路資訊、零件、御宅、萌物、戀物、ACG的重點而找出了 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解答。

最後網站家樂福重新店Carrefour則補充:家樂福重新店 Carrefour ... 241 New Taipei City 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654號. 一般. 4,062人說這讚. 4,406人在追蹤 ... (汽車停車位:B2-235、4F-144、5F-147).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家樂福重新店停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體店之死與復活:與其怪罪「網路購物」,這裡有11個讓實體店復活的方法,零售專家用英美案例大解析

為了解決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問題,作者馬克.皮爾金頓 這樣論述:

  「才讀到一半,我就已經向別人推薦這本書了……實在是精闢有力的危機分析。」──《泰晤士報》(TheTimes)   ‧在瑞典,H&M於2018年初宣布收掉170家門市。   ‧2007年至2016年間,日本百貨公司的營收從8.5兆日圓跌至6.6兆日圓。   ‧《經濟學人》估計,到了2022年,美國將流失220萬個零售工作機會。   還有,美國玩具反斗城(Toys‘R’Us)、西爾斯百貨(Sears)與百貨龍頭BHS……   許多家喻戶曉的公司如今不是正在聲請破產,就是尋求整併、垂死掙扎。   連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都說:「現在百貨公司都在網路上。」

  所有跡象與數字在在顯示,我們正面臨一波「倒店潮」。   所幸,這波倒店潮不是真的沒救,本書作者馬克.皮爾金頓提出了解決之道。   作者畢業於全歐排名第一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   在英國馬莎百貨支持下,他創辦全球第一個電子商務品牌Splendour.com,   並在中東與北非擁有850家門市的零售商翹楚KOJGroup擔任執行長。   他目前是策略顧問公司MarkPilkington.net負責人,專門為品牌與零售業者提供建議。   他說,實體零售業之死,有人歸咎於亞馬遜效應──它確實是關鍵因素,   其他像是:高租金(很多地方漲了40%)+過高營業稅+停車不容易;

  還有世代觀念改變:年輕人不逛Mall了,認為那是父母輩的象徵。   政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快了它的衰退速度──   不僅允許很多電子商務公司不用付營業稅,甚至刪砍零售從業人員的福利!   如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零售業崩潰,   以及倒店潮釀成的經濟危機(零售業的工作數量占勞動人口的20%)?   書中共有11種拯救實體零售店的方法:   ‧把常客轉為網購客戶,終身價值更高   與其被其他電子商務公司搶走客人,實體店更應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   提供一對一服務,幫助客人來自家賣場時,當場註冊成為網路購物的會員;   而對於轉介顧客網購的實體店員工,必須記錄他們的貢獻並給予獎金

激勵。   你以為這樣顧客就不會再來實體店?錯了,他們反而更死忠。   ‧強化科技,到店購物成了美好體驗   你能想像一家實體服飾店裡,每種尺寸、顏色、布料都各只有一件嗎?   顧客不須脫衣就能直接試穿衣服,店家還能自動識別顧客身分。   享受專人服務→利用手機下單→貨物直送到府──實體店不再只是囤貨的倉庫,   而是最棒的體驗店,目標是讓上門顧客兩手空空的回家(是,你沒看錯)。   ‧讓「店」成為第三空間,找出你這家店的獨特宗旨      第三空間是社群社會活力的核心,人們可以相聚、拋開工作與家庭的憂慮。   英國單車服飾零售業者Rapha就創建了付費會員制的「俱樂部會所」,   會員

可以享受特殊產品、涵蓋美麗騎車地點的行程、在旅行中免費租用單車。   至於這家店的獨特宗旨──就是展現對單車的熱情。   其他包括:品牌劇院、精實商店、成為話題……   書中共計11種拯救實體零售店的方法,   能讓飽受倒店之苦的業主們再出發,使消費者擁有重新造訪實體店的理由。 各界推薦   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阿里巴巴成功營導師/朱訓麒   「創業兔筆記」粉專版主/高而芬(RabbieKao)   IG經營專家「電商人妻」/Audrey  

家樂福重新店停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鼎山無印良品風景觀美兩房 💰598

預約電話:0908-160-118 吳宥潔

🔖 總建坪:24.66
🔖 室內坪:12.07
🔖 型態:大樓
🔖 樓層:12(共19層樓)
🔖 格局:2房2廳1衛浴
🔖 地址:三民區和順街
🔖 管理費:1233

#康乃馨花園廣場

🎈 重新整理管線更新低價出售

🎈 全新廚具、全屋木紋磁磚地板

🎈 精美質感裝修、衛浴乾濕分離

🎈 鼎山家樂福商圈、吃喝採購都方便

🎈 高樓層棟距佳 景觀無敵

🎈 目前有承租停車場每個月2000元

👩🏻‍💼 中信陽明國中店 #昌成房屋

✅ 吳宥潔 ⬇️ 點擊直接加賴
https://line.me/ti/p/h9ZEL1qPhP

❣️優質物件:
https://m.facebook.com/中信房屋吳宥潔-103447271149328/

🔥 急 - 您手上有閒置房產需處理?
💥 快 - 來電託售 0908-160-118

離島零售業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分析–以農會超市與全聯社為例

為了解決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問題,作者李文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澎湖當地營業狀況最好的兩家零售業者為研究對象,採隨機抽樣方式於99年10月20日至99年12月2日止,共進行400份問卷調查,即每店200份。所得問卷資料將以統計軟體進行因素、信效度、t檢定(t-test)及敘述性統計分析,藉以探討不同經營業者其顧客在重視度及滿意度上有何不同,而其顧客期望與認知又有何不同。研究結果歸納出農會超市的優先改善項目為停車空間、超市地點、商品分類標示是否清楚等;而全聯社則為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購物問題的妥善解決、結帳時間的控制等。最後再藉由專家的開放性問卷,將服務品質顧客需求轉換為服務品質改善機能方案,並透過26位實務經驗業者的問卷調查,依據品質屋由關係矩陣

將品質機能展開,探求出農會超市前五項重要服務品質改善機能方案項目依序為:「企業形象的建立」、「員工教育訓練」、「服務態度的加強」、「廣告宣傳的加強」與「賣場內部的設施改善」等。而全聯社則為「員工教育訓練」、「企業形象的建立」、「服務態度的加強」、「員工緊急應變能力的培養」與「廣告宣傳的加強」等。研究分析結果將給離島業者在往後經營上提供一個最佳之參考,以期達到提昇離島零售業服務品質之最終目的。

ANYWHERE:引爆無所不連的隨處經濟效應

為了解決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問題,作者艾米麗.內格爾.格林 這樣論述:

數十億人身在其中、數十兆美元的新生意,你我此生最大的科技革命,這次轉型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又如何使我們做生意的方式起革命性的變化?   未來的世界和企業,會走向無所不連的狀態,也就是人、構想和產品經由一張全球性的數位網路連結在一起。隨著這座網路不斷成長,以及數據量持續擴增,每一個人都會立即得到想要的幾乎每一樣東西。   這座網路何處有?隨處皆有。如果你的企業想要繁榮壯大,那就必須學習充分利用它。本書將告訴你:   .無所不連的各個組成,以及它們將如何合力改造企業的特質。  .全球五十餘名連網開路先鋒和領導人,對這場開展中的革命持有什麼看法。  .豐富的機會擺在眼前,如何掌握利用?  .連網世

界如何改變顧客,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企業如何制定策略,借力使力,善用全球連網的力量?   全球連網會比你所想更快降臨,這座全球大網將創造數兆美元的新價值。你的行動夠快嗎?這本放眼未來的著作,結合專家的洞見、戰術性工具,以及洋基集團獨有的全球連網趨勢資料,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作者簡介 艾米麗.內格爾.格林(Emily Nagle Green)   研究全球連網變動趨勢的領先公司洋基集團(Yankee Group)的總裁兼執行長。洋基集團以擲地有聲的構想、預測、會議和策略諮詢,支援世界各地使用、經營或者協助建立網路的企業。   格林也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數位行銷和媒體科技協會MITX的副會長。目前

住在美國麻州的波士頓。請瀏覽網站:anywhere.yankeegroup.com  譯者簡介 羅耀宗   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管理雜誌UPSIDE特約編輯、中央日報全民英語專刊特約作者、總裁學苑『網路春秋』專欄執筆人。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推薦序第一部 歡迎到隨處第1章 隨處革命第2章 從某處到隨處第3章 隨處:何處和何時? 第二部 隨處消費者第4章 新興的體驗可攜性第5章 認識未來的隨處消費者第6章 我們的隨處品味 第三部 隨處企業第7章 隨處消費者去上班第8章 企業走向隨處 第四部 從隨處獲益第9章 你需要多高的隨處程度?第10章 如何走向隨處第11章 隨處

的一些未知事物第12章 隨處:結語 推薦序 網際網路轉大人   在這本筆調輕鬆卻擲地有聲的大作中,作者指出人與人溝通有種新媒體正在現身,將使我們在社會中創造價值、經營企業、工作、生活和玩樂的方式起深層變化。網際網路終於長大成人,長成了一個隨處世界。   作者描繪了一幅有趣的矛盾現象,並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承諾。地點的重要將不如以往:我們都在網路上,能夠接觸工作、學習或者玩樂所需的任何人、資源和資訊。但地點也比以前更重要,因為我們都將從中解脫,可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就我個人來說,去年我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座偏遠湖泊旁的住處,也到過肯亞的馬西馬拉(Masi Mara)野生生物保護區、峇里島的海灘。不管

人在哪裡,我都和這個世界保持連線,可繼續工作不受影響。   現在數十億連上網路的個人能以我們過去只能想像的方式,參與創新、財富創造和社會發展。當這些人群以驚人但最後可望獲利的方式協同工作,他們將能推動藝術、文化、科學、教育、政府和經濟向上提升。企業跟這些藉網路之力做很多事且數目正在爆增的社群接觸,一定會發現集體能力和才華所帶來的利益。   具全球性、無所不在的運算和協同工作平台正在崛起,透過所謂的 Web 2.0,我們都參與其中。這座平台正在改造我們週遭的幾乎每個層面。   舊網路談的是網站、點擊和「眼球」( eyeballs)。從某些方面來看,它比較像是老舊的傳播媒體,跟今天新的協同工作網路

不同。隨著使用者和運算力量擴增,以及簡單易用的工具激增,網路正演變成全球性、活生生的網路化電腦,任何人都能寫程式,不管是在推特(Twitter)經營生意、為YouTube製作影片、以 Flickr收藏的照片創造一座社群,或者在維基百科(Wikipedia)編輯天文學條目。   新的網路已經把超過10億人直接連結起來,並且伸向實體世界,從飯店的房門到汽車,連結不計其數的物品。它正開始供應動態十足的新服務,從免費的長途影像電話,到遠距的腦部手術,它也像覆蓋全身的皮膚一樣涵蓋整個地球,把新加坡焊接晶片於電路板的機器,跟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Denver, Colorado)的晶片倉庫連結起來。   我

相信,二十年後,回顧二十一世紀的這段期間,我們會認定這是經濟和社會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捩點。我們會知道,我們已依據新的原則、世界觀和營利模式,進入一個新時代,整個局面已完全改觀。而且,這次的經濟危機不但不能說是衰退,更應該被視為對全球經濟的重新設定。   還記得 1970年代,我在貝爾北方研究公司(Bell Northern Research)一個由技術專家和社會學家組成的團隊,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這個團隊的任務,是了解當時所說的「未來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Future)。我們小組試著了解,多功能工作站和由許多網路組成的一座龐大網路連結,將如何改變知識工作和組織設計的特質。

  我負責的工作之一,是周遊世界各地,跟可能知道新興科技如何影響企業的任何人會面。我有幸跟這個領域的一些開路先鋒協同工作,如史丹佛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ouglas Englebart)。我永遠忘不了他帶我看他的「擴增知識工場」(augmented knowledge workshop),裡面有超文件、協同工作工具,以及他稱作「滑鼠」的一種怪裝置。另外一個開路先鋒吉姆.拜爾(Jim Bair),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說服我相信運算世界未來的殺手級應用程式是通訊,而不是當時所說的「資訊管理」或者運算本身。我也記得曾和洋基集團(Ya

nkee Group)創辦人霍華德.安德生(Howard Anderson)會面談過,這家公司專門分析科技和科技產業的動向。   1970年代末,我們在貝爾的先導團隊有50名經理人和專業人員(包括我們的執行長),使用功能跟今天的膝上型電腦類似的工作站,但我們所用的是跟迷你電腦連線的傻蛋終端機,迷你電腦再連接到低速的封包交換網路。從這段經驗,我相信協同工作運算將改變世界。   但 1981年我針對這個主題寫了一本書,當時卻很少人讀它,事後來看才知道為什麼。批評者指稱,每個人都用電腦來通訊的觀念永遠不會發生,並舉出一個最怪的理由:經理人永遠不會學打字。沒有人料到現在的經理人不但學打字,還會用大拇

指打字!   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吉姆.拜爾和當時其他的開路先鋒提出的觀念,等待伯樂一顧,也就是等待科技、社會、經濟和人口結構等許多狀況成熟。從網際網路問世之初,協助創造它的人就在構思一個廣泛適用於全世界的基質,把所有的人和人們造的東西無縫密接,連結成一張知識大網。這就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大承諾:建立一座巨大的圖書館,把過去和現在所有的資訊蒐集起來,做為協同工作的平台,並且發揮創意,以任何想像得到的做法,把所有的社群加以整合。   網路演進至今,已不只是由網站構成的網路,再讓組織根據本身條件,把資訊送進一座運算平台而已。一台電腦的各個要素,以及一個電腦程式的各個要素,

可分散在網際網路各個地方,然後視需要無縫密接,組合起來。網際網路正成為一台巨大的電腦,每個人都能做程式設定,提供全球性的基礎設施,供人們發揮創意、參與、分享和自我組織。   正如安東尼.威廉斯(Anthony D. Williams)和我在《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一書所說的,網路上的「醫院」和「墳場」充滿了病奄奄的網站。這些網站的擁有者認為網際網路是展現內容的平台。但可程式化的開放網頁每次都令靜態網頁相形見絀。不妨回想 Flickr如何擊敗 WebShots;維基百科如何擊敗大英百科;部落格如何擊敗 CNN.com;epinions.com如何擊敗《消費者報導》(Consumer

eports);   Upcoming如何擊敗Evite;Google Maps如何擊敗 MapQuest;Facebook如何擊敗   Friendster;Craigslist如何擊敗分類廣告。   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輸家推出網站,而贏家推出活力十足的社群。輸家建立有圍牆的花園,而贏家建立公共廣場。輸家從內部創新,而贏家和使用者一起創新。輸家拚命保衛自己的數據和軟體介面,而贏家跟每個人分享那些東西。   我告訴客戶,要建立社群,不要設立網站,因為那是達康(dot-com)的觀念。打造一座平台,讓人們自我組織、協同工作,以及創造自己的內容。   最近我在德國慕尼黑一場會議上發表演說,主

持人對我說:「唐.泰普史考特也許會告訴我們如何在網際網路上賺錢。」主持人或許是為了博取現場觀眾一笑才這麼說,但我覺得自己彷彿回到達康時代。沒錯,關於YouTube或 Facebook等「網際網路財產」將如何找到賺錢的方式,今天是有人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但更有趣的問題是金礦公司、出版公司、成衣製造商,或者零售連鎖店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改進它們的營利模式,以展開更好的創新、創造新的價值、重新設計它們的供應網,以及採用新方式跟顧客、世界接觸。   絕頂聰明的經理人已經知道,由使用者產生媒體和交友網路,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正在孕育之中。   職場員工跨越組織界線協同工作,既提高績效,也產

生了我們所說的維基職場(wiki workplace)。顧客參與共同創造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只消費終端產品,成了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s)。當完成大型計畫(包括汽車、機車和飛機等極複雜產品)的風險、報酬和能力分散到合作夥伴構成的衛星網,所謂的供應鏈,運作效能更好。   愚蠢的公司才會禁止員工使用 Facebook和其他的交友媒體,聰明的公司知道這些工具和平台正成為企業的新作業系統。就連競爭激烈的公司也會協同工作,投入開創性的科學行動方案,以加速所屬產業的新發現。事實上,由於愈來愈多公司看到大型協同工作的利益,這種新的組織方式最後將取代傳統的公司,成為經濟中創造財富的首要引擎。   這個新

經濟模式已往外擴展,超越軟體、音樂、出版、製藥和其他產業的領頭羊,進入全球經濟的幾乎每個部分。今天,百科全書、噴射客機、作業系統、共同基金,以及其他很多東西,都有數以千計,或甚至數百萬人組成的團隊共同製造。有些領導人對龐大的線上社群正快速竄起感到擔憂,這個想法很愚蠢。聰明的公司懂得善用集體的能力和才華,以刺激創新、成長和成功。   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正以嶄新方式,開始構思、設計、開發和配銷產品與服務。你必須吸引、培養和留住公司內部最聰明和最優秀人才的這種舊觀念,正慢慢落伍。由於協同工作的成本急轉直下,企業愈來愈能向廣大的全球人才庫徵求構想、創新點子,以及獨特的優質想法。最後的結果是企業可能在它

短暫的歷史中,經歷最大的變化。   這些領導者對網站吸引的眼球、點擊和黏著力可能不會漠不關心,但他們不問「我們的內容如何化為金錢?」之類的落伍問題。他們注意的焦點,正轉移到公司如何協調各種能力,以及致力於創新,以擊敗競爭對手和為股東創造永續價值。   基於這樣的精神,我樂見本書出版。全球連網正使我們經營企業的方式起革命性的變化。體驗現在是可攜式的,消費者現在是連結在一起的。消費者正成為生產者,企業正成為網路而不是地點。   但要如何善用這個新連網世界?請繼續讀下去就會知道了。 連網:改變了物品的性質和機會2009年,我們看到大眾市場銷售的連網裝置中,隨處的價值開始擴增。 Panasonic

Lumix等連網相機內建 Wi-Fi,使用者可以直接將照片上傳到網路上,不必先將相機連到個人電腦。亞馬遜的 Kindle和索尼的eBook Reader加入內建的無線連網能力,電子閱讀器因此搖身成為搶手且不斷成長的產品。2008年春天,花旗集團分析師預測2010年Kindle會創造4億到7.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占該公司總營收的1%到3%。但短短幾個月後,這位分析師立即大幅向上修正預測值,改口說 Kindle電子書的銷售額可能上升至 11億美元,占亞馬遜營收的 4%。另一個熱絡的隨處競技場是汽車。通用汽車的 OnStar系統目前有兩百多萬用戶。這是一種車內安全與保全系統,美國的汽車駕駛人一天 2

4小時都能接上 OnStar訓練有素的顧問,以及和緊急救援服務相連,也可利用免動手車內電話撥接功能。車上導航系統利用衛星連線,判定裝置目前所在的位置,並且更新地圖。有了這種東西,夫妻永遠不會為了問路而爭吵。觀察,增加隨處商機 如果你想要研發或銷售未來我們會買的隨處裝置,你要先看看目前生活中的各種裝置,仔細想想,如果連網會有哪些新增的好處。收銀機、自動販賣機、音樂點唱機、停車收費器、賭場的吃角子老虎、廣告看板、巴士和火車,以及我們每天接觸的其他許多東西,正因為無線連網而升級,用起來更快、更聰明,或者更有趣。隨處的觸角也將延伸到產業、農業、交通運輸,以及其他許多商業環境的事物。例如把醫院中冷凍藥物

的溫度讀數傳給藥劑師;追蹤土地中的濕度,向灌溉系統發出警訊;或者把忙碌的港口影像傳給港口管理局的保全小組。隨處體驗,改變企業的賺錢方式如果貴公司提供服務給消費者,而不是賣裝置給他們,你應該問問自己:哪些連網裝置將提供極為重要的通道,讓你的訊息或服務接觸到消費者?由於電視的觀眾群萎縮,消費者已能接受有廣告贊助的媒體體驗,延伸到新的裝置,許多裝置將成為行銷和促銷的新通路。它們的每位潛在顧客平均成本,可能低於你今天使用的媒體。由於使用者持續不斷連網,對你接觸的是什麼人,以及他們住在哪裡,你會掌握很多資訊。這一來你的支出效率會大為提高,對於盈餘也有另一層助益。如果你是連網裝置的製造商,那麼你有機會和裝

置的使用者展開豐富且長期的對話。行銷學方面的教科書會教學生如何計算顧客的終生價值,因為從每個行業得到的資料顯示,保有一名顧客的時間愈長,能賺到的錢愈多,取得那些顧客的費用分攤效果愈好。就隨處裝置來說,「留住顧客」的意思是指得到機會,去認識顧客是誰,每天了解他們如何使用產品,以及很容易就問到他們希望下次從你這裡得到什麼。等到使用者終有一天要汰舊換新,你當然不希望他們改買別的品牌。「留住顧客」是指你可以更加了解誰喜歡你做的東西,好讓你更有效地集中心力,去尋找更多和他們一樣的顧客。隨處裝置提供的連網服務,可能有兩種形式:提供基本服務,以成本綁進裝置的價格,或者由銀行等基本服務供應商補貼;加值服務,裝

置的使用者直接付費,取得額外的連網功能。補貼連網成本有助於吸引消費者:國際零售巨擘家樂福(Carrefour)和網路營運商愛福電信(Effortel)合作,在四個國家的分店內提供行動服務。波蘭分店的購物者可使用他們在店內購物累積的家樂福忠誠積點,獲得免費的行動電話通話時間。家樂福為什麼要這麼做?「零售商做的每一件事,出發點都是獲利率」愛福的行銷長說。

御宅族生活空間之研究

為了解決家樂福重新店停車的問題,作者張紹賢 這樣論述:

電子資訊的發展,人類的生活習慣已經逐漸隨之改變;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更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新被組構,個人的價值也被重新定位。在此條件之下,因應新世代生活的人類因此誕生,這些新興族群有著更能適應資訊爆炸下的大量訊息,以及對於扁平化的映像能產生極高度的感受,這群人被稱之為「御宅族」。 在網路資訊的時代中,人們的感情投射也有所改變,開始逐漸由實體物體的喜好,轉而投射到各種虛擬的「萌物」之上。而這些新興族群生活型態的演進模式,亦使得他們在人與人的實質接觸上產生匱乏,因此「御宅族」們對於虛擬「萌物」的需求更是高於一般大眾,萌物成為是御宅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 本研究首先討論資訊使用

者的「戀物」模式,嘗試分析出社會中不同程度的御宅族之數量比例,進而收集其所迷戀之物語與生活方式。同時,結合資訊網路的語彙與台灣特殊的在地元素與零件,透過置換與升級的方式,藉由各種尺度的裝置與空間,試圖能設計出滿足此新興人類的產品、活動、與空間。 最後在實質存在的空間中,置入新的御宅族空間重新詮釋其生活方式:第一部分為在淡水家樂福的屋頂停車空間加裝「御宅族」空間單元的可能;第二部分則在充斥著各種次文化的台北西門町中,置入各種具有「萌」氣息的都市零件,藉著這些零件的串連達到一個表層之虛體生活,產生一個萌之公園。